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的重点知识

   更新日期:2024.05.03
1-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2、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

教 学 过 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 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 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 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四、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1-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 学 过 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2、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3、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4、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 学 过 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三、总结

1-4、造一艘小船
教学目标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教 学 过 程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谈话导入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

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造个性船:
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准备 制作 改进和完成

四、拓展活动: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1-5、浮力
教学目标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小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3、归结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总结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目标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

教 学 过 程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

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00

  • 13665688990 :五年级下册科学
    白炎师611 :答:《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的第二课时。单元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学生...
  • 13665688990 :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有关资料...急求...
    白炎师611 :答: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
  • 13665688990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第4课脑与神经
    白炎师611 :答: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教学重...
  • 13665688990 :跪求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快啊!
    白炎师611 :答:2012-07-06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有木有? 4 2011-06-2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1470 2012-07-10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31 2009-07-01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详细,题目和答案。 13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 13665688990 :急需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谢谢提供!
    白炎师611 :答: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中重点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一是设计实验的环节,实验前要把实验方法想周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虚心接受同学的正确意见,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二是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实施实验的能力。
  • 13665688990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教育出版社 下册的
    白炎师611 :答:2013-10-16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提纲、重点 32 2011-06-2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1467 2012-07-10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31 2017-06-26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81 2009-07-01 五年级下册...
  • 13665688990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白炎师611 :答:2011-06-22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科学资料 19 2009-06-2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263 2016-05-18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2007-08-31 速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的答案 279 2012-05-28 大象版五...
  • 13665688990 :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学思维导图怎么画
    白炎师611 :答:最后,检查思维导图是否完整、准确、清晰,以便后续的阅读和复习。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系统地了解人教版PEP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学的主题。同时,也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笔记使用,随时回顾和补充相关信息。如果...
  • 1366568899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白炎师611 :答:2016-04-0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5 2009-06-2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263 2010-05-0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的重点知识 6 2015-09-10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学习复习资料 36 更多...
  • 13665688990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白炎师611 :答: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下册第一章 运动和力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教学目的: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