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到底讲的什么?

   更新日期:2024.06.01

估计很多人对“中庸”存在着傲慢与偏见,肤浅地认为中庸就是做人圆滑,不讲原则,明哲保身,等等。

其实,中庸是一种永不过时且至高的做人德行和智慧,更是一种高深的处世之道。

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庸是国人最为推崇的,但中国人是最懂何为中庸的,如果国人哪怕明白一点中庸的道理,中国的问题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复杂。

难怪孔子在《论语》中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的体现,应该是最高尚最完美的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呢?

如果通俗理解就是:“中”就是指做人做事不偏不倚,“庸”就是平常的意思。中庸就是中道的意思,不偏向于任何一方;具有执行的时候,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

论语》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优秀呢?”

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分,子夏有些赶不上。”

子贡说:“那么就是子张更加优秀一些吗?”

孔子说:“过犹不及”,即:过分和不足都是一样的。

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中庸思想,推崇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

因此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即:“君子遵循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小人对人对事往往违背中庸的准则。

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恰到好处地把握中正的原则,行事处世有度;小人之所以背离中庸,是因为他们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主观武断,没有准则,无所顾忌。

国学经典《中庸》开篇便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即:当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心是寂然不动的,所以没有太过与不及的弊病,这就叫做中。当七情六欲感应外境而发了出来,又能做到没有太过与不及,没有不合理而都能恰好中节,这就叫做“和”。

有修养的君子,如果能顺应大道,达到中与和境界,那么天地都会安居正位,万物也都可以顺遂生长。

所以说,中庸还有“中和”的意思,属于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可以让人做事无往不利。

其实,《中庸》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努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做人做事折中调和,这才是最高深的智慧!

可见,如果我们学会了中庸之道,便能慢慢懂得学会自我控制,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欲望感情处于一个适度恰当的刻度上。

就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如果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话说,就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用《易经》中的话说,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综上所述,孔子眼中的“中庸”不是圆滑做人,而是一种更高深的处世之道。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我个人觉得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追求一个平衡,不要走得太过极端,不要过高,不要过强,但是也不要过弱是一个中间的态度。

其实指的就是我们都需要有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而且也是可以为了方便我们以后的未来有更好的出路,都是未来可期。

孔子将中庸当成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感叹长期以来,民众已缺乏了这种美德。所谓中庸,是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用一个字来说是“度”,两个字是“中庸”,三个字是“刚刚好”,四个字是“恰如其分”。

枪打出头鸟。

  • 19890888374 :什么是中庸之道
    容艳府1767 :答:“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的方法。最早提出“中庸”概念的是孔子。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
  • 19890888374 :中庸是传授什么的书
    容艳府1767 :答:自宋以来,成为新儒学即道学的最为重要的经典。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人生处世态度。中唐也是完美之意,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走极端,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把问题解决的究竟完美。“中庸”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仁”“义”“礼”“信”等几种核心理念之一...
  • 19890888374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容艳府1767 :答:中庸之道是现在全世界最重视的合理主义。中庸之道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个人认为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宗教都具有重要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中国成为了例外.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稳定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应当是不无意义的。孔子把中庸称为至德,这既说明他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
  • 19890888374 :如何理解儒家的中庸之道
    容艳府1767 :答: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一、出处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
  • 19890888374 :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究竟指的是什么?
    容艳府1767 :答:遗憾的是,在前人的误解下,社会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和认识存在普遍偏差。 从发展脉络看,“未发中”争议甚多,成为儒家的第一道难关。人心中世界活动的变化,是人的一切感情和行为的根。 的内心世界和外面的现实和谐是人幸福幸福的不二法门。 人只有表里如一,才能有真正的快乐。 也就是说,中庸谈论人...
  • 19890888374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容艳府1767 :答: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指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中庸本身的价值和功用始终闪耀着睿智的光芒。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庸之道认为,人的修养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时时处处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这是为人性中合理的欲望和需求正名。欲望和...
  • 19890888374 :如何理解中庸之道?
    容艳府1767 :答:“中庸之道”,通俗地讲,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思想源于孔子,是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也是孔子处世的基本原则。中庸之道,道理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还是举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比如最简单的吃饭问题。吃得过少会饿,吃得过多会撑。吃得简单寒酸,吃得复杂奢侈。除此还外...
  • 19890888374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容艳府1767 :答: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 19890888374 :为什么孔子提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容艳府1767 :答:“中庸之道”是儒家孔子的经典思想之一,因为中庸的丰富内涵以及深远的智慧,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客将“中庸之道”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如果从为人处世上来理解中庸,我们可以看到“中庸”的调和与灵活。换句话说,儒家孔子提出的“中庸”包含“和而不同”的君子智慧,亦有“无可无不可”灵活处事原则,...
  • 19890888374 :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究竟是什么?它会使人变得平庸吗?
    容艳府1767 :答:《礼记》中有说过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里,为我们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中庸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中庸的人生是“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这里的“德性”讲的是我们本自具足的那内在的觉性,是...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