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 [王强:精英必备的三种能力]

   更新日期:2024.05.12
  【王强简介】  著名英语教学专家、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1984年获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英语系助教、讲师。1987~1988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1990年自费赴美留学,1993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美国著名“贝尔传讯研究所”工作,任软件工程师。1996年10月回国,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先后担任北京新东方学校主管教学与培训的常务副校长、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新东方教育集团产业副总裁及董事长。与俞敏洪、徐小平并称新东方“三驾马车”,学生们则尊称他为“口语教父”。
  王强先生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之一,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存在诸多弊端,甚至整体来看是失败的,而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不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要培养真正的精英,只能依靠家庭教育。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什么是精英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但今天我们不谈怎么学英语,我们来谈家庭教育,好吗?
  王强(以下简称王):非常乐意,我也是一个父亲。
  记:您认为家庭教育重要吗?它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王: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理论上来说,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层面,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从教育实践上看,家庭教育对中国教育来说更重要,因为中国当下的学校教育问题太多,几乎是失败的,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改变的迹象,所以只能靠家庭教育了。
  记:有人说中国应试教育其实是精英教育,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王:中国的中小学校追求升学率,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给人的感觉是在培养精英,但精英不是大学生的代名词,它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记:人们普遍认为,从小学习好,考上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高薪工作,出人头地,当官,发财,这样的人就是精英。
  王:“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优秀人物”。对精英,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精英是被挑选出来的。考试、竞赛都是挑选的方式。第二,精英是百里挑一的少数人,不可能大家都是精英。第三,精英要有出众的能力。第四,精英是社会的精英,要承担社会责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精神诉求,不是用来追求个人享乐的。
  记:最后一点让我想到了“克己复礼”这个词。
  王:没错,精英就是需要克己复礼的精神和觉悟,正如电影《蜘蛛侠》中那句著名的台词:“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记:如果现在问家长,还愿不愿意让孩子做精英,家长会怎样回答呢?
  王:我相信中国的家长还是会选择全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做精英。
  记:您这么有信心?
  王:当然。看看现在中国家长对教育的投资就知道什么叫不遗余力了,全世界有哪个民族能做到?在国家教育投资明显不足的当下,其实是家长在支撑国民的教育。中国家长这样做不是为孩子吃饱穿暖那么简单,他们骨子里有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记:那么,您认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成为精英呢?您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在这方面一定有不少心得。
  王:首先,我认为培养精英,家庭教育应该唱主角;其次,精英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具备三大能力:强大的语言能力、先进的学习能力和蓬勃的创造力。
  强大的语言能力
  记:那我们先来谈谈语言能力。为什么要把语言能力排在第一位?
  王:语言在生活中有两个用途,一个是自我表达,一个是和群体交流。没有语言能力的人,我们基本认为他有自闭倾向。自闭的人可能独自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比如爱因斯坦和贝多芬,但他们在社会群体中属于不能跟人合作的人,虽然他们是天才,但他们是孤独的天才。一般人达不到天才的程度,因此我们要交流,因为我们是交流的动物、社会的动物,而不是个人的动物。
  记:您所说的语言能力,指的是母语还是外语?
  王:两种语言都非常重要,而母语比外语更重要。
  记:关于学外语,您是权威。请问,您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双语教学怎么看?
  王:据我观察,现在我国中小学推行的双语教学,根本不叫双语,因为母语和外语是割裂的。所谓双语,是用两种语言对应同一事物,即母语和外语能够互相交换知识。即使在中国的大学里,双语也只是形式。大学生的心智已经成熟,但是语言还没有成熟,学英语不思考、不实践,这是教育失败的症状之一。中国人学英语,还停留在大量背单词,然后和汉语一一对应的基础阶段,单词量越大考试分数越高,事倍而功半。一本砖头那么厚的《朗文英语词典》,解词部分总共使用了不重复的2500个单词,就是强调英语的应用性,说明语言是生活技能,是交流工具,而不是考验记忆力的死板的东西。
  记:家长有办法予以矫正吗?
  王:对中小学生,有一个办法很有效,就是家长逼迫孩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表达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用英语思考。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儿子在美国长大,他把英语当成母语。平时,我总是要求他用汉语表达,英语、汉语交换使用。有一天,我教他中国儿歌:“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到地底下。”我问他,这句儿歌里的“扎到地底下”用英语怎么说?他马上回答:“Zoom into the ground.”我吃了一惊。我是北大外语系教授,还是第一次知道可以这样说,不过,确实挺准确。这就是生活的英语,机智、有趣而有效。
  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经验就是必须随时用两种语言进行描述。有一次,我不知道收费站可以起落的横杆用英语怎么说。儿子不假思索地说:“爸爸,这叫stop-and-go。”我大喜,夸道:“太感谢你了!爸爸查词典也没查出来。”
  先进的学习能力
  记:大家都知道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您为什么要强调学习能力的先进性呢?难道有落后的学习能力吗?
  王: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常常被引用,但这句话现在需要重新思考。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知识的内涵是封闭的、独断的、书本上的、属于少数人的,只要读透了大家公认的几本书,就有资格叫知识分子。中国古代也是这样,读透四书五经,会写八股文,就有机会进入精英阶层,完成教育的第一层梦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如果现在还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不仅效率低下,简直是死路一条。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