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注意是后)

   更新日期:2024.06.0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
  1、国际经济的不平衡状态加剧
  经过危机的“洗礼”,美、欧、中、俄以及其他国家和经济体,都在努力设法复苏。关键问题是,危机造成的恶果总是要人埋单的,而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别人多埋单。这样,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多个层面的博弈明显增多,而绝大多数看似政治、军事上的较量,其实后面都跟谁为危机埋单相关。比如美国多次逼迫人民币升值、对台军售、欧元被持续做空、希腊债务危机等等。一番较量之后,有些国家恢复得快点,有的慢点,有的越来越糟,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的不平衡越来越严重,由此而导致更多更严重的国际博弈和较量。
  2、产业、区域、企业的不平衡加剧
  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比较不平衡,但在总体向前走的情况下,矛盾不是很突出。而危机持续到今天,对不同产业、区域、企业的影响差别越来越大。有的产业如房地产,反倒在危机中快速增长;而很多行业和企业,如出口导向型的实体企业或相关企业,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愈加突显。为尽早复苏和维护复苏成果,国家政策已有方向:经济发展重点从传统产业向新兴经济产业转化,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化,投资带动型企业向消费带动型企业转化。
  3、经济波动性加剧
  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市场对于各种内外因素的敏感度增加,个别因素的轻微变动都容易导致经济形势的大幅波动。比如希腊债务危机的几次起伏,一会儿看似问题已解决,一会儿又暴出更大危机;一会儿有人来救援,一会儿似乎又救不了。这些外部因素的反复波动,再加上内部政策等因素的变动,很直接地影响到国内的经济状况预期,从而导致更多更频繁的经济波动。
  4、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
  后危机时代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十分模糊,导致各类资本不愿意在周期较长的实体经济领域投资,更倾向于可以快进快出的虚拟经济领域,或者进行某类资源产品的投资炒作,或者炒作某类资产。比如大蒜、红豆、绿豆的炒作,房产的炒作等。资本流向虚拟经济和资产、资源、特定产品炒作,相比之下,实体经济反而缺乏资本支持,生存困难。
  5、全球性通账预期
  各国救市的主要措施就是大印货币,如此必然导致全球性通胀。其实通胀可怕,通胀预期更可怕。虽然中国还没到严重通胀的状态,但这个预期已经迫使绝大多数人必须考虑怎样让自己的资金、资本战胜CPI,这种心态对房地产的炒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资产泡沫化的加剧,又吸引了大量资本,产生恶性循环。

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一时间泥沙俱下,世界经济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中,情况反倒显得单一而明确。目前,不少人开始说“后金融危机时代”了,那么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时代”到底与“金融危机时代”有什么不同之处?

1、国际经济的不平衡状态加剧

经过危机的“洗礼”,美、欧、
中、俄以及其他国家和经济体,都在努力设法复苏。关键问题是,危机造成的恶果总是要人埋单的,而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别人多埋单。这样,国家之间在政治、经
济多个层面的博弈明显增多,而绝大多数看似政治、军事上的较量,其实后面都跟谁为危机埋单相关。比如美国多次逼迫人民币升值、对台军售、欧元被持续做空、
希腊债务危机等等。一番较量之后,有些国家恢复得快点,有的慢点,有的越来越糟,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的不平衡越来越严重,由此而导致更多更严重的国际博弈
和较量。

2、产业、区域、企业的不平衡加剧

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
比较不平衡,但在总体向前走的情况下,矛盾不是很突出。而危机持续到今天,对不同产业、区域、企业的影响差别越来越大。有的产业如房地产,反倒在危机中快
速增长;而很多行业和企业,如出口导向型的实体企业或相关企业,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愈加突显。为尽早复苏和维护复苏成果,国家政策已有方
向:经济发展重点从传统产业向新兴经济产业转化,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化,投资带动型企业向消费带动型企业转化。

3、经济波动性加剧

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市场对于各种内外因素的敏感度增加,个别因素的轻微变动都容易导致经济形势的大幅波动。比如希腊债务危机的几次起伏,一会儿看似问题已解决,一会儿又暴出
更大危机;一会儿有人来救援,一会儿似乎又救不了。这些外部因素的反复波动,再加上内部政策等因素的变动,很直接地影响到国内的经济状况预期,从而导致更
多更频繁的经济波动。

4、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

后危机时代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十
分模糊,导致各类资本不愿意在周期较长的实体经济领域投资,更倾向于可以快进快出的虚拟经济领域,或者进行某类资源产品的投资炒作,或者炒作某类资产。比
如大蒜、红豆、绿豆的炒作,房产的炒作等。资本流向虚拟经济和资产、资源、特定产品炒作,相比之下,实体经济反而缺乏资本支持,生存困难。

5、全球性通账预期

各国救市的主要措施就是大印货
币,如此必然导致全球性通胀。其实通胀可怕,通胀预期更可怕。虽然中国还没到严重通胀的状态,但这个预期已经迫使绝大多数人必须考虑怎样让自己的资金、资
本战胜CPI,这种心态对房地产的炒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资产泡沫化的加剧,又吸引了大量资本,产生恶性循环。

在这个时候,中国在全球层面必须把握住战略方向,尽力维护自身战略意义;在国内则需要不惜代价地快速进行产业、区域的转化,促进新兴经济,促进消费,稳定国内市场,控制通胀预期。

那有那么多废话。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对未来的资产的严重透支。不论哪一次那个国家都算上。严重透支后。然后是实体经济的严重回调萎缩。看经济数据就可以。一连串的业绩压缩甚至负增长。这还是健康的调整。还有恶意的那就不说了 N多个国家破产 被洗劫!

  • 19622266435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有哪些新特点?
    薄具晓2676 :答:在全球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美欧不断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物价水平上涨、资产价格居高不下现象,抑制资产泡沫、控制通胀压力不小。防通胀、保增长的关键还是调结构,特别是深度挖掘内需潜力、实现产业延伸和升级。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三大不确定因素影响甚至左右着世界经济走势。一...
  • 19622266435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证券市场第四个发展阶段么
    薄具晓2676 :答:1、国际经济的不平衡状态加剧经过危机的“洗礼”,美、欧、中、俄以及其他国家和经济体,都在努力设法复苏。关键问题是,危机造成的恶果总是要人埋单的,而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别人多埋单。这样,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多个层面的博弈明显增多,而绝大多数看似政治、军事上的较量,其实后面都跟谁为危机埋单...
  • 19622266435 :国际金融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薄具晓2676 :答:一、更多企业会倒闭。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亏损,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候,就会倒闭,而企业倒闭自然会殃及百姓。二、企业再掀裁员潮。企业生意难做,就会想办法压缩成本,减少生产,就会在裁减员工上打主意,而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位成员被裁员,就会影响到家庭生活。三、工作越来越难...
  • 19622266435 :后危机时代的特点,后危机时代的特点有哪些?
    薄具晓2676 :答: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大规模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挽救金融机构,稳定市场信心。参考资料:www.touzitang.com
  • 19622266435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什么
    薄具晓2676 :答:就是指:金融海啸以后整个社会怎样去面对这个遭到强破坏的时代呢?面对这个转折阶段的社会 我们称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 就像后现代一样样的···
  • 19622266435 :什么叫后危机时代,这次金融危机的后危机时代是哪个时间段?
    薄具晓2676 :答:后危机时代(post-financial-crisis era or post-crisis era )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平稳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造成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而且危机也并没有结束,从而使得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危机时刻还会回来,甚至加剧。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衰退。自2008年下...
  • 19622266435 :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薄具晓2676 :答: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全球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产运营也会面临着更严峻的要求与挑战。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加剧,产品发生滞销与压积等,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企业就必须要加强创新与改革,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 19622266435 :后金融危机的定义
    薄具晓2676 :答: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
  • 19622266435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薄具晓2676 :答: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 ...
  • 19622266435 :金融危机具体的特征是什么啊?
    薄具晓2676 :答:(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