余华小说《活着》中涉及到的命运与现实是什么呢?

   更新日期:2024.05.25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作家制造出来的悲剧效应使得原本更丰满的人物角色,更具体的生活场景,更抽象的时代背景成为话题和焦点,促使读者在感叹的同时进行深刻的反思。作家对悲剧描摹得越是朴实无华,越能牵动读者的心,这似乎也揭示了文学写作中表露出来的共性特征,即对于灾难、悲剧的觉知和敏锐要高于对幸运、喜剧的感知。

余华正是通过对苦难书写的微妙把握,将小人物的命运放大,深刻地揭示了残忍的现实——人无法违抗命运的潮流,只能向前,除了向前,别无选择。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进行时,展示的是当下正在活着的状态,这是对过去经历的总结和告别,而不是停滞不前,故步自封,是看透人世间的一切黑暗、冷漠与真相以后,依然能够为了活着而好好活着。

余华在麦田新版自序中写道:“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和外孙,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正如从福贵本人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但作为读者的我们来看,福贵是一个需要被同情的对象。在命运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生存,只为活着本身这件事,不关乎其他任何活着之外的事,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哲学概念,而人意识到这一概念的时候,就能够看淡生死,随遇而安,这正是小说想要传达的主题。

你无法违抗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却能够随遇而安地过好当下的时刻,这才是人区别动物的优势。人具有主观意识,意味着你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在这世上,除了生死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佛家曾说,“众生皆苦”。

每种苦难都有它存在的形式和意义,每个个体经历的苦难也不尽相同,你无法去感同身受每一次苦难,甚至在某些苦难降临的时候,有人还在安然入睡。不得不承认人是很渺小的,却又是极度伟大的,在灾难降临之时,人们依旧能用极度的理智来抑制内心的难受和绝望。这也是小说传递出来的坚韧的生存哲学,用大无畏的乐观态度来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苦难。

要想获得生存,就要直面这样的现实。正如小说中福贵的坦然:“‘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老人,用这样的语气谈论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内心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风中摇曳,我看到宁静在遥远处波动。”

这样一种平静的独白更是将福贵内心接受妻子离世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们似乎还能从中窥探出一丝对命运眷顾的感激,感恩上苍赐予这样一个好女人,感激之余福贵更多的是满足。福贵能够在现实中做到如此冷静地去怀念,也是对于苦难已经释怀。

通过《活着》作品典型人物的分析,我们看到的是小人物的挣扎和心酸,走出余华式的“悲惨世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该如何去承受生命之中不可承受之轻,又该如何去承受无法预知的苦难呢?叔本华曾说:“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脱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目的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本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一个作家如果看到了这样清晰而又深刻的本质是不会有乐观思想的,也不会轻易让其笔下的人物放声歌唱,这一点从整个20世纪的历史背景中能够找到根源,20世纪的文学史是人类的苦难史,作家笔下接踵而至的苦难,如影随形,正因为如此,活着的欲望才愈发清晰和难能可贵,作家对于活着本身产生的一系列主题也进行了深刻的追问与反思。



这本小说主要告诉我们,人活着并不是要和命运去对抗,而是要懂得释然,懂得坦然接受一切,小说里面的男主人公本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可是因为他迷恋赌博,输光了所有的家产,导致家族没落自己失去金钱,失去家族,失去亲人,经历了所有人生的磨难之后并没有崩溃,而是选择平平淡淡的活着,这就是命运和现实,既然不能对抗,那就一定要接受。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人都经历了苦难。主人公因为环境的变化遭受了很多的事情,并且到最后只有年老的老黄牛和他相依为命。

  • 19888517674 :余华小说《活着》在叙述中是如何浓缩了除福贵外所有主要人物的死亡?
    高牧养4705 :答:小说《活着》中, “死亡”是贯穿全篇重要的一条主线, 全书的叙述中浓缩了除福贵外所有主要人物的死亡:福贵娘和妻子家珍都因病而死, 父亲上茅坑摔死, 女儿难产而死, 儿子因抽血过多而死, 女婿在工地做工被石板夹死, 外孙也因吃多了豆子被撑死, 结尾只剩下一头老牛与暮年的福贵作陪。在《活着》中...
  • 19888517674 :余华《活着》节选部分叙述了哪些情节,表达了什么主题
    高牧养4705 :答:2. 小说通过福贵的命运悲剧,展现了中国社会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的巨大变迁。3. 尽管福贵遭受了无数的苦难和不幸,但他依然坚持活着,体现了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观。4. 作者余华在《活着》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福贵的视角...
  • 19888517674 :余华的《活着》揭示了什么含义?
    高牧养4705 :答:1. 《活着》的含义揭示: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涵盖了奢华与痛苦、沉重与心碎,以及温情与幸福。通过时间的流逝,展现了福贵命运的变迁,从而构建了故事,并体现了时间的长远影响。2. 苦难与命运的无常:小说直观地展示了人生中的苦难和命运的多变。不幸的到来毫无预兆,但同时也体现了生命...
  • 19888517674 :余华写的《活着》具体内容是什么啊?
    高牧养4705 :答:《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
  • 19888517674 :余华的《活着》写了怎样的故事?
    高牧养4705 :答:《活着》是余华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民福贵的一生。福贵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不幸的事情,包括他的家人和财产都被夺走了。然而,他始终坚持活下去,因为他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这部小说通过福贵的故事,展示了人生的艰难困苦,也揭示了人生的美好和希望。
  • 19888517674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读余华的《活着》
    高牧养4705 :答:春生算是欠了富贵儿子一条命。看到这里,你肯定会一声叹息,人的命运,冥冥之中似乎早就注定。不不,我要说的是,《活着》就是要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意外,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在被批斗的日子,春生因为无法忍受无穷无尽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上吊自尽了……其实,富贵是一个活的特别通透的人。他说...
  • 19888517674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一部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高牧养4705 :答:突然,贾珍推开门走了出去,对他喊道:“春生,记住,你还欠我们一家一条命呢,你一定要好好活着。”与此同时,嫁给二喜(姜武饰)的凤霞即将分娩,福贵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然而,他们发现医院里的医生,都是一些护理学校的学生,试图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去医院,但医生虚弱得抬不起头,因为他三天没...
  • 19888517674 :余华-《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高牧养4705 :答:余华的《活着》:生命的沉甸与探寻 每个人翻开《活着》这本书,都会被福贵那跌宕起伏的人生所触动,那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丈量着生活的重量与价值。福贵,这个曾经的富贵公子,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从赌徒的深渊到田间劳作的农夫,他的生活仿佛一部悲剧的交响曲。他亲眼目睹...
  • 19888517674 :现实版《活着》,将余华笔下富贵的人生照进了现实,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
    高牧养4705 :答:有一本长篇小说《活着》,描述了一位老人与牛相依为命的生活。看小说时,就感觉这位老人的人生也太苦了,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人生。《活着》里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凄苦,父母双亡,妻子患病去世,哑巴女儿生孩子时,难产大出血,没能活下来,儿子小小年纪做好事,献血救县长夫人,结果被医护人员...
  • 19888517674 :小说《活着》最后结局怎样了
    高牧养4705 :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