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学有哪些基本知识?

   更新日期:2024.06.02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1、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 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 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 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 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 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 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

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

21.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

22.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

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

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

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

32.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33.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34.东汉荀悦所编的《汉纪》全称《东观汉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国史,也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35.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36.古书一般格式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周南关雎古训传第一”是小题,列于上;毛诗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

37.汉代人将《左传》《国语》看做是《春秋》的内外传,作者都是左丘明。

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

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

40、杭本是指宋代浙江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柳体。

二、名词解释

1、十家九流:「九流」是指: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悝、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 「九流」之上再加上小说家 (代表人物是青史子),就是「十家」了。由于小说家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大受世人重视,所以不入流,只能称做「家」。

2、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和依据。

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

5、写本:又称手写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非经制版印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子。

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易》《诗》《书》《左传》《礼记》的义疏,书成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作为官府教材和考试取士的标准经说。后来又有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成九经正义。

7、别集:是指汇集某一个作者所著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的文献著作,与“总集”相对而言。如《陆放翁全集》《韩昌黎集》《文山先生集》《杜少陵集》等。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依据。

8、《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9、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10、三体石经:魏正始年间在石头上刊刻的经书。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按照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其中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完的有《左传》。三体石经在古文字学和校勘学上都有很大价值。

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 18476858315 :文献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有哪些?
    竺文相3593 :答:文献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如下:1、作为研究文献的一门学问,文献学的范畴大致涉及(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典藏学)等四个学科的内容。2、文献:原始意义:典籍的书面记载、文字资料及贤人贤才的言论和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见闻、记录资料等。传统意义:具有历史价值活与某一学科有关且具有科学价值的...
  • 18476858315 :古典文献专业学什么
    竺文相3593 :答:二、古典文献专业知识与技能: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2.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4.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
  • 18476858315 :古典文献专业的知识技能
    竺文相3593 :答: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2.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4.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
  • 18476858315 :想掌握一些古典文献学相关知识,入门者应该看哪些书?
    竺文相3593 :答:首先是中国古典语言学。了解古代文学和经典的编排和研究。它以古代文献和经典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其校对、标点、注释、鉴定、汇编、汇编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以经典史为中心。经典成为古代文献学的中心。确定哪些异文必须注出,以示读者。
  • 18476858315 :历史文献学学什么?
    竺文相3593 :答: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主要学习: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 2、历史文献学史 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4、文献整理 ...
  • 18476858315 :古典文献学学的什么
    竺文相3593 :答:古典文献学在很多学校属于中文类专业,但是实质上跟历史文献学没有本质区别,研究的对象是传统古籍,从文字、音韵、训诂,版本、校勘等诸多方面入手,是讲求实证精神的“实学”,更偏重历史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有巨大差别,所以千万不要入错了坑。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学校本科阶段有文献专业(北大早先有...
  • 18476858315 :中国古代文献学的目录
    竺文相3593 :答:文献的定义二、文献的特征三、偏重中国古代典籍四、学习文献知识是为了读古书五、民族文献的种类第二章 文献积聚与散失一、历代文献积聚概况二、现存古典文献数量三、文献散失第三章 我国古籍制度一、书籍的兴起二、简策制度三、卷轴制度四、册页制度第四章 古籍的分类一、目录的产生二、我国目录学发展...
  • 18476858315 :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有什么区别?谁讲讲?
    竺文相3593 :答:古代文献学主要包括版本目录学、校勘训诂学、文字音韵学等,是研究古籍的基础学科。如果连古文断句都一塌糊涂,还谈什么研究呢?可惜,现在这种情况却很普遍。
  • 18476858315 :读不懂-《古文献学讲义》笔记1:目录学-前言、经部
    竺文相3593 :答:古文献学讲义·目录学(前言和经部)思维导图 不确定uncertain制作目录学·前言 一. 什么叫目录?(目录的含义) (一)目录(现代含义):书开头列出的各章各节或各篇的名目。 (二) 目录(传统含义):指书名、篇章名和其内容提要。 1.目:只指罗列的篇名、章名或书名。 2.录:指该篇、该章、该书的内容提要。
  • 18476858315 :古典文献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竺文相3593 :答: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古代要籍解题、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