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赔了几千万都不低头的他,就这样屈服了

   更新日期:2024.06.02

文/文刀贰

1992年,王朔带着《动物凶猛》走进了姜文的世界。

当时姜文看完小说后说:

“觉得像针管扎进了血管里,血冒了出来,闻到了西藏歌和大食堂的味儿。”

1992年5月1日,姜文开始在北京一间小屋里,写作电影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这间只有6平米、一张桌子、一张床的小屋里。

姜文将6万字的《动物凶猛》改编成9万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时姜文满是自信地说:

“中国这么多导演哪个优秀?现在没有,以后有!谁啊?我!”

1994年,电影的粗剪版被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参展。

凭借这部电影,夏雨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从那开始,《阳光灿烂的日子》便成了中国影坛的梦之起点。

而影片中的马小军,便是当下姜文的隐喻:拼命融入时代,又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曾经的姜文,只想站着挣钱,拍自己喜欢的、读自己爱看的,他不指望别人能理解自己。

但如今的姜文却想“讨人喜欢”了。

在这彪悍的大半生中,姜文到底经历了什么?

1963年,唐山的部队大院里,出生了一个名叫姜小军的男孩子。

父亲姜洪齐是一名军人,母亲高阳是小学音乐老师,夫妻俩常忙于工作。

因此姜小军自小跟在姥姥姥爷身边过日子。

趁着没人知道姜小军的名字时,姜文这个名字就定了下来。

从那时开始,姜文的世界就开始出现了电影这个词。

那时候,农村经常放露天电影,姜文时常在趴在舅舅或是姨的背上。

他描述当时的情景:

离着老远就看见个白点,亮着光,越来越近,然后就看到上面晃动的人影。

6岁之后,姜文便离开了唐山,开始随父亲的部队住在贵阳。

但依旧没有甩掉他爱看电影的习惯,从《红灯记》到《珍宝岛的故事》,姜文几乎陷入了电影里。

眼看着要到了接受教育的年纪,10岁的姜文又去了北京,没过两年便考入了北京27中。

在班里,他的年纪最小,身边来来去去,全是比他大上好几岁的哥哥姐姐。

并且还有一个叫英达的小伙子与姜文交好。

1979年,英达考上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但姜文却被北京电影学院刷了。

英达哥们义气,找到了还是北京人艺台柱子的老爸英若诚,亲自给姜文辅导。

第二年,姜文坐在英达的后座上,晃晃悠悠就去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考场。

但三场考试下来,姜文再次被刷,但恰巧遇上了主考老师张仁里。

要说张仁里为何会对姜文高看一眼,还要说到他在考场上背诵的那一段契诃夫的《变色龙》。

看着姜文并非池中之物的张仁里,将他从落败之中捞了起来。

在之后,张仁里又评价姜文:他对艺术的追求一丝不苟。

而这句话,也在后来得到了印证:姜文对艺术是真的发疯。

早在学校期间,姜文为了塑造老工人形象,专门蹲在学校门口的胡同里,观察来来往往的人。

接二连三的排练,姜文开始导演自己的小剧本。

有人说他导演的戏比导演系的人还好,人家夸他调度好,那时姜文还不明白调度是什么意思。

他只知道,什么人该在什么地方。

四年下来,这个比别人小三岁、张扬、幸运的姜文导了不少戏。

毕业之后,姜文被分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开始演话剧、排话剧。

在演了一年话剧后,导演陈家林看中了姜文,决定邀请她出演《末代皇后》里的溥仪。

他找来了溥仪的纪录片和《我的前半生》原著,反复观看,铭记于心。

接着他去拜访溥仪的弟弟溥杰。

按照溥杰口述,在脑中还原溥仪的生活习惯细节,回家躺在床上还要和弟弟姜武说溥仪。

正是这种较真的性格,让姜文的溥仪一炮而红。

从那之后,姜文爱琢磨戏的“毛病”跟到他现在。

尤其是出演谢晋导演的《芙蓉镇》的时候,姜文就老是改词,

但是谢晋也不生气,随着姜文的性子来,哪里改得好,谢晋还会表扬两句。

这让姜文越发张扬。

等到了与张艺谋合作《红高粱》时,姜文的脾性更是暴露无遗。

拍戏的时候,姜文总会在宿舍先排练一遍,等变得精彩了再去找张艺谋。

很多巧妙的设计全是两人一起琢磨出来的。

有时候两个人还会因为剧本吵起来,这一吵就吵到了杀青,吵到了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现场。

那时光着膀子,站在高原上的姜文还在想:哪天我也拍电影。

拍完了《红高粱》,姜文又马不停蹄赶到了《本命年》的剧组。

导演谢飞看着他说:“你小子迟早要当导演。”

和田壮壮拍《大太监李莲英》时,田壮壮又鼓励他:“你导演,我来给你演。”

就连王朔都说:中国需要这么一个人。

但即便是有了这些人的至高评价,姜文却还在对自己发问:能行吗?

而促使他迈向导演这一步的还是王朔。

当年王朔带着几本“著作”走进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大门。

而彼时的姜文还是一个演员,但看到王朔的《动物凶猛》时,积压在体内的拍戏之心,开始肆意而动。

最终姜文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走进了中国电影圈。

在上映的那一天,姜文在剧组的上空挂了一个条幅。

上面赫然十二个大字: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

可临了,王朔也没能永亮在这片夜空,而是急匆匆的出现,又急匆匆的赴美。

可是被王朔感染的姜文,却在这条“用艺术表达”的路上狂奔而去。

能回头吗?

不能。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文已经35岁。

时过5年之后,姜文执导,再次拍了一部名叫《鬼子来了》的电影。

他说,这部电影只是对35岁的自己做一个总结。

刚好有一个名叫《生存》的本子摆到了他的面前。

于是姜文一点头,这部电影提上了日程。

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这部电影不按套路拍,常常想到哪拍到哪,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2000年,《鬼子来了》荣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可还没等姜文高兴。

这部电影却因违规被禁止上映,而姜文本人也被禁止五年内不能导演电影。

几千万的投资,血本无归。

但好在电影口碑不错,为姜文积攒下了名气,以至于还能“混口饭吃”。

再没导戏的那五年,姜文也没闲着,紧锣密鼓地拍戏,

从《寻枪》、《天地英雄》、《绿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再到《茉莉花开》、《皇太极》。

六年拍了6部,姜文很是满意,认为自己算是高产了。

等到时间一过,姜文再次着手,开始讲述下一个故事《太阳照常升起》。

而那时,“升起”不单单是电影,还是一段至关姜文未来之路的关系。

2005年,32岁的马珂,已经有了多年的电视剧制作经验,小有成绩。

但他却不满意,一直想找下一个挑战目标。

并且他非常崇拜姜文,他觉得能拍出《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鬼子来了》的人一定是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

在朋友的引荐下,马珂找到了位于太庙工作室的姜文。

两人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马珂在说话。

他说:“老姜啊,你是一个好导演,我是一个好制片,你需要一个好团队来推广。”

但彼时的姜文还沉浸在自己的乐园中,压根没将马珂的话放在心上。

但姜文却记住了一口一个“老姜”的年轻人。

其实在电影开拍之前,姜文便知道这个电影赚不了钱,因为他早就预料到观众可能看不懂。

这样的电影,对投资人也是一个挑战。

而英皇的杨受成愿意投这部电影。

于是姜文提前告诉他,这部电影可能不赚钱。

但要脸不在乎钱的杨受成大胆地说:没事儿,你随便拍。

虽然资金的事过去了,但电影上映后,却出了更大的问题。

正如姜文预料的一样:观众看不懂,不仅看不懂,还不愿意装懂。

2007年,《当太阳照常升起》惨赔,这让姜文心里很是难受,开始琢磨问题的根本所在。

在这时,一句“老姜”唤起了他曾经的回忆。

于是姜文拿起电话,给马珂发了一条短信:“老弟可好?”

至此,两个相差10岁,却爱电影的糙汉子勾肩搭背,共建“姜山”,由此开启了“信马由姜”的时代。

2009年,史航给姜文推荐了《盗官记》,他看完后,和马珂一起去成都拜访了作者马识途。

马老问:电影谁来拍。姜文回答:我来拍。

随后马老爽朗一笑,说:“有的看了”。

版权敲定之后,姜文便开始准备剧本,在改了30稿之后,定稿开拍。

这一次,有马珂在,姜文没在担心资金的问题,并且马珂从不干预姜文对于创作的理解,任由他发挥。

一个只管卖,一个只管拍。

电影上映后,马珂对宣传说了八个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让子弹飞》里,姜文那句: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这个惊喜也让马珂惊喜得差点哭了。

原因便是自己错失了三千万,但硬生生让姜文给自己找了回来。

在那场“鸿门宴”的戏中,白酒是至关重要的道具。

“好几个百年老字号的白酒品牌都想植入,报的价格高达千万,有三家愿意一起上,也就是说仅一场戏就能赚三千万。”

但姜文却把这个植入的投资给否了,理由便是:白酒品牌一出,观众都出戏了,电影怎么看?

马珂急得快哭了,但姜文却说:“我给你找回来。”

到最后,果然只放了三个没标签的白酒瓶子。

姜文想“站着把钱挣了”,最终他实现了。

《让子弹飞》一上映,便夺得了2010年度的票房第三。

还引发了全国人民找暗喻的热潮,可耿直的姜文却说:“都是真事,没暗喻。”

有人喜欢,但依旧有人看不懂,姜文似乎也坳上了气,决定再弄一部能看得懂的。

于是《一步之遥》出现了。

这次马珂的要求也高了,他对艺术指导柳青说:

“颜色要高饱和度的,节奏要快的,强烈、鲜明、感染人。”

但就是姜文玩儿命创作出来的电影,观众还说看不懂,票房不尽人意。

姜文纳闷了,说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不好意思的英雄故事”。

可《一步之遥》的命运却如同《当太阳照常升起》一样,没人愿意买账。

从2014年后,姜文伺机而动,一蛰伏便是4年。

最终姜文又经史航的推荐看了一本名叫《侠瘾》的小说。

姜文一看还想着:这不就是我们家那边的事?

他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而这种冲动,完全来自于他第一遍看完小说的刺激。

姜文找来编剧李非,两人一见面,李非便被姜文领进了小黑屋。

在落下“你写吧”三个字之后,姜文便绝尘而去。

李非一写就是400多天,期间瘦了40多斤。

而另一个编剧孙悦也说:“给姜文写剧本,是一个“力气活”。”

但好在电影《邪不压正》完成的效果不错。

这一次,姜文想要打造的便是让观众“看得舒服”。

在电影完成90%之后,高晓松当了第一个观众。

看完之后,他说:“满屏荷尔蒙飞溅,爱恨劈头盖脸。”

即便是这样高的评价,也不免让姜文有些紧张。

为了宣传电影,姜文带着《邪不压正》剧组出现在选秀节目《创造101》的决赛现场。

姜文走上台,略带僵硬和尴尬,还没弄清流程,便问身边的黄渤:

“我要念吗?这上面很多字,我从哪里开始念?”

姜文像是走错了片场,就连网友说都说:“姜文这次是真的努力了。”

从上海电影节开始,姜文就带着他的作品始终出没在网络热搜上。

这一次,他想尽力“讨人喜欢”,比起“站着把他钱挣了”,前者似乎更难。

但姜文这一次没给自己留余地。

可是在这样的极尽宣传之下,《邪不压正》却没翻起什么大浪,上映25天后,综合票房5.83亿。

但姜文却说:“我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电影的结果好与否,并不影响姜文的热情,但不合时宜的他,终究想在今天顺势潮流。

“站着把钱挣了”靠谱吗?

在姜文这里,绝对靠谱,用他的话来讲:

“你们投我,我还得选,看你靠不靠谱。”

而《圆桌讲究派》里窦文涛翻译了一下:“你还不配跟我亏。”

自从2018年之后,姜文便再无执导电影。

可他的电影总是被认为是浪漫的,他说:生活本就这样。

他还说:“我不是用来拍电影的,我是用来活着的,电影只是赶巧拍一下。”

而对用电影补充日子的姜文来说,用艺术表达就是宿命。

这个在观众看起来大老粗的“文化人”,就如此过了大半生“豪横”的日子。

至于接下来如何“讨人喜欢”,似乎姜文自己都不太明白。

又或许,姜文依旧不想弯腰,想乐呵地把钱挣了。

而他到底能否如愿,还是一个美好的未知数。

往期精彩:德云社的蜕变史,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何云伟,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午夜梦回时是否后悔过?



  • 13415306983 :请问由姜文主演的修理工,开客户的宾利,回来赔礼道歉的影片叫什么?
    巩哄玉934 :答:但在B世界里,他却摇身一变,成为了科技公司的亿万富豪。在A、B世界之间的交错穿越,让程天乐慢慢迷失了自己,他越来越迷茫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这段离奇经历的得与失也引发了他一连串的矛盾与抉择,影片用冷幽默的喜剧方式,通过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激起了人们对幸福的真谛的思考。
  • 13415306983 :姜文是一个怎样的导演
    巩哄玉934 :答:而姜文虽然也是从演员转行,但是他能够做导演是因为他天生就是做导演的料。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能够算得上“国宝级”的导演屈指可数,陈凯歌靠一部作品封神,张艺谋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高质产品也占得一席,再往后排的话,就应该到姜文了。冯小刚虽然有很多成功的喜剧片和商业片,但是离国宝级还有不小的...
  • 13415306983 :姜文个人资料
    巩哄玉934 :答:随着“砰”的一声巨响,大门被人从外面用力踹开,双眼猩红,气势汹汹的陈国军冲进了姜文的卧室。“你给我说!把你跟刘晓庆之间的破事,都给我说清楚!”1987年,刘晓庆出轨姜文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剧组。当然,也传到了陈国军的耳朵里。陈国军自传《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位男人怒不可遏,他情绪激动,拿出随身的折叠...
  • 13415306983 :姜文的中法混血女儿,26岁美得令人心醉,比后妈周韵还美,现在怎样了
    巩哄玉934 :答:现在怎么样了?每个父母都很喜欢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眼里,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看,最漂亮。在现在这个“靠脸吃饭”的时代,他们的颜值高,更容易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姜文的中法混血女儿太漂亮了,甚至比后妈周韵还要漂亮。姜文是个实力派演员。积累经验后,他转向导演。18年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
  • 13415306983 :砍了那个马大三:《鬼子来了》往事
    巩哄玉934 :答: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姜文去了好几趟日本,有回他到军服店想买一套当年的日本军装,老板看他是中国人,就随便拿了一套仿制的糊弄。姜文让翻译把版型和尺寸错误一说,老板一边赔不是一边把库存的真货拿了出来,他哪里知道,想在电影里完全还原真实的姜文连兜裆布的宽窄都研究过了。1998年6月,在日本当地演艺公司的协助...
  • 13415306983 :88岁的游本昌,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苦尽甘来终无遗憾
    巩哄玉934 :答:在这之后, 游本昌更加把每一次机会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次表演进行 。他坚守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的信念。 那几年里,他接触的还是台词不超过两句话的角色,有的就从舞台的这头走到了那头。 尽管如此,他也 用心对待每一个角色,他反复的理解剧本,理解人物。 有一次,他得到了《大雷雨》中农 女的角色,该角...
  • 13415306983 :姜文:我给我妈买房,但没觉得我妈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巩哄玉934 :答:“不是世俗,这确实是人家明白,我不明白。”“曹雪芹要是生活弄得倍麻利,混得特好,他就不用写《红楼梦》了。”二、生活中的失败感 这种在很多电影以外的“不明白”,是否会积累成在生活中的失败感呢?姜文一眯眼,稍稍转头:“失败感——哎呀,那就太多了!”再低头仔细一想,姜文便讲出自己与...
  • 13415306983 :姜文的母亲为何一生不与儿子和解?
    巩哄玉934 :答:再加上姜文是家中长子,母亲要求就更高了。当导演得奖,在他母亲看来,这不都是应该的吗?又怕他骄傲,自然表现得十分淡漠。其实一般的男人,和家中母亲的关系,多少都有点隔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相的男孩子。打小有自已的主见,小的时候不懂事,有时还会嫌弃母亲老土、落伍。上街也不像女儿一样,喜欢...
  • 13415306983 :姜文倪萍先后求剧本,郭涛梅婷不舍改词,《父母爱情》有什么魅力呢?_百 ...
    巩哄玉934 :答:刘静觉得不急,先玩够了再说,正巧那段时间她刚学会打麻将,忙得觉都不睡就去“垒城墙”,饿了就招呼大家一起去吃大肉饼。一直到刘静玩够了,才快速出手,写了第一稿给了姜文。姜文低头看一眼剧本,然后抬头看一眼刘静,他心里很纳闷,这是一个人写的吗?怎么水平差这么多?但碍于绅士风度,姜文...
  • 13415306983 :她是央视主持人,因举报姜昆被封杀,如今满头白发让人心疼,为何要那么做...
    巩哄玉934 :答:虽然汪文华知道自己的事业处处受到了姜昆的针对,但是汪文华却并不愿意向姜昆低头,这也使得姜昆加大了对于汪文华的打击报复力度,所以汪文华才遭到封杀。 被封杀后的汪文华并未改变自己对于姜昆的态度,再加上《曲苑杂坛》因为收视率不断下滑,也面临着停播的情况,因此汪文华在遭到封杀之后,就做出了离开《曲苑杂坛》的决定。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