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怀瑾:把第六意识坚固定住才行,这是“转识成智”的第一步

   更新日期:2024.05.31
我们平常修道的人,大家都是喜欢打坐。坐在那里,第一你的思想没有停过,粗的思想往来就没有停过,尽管坐在那里熬腿,甚至于一坐三四个钟头,也不过是在那里熬腿。做了几十年工夫,好一点的,在细昏沉的状态,迷迷糊糊的,身体坐着很舒服,好像自己觉得气脉打通了,很舒服不想动。你说你坐在那里干什么?可见你的思想都在转嘛!在贪图那个舒服对不对?同吃冰淇淋、喝咖啡、吃糖觉得舒服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哦!实际上你坐在那里,又在怨恨又在骂人——贪嗔痴慢俱全的。有人从你面前走过,“讨厌!我在打坐,走轻一点好不好,衣服刮得那么大声儿,都是风!”你说你在打坐入定吗?这不是见鬼吗?定不是这个境界。如果是这个样子的境界,临命终时统统都在情绪里。所以《楞严经》告诉你,你在定中会讨厌人家打搅你,这一念就是瞋心,临死的时候有一念瞋心,《楞严经》怎么说?“瞋习相交”,怨恨人家的这一念习气,这个心理作用相交,“发于相忤”,就是很讨厌这个东西,心物两方面构成东西了,“忤结不息,心热发火”,这火灾地狱就起来了。瞋是火哦!

所以我们大家学佛修道,第六意识你没有真正定住,你所有的境界都不是定。要第六意识真定住了。第六意识怎么样定住呢?我们在禅观课上给诸位讲得很清楚。我经常说,不管小乘、大乘,显教、密教,佛说有十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身,念休息,念死。学佛先应该念死,佛把它排在第十位,实际上是第一位,你上座也好,或者开始念佛,你先念死,这一刹那之间,你把自己当成“我已经是死了的人”,什么都不管,这个身体也就是死了的人。你不要说“我现在先打个坐,等我下座精神好了,再来给你做事啊!”那是你念活,不是念死,你下不了决心,放不下来。如是念死是第一。所以近代净土宗的印光法师,他的房间里头没有供阿弥陀佛像的,什么都没有,只挂大大一个“死”字,自己抬头一看,“死”,这是念死的方法。所以没有下死决心的这个心理,修定修不好的,大家统统都在玩弄色阴境界的感受,这很严重啊!

你坐在那里觉得坐得很好,身上气脉周流觉得很舒服,清幽幽的,以为是定境界,实际上是细昏沉,细昏沉就是无明根本。可以试验,你这样坐在这里很好,现在我拿把刀在你身上割一下割得你流血,看你还有没有这个清幽境界??你绝对舒服不了!你现在这个舒服清净境界,是因为身体很健康没有病,坐在这里感觉到舒服,这是感觉状态啊!这是四大肉体活着当然的事情,不算是定境啊!你在这个境界里头攀恋,到死的时候四大分开了,你还有这个定吗?不可能的!这是非常科学的。

那么什么叫定呢?定首先是第六意识境界的坚固,比如说,你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观想佛的境相,假定现在有个人来把你一刀一刀慢慢地割,你晓得反正也会被杀掉,不管了,就念佛了!痛归痛,这个意识是定的,意识的坚定,定在不给痛拉走,换句话相反地说,也不给舒服拉走,也不给清净拉走,意识一念坚定叫做定。我们的思想念头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来,所以必须要在意识上找一个东西。你修空,要空的境界是截断众流,现在一空,下一个思想念头不起来了,不准来了,过去的念头思想过去了,中间这一段就是空,永远把心念保持这个空灵也可以呀!不过这不是道,是修空的一个方法。

所以千万注意呦!你打坐以为自己在修定,实际上都不是,都是被五阴境界牵着走,没有得定。得定,我们再三强调,“系心一缘”,第六意识挂着一个东西。譬如一点亮光,我就把它定住了,定在这一点亮光明点上,使我的意境假照着这一点亮光,什么境界都不动。那么你身体坐着舒服也好不舒服也好,不管怎么样这一点亮光是定的。定的,等于一个蜡烛点在那里,没有风,不摇摆了,而永远这一点是亮着的。这个时候,你第六意识的这个意境是定的、不动摇,就像蜡烛点在无风的地方不跳动,永远是亮的;杂念思想都没有了,永远是定的。这个时候你自己晓得系心一缘;那个晓得的境界不是妄想,是慧与智的境界了。妄想是生灭心分别来的。这个时候不起分别、不起生灭心,“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这是慧的境界。这样才是定。这个定的境界,不被生理、心理的痛苦、欢乐等等牵引走,这是定境。这种定境是截断众流的。我只是讲最初步,佛学的名词叫“奢摩他”,就是“止”,得止,把念头停止。在这个境况之下,我们活着的人生理变化很大,但一概不理。

如果能够做到真正一念的止,比方念“南无阿弥陀佛”,注意呦!我们平常念佛,有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实际上是六个念头凑了一句佛号,配合上呼吸,一口气一口气念有好处,心容易得止,身体也容易调得好。当然不要用喉咙以上念,那是越念越不对越散乱、身体也越来越坏。如果一口气一口气、心很宁静地念,身体越来越好,心念越来越宁静,但不能说得止。真正念佛的境界是什么?譬如你念佛很专一,自然气力念到某一个阶段,不想念了,也没有其他的思想,好像愣住了,可是心里佛的观念始终存在着,这样才叫做“念佛”。如果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气力没有了不念了,可是佛的观念也没有了,那个不叫做念佛,叫昏沉,因为你第六意识里没有佛。意识里挂念着有佛,这样练习,在死的时候,念佛就是这一念,身体尽管分散了,这一念在佛的境界,专一了,得止了,决定蒙佛光接引。

其实我讲这一个法门,其他的法门大致上也可以相通,这是非常初步的。换句话说,我们打坐坐在这里,要意念专一,系心一缘。也就是净土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就是这一念完全定住了。自己心念里头的习气结使没有转过来,一生修持都没有希望的哦!所以真正的佛法要修“慧”,这个非常的重要。大家不要随意听过哦!真正的修持,所谓修定,把清净的一念硬是定住,把一个定力挂在那里,自己贪嗔痴慢疑的习气统统转化了,这个叫做定的修持。

再三强调,定是什么?是第六意识、心意识强烈的坚固,非常坚固。假设定力坚固的人,譬如历史上记载有很多人读书一目十行,眼睛这样一看,一页一下就过了,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看到了。这就是定力坚固,心境像镜子一样,一页书在前面一照,一刹那之间每一 个字都出现了、都留住了。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人都在散乱、昏沉中。有些人学佛学道,打坐吃素、平常清净也蛮好,一碰到事就不行了,一做人做事全垮了,这就免谈佛法。碰到大的痛苦或大的刺激来了,乃至身体生大病、快要死了,此心还是定、如梦如幻,那差不多了!

意识要把它坚固定住,正是“转识成智”的第一步。你的意识是乱跑的,坚固都坚固不住,你怎么样转得了呢?所以第一步你把意识能够坚固,要不动就不动。禅宗祖师骂人,“鼻子牵在人家手里”,跟着外境在转。我们修定的人,就是要不被外境所转、意识坚定,这是第一步。我们普通讲这个人有没有定力,定是一股力量啊!头脑清醒得很,不动心,但是此心是活泼泼的。

修定的人,必须平常练习到在定境中自性光明已经发现了,能够定住了。在中阴来的时候,这个自性光明一发起,那我们形容一句话:哈哈一笑,原来如此!就定住了,定在一片光中,暂时不转生了。那么可以说,在自性光明定中的人已经有往生的感觉,因为没有身体了。譬如你打坐入定,不打坐也可以,站在那里也一样啊,只要一进入定的境界,你没有身体的感觉了,就是一片光,光就是我、我就是光。自性心光就定住了,在光中一点妄念都没有。佛经也明白告诉你,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与心光相应的时候,临命终时佛光必来接引。

整理自《唯识与中观》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