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宗九祖的莲宗九祖不同版本

   更新日期:2024.06.01

莲宗祖师的祖统安立经过颇为复杂,各家之说不尽相同。首先提出立祖说的是南宋(1127-1279)石芝宗晓(1151-1214),其《乐邦文类》以庐山慧远为始祖,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及长芦宗赜(生卒年不详)等五人继之,共立六祖。3 后来四明志盘(生卒年不详)在其《佛祖统纪》里改立了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等为莲宗七祖,4 他-与宗晓所选的不同地方,乃多出承远、延寿,而除去宗赜。自此以后,时有祖师的安立说出现。明代(1638-1644)庵蘧大佑(1334-1407)的《净土指归集》及正寂(生卒年不详)的《净土生无生论注》列有八祖,5 与正寂同时的受教(幽溪传灯的法孙,生卒年不详)在其《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里列有七祖,6 清代(1644-1911)瑞璋(生卒年不详)所辑的《西舫汇征》列有九祖,7 清中叶悟开(?-1830)的《莲宗九祖传略》亦列有九祖,8 清末杨仁山(1837-1911)的〈十宗略说〉列有六祖,9 近代印光大师的〈莲宗十二祖赞颂〉列有十二祖,10 以及苏州灵岩山寺刊行的《念诵仪规》列有十三祖。11 今综合上述各家所立的祖序,列一表格如次:   乐邦文类 佛祖统纪 净土指归集 生无生论注 生无生
亲闻记 西舫汇征 莲宗九祖传略 十宗略说 莲宗十二祖赞颂 灵岩山念诵仪规 初 祖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二 祖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昙鸾 善导 善导 三 祖 法照 承远 承远 承远 承远 承远 承远 道绰 承远 承远 四 祖 少康 法照 法照 法照 法照 法照 法照 善导 法照 法照 五 祖 省常 少康 少康 少康 少康 少康 少康 延寿 少康 少康 六 祖 宗赜 延寿 延寿 延寿 延寿 延寿 延寿 莲池 延寿 延寿 七 祖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八 祖     宗赜 宗赜   宗赜 莲池   莲池 莲池 九 祖           莲池 省庵   蕅 益 蕅 益 十 祖                 行 策 行 策 十一祖                 省 庵 省 庵 十二祖                 彻 悟 彻 悟 十三祖                   印 光 首先,据上表得知,自《佛祖统纪》之后,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等前七祖的变动不大,只有宗赜的祖位不稳固,时被列入,时被剔除,例如大佑、正寂及瑞璋将之列为第八祖,而受教、悟开、杨仁山以及印光则未将之置于祖位。其原因可能与昙鸾(476-542)、道绰(562-645)不被列为莲宗祖师的情形一样。演培法师(1916-)〈昙鸾与道绰〉一文指出,昙鸾与道绰未被列入净土祖师,「有点不大理解」、「有点想不通」。12 他的老师印顺法师(1906-)便在此文的〈后记〉里说明:由于昙鸾与道绰的主张仅强调念佛即得往生,对于戒定慧的修持未加以简别,因此缺点,所以宗晓未将他们列入祖师之列。13 此外,杨仁山的〈十宗略说〉将昙鸾、道绰列入祖位,跟日本净土宗创立者源空(号法然、1133-1212)以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和少康等,作为日本净土宗五祖的说法大致相同。杨居士的见解与他个人接触日人及吸收其学说有关。虽然杨居士晚年极力反对源空弟子亲鸾(1173-1262)倡导的净土真宗,14 但杨居士的祖系说法跟中国传统不太一致,而接近日人看法。因此他列入昙鸾、道绰。
第二,何时何人始立莲池为八祖,已不得而知,一般说法是莲池圆寂后,由其弟子所推尊。不过据数据显示,莲池被普遍接受为八祖,应是清初的事。因为明末正寂的《净土生无生论注》及受教的《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皆未列入莲池。至清初俞行敏(生卒年不详)的《净土全书》(康熙三年〔1664〕成书)才明言莲池为八祖。15 至清道光(1821-1850)年间,悟开的《莲宗九祖传略》,亦将莲池列为八祖,16 后来印光即采用此说(详下文)。悟开另加推省庵为九祖,17 这是省庵被列为祖师的最早文献。18
第三,蕅益及彻悟二人被追尊的时间很晚,以下分两点说明:
1)丁福保(1874-1952)曾赞誉印光为继省庵之后,得以推为莲宗第一人。当时印光回信说:「何得以省庵之后,推为第一。使光(自称)能为省庵提鞋,当不致搬弄出此种过活,况曰文章夺过乎哉!……阁下爱光虽深,其如自己失言何!须知省庵之后,有大高人,其过与否,不敢以凡情妄断,当在比肩齐驱之列,其学问、见地、操持、德业,绝无稍逊者,彻悟禅师也。莲宗十祖,当之无愧。光尚不敢谓为后裔,况曰同列乎哉!」19 据该信内容推断,印光写此信时仍住于法雨寺,20 所以说,至少在民国十七年(1928)以前,蕅益、彻悟尚未被视为莲宗祖师。因当时印光尚认为彻悟可以继省庵之后,被推为第十祖。
2)印光在民国廿一年(1932)底,在给信徒的信中仍说省庵是莲宗九祖。21 此亦可说明印光在此之前,仍依照悟开的九祖说,尚未视蕅益、彻悟为莲宗祖师。
第四,行策被印光确立为祖师的时间应于民国廿七(1938)、廿八(1939)年之间。今据两条线索加以说明:
1)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彭际清(1740-1796)命其侄彭希涑(1760-1793)编纂《净土圣贤录》(1783年成书),其中共收入五百余传。至道光(1821-1850)末年,胡珽(生卒年不详)又辑乾隆以后往生者一百六十余传,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民国廿二年(1933),印光命其弟子德森(1883-1962)辑咸丰(1851-1861)以后往生者近二百三十传,名为《净土圣贤录三编》。以上三本圣贤录经印光修改订正之后,于民国廿二年合订出版流通。22 此版本的目录,曾在各祖师的名下以小字标列祖序,其情形如下:
《净土圣贤录》 :卷二,晋慧远(其下小字注明:莲宗初祖)
〃 :卷二,唐善导(〃 〃 :莲宗二祖)
〃 :卷三,唐承远(〃 〃 :莲宗三祖)
〃 :卷三,唐法照(〃 〃 :莲宗四祖)
〃 :卷三,唐少康(〃 〃 :莲宗五祖)
〃 :卷三,宋延寿(〃 〃 :莲宗六祖)
〃 :卷三,宋省常(〃 〃 :莲宗七祖)
〃 :卷五,明袾宏(〃 〃 :莲宗八祖)
〃 :卷六,清智旭(〃 〃 :莲宗九祖)
〃 :卷六,清行策(其下无小字注明祖序)
〃 :卷六,清实贤(其下小字注明:莲宗十祖)
《净土圣贤录续编》 :卷一,清际醒(〃 〃 :莲宗十一祖)23
以上小字标示莲宗祖序,是印光的意思,24 因此可以得知,至民国廿二年印光心中的诸祖人选还只有十一位,行策尚未入祖师位。但蕅益及彻悟(际醒),已被选入。
2)印光的《文钞》里收有〈净土宗祖堂赞〉一文,标明作于民国廿七年(1938),25 另又收有〈莲宗十二祖赞颂〉,26 虽未标明作于何年,但从印光写给张觉明的信,可推知此赞颂撰于民国廿七年底至廿八年初之间。27 由此看来,印光确立十二祖的时间应在1938~1939年之间。印光在给张觉明的信中明言:「十二祖,即世称莲宗九祖,于八祖莲池大师下,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以思齐(实)贤九祖为十一祖,下又添彻悟禅师为十二祖。」28 这里所谓的「世称莲宗九祖」即上文所述,以悟开《莲宗九祖传略》所选之九祖为依据。而「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所言,即明确表述出行策(截流)祖位的确立。
第五,印光立蕅益为莲宗九祖曾遭受到质疑,提出质疑的圣严法师(1930-)说:「目前,中国佛教界传行的十三祖说,其排行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宗赜、袾宏(莲池)、智旭(蕅益)、省庵、际醒(彻悟)、印光。事实上,智旭已是第十代祖师。假定依从《佛祖统纪》和《生无生论注》,以及《九祖传略》的主张,而把宗赜剔除,那么,智旭就可以做为第九祖了。」29 但此质疑自身有些问题。首先,圣严所列的十三位祖师,不知根据何处,现今通行的莲宗十三位祖师应如本文前言一节所示,圣严少列了行策,且增列了宗赜。而且圣严为了将蕅益往前推为九祖,遂将宗赜剔除,但宗赜一经剔除,就只剩十二位祖师而已,此乃其失察之处。再者,蕅益是否应为九祖恐怕不是圣严论述的重点所在,其要旨乃为了推翻弘一(1880-1941)所言「清莲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师」一语里的「非天台宗下」的说法。30 他说:「据智旭〈儒释宗传窃议〉的记载,净土教的祖师,与此有相当地不同,是即:慧远、智顗(538-597)、遵式(964-1032)、飞锡(生卒年不详)、唯则(?-1354)、梵琦(1296-1370)、妙?(生卒年不详)、传灯(生卒年不详)、袾宏、德清(1546-1623)等的十二位,我想这可能是依思想与著作为准据,加以挑选出来,如果是非常仰慕智旭净土思想的人,就把智旭安置为第九祖,着实而言,这种做法也不能算是很妥当。」31 这应是圣严法师主要的反驳理由。但是,蕅益以思想跟著作为立祖根据,只是蕅益本人的见解,与他人立蕅益为莲宗祖师并无冲突。况且历代的祖统说一直在变动,各人的立祖观点常不同。弘一的立祖观念是依据印光而来,32 可视为近代修持净土法门者的一种观点。
此外,蕅益是否确属于天台宗门?属天台宗是否即不可被立为莲宗祖师?这是可争议的。圣严法师曾评论蕅益说:「(蕅益)智旭之所以把念佛法门,摆在一切法门之上,……因此,即使没有《天台止观》,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他认为这才是一切法门的首要,我们应该把这件事,看作是智旭信仰佛教的最后结晶。」33 又云:「所谓横出三界的胜异方便,就是阿弥陀佛所说的『称名念佛』。而竖出三界的念佛三昧,是依禅观的自力修行,而渐次断灭三惑烦恼,从而感得三身四土的。至于横出三界的『称名念佛』,是依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被接引往生至极乐世界。……在智旭本身,虽亦致力于念佛三昧的鼓吹,但在五十岁以前,他是以禅、教、律合一的立场来主张的,到了晚年,他于净土教的色彩,则更超浓厚,完全是献身于他力往生的横出三界的胜异方便。」34 据圣严法师对蕅益的研究结果显示,蕅益愈到晚年愈注重持名念佛,甚至献身于此。既然如此,印光列蕅益为莲宗祖师,是非常恰当的。而且,圣严法师亦自言,蕅益的思想基础不是以《法华经》为中心,他只是采用天台教观的方法来注释经论,以呈现自身的思想面貌,因此不可判属蕅益为天台宗门。35 基此,弘一所言的「清莲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师」一语甚为的当,蕅益被列入莲宗祖位,是无须质疑的。
另外,日人牧田谛亮(1912-)认为志盘《佛祖统纪》所立的「莲社七祖」,颇能传承善导持名念佛的教法,八祖云栖、九祖蕅益则未必如是。而十三祖的印光最能坚持承继善导的教法。36 印光的确最重持名念佛,不过吾人须知,在印光眼里,蕅益也是真正持名念佛的继承与发扬者。印光对蕅益的著作与思想非常了解,于诠释持名念佛时常引用蕅益的说法,除了彻悟外,最受印光重视与尊敬的就是蕅益了。
第六,印光如何被立为祖师?印光被立为祖师的经过非常简单,他住世时四众弟子便常将他与莲宗诸祖并论,37 誉他为「当代净宗泰斗」、38 「净土宗匠」,39 或尊他为省庵之后的第一人。 40印光圆寂不久,福建的杨石荪旋及倡议尊印光为莲宗第十三祖,41 此议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意。因此,印光的祖师地位就此确立。但当时亦有不同的意见,曾有人向李炳南(1889-1986)提问:「印光大师往生后列为莲宗十三祖,此事乃系暂时性,尚未确定,未确定之缘由,盖因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高僧虚云大师,及圆瑛大师尚未圆寂,须俟二位高僧往生后,佛教会方能作最后之决定。」而李居士的回答是:「名分已定,人心已归,岂能朝三暮四,随意变更。况虚公为当代禅德,自有其本宗地位,瑛师禅净双修,如紫柏、憨山诸师相同,后人自然奉之为祖,但不必定以数字相承而别也。」42 有此提问,表示当时尚有不同的意见存在,然印光的祖位最后还是被公认而确立下来。另外值得附带一提的是,道源长老(1900-1988)曾于民国四十三年(1954)推举慈舟法师(1877-1958)为莲宗十四祖, 43但此提议未能得到教界首肯。又毛凌云(1910-)居士亦曾呼吁净宗四众,奉道源法师为莲宗第十四祖,44 亦未被广泛认可。从以上两例得知,欲被立为祖师,必经大众检证,才会被接受。
在推尊印光为十三祖的诸大德中,太虚(1889-1947)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在〈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中指出:
师(指印光)志行纯笃,风致刚健,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45
太虚与印光交往颇深,46 对印光认识深刻,故其尊崇印光「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绝非一般交际应酬的话。而且,太虚此文写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秋,离印光圆寂已有三载,事经三年之后太虚仍肯定印光的祖师地位,足见印光的祖位得到教内一致的认同。 自从石芝宗晓的《乐邦文类》立下莲宗六祖后,陆续有人为有贡献的大师立祖,直到今日,形成莲宗十三祖说。民国廿八年之前,八~十二祖的祖位及人选还处于相当混乱的情况,最后经印光确立而成定局。印光圆寂之际,其弟子旋尊他为第十三祖,可见现行的莲宗十三祖说乃于民国廿九年(印光圆寂之年)确立。
再者,这十三位祖师彼此未必具有师承关系,例如二祖善导远离初祖慧远两百年,善导的净土思想继承昙鸾、道绰,与慧远风貌有别;七祖省常往生于公元1020年,八祖莲池却在公元1532年才诞生,中间隔了五百年。足见净土宗的立祖目的是为了崇敬有功之大师,令后人产生儆仰,激励上进,跟其他宗派(如禅宗、天台)师生间之传承,意味不同。



  • 19110358936 :莲宗的起源与发展
    糜蚁供695 :答:按近代印光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莲宗九祖传略》大致相同。后印光也被其门下推为第十三祖。起源 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在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支娄迦谶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般舟...
  • 19110358936 :莲宗九祖的慧远大师
    糜蚁供695 :答:慧远大师(西元334——416年)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精通六经及老、庄之学。年二十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悟而出家,以弘法为己任。后入庐山,喜其清幽,遂结茅为舍,讲《涅盘经》,刺史桓伊惊其才,奏立佛寺,感雷雨运木以建东林寺,又凿池种莲,因号莲社,集众六时念佛求生...
  • 19110358936 :莲宗九祖的法照大师
    糜蚁供695 :答:五台法照大师,以念佛三昧为无上深妙禅门。极力指责禅徒之不拜佛、不立文字,以用音声语言为执相,自舍万善诸行住空见,而鼓吹五会念佛法。以修此法能速成就五分法身。此法是依心念口称之法而获得三昧。其主旨本与善导、怀感等之口称三昧相同,但他为警策自他之信心,且成就三昧方法,而定五会...
  • 19110358936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糜蚁供695 :答: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是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祖师。他有一个字号就叫做「西有」,西方确实真的有,取这个寓意。蕅益大师是非常有名的大祖师大德,肯定有好多追随者,他们问话的时候总是说:善知识,应该怎么样修行?包括现在大家也都是在提问应该怎么用功,...
  • 19110358936 :莲宗九祖的善导大师
    糜蚁供695 :答:晚年住过长安实际寺,又管理著龙门奉先寺洞的营造。大师为人,护持戒法,未曾举目而见女人,心不念名利。平生以乞食为生,粗衣淡饭,受持峻严,而对人慈爱宽恕,信念坚强。在西京寺内,与金刚法师议论念佛胜劣之时,善导说:‘念佛往生如果是真实的话,堂内的诸像就要放光出来,假如是虚妄的话,就要...
  • 19110358936 :鼎湖山的历史传说
    糜蚁供695 :答:莲池和尚是莲宗(净土宗从东晋慧远和尚起亦称莲宗)九祖之一,在佛教史上,它揉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至今庆云寺的僧人仍遵从之,故云“云栖规矩”. 猜你感 兴趣 : 1. 鼎湖山旅游攻略 2. 关于鼎湖山游记的作文 3. 游鼎湖山作文600字 4. 鼎湖山历史传说 5. 肇庆鼎湖山旅游攻略 已赞过 ...
  • 19110358936 :莲宗九祖的省常大师
    糜蚁供695 :答:自称净行弟子,尝自刺指血和墨书《华严经、净行品》。又以栴檀净香木雕成毗卢遮那像。复跪地合掌发誓愿云:‘我与一千大众,八十比丘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身,以生安养。’省常所交者,俱属贤德名士,相国大夫,故碑记特多,天禧四年(西元1020年)正月十二日示寂,寿...
  • 19110358936 :莲宗九祖的承远大师
    糜蚁供695 :答:南岳承远大师四川绵竹人,年二十四岁,至荆州玉泉山就惠真披剃,公令居衡山设教,从其化者万计,一以念佛开导之。闻慧日游化广州,远往乞教,慧日示以独善为不可,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众,自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天宝元年,归衡山,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粗食弊衣...
  • 19110358936 :莲宗九祖的少康大师
    糜蚁供695 :答:至长安善导影堂瞻礼,感见导之真身。后到睦郡,在城内乞食得钱,诱掖小儿、念佛者给钱,竟至佛声盈路。寻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众皆日夜行道唱赞。每逢斋日,云集三千许人,众见师高声念阿弥陀一声,由其口出一佛,十声连诵,则十佛如连珠现出。师之法门,系以厌秽欣净,高声念佛,...
  • 19110358936 :请教如何理解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说的一段话“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
    糜蚁供695 :答:阿弥陀佛!这里的缘生无性,即是指的缘起性空。这里的无性不碍缘生,即是指性空不碍缘起。说的正是性空不碍缘起,缘起不碍性空,当下就是空、有不二的境界!这里的空性,决非我们凡夫以为的: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一切万法、万相、万境、万缘、万事、万物等等,没有一个留不住,没有一个实性...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