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那么在溥仪退位时他们都是什么态度?

   更新日期:2024.06.02
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 历史 上最后一位皇帝,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年幼的溥仪名义宣布退位。但是要知道清朝 历史 上可是有十二家铁帽子王,溥仪退位,清朝灭亡,这也意味着这十二家铁帽子王的特权和利益也就没有了,也包括很多八旗贵族的特权和利益都没有了,肯定是这些人都会有反对的,下面就来说说以十二家铁帽子王为首的这些满洲贵族对于溥仪退位持何种态度。

清朝 历史 上的十二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而这十二家铁帽子王对于溥仪退位的态度大致分为反对派和赞成派以及不发表看法的中立派。

反对溥仪退位

反对溥仪退位的十二家铁帽子往里主要是恭亲王溥伟和肃亲王善耆为主,而其实本质上溥仪的生父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也是反对退位,但是载沣是被局势所迫,不得不同意了溥仪退位。

溥伟和善耆都是最为强烈反对退位的满洲贵族。溥伟是第一代恭亲王奕的孙子,奕当初由于与慈禧太后相联结,发动了辛酉政变,他帮助慈禧搞掉了咸丰临终留下的顾命八大臣,让慈禧开始掌权,因此后来他的恭亲王爵位也被授予世袭罔替的待遇。

溥伟是皇室成员和满洲贵族中最为反对溥仪退位,并且是一直坚持复辟的满洲贵族,他联合善耆、溥仪的叔叔载涛、康熙第十五子胤禑五世孙载泽、乾隆长子永璜五世孙毓朗、努尔哈赤侄子巩阿岱七世孙良弼、军机大臣铁良等为宗社党,就是专门反对溥仪退位的满洲贵族和皇室成员。

宗社党就算是当时满洲贵族最大的反对溥仪退位的组织。在溥仪退位之前,袁世凯早就谋划准备与南方同盟会妥协,他正好借助同盟会的力量逼溥仪退位,届时他在动用北洋军队的力量控制同盟会,自己从而操控大权,因此袁世凯命得力干将段祺瑞扬言要进京找隆裕太后讲道理,明面上是讲道理,实际都知道,段祺瑞带兵进京就是要逼宫。

隆裕太后没有慈禧那两下子,头发长见识短,她很快就被袁世凯唬住,她带着年仅6岁的溥仪每天惶惶不可终日。溥伟等宗社党每次觐见隆裕太后都是力主不要让溥仪退位,大清最后的底线就是君主立宪。甚至毓朗此前出国考察,特意参考了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君主立宪制度,并写好了清朝君主立宪制度的规划。

因此宗社党对于一再逼隆裕太后和溥仪退位的袁世凯十分不满,所以溥伟、良弼和铁良以及载泽都主张发动兵变暗杀袁世凯,然后由善于处理政务的毓朗和载泽出面组织战时皇族内阁,由在军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良弼和铁良出面组织忠于清政府的军队与南方革命军对决。

不过袁世凯是何等人物,岂能被他们所算计,于是袁世凯没等他们动手暗杀自己,他已经偷偷得到这个消息,然后他就决定利用同盟会收拾宗社党。袁世凯通过汪精卫与南方同盟会取得联系,暗示同盟会只要暗杀掉宗社党一些首脑,就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届时就更方便逼迫溥仪退位。

同盟会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刻就派出了杀手暗杀宗社党骨干成员,他们选择了在禁卫军中影响力极大的良弼。

1912年1月26日,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杀手彭家珍出手暗杀良弼,他向良弼投掷炸弹,良弼被当场炸断左腿,身受重伤,彭家珍也因为爆炸中的碎片被击中后脑当场牺牲。但是彭家珍没有白死,良弼最终还是重伤不治而亡。

良弼在临死前感叹:“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将亡矣。”

良弼被暗杀后,果然极大地震慑了这些宗社党成员,溥伟虽然还坚持要与同盟会一决死战,但是他跑得却比谁都快,良弼被暗杀后,他早早跑到京郊村庄躲了起来,连隆裕太后想找他议事都找不到人。

铁良避居天津,善耆避居旅顺,载泽、载涛和毓朗等人虽然没有避居外地,但是也纷纷深居简出,对于隆裕太后咨询当前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时,他们都纷纷选择了沉默。尤其是毓朗受刺激最大,他之前曾写过君主立宪的制度规划,这时当隆裕太后再问他时,他则选择了一问三不知,默不作声。

所以彭家珍没有白白牺牲,他牺牲半个多月之后,隆裕太后以6岁的溥仪名义宣布退位,清朝至此灭亡。

清朝虽然灭亡,但是溥伟并不死心,他对溥仪退位十分不满,在溥仪退位当天,溥伟高喊:“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

溥伟此后并没有光顾着喊口号,他一直致力于复辟,溥伟和善耆一直为了复辟奔走,他俩为了复辟散尽家财,而且还不惜投靠日本人。希望借助日本力量推行满蒙独立运动企图复辟。

善耆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第一代肃亲王豪格的九世孙,他也是皇室成员中比较能接受先进思想的人。

当初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入狱,正是善耆救了汪精卫,善耆认为同盟会这些志士虽然行为激进,但确实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为,是救国的一条出路,因此善耆主张对同盟会采取怀柔拉拢之策,虽然善耆最后没能说服汪精卫,但他最终还是将汪精卫释放。

不过别说善耆和汪精卫二人确实很有共同点,他们俩都非常喜欢依靠日本人。善耆在与日本方面交流时期结识了翻译川岛浪速,他将川岛浪速引为至交,甚至不顾皇室身份与其结拜为兄弟。

善耆更是将自己的第十四女爱新觉罗·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而这位显玗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女汉奸川岛芳子。

此后善耆更是依靠川岛浪速联合溥伟实行满蒙独立运动,企图分裂中国,实现复辟的计划,不过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被奉系军阀吴俊升给剿灭在萌芽状态。善耆和溥伟都不甘心,于是在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后,善耆和溥伟再次在日本人的扶持下组织收买了东北大部分土匪发动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

结果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死去,善耆和溥伟突然失去了对付的目标,而此时日本看到了中国人民对帝制的反对,怕复辟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感,于是开始压制善耆,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因此第二次满蒙运动也宣告失败。

此后张勋复辟,虽然善耆和溥伟没有直接参与,但也都派人参与其中,结果张勋复辟仅12天就失败了。因此善耆在这些失败之后开始心灰意冷,抑郁成疾,并于1922年抑郁去世。

善耆去世后对溥伟打击也很大,他也明白复辟的想法很可能成空,此后溥伟移居大连苦闷度日。

到了1931年日本准备筹划建立伪满洲国,但为了诱迫溥仪早日来到东北,因此日本最先找到了溥伟,命溥伟到沈阳祭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之陵寝。溥伟一听说这消息,立刻颠颠赶过来当傀儡,果然溥伟一过来,溥仪就着急了,他怕溥伟抢走他的皇帝之位,于是他赶紧答应了做日本人的傀儡皇帝。

后来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皇帝,他始终怕溥伟抢走他的皇帝之位,因此对溥伟很猜忌,也不让他出任伪满洲国的官职,更不给溥伟生活费,于是溥伟最终在穷困潦倒之下病死在了大连新华旅社,享年56岁。

其实除了溥伟和善耆两人坚决反对溥仪退位之外,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也反对退位,第一代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的儿子,咸丰异母弟,也是溥仪的爷爷,奕譞的嫡妻是慈禧太后妹妹,因此奕譞得以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

溥仪三岁继位,六岁退位,在这三年中实际上大清的掌权者是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但是载沣后来被袁世凯排挤,最终被迫交出了摄政王权力,因此载沣在最后手中无权,只能被迫无奈的承认了溥仪退位。

但是载沣非常有气节,他在溥仪退位后从来不参与复辟,也不参与日本人扶持的傀儡伪满洲国事件,而且还劝阻儿子溥仪出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这是非常难得。

所以十二家铁帽子王中其实算上载沣是有三人反对溥仪退位,表现最为激进的就是恭亲王溥伟和肃亲王善耆。

赞成溥仪退位

虽然说溥仪退位会让这十二家铁帽子王和满洲贵族失去既得利益和地位,可能大家都认为这其中应该不会有人赞同溥仪退位,即使有胆小的人也都是默不作声,总不会有人还赞成溥仪退位吧,不过这其中还真有人赞同溥仪退位,这个人就是庆亲王奕劻。

其实庆亲王这个爵位最初是嘉庆册封给同母弟也就是乾隆最小的儿子第十七子永璘的爵位,而永璘也算是 历史 上著名的不爱江山爱豪宅的王爷,他曾经对嘉庆说过,自己不愿意和哥哥争江山,只要哥哥将来继位后收拾大贪官和珅后,能把和珅的豪宅赏赐给他就心满意足了。

于是嘉庆亲政收拾和珅之后,果然将和珅豪宅送给了永璘做庆亲王府。不过永璘的庆亲王爵位并非世袭罔替,按照清朝的降级承袭爵位制度他的孙子奕劻最初承袭的是辅国将军爵位,因此由于奕劻承袭爵位后失去了王爵,所以庆亲王府被内务府收回转赐给了恭亲王奕当恭亲王府。

奕劻在后来被赶出豪宅之后,他就认识到了权力地位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财富的重要性,因此奕劻后来使劲巴结慈禧太后,靠着谄媚讨好慈禧太后,才又被晋封回了庆亲王爵位,并在1898年被慈禧太后授予了世袭罔替的待遇。

奕劻的庆亲王爵位是清朝最后一家授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的亲王,奕劻在获得权力和地位之后,就开始大肆敛财。

奕劻曾出任军机大臣,掌管清朝财政和人事大权,奕劻在任期间从没想过革新强国,他除了谄媚慈禧太后之外,就是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敛财,卖官鬻爵,当时去他府上行贿的官员络绎不绝,庆王府门庭若市,因此民间称其府邸为庆氏公司。

奕劻主持军机处时,袁世凯曾经重金拉拢他,他也因此成为袁世凯在朝廷内最大的支持者。在后来又是奕劻一力主张启用被罢免的袁世凯,因此才有了袁世凯逼溥仪退位的事情发生。

奕劻收了袁世凯两百万的重金贿赂,他就替袁世凯说好话,而两百万的贿赂也葬送了两百多年的大清江山。因此溥仪曾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就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拿了袁世凯的钱,当然竭力劝说隆裕太后和溥仪退位,溥仪退位后奕劻又潇洒富贵的活了五年,在1917年奕劻才去世,终年79岁。

有意思的是奕劻死后内务府给拟谥号为“哲”请溥仪定夺,溥仪恨透了奕劻,当然不肯给他好的谥号,他就不同意这个谥号,内务府只得请溥仪给拟谥号,溥仪给出了“谬、丑、幽、厉”四个恶谥,让奕劻家人四选一。

最后溥仪的父亲载沣看不过去,劝溥仪网开一面,因此奕劻最后才得到了“密”字谥号,这是一个平谥,其意为追悔前错之意。

奕劻是清朝 历史 上第二大贪官(第一大贪官当然是和珅啦),他也是大清第一“裸官”,奕劻利用职权纳贿,他也非常善于理财投资,尤其格外青睐外国银行,奕劻将毕生积蓄全部存到了英国的汇丰银行之内。

据英国《泰晤士报》曾经报道,奕劻在1912年溥仪退位时,在汇丰银行存款高达约713万英镑,要知道那个时代达尔文在英国买一幢带花园的豪宅别墅也不过2000英镑,而奕劻的713万英镑能买多少幢豪宅。

所以说奕劻如果生到现代,那绝对是一个家小全部在外国,见首不见尾的“裸官”。就这么看来清朝就有像奕劻这样的当权者,想不灭亡都很困难。

不表态默不作声的中立派

  • 18927015825 :清朝一共多少个王爷? 清朝有十二个铁帽子王 清朝灭亡时他们在干嘛
    鬱安典1058 :答:在1911年前后,清朝政治舞台上掌握实权最大的铁帽子王,当是醇亲王载沣。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载沣的儿子溥仪被立为皇帝,父以子贵。载沣成为摄政王后,掌握朝政大权。就连如日中天的庆亲王、领班军机大臣奕劻,在处理政事上都得听命于载沣。载沣跟他父亲老醇亲王一样,行事低调、小心谨慎。辛亥革命...
  • 18927015825 :清朝十二个铁帽子王分别是谁?清朝灭亡时,他们在干什么?
    鬱安典1058 :答:大家都知道清朝历史上有十二个著名的铁帽子王,相比于其他王爷的爵位逐代降等而言,他们的爵位可以永传子孙,而且不降等。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个儿子,清朝开国时期声名显赫;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睿亲王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豫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
  • 18927015825 :清朝灭亡时,那些十二个铁帽子王都在干什么?
    鬱安典1058 :答:另几个铁帽子王,就是支持清朝灭亡,去转向新型社会和制度的了,他们是支持溥仪退位的。这里面的代表就是庆亲王奕劻,庆亲王奕劻其实他是个挺势力的人的,太贪心,在那种情况下他还想去获得权利,他一直就怂恿溥仪退位,以谋求一些利益吧,后来溥仪真的退位了,但是其实溥仪内心还是怨他的。这些铁帽子王...
  • 18927015825 :清朝共有几个铁帽子王,分别是哪些人
    鬱安典1058 :答:满清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满清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
  • 18927015825 :清朝“铁帽子王”的世袭罔替是不是在每一代只有一个人袭爵,那这一代...
    鬱安典1058 :答:清朝只有铁帽子王才能世袭罔替,其他王爵视情况而定,只有一个儿子继承王爵,其他儿子降一级,以此类推。清朝世袭罔替的爵位主要为铁帽子王,其余爵位从世袭递降,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
  • 18927015825 :铁帽子王的官衔是什么?他在清朝的地位怎么样呢?
    鬱安典1058 :答:在清朝的众多官职中,有一个官衔叫做铁帽子王,在这200多年间一共出现了12个,在清朝前期的时候出现了8个,这些基本上都是立下了战功的皇族,因为功劳而得到的封赏。而后面还有4个铁帽子王,是历代的皇帝封赏的,这些铁帽子王在清朝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还能够传承下去。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可以...
  • 18927015825 :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为何称“铁帽子王”?
    鬱安典1058 :答: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在上述十二家铁帽子...
  • 18927015825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
    鬱安典1058 :答: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
  • 18927015825 :清朝铁帽子王都有谁,和亲王的区别是什么
    鬱安典1058 :答:1、清朝铁帽子王都有谁 清朝初期有八个王爷因为战功赫赫,特许王爵世袭罔替,永远不降袭(但是王爵虽然不降袭,如果该王爷犯错也会被削夺爵位,铁帽子就换人戴)。称为八大铁帽子王。后来又增加了四个铁帽子王,总共十二家世袭罔替的王爷。清朝初期八大铁帽子王:1、礼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
  • 18927015825 :大清朝共有几个铁帽子王?其中谁的本事最为厉害?
    鬱安典1058 :答:清朝有12位铁帽子王清初,因战功有八位被封为铁帽子王,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在中后期,因为护国有功,又有四位被封,即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怡亲王胤祥就是辅佐雍正的十三...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