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 影片分析

   更新日期:2024.06.04

千与千寻的含义:千是被汤婆婆剥夺了名字在汤屋打酱油的小女孩,一边要打工还父母欠下的债,一边还要经受住各种诱惑和磨难。

两个名字,一条心。不管是千还是千寻,一直都坚守初心,药浴牌不贪多,够用就好,再亮的金子也没有小白的命闪耀,孝顺、正义、又善良。

这是一条回归心灵的路现实世界,许多人都迷失了自己,很少有人能够找回自己的名字。

无脸男其实是有脸的,他的脸就是那个面具以及他全身的乌漆墨黑。和白龙、巫婆、巨婴、锅炉爷爷这些角色一样,无脸男也是一群人+标志性群体特征的集合。

白色+龙的意象代表默默守护的人们;巫婆+鸟的意象代表邪恶的化身;站不稳的巨型男婴代表着被过分保护的人们;锅炉爷爷忙到停不下来的六只手代表社会上被工作和生活压榨得团团转的人们。

而无脸男则是被边缘化的庞大群体的象征,暗指那些千千万万个孤独又寂寞的灵魂,这些灵魂就像面具一样空洞,永远在黑暗的角落里,不被人察觉。

你站在屋里,却走近了我心里。现实世界,每个人都可能是无脸男,在漆黑的角落里默默忍受孤独的侵袭。

第一个煤球精灵因为虚弱被煤炭压倒在地上,不但被千寻救起,连原本要干的活儿都一并被包揽了。其他煤球精灵撞见如此好事,自然也想不劳而获。

努力工作就是生活的希望。现实世界,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馅饼,有的话,那一定是上天酝酿了很久的陷阱。

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这个道理。进入一个地方,就要遵守一个地方的规矩。

现实世界,不管你有多么不愿意接受,要想融入集体,就必须接受集体的一部分文化。

街上的食物本是汤屋为神明准备的佳肴。千寻的父母自恃有钱,不经人同意,坐下来就大吃特吃,越吃越上瘾。暗讽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最终都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面对狼吞虎咽的父母,一脸无奈的千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实世界,被欲望支配的人,通常都在自掘坟墓。



  关于千寻与小千
  “忘了名字就回不去了。”——白龙
  汤屋在影片中被比喻为充满诱惑、欲望、嫉妒和排挤的现实社会,千寻其实是一个刚刚从象牙塔中走出的女孩,名字在这里其实指的是人最初的价值观。
  初到汤屋,“千寻”被改成了“千”,象征了初入职场人原有的价值、底线会受环境影响改变。
  记住名字就是把握住自己最初的原则。
  忘了名字就是忘了自己的原则,被环境改变着。
  回不去指失去了自我,找不到最初的理想,偏离了航线。
  1:影片中的汤屋被比喻成现实社会,虽充满肮脏与混乱,却也能让我们在当中找到生命的真善美。
  2:千与千寻是主人公在两个世界的不同名字。喻示着两个不同性格的千寻。现实中,她懒惰,厌学,胆小;在另一个世界中,她坚强,勇敢,激发出无限潜力。
  3:影片中的河神形象一直是大家所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河神是那么肮脏,浑身充满垃圾,以至于被误认为腐烂神。而最后却是千这个小女孩净化了他?也许,这正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江河的污染,而要千寻去净化他,也是说明人类所造成的结果,需要人类自己来解决。
  二.
  《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佛教说,入世的生活是物质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千与千寻》正是借由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千寻由一个物质世界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取胜的魔法只有一句话——“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她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
  “在万物重生的早晨,来到静寂无声的窗前,一切归零之后渐渐充实,不再去追寻海的彼岸,耀眼的宝物一直就在这里,在我身上就可以发现。”

宫崎骏谈《千与千寻》背后的故事

自《幽灵公主》后宣布退休的宫崎骏又回来了,他的这部新作《千与千寻》,自7月份上映后两个月即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创下无人可及的纪录,而近日该片在香港上映,同样引来一片赞赏声。
问:这一部电影的创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何以会想到创作这样一部动画?

宫崎骏:《千与千寻》是为我五位小朋友而创作的。这五位小朋友是我朋友的女儿,十岁左右,每逢夏季,都会到我山边的小屋来。有时我想,我们制作过不少关于小孩的电影,却没有一出是为十岁女孩而作的,大概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吧。

问:你怎么去了解10岁女孩喜欢些什么呢?

宫崎骏:为了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我看过好一些时下女孩所看的漫画———都是些俗不可耐的浪漫爱情故事。我深信这绝不是一个十岁女孩所渴求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创作一些能引起她们共鸣的故事吗?

问:故事的背景,灵感来自哪里?

宫崎骏:说到故事的背景,这多少是源自我童年的回忆。《千与千寻》里的“神秘之城”,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物园而描绘的。我在那里留下不少童年的足迹;现在仍经常到那儿散步,缅怀一下童年旧事。面对古旧的建筑,我不禁觉得现代人应该反省反省:他们总是夸大自己的问题,难道都忘了古人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的吗?只要我们能重拾昔日的勇气,那么,天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问:还有其它的一些场景呢,比如大浴场?

宫崎骏:至于故事中的温泉大浴场,则是源自我童年时的遐想。我小时候到过一所日式浴场,布置非常特别,令我印象难忘,一直希望创作一个以此为背景的故事。有时我忽发奇想:一个专为神仙而设的浴场必定更为有趣———现今的神仙日理万机,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吧。这就是你们在《千与千寻》里看到那有神仙光顾的浴场了。

问:能够引发这么多人的喜爱和共鸣,《千与千寻》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宫崎骏:《千与千寻》有别于其他故事,也有别于我过往的创作。以往,我笔下的主角都我所喜爱的,但这次我刻意将千寻塑造成一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毫不起眼的典型十岁日本女孩。我要让每个十岁女孩,都从千寻那儿看到自己。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可人儿,也没有特别吸引之处,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没精打采的神态,更是惹人生厌。最初创造这角色时,我还真有点替她忧心呢;但到故事将近完结时,我却深信她会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

问:你想通过《千与千寻》表达什么样的想法呢?

宫崎骏:《千与千寻》叙述了千寻的一个生活小片段,讲述她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逐渐释放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这正是我要我那些小朋友学习的。这故事也令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进入一间大机构做事的情形。面对陌生的环境,冷漠的人事,这女孩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发掘内在的潜能,克服种种挑战,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现实世界里的人事,是如斯复杂!是非黑白,往往很难界定。正如故事里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但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问:你对当今的电影制作有什么看法?

宫崎骏: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成年人追求不断的娱乐,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这同时反映在孩童身上。过剩的娱乐,使他们的知觉淡化了,天赋的创造力减退了。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镜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促使我制作了这出电影。
深入宫崎骏的异想世界

宫崎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生动活泼的灵感来创造他的动画人物,相信这是影迷们很想知道的,以下是影迷们最想问宫崎骏的问题及他个人的回答,透过这些问题,相信影迷就可以更深入宫崎骏的异想世界。
问:您何来的灵感,可以创造出这么多精采又动人的动画?例如《龙猫》这部影片,许多影迷都很好奇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产生这样的灵感创造出《龙猫》,甚至“龙猫公车”这样的角色?

宫崎:关于龙猫的设计,不是一开始就先有形象,而是有种好像就在身边的感觉,也许是在心中或者在黑暗中,这种感觉不是只有害怕,应该会产生紧张心跳、诡异、或者一刹那之间的愉悦,或者兴奋期待的连锁反应,像诡异这种感觉,小朋友就很喜欢,不只是花、蝴蝶之类的才是美好,玻璃瓶、一块积木同样都是小朋友世界的一部份。在我们身旁的确有不可思议的东西存在,虽然不知道是存在什么,但是这种感觉是创造出龙猫非常重要的关键,设计成那样只是想给这种感觉一个外型而已。

问:请问您的创作中,为何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连最新的作品《千与千寻》也是以一位小女孩为主角,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宫崎:我并不是刻意这样安排,只是当我同时比较男性和女性的动作时,如果同时迈开步伐大步行走,女性给人的感觉会比男性感觉更酷、更勇敢些,可能因为我是男人的缘故吧!而至于《千与千寻》则是为我一些10岁的女性小朋友做的,虽然她们现在已经都13、14岁了。

问:为什么您的作品中,几乎每一部都有飞行的画面,是否有何特殊的涵义?未来有没有可能将比较现代化的“飞行器”,如太空船、喷射机等,加入作品中呢?

宫崎:没有打算!

问:在您创作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及最满意的是哪一部作品?有没有哪一个角色又是您最喜欢的?为什么?

宫崎:我并没有排名,因为每一部动画作品都是一次不同的体验。不过当《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完成时,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觉得很骄傲,那是因为我不是把它作成无脸男大闹、破坏了汤屋,然后企图吃掉千寻的父母,而是安排成千寻坐上电车,第一次出远门。比起无脸男大闹或者和汤婆婆电光交战,对孩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坐上电车展开充满期待的旅程。

问:有许多影迷都相当欣赏您的漫画作品《风之谷》,由于漫画版和动画剧场版的《风之谷》有些差异,不知道漫画版的《风之谷》是否有机会完整的搬上大银幕?若无此计划,是否会有《风之谷》的漫画续集?究竟动画版和漫画版的《风之谷》,哪一个最能表达出您要的想法?

宫崎:动画和漫画是两种完全不同型态的创作,也都是用来说故事的好方法,不管使用哪一种的方式来呈现,实在没有必要将同样的故事运用同一种的形式再重新做一遍,而且一但我完成一个故事,我也不想再回头重新再做一遍。

问:目前电影流行一股“续集风”,在您这么多精采的作品中,是否有制作续集的计划?

宫崎:我为美术馆制作了一部大约10分钟的影片,谈不上是龙猫的续集,这个名叫《小梅与龙猫巴士》的短片正在进行,但谈不上是续集,只是短短的插曲。

问:请问当初是什么原因及动力让您走上动画创作这条路,并支持您长期在画界中?在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一些有趣或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宫崎: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对儿童故事很感兴趣,不管是日本的或是国外的都相当感兴趣。

问:您今年于三鹰市成立的“吉卜力美术馆”,是许多影迷都很渴望参观的地方,您是否考虑过在日本之外的地方,成立类似的美术馆分馆?如果无此计划,是否有可能将美术馆的风貌或美术馆中所播放影片,收录在您的动画DVD中,让无法到日本参观美术馆的影迷们也能一偿夙愿。

宫崎:不,我觉得最好不要。相反的,希望来的人数少一点,这样大家在参观的时候更能好好欣赏,在国外再盖一座一样的,陈列以前的电影或画的,并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盖美术馆,其实感觉像在制作一部新电影,必须要做很多新的东西才行,其实是相当大的工程,而且即使目前完成,并不代表结束,必须一直继续下去才行。当初想要建立GHIBLI美术馆的想法主要是GHIBLI的高龄人口对策,想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工作环境,事实上,因为需要雇用很多年轻人,好像也没有创造出全是高龄人口的工作环境。

问:从《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到您最新的作品《千与千寻》,都由久石让先生为些动画电影配乐,影迷都很好奇您与久石让先生如何有这种默契?

宫崎:我们会讨论,我会告诉他是什么样的电影,比方说《千与千寻》,虽然看起来是非常日本的电影,可是我一点都不想用日本传统音乐,因为那样做的话,反而会设下框框变得很无趣,不过之后要怎么做,我都会告诉他“端看你的才能”。

问:您的作品中,对于故事的发展及人物角色的拿捏,都相当的细腻且恰如其分,是否与您的生活经验或童年回忆有关?有没有哪些题材及人物是您或您周遭人的经验?

宫崎:因为我一直很认真在做,所以应该没有像自己的人物;不过,当我开始进行《千与千寻》这部动画影片时,我想到的是我一个10岁的小女孩朋友,她常会在夏天到我山中的小屋来拜访我,我希望为她及和她同年龄的女孩做一部电影,关于她们这个年纪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问:请问您继《千与千寻》之后,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创作或计划?

宫崎:就是美术馆啊,有很多要做的事,还有美术馆要放的影片《小梅与龙猫巴士》,因为《千与千寻》被中断了,所以要重新制作,赶在明年完成,还想帮美术馆做一部短片。还要以2004年夏天为目标,现在我们因为经济萧条、环境问题、人口膨胀、恐怖行动及战争等种种事情,会有对未来不安及对未来无法抱持什么希望,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到2004年夏天会更明显。 孩子们到时候会产生的不安、疑惑和好奇心,我认为要做能解开那些疑问的东西才行,虽然我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但在那样的情况下,那些活在当时的孩子们,我们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电影,这次我必须抱着这想法去做。

巧妙的但不是艺术,千与千寻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卡通,个人作为这幅画,但它的广度和心脏给上诉,应该联系美国所有年龄段的观众。(理查德·威廉姆森评[24] )
《千与千寻》把孩童时期的想像力都发挥出来了。如果用搭积木来做比,有一堆各色的积木,《千与千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创造了另一套积木。
《千与千寻》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

《千与千寻》宫崎骏想表达的心声
生活和关系的这样一种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源于与社会的沟通,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

电影的力量在于动人,卡通的力量在于纯真,宫崎骏掌握了这些力量,他取得了理所当然的胜利。
宫崎骏没有迪斯尼那么花哨,他甚至有些落伍,直到现在,他还坚持用手工绘画而不是电脑绘图来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说是一部电影,用什么去打动别人。所以,宫崎骏笔下的形象是一个个人,而不是一个个没有知觉的卡通形象。
  如果单从主角冒险经历来看,《千与千寻》可能是宫崎非常“平实”的一部作品。千寻的神幻历险是如此的平实,以至于每个成年人都能从她的泪水和欢笑中看见自己的童年回忆。

《千与千寻》是一个单纯的关于成长的故事,里面没有战争,不以田园的回归,人与自然的交锋为主,有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千寻一家人误入了奇幻世界,白龙帮助千寻救出已经变成猪的父母,不仅在物质上,而且还在精神上鼓励她:要坚持;而千寻也终于帮助白龙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找到了已经被遗忘的名字。当想起名字的一刹那,白龙身上的鳞片如落玉般脱落了,他真的恢复了人形,找回了自己的身份。两个人都为这一令人兴奋的时刻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成长,成长都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但是人们还是期待真正的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