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这么难翻?

   更新日期:2024.05.27

(文:书先生,2020年10月11日,新加坡)

这几天,我所在的好几个和翻译、语言研究有关的群都在讨论一个事儿——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的翻译。

你知道,和语言有关的事儿总是能引起我的兴趣,所以,我也就此做了点小研究。你别说,研究结果还有点意思,所以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英文原文(下面引号内的内容)是这样的:

在深入探究颁奖词之前,我们可以学两个搭配。

一、“YY年诺贝尔XX奖”的表达法:the Nobel Prize in XX YY或者The YY Nobel Prize in XX,其中XX是领域,YY是年。比如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英文就是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0,或the 2020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二、“XX奖颁给YY”:XX was awarded to YY或者YY was awarded XX,其中XX是奖项,YY是获奖者。注意,当获奖者作主语时,就没有to了哦。例如:

至于为什么颁奖给某人,就在后面加个for something。整个结构就是Some Prize is awarded to somebody for something或者Somebody is awarded some Prize for something。

我们下面关注的重点,就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的for something部分。

“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

短短13个单词,出现了众多版本的翻译。我搜集了一些,供大家“欣赏”。

还有一些其它版本,就不一一截图了,但列举如下:

“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之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中新网)
“以显著的诗意之声,传达普世个人存在的素朴之美”(台湾联合新闻)
“以独特而具质朴之美的诗意叙述,使个人的存在与世界互通”(香港明报)
“她带有朴素美丽的明确诗意声音让个人存在成为普世经验” (风传媒)
“以她明确无误充满诗意的声音、朴实的美感令个人存在普及化”(香港苹果)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面所有的译本,我们会发现它们主要的区别在对unmistable和make ... universal的翻译上。

一个unmistakable出现了至少7种不同翻译:

在对make ... universal的翻译上,大家也是各显神通:

这些不同译本的共同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管你读哪一句,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在不知所云上体现了“无可辩驳的普世性”。另外,大家对austere的处理也惊人的一致,基本上都翻译为了“朴素”。

上面列举的版本可能都是人翻的(但对此我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主流机器翻译引擎的表现,看下它们也会互相如此不同吗?

先来看谷歌翻译:

谷歌翻译把unmistakable翻译为了“朴实无华”,把austere翻译为“严峻的”,这和哪一个人类版本都不一样,让人有点意外。看来,谷歌翻译在和人类背道而驰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再来看微软翻译:

必应和人类想的差不多。但为什么中文字体这么大?微软应用的审美总是一个谜。

接着来看有道翻译:

有道翻译的处理很有意思,它把unmistakable直接处理为“充满”,作为对poetic程度的修饰,颇有新意,在灵活性上甚至超越了人类。

百度翻译:

最后是近两年比较火的DeepL:

总的说来,机器翻译对make ... universal的处理比较一致,在对unmistakable的处理上还是“分歧”很大。

前面我提到,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文翻译版本很多,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在我看来,不是英文原句很难,也不是中国翻译人才凋零,而是原句本身就是故弄玄虚。不信,我给你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的翻译为什么分歧很大?原因就是这个词组本身不知所云。

Louise Glück是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歌,对吧?问题是,我们能用“充满诗意”来形容诗歌吗?不能!为什么?诗歌当然要充满诗意,否则还叫诗歌吗?说诗歌充满诗意不是废话吗?

诗歌以外的所有文体,我们都可以用“充满诗意”来形容,唯独诗歌不可以。我们可以感叹一个人的小说写得充满诗意,可以感叹一幅画面充满诗意,唯独不能感叹一首诗充满诗意。

感叹一个人的诗歌充满诗意,就好比夸奖一个人“真像一个人”一样莫名其妙。只有一种情况下我们会干这种“脱了裤子放屁”的事情,那就是,说话者对Louise Glück的诗歌算不算诗并没有把握。

我作这样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翻译版本众多的unmistakable这个词,其实恰恰反映说话者不确信Louise Glück的作品是不是诗歌。

不管我们怎么翻译unmistakable这个词,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它传达的意思是“某个结论是确凿无疑的”或者“任何人都不会弄错的”。在颁奖词里,说话者认为什么事情是任何人都不会弄错的呢?当然是Louise Glück有着“充满诗意的声音”这个事情。

Louise Glück本身就是著名诗人,凡是知道她的人,早已确定无疑她有着“诗意的声音”,何必需要你去强调这一点呢? 强调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往往意味着怀疑。

好几个中文翻译都被带进了这个坑里。“毋庸置疑的”,谁在置疑呢?“无可辩驳”,谁在和你辩驳呢?矛的影子都没有,盾已经举得高高的,只能说明自己心里没底。

unmistakable这个词不好翻译,是因为它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再看后面,that一直到结尾是修饰voice的定语从句,其中with austere beauty是从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词组make ... universal的。我们可以把with austere beauty放在句尾,这样更像和我们经常看到的英语句子。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for后面变成一个句子,应该是:

英语一般会把状语放在句尾,而文学性比较强的句子往往不遵循这一惯例,偏偏喜欢把状语放动词前面。

austere beauty翻译为“朴素之美”问题不大,没什么好说的。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怎么翻读起来都费解。是我们太傻,文化程度太低,读不懂这么高深的句子?

我认为不是。在我看来,这个短语本身就不知所云。

普遍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个人存在如何普遍化?表现形式是什么?

我极度怀疑,上面这三个问题,说颁奖词的人,恐怕一个都答不出来。

在学术文体里,我们把这种堆砌辞藻但明显不知所云的写作方式叫做term dropping。丢一堆自己都不大明白的术语在那里,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不敢怀疑自己对所谈话题其实根本不懂。

作为一个接受过多年学术训练且本身写作追求简洁的文字工作者,我对term dropping似的说话和写作方式深恶痛绝。

所以,大家不要再浪费时间思考这句话怎么翻译了,不值得。世上还有很多好文字,省下时间多读读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吧。



  • 18544199660 :川端康成的《雪国》获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什么?
    沃怜卿2925 :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在说到川端康成的获奖理由时是这么说的:“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突出地强调:“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
  • 1854419966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词》
    沃怜卿2925 :答: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住们,女士们,先生们,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
  • 18544199660 :2012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莫言得奖?
    沃怜卿2925 :答:致辞说:“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创作世界之中使人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作品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二、简介: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从1981年开始...
  • 18544199660 :鲍勃迪伦颁奖词
    沃怜卿2925 :答: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颁奖词说:“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值得深思的是,瑞典文学院给鲍勃·迪伦获奖的理由,并不是音乐层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是因为他给“歌曲带来诗意的表达方式”。
  • 18544199660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什么
    沃怜卿2925 :答: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莫言的作品魔幻现实,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了一个出发点。”莫言的获奖,无疑是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
  • 18544199660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颁奖词是什么?
    沃怜卿2925 :答:回答: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突出地强调:   “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
  • 18544199660 :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争议大
    沃怜卿2925 :答:标准模糊。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获奖者应该是那些在文学领域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这一模糊的标准给了文学院成员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偏好来选择获奖者。因此,文学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有时会引发争议,一些人认为获奖者未必是最杰出的文学家,而是受到政治或地缘因素的影响。
  • 1854419966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沃怜卿2925 :答:写给莫言的颁奖词是: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意思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住们,女士们,先生们,莫言...
  • 1854419966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只有莫言一人,你觉得他获奖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
    沃怜卿2925 :答:莫言能够获奖,是因为他的创作,他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莫言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他的语言...
  • 18544199660 :为诺贝尔写颁奖词
    沃怜卿2925 :答:以莫言为例,颁奖词范文如下:尊敬的皇室成员以及各位尊贵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女士们、先生们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在莫言的...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