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村落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山东古村落哪个最好

   更新日期:2024.05.31

青岛13个最美村落介绍



青岛13个最美村落介绍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身体暂时不能到达远方,那就让我们边忙碌边欣赏,把最美的风景保存在心上。以下为您带盘点青岛13个最美村落,欢迎浏览!
1.鱼鸣嘴
鱼鸣嘴呈狭长月牙形拱卫着青岛,是青岛的“海上门户”。
它的最南端,陆地终端的海岬,是一个叫鱼鸣嘴的渔村。此名因陆地尖尖地插入黄海深处,状似鱼嘴,故得名。
该村三面环海,举目四望,片片白帆。西南风盛行的季节,大海波浪翻滚,惊涛拍岸,浪花洁白似雪,势如万马奔腾,其景颇为壮观,有“鱼嘴雪浪”之称。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的一个海湾
2.金口村
据传,明末,渔民金姓父女最早在此泊舟避风,故称金家口,简称金口。
明朝后期,金口只是一个小渔港,后逐渐停泊商船。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后宫庙田碑记》所载,当时金口已成为商港。
金口天后宫就坐落在该村,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庙产雄厚、历史悠久、在全国沿海地区的天后宫中属上乘而闻名遐迩。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金口镇
3.韩家民俗村
青岛韩家民俗村位于胶州湾北部,青岛高新区南端,坐落于古渔场和古盐场遗址之上。
韩家民俗村是中国海盐生产的发源地,天赐渔场。千百年来,男人航海、捕鱼、晒盐、经商,女人织网、种田、理家,创造了美丽的传说和文化。
民俗村以渔、盐、耕、读为主题,自2004年开发建设,已建成民俗园林、民俗大酒店、民俗博物馆、古船博物馆、古帆船队、民俗礼仪、民俗歌舞表演等项目,是山东最大的以海洋渔业、盐业、商业习俗、风土人情和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旅游胜地。
4.雄崖所村
雄崖所建于1402年,是鳌山卫通辖的守御千户所,当时称为“雄崖守御千户所”,简称“雄崖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古城为正方形,城有四门,各门都有门楼。现在雄崖所的城墙已全部颓塌,村中的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是当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东西两门已无迹可寻,南西两门保留尚好。
雄崖所东临大海,西扼群峰,因其东北之白马岛上有一赭色雄伟断崖而得名“雄崖”。这里隔海与海阳、莱阳咫尺相望,有鸡鸣三县之美誉。
地址:雄崖所位于即墨市东北方向约45公里处,地处丰城镇北7公里处的海滨。
5.青山村
青山村的房屋临海依山而建,这是一处典型的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的山村。
青山、村落、渔港、海洋、海岛相互映衬,高低错落,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渔村风情,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海、天画卷。
站在高处远眺,云雾在奇峰怪石间变幻,恍若仙境。
地址:位于崂山最东南端,地处崂山风景区核心景区太清游览区内
6.毕家上流村
毕家上流社区大概有500多年历史,村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姓毕,还有几户徐姓、姜姓、阎姓的人家。据《毕氏族谱》记载 ,明朝成化年间,毕氏二世祖“理”,由山西云中迁此建村,因村建于李村河上游处,故冠毕姓全称“毕家上流”;又因被群山环绕,身处三河发源地,也称“三河源”。
山村,包裹在浓得化不开的绿意中。行走,千奇百怪的瓜果悬在头顶,在这里,能够勾起我们对乡村的依恋、记忆、牵挂,那山那水、那田那丘每一样都让人魂牵梦绕。
这是李沧区毕家上流社区百果山森林公园的一角,在很多毕家上流村民眼里,百果山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她,因世园会得以保留,因世园会得以扬名。 一处几乎与世隔绝的偏僻小山沟,在大都市的氛围里更彰显了原始村落的质朴与珍贵。
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世园街道毕家上流社区
7.棉花社区
在青岛崂山深处,有一处美丽的村落,叫棉花村。依山傍水的小村落遍植果树,水土的原因,这里的樱桃、杏子特别甜美。春季花开遍野,夏秋果实累累,景色宜人,农家宴卫生干净口味十足。
这里可不是因为盛产“棉花”而得名的,因该村处于山花绵延的山涧之中,古时名为“绵花”,后演化为“棉花村”。
2015年,棉花社区入选农业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街道驻地东约10公里
8.九上沟
九上沟生态园地处铁橛山下,是有名的老区,地形优美,林深谷秀。
春天的九上沟,樱桃、杏树,花潮涌动,芬芳四溢,俨然一幅“浓涂淡抹总相宜”的水彩画。
百年老树,虬枝盘曲,蔚为壮观。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胶南铁山街镇境西5公里铁橛山下
9.长阡沟村
长阡沟村北依藏马山,南靠陡崖子水库,地处丘陵,5个自然村散落在藏马山的山谷间,据传,清朝乾隆年间臧姓从琅琊台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处狭长山沟,故名长阡沟。
山峦跌宕俊秀,湖光山色,田园牧歌,生态植被丰实,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加之气候宜人,区位适中,有“东有崂山,西有藏马”之称。有人将长阡沟村的美景誉为“青岛的九寨沟”。
长阡沟像极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绽放着人生中最美的花样年华。“春观百花夏赏水,秋观红叶冬赏雪”是对小村的精辟诠释。 2014年,长阡沟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藏南镇(胶南市区沿204国道前行至藏南镇政府,沿芙蓉路向西北方向行进7公里即到)
10.雕龙嘴村
这是一个古朴宁静的小渔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当地村民种茶捕鱼、养殖海参,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它的美不是高调、醒目的,雕龙嘴的美需要仔细品味,慢慢感受。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11.玉皇庙村
胶州玉皇庙村因村东供奉玉皇大帝庙而得名,远有碧沟河、王母井、韩信道等美丽的传说,近有“乔老县长”组织民兵英勇抗敌的故事为后人传颂。
是一个孕育着璀璨的地域文化和富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村庄,同时也是山东省级旅游特色村。
胶州玉皇庙村清代时期水源充沛,建筑风格以徽派为主。
从2013年起,当地有关部门投资80万对200户村民房屋按照“老胶州”徽派建筑风格进行统一修复,初步形成了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的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村貌。
地址:山东青岛胶州市胶北镇玉皇庙村
12.西三都河村
在莱西市姜山镇最西南端,有一处至今古貌犹存的明清古村落—西三都河村。
村庄南头有一株树龄600多年的黑檀古树,远远望去,粗大树干上的树冠像一柄硕大无比的巨伞,庇护着古村落的芸芸众生。
古村落大街两旁,保留着至今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
现西三都河古建筑风貌犹存,共有古建筑房屋221间,以清朝中后期建筑为主,距今约220多年。
2014年,西三都河村被授予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称号。
地址:莱西市姜山镇西三都河村
13.凤凰村
山东省青岛市金口镇以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因此得名凤凰山,山下村落亦因此而得名凤凰村。
据凤凰村《房氏族谱》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曾出过七品以上官员28人、太学生46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个沿海偏远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至今,这里依然保存着55余处明清代建筑,一个个古老的大木门、一条条幽深的青石小巷、一跺跺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照壁墙、连同在月色中流淌着的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仿佛一幅经典怀旧的老照片,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金口镇凤凰村
;

淄博最值得去的九个古村落,远离喧嚣,体验最初的慢生活。



中秋将至,淄博最值得去的九个古村落,远离喧嚣,体验最初的慢生活。
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上端士村被誉为千年古村落,山村四面环山,环境幽静,石头小巷古朴幽静,颇具 历史 风韵。
村内有早年石头修造的小水渠,雨水多的时候山泉水会顺着石街、石巷流淌,古老的石屋,古巷放佛写满了文化韵味。
如今的上端士村,旧巷还是那些旧巷,草屋、石檐、石碾、石磨依然原汁原味地漫溢着岁月固有的旋律和特有的风韵,它们没有被山外的喧嚣所惊掠,它们远离了城市的繁华,拥有了一份特殊的宁静。
上端士村建村 历史 在300年以上,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征,特别是统一用青石建造的房屋别具一格,拥有“石头村”的美誉。古老的磨盘,古老的村落、古老的石头房子、古老的羊肠小道、古老的参天大树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 历史 了。
或许,就是因为它的久远才会让人深深感动,人类祖祖代代的繁衍与生息,生命的传承与延续。
走进古巷,你一定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清朝大学士孙廷铨隐居的地方,一年四季景如画。 人们喜欢和尚房,多是因了她的古朴和秀丽的风光,尤其是深秋红叶中的和尚房景色。
据说,康熙三年 时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为躲避权臣鳌拜,辞官回到博山。曾隐居“柿岩禹年山庄”潜心著述,在其《南征记略》中描述该地“入山西折北行,溪穷崖合,中更开布,有柿林千树, 高下扶疏。虽四面林泉殊态,而高深同在一岩”,故又称之为柿岩,另一名鹿岑。
“柿岩”一名,据说源自孙之獬。孙之獬,青州府淄川县大庄(今属博山区)人,字龙拂。明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孙之獬赋闲在家十七年,平常闭门教书育人,闲暇之时常寄情于山野林泉,徜徉于名胜山川,尤乐游鹿岑。每与文人雅士兴会于此,总论及鹿岑之名。一次正值深秋时节,满山柿林,红柿累累,金叶掩映,深谷生辉。此景此情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孙之獬说道:“鹿岑柿林千树, 高山上下参差”,与其称之“鹿岑”,倒不如叫“柿岩”为妙。一句话颇得文人墨客的称赞,无不同声赞绝。就连赫赫有名的孙廷铨也佩服之至,从此“鹿岑”遂易名为“柿岩”。
孙廷铨在他的另一首诗《柿岩赠禹年》中写道:“__初蝉静处分,石门小筑掩斜_。山从屋上岚烟合,水抱村流涧响闻。北渚渔樵通远望,西畴巾驾逐归云。看山却忆山中老,谷口行吟只似君。”诗中的禹年说的是孙琰龄,即赵执信的外祖父,孙廷铨是赵执信妻子的祖父,二人都是当时的名家高士,皆喜居于和尚房。
和尚房,群山环抱,地处峡谷之中。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静林幽,景色殊佳,村西鸟唱石楼,南侧凤凰展屏,村北秋枫烂漫,村中红柏参天。民居古朴典雅,与周边山岭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旧县志将其列于名胜之首。因离颜神较近,自西过境路向西进入幽静山谷,仿佛进入绿色的长廊,旧时也是颜神达官贵人 旅游 避暑的胜地。
因梦得名,也因梦让生活按下暂停键。  梦泉村,是由孙膑梦泉而得名。相传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在此交战,激战一天,庞涓依仗魏军兵多将广,将孙膑带领的齐军团团包围。
齐长城海拔712米,位于梦泉生态 旅游 区最顶端,与姜女庙翘首相望。游客游览齐长城遗址,看到那断壁残墙,不免会联想到《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
走在梦泉村曲折蜿蜒的道路上,感受凉爽的山风,听着梦泉村神奇又梦幻的故事是一种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人家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土峪村位于山东淄博洪山镇东南部,明代建村,距今已有400余年的 历史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乡土气息浓郁,古村保存完好,而村内由石头垒砌的民居有600多幢,因此又有“石头村”的美誉。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乡土气息浓郁,古村保存完好。石屋、石路、石街、石院,村里最大的特色就是这些石头建筑。参观这各式各样的石头院落,走在青石板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很是惬意。这里还有几个网红打卡点。第一个就是这土峪天主教堂。
土峪天主教堂始建于1885年,教堂全是用石头垒砌的,里面的祭台等很多地方,也是用打磨后的青石刻成,在这么一个偏僻的乡村,教堂能够保留至今,这里也成为很多游客来到土峪,不得不去的打卡地。
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活着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 李家疃是幸运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镇之一,她坐落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东南,与章丘市接壤,既有古村落的古雅,又没有经过商业化的洗礼。
这里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庭院,保卫村子的厚实围墙的残垣断壁,村前村后的花园,古貌犹存,院落古朴,民风淳厚,历尽风雨沧桑的老人在讲述着曾经的过往,李家疃以自己的节奏和步调自成一个不同的世界。
李家疃村的民居建筑的群落性保护的完整性和活态性可以说是它最大的特色,村子现保留老房屋约200余间,有一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一部分仍保留原样,而且大多数仍然在发挥着居住功能,这就对房屋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尽管古建筑经历岁月的沧桑变得有些破败,但斑驳厚重的青石院墙,古朴大气的门庭院洞,精刻细琢的房檐砖雕仍能让人深切感受到村子曾经的繁华盛景。
浓郁的乡土气息,处处原汁原味。美丽的小山村,青色的石头墙壁,环绕周身的苹果园,古老的石磨、石凳、石桌,原汁原味的农家范儿构成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沂蒙特色,它就是位于沂源张家坡镇的洋三峪村。
洋三峪村三面环山,景色秀丽,民风中透着淳朴。一座座红瓦房掩映在片片绿树中间,时而山风拂过,时而炊烟袅袅。洋三峪的美,是沂河水流淌的一首歌:“毫山展现着优美的风光,矗立在神秘的红水河旁,高高拇指峰讲述着伏羊节的传说,潺潺河水流淌着悠扬的乐章。
“咯咯哒,咯咯哒”山谷间,不时传来阵阵鸡鸣声,便是林间散养的上千只黑乌鸡。这里的黑野猪采用饥饿饲养法,黑乌鸡可以在树上栖宿,黑山羊饮高山泉水除了有名的“三黑”,洋三峪特有的沂源全羊、全蝎、小磨豆腐、沂蒙煎饼,传统加工工艺仍保留着珍贵的原汁原味。
曲径通幽之处,村中古槐看尽 历史 沧桑。 赵庄村位于博山城东南40公里,距离池上镇政府驻地6公里的二郎山东麓,东南与吴家台村毗邻,往西沿河而下是陡沟村,北与大南峪村二岭之隔。村庄背依绵延逶迤的长岭;西临潺潺流水的淄河,三面环山,北有巍峨雄壮的三山,南有红叶似火的二郎山,东有宽阔无边的黑峪坪。1982年5月,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分重名大队和自然村更名的通知》决定,池上公社赵庄大队因与域城公社赵庄大队重名,又因位于博山区的东部,更名为东赵大队。
村庄呈东西狭长形,北高南低,327省道仲临路穿村而过,村中有东西向的大街一条,长300多米,宽五、六米,把村庄一分为二,与公路成平行线。大街中间有国槐一株,经考古工作者鉴定为“唐槐”。
早年,村西有一古墓碑,上面镌有“赵庄”二字。据说村西的山脚下,原有一古村,名曰“上耩庄”,元末明初时,被大水冲毁,后来迁至现址,取村名为“找庄”。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演变为“赵庄”。所以本村无赵姓。据《王氏谱系图》记载:“始祖守信,元初迁此定居。”据此,元代已建村。《博山县志》《续修博山县志》均有“赵庄”村名记载。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村址东西长不过200米,南北宽不足百米。中间一道笔直的东西向大街,将整个村庄分成南北两半。大街上,有4棵古槐。在最东边的1棵(也是最大的一棵)西北方的6米处,有一座关帝庙,庙旁竖着一块石碑。这座庙宇坐北朝南,周围有石墙土台,占地十来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四平方米。在第二棵古槐的西边2米处,有一座菩萨庙。再往西出村口(门市部大门北),又有一座土地庙。
赵庄村的古建筑,除李家院子、丁家东店外,还有更豪华的陈家西院、陈家东院,都是标准的四合院。西院在东槐树下的正北方大门。东院是连接一西院东墙东边的第二个北大门,西屋还是二层洋楼。这两个院落里边的所有建筑,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中,已被三家房主翻修改建,拆得踪迹全无,大门也由二改三,面目全非。
赵庄古槐,远近闻名。自古就有“赵庄槐树陈疃榆树”之说。赵庄古槐,胸围10来米,干高10多米,得7名成年男子才能张开双臂相接才能合抱。离地面3米多高出分成三个枝杈,每个枝杈都比大瓮口还粗。离地面两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洞,约10厘米宽,50厘米长,洞内树干中空,里面至少能容纳五六个人。以前遭过两次雷击,已无顶冠。雷击前树高20多米,《淄博古树》载:“我市最古老的一株古槐,生长在博山区池上镇赵庄村,至今已1700余年,依然生长十分旺盛”。赵庄村这棵古老的槐树,名副其实的“树王”,仿佛是谙通人性的“树神”。当时村中共有七株古槐,这是从东往西数的第一棵,也是最大的一棵树;第二棵在王吉田墙南;第三棵在王吉光屋北,第四棵在王道广墙南,前街碾旁一棵,这四棵古槐,从1968至1972年的四年中相继枯死;街北一株在北胡同“墙东”丁昌来屋后,现在只剩一段死树干,街南一株,在南胡同孙兆昌大门前。
一个久远而又撩动内心乡愁的地方。
姚南峪村村落的形成大致在明朝,整个村庄划分为若干街道,住宅整齐,道路亮堂,因村庄南高北低,村南山有古泉两眼河流由南向北,流经全村。 山中的两眼古泉常年出水,大旱时节也不干涸,顺流而下。
村里有八百米长的石墙景致,历经百年风雨不倒。村内居住的有近百位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居住的房屋都为二、三十年代建造,更有的已经过百年,材质多为石墙瓦顶,房屋四墙的厚度都为五六十公分,真正的保温防寒。
乡村 历史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临淄有一处古村,已历经六百余年。这里的好,你来过就知道
在临淄区金山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兴边路的西侧,藏着一处不起眼的水塘。水塘有个好听的名字——金水塘,面积不大,悠悠碧水不知点缀了淄博大地多少岁月。
《临淄史略》中记载:“在金山与银山之间有一山口,俗称‘船口’。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只露金山、银山两个山头,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从此穿过。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海洋慢慢地干涸了,露出了这个马鞍形的山口。至今这个山口仍称‘船口’。”金水塘即处在船口上。

济南值得一去的古村落



济南值得一去的古村落如下:
三涧溪村
位于章丘区双山街道的三涧溪村。三涧溪村是城郊融合村,临山近水,有着千年古韵和独特的古村落资源。
村内马蹄湾、鱼湾、赵家湾如翡翠明珠梯次排列,平浪桥、胜利桥、文山桥如彩虹卧波连接周边村庄。内湾外溪,水流潺潺,水韵涧溪如同画卷。
石匣村
石匣村位于章丘区东南方向,距济南主城区约1.5小时车程、章丘区主城区约30分钟车程。石匣村地处章丘、莱芜交界处,西至九顶山,东至大青山,北至马鞍山,南至相峪关,依山而建,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青石红瓦,古屋草庐,鳞次栉比,错落而有致。
三德范村
在章丘区有一个千年古村——三德范村,位于文祖街道的中部,东临章莱路(242线),西望锦屏山,周围群山环抱,村内溪流纵穿南北,山青水秀、古色古香。
朱家峪村
朱家峪景区是山东省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这里的建筑还保持着以前的格局。一条青石板的路面贯穿南北,青石板被路人的脚底磨得发亮。
一线五村
在莱芜区茶业口镇,有一处最古老的村落——卧云铺文化旅游景区(又称为“一线五村”),“一线”是指贯穿茶业口镇北部的齐长城,在这条线上,从上王庄村的黄石关到卧云铺村的风门道关,约10公里的距离,分布着上、中、下法山,卧云铺和逯家岭5个古村落,故名“一线五村”。

探寻山东古村落——菏泽5个古村落



菏泽付庙村
付庙村,位于巨野县核桃园镇,是一处有几个合院组成的具有典型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传统民居群。付庙民居造型古朴,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当地盛传为明代大学士张居正的私宅,目前虽无文字记载,但该建筑群落处处显示着明清时期的营造风格,颇具有开发及研究价值。
菏泽前王庄村
前王庄村,位于巨野县核桃园镇,据传是王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这里逐步发展而成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村中老宅院墙体全是石头砌成。有的为单层平顶,有的则是两层楼房,虽经几百年的沧桑,仍完整的保持着原有的建筑格局。
由于前王庄村古宅地处山脚,交通不便,大多数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买房居住,目前只有老人们留守在这里,部分老房破损坍塌,也无人修缮。令人欣慰的是最近这里被列为我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有望对此古村落进行恢复和保护。
菏泽孙花园村
孙花园村,位于鄄城县箕山镇,在孙花园村,藏着著名的孙膑墓,孙膑墓位于箕山镇孙花园村东北500米向阳河东岸。孙膑归隐故乡后,在孙花园著《孙膑兵法》,死后葬于村北。明代,墓被黄河泥沙淤埋地下。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在村北向阳河东岸出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墓碑一块,上刻“膑墓址深邃”,经专家多方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
菏泽庄寨村
庄寨遗址位于菜园集镇庄寨村北200米处。西为芦苇塘,北临黄河大堤。遗址南北长80米,东西宽20米,总面积1600平方米。遗址地势平坦,北半部有庄子墓,南半部为庄子观。该遗址的文化层堆积3米左右,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1984年11年被东明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菏泽梁_堆村
梁_堆遗址就位于曹县侯集镇梁_堆村北,西距曹县约17公里,遗址东南部被供销社门部占压,东紧靠南北向大路。该遗址包含龙山、商代、周代、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有什么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值得一去?



在山东烟台龙口,有一个富饶而美丽的村庄,它依靠在黄水河畔,气温宜人,是度假旅游最佳之地,在2016年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它就是,名为西河阳村。它的南面10公里之处是南山旅游景区、北面5公里之处有龙口最大的湿地公园、滨海旅游度假区、再往北行驶20公里有八仙过海之——蓬莱仙阁。可见其位置的绝佳之处。
当胶东大多数农民处于农耕时期时,在西河阳村就出现了优秀的商业经营奇才。这样似乎也代表着龙口人历史的富有、聪明和伶俐。
有传说,城里有丁家,乡下有西河阳。
走进这个村子,可发现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哈瓦房200多处,最小的历史也在100年以上,也是黄县房的典型代表。布局考究,功能齐全、分明,主从有序,尊卑有别,严格遵循封建礼制要求建造,是现今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古村落。
内现存的大量老式民居建筑,是老黄县房的缩影,是胶东人居住文明的象征,是老黄县民居建筑史的灵魂。老房子在,记忆犹在,人们对老房子的感情就在。它留住了人们对一方水土的深刻怀念,也是我们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实物资料。
村中一条贯穿南北的略有弯曲的老街道,被村民们誉为龙街。街两旁顺弯就势而建的一片片的老房子,不但做工精巧,而且气势恢宏。
这些老房子,作为突出体现以“家”为本的民居,既显示着“贵精而不贵丽”,又有“贵实用而不贵侈华”的特色。胶东民间曾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县的房,栖霞的粮,蓬莱净出好姑娘。”民谣中的“黄县房”,就是西河阳村的这种老房子。
从院落布局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