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可以退步吗?

   更新日期:2024.05.09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三六卷) 2002/12/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34-136

不退转,须陀洹是位不退。菩萨行不退,绝对不会退到小乘,这叫行不退。法身菩萨、圆初住以上叫念不退。他的念、他的心就是像一切种智,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他的目标就是一个方向,他绝对不会退转。所以,念不退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行不退是菩萨,超过声闻缘觉。我们要认真努力来学习,一直到成佛道。

所以,大乘经里面常常讲的,真正到不退转是八地,八地叫不动地。换句话说,七地菩萨遇到了不善的缘还会退转。但是他退有个底线,他绝对不会退出圆教初住以下,他的底线在圆教初住。所以,进进退退时间就长了,修行要三大阿僧只劫。如果真正要是这三种不退你都得到了,那麼你修行成无上道,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需要多少时间?你这一生当中就圆满做到了,不必要等来生。有证明,《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一生成佛,这是很好的例子,他圆证三不退,一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0

「而所行清净」,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他说:「用而常寂故行净无染,得心无行故行净,了境无相故无染。」这是真实智慧,我们一定要明了。所以经不能不读,义不能不解,佛一再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你解浅了不得受用。怎麼不得受用?你的行不清净,你心地还被污染,你就不得受用。你在佛法一生当中所修学的,脱离不了轮回,顶多就是充其量修三界有漏福报,福享尽了还是堕落。这是我们佛家常讲的三世怨,这一生修福,来生享福,第三世堕落。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业,这是我们要警觉到的。真正体会到佛所说的义趣,到什麼时候才可以享福?明心见性之后。为什麼?不会堕落了。没有见性之前,享福没有不堕落的,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我们把标准降到最低,佛也告诉我们证得阿罗汉果之后,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可以享受。但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还没有见性,福可以享,对自己的道业必然产生障碍,不能进步。所以菩萨修行进进退退,为什麼会退?一享福就退了。不过还算不错,不至於退到六道轮回。譬如小乘,小乘退,不会退到凡夫,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须陀洹就位不退,他证的果位不退;阿罗汉退,可以退到须陀洹,不会再退了,这叫入圣流。可是六道凡夫那就不行,六道凡夫一退,退到哪里?退到阿鼻地狱,大梵天王也会堕阿鼻地狱。不但大梵天王,经上告诉我们,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也会堕阿鼻地狱,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你真正修行证果,你脱离三界六道,证得四圣法界,那个底线是须陀洹果,这是讲位不退。到大乘菩萨,还是进进退退,他的底线是行不退,就是他决定不会退到七信位以下,七信位他永远会保持,就是不会退到二乘。第三叫念不退,念不退指什麼人?法身大士,这已经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的人,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他有无明烦恼没断尽,还是进进退退,他的底线是初住,圆教初住、别教初地是他的底线,不会再往下退。所以说,法身大士退转,但是决定不会退到十法界来,这是他的底线。进进退退,怎麼退?给诸位说,一享受就退了,可见得这个东西麻烦大了。到什麼时候才可以真正享受,不在乎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八地是不动地,不会再往下退,七地都还退。

四果沙门是不会退转的。唯独定力以及戒会退。

断烦恼与证道果

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导致生死诸苦之因是烦恼,有烦恼就必定有生死诸苦,这是世间之因果。要出离生死就必须断除烦恼,通过修习戒定慧,在证悟圣道时则可以断除烦恼,这是出世间之因果。世间之因果属於苦圣谛与集圣谛,出世间之因果属於灭圣谛与道圣谛。

修行戒定慧,或者说修行止观可以断除烦恼。然而,烦恼是在哪个阶段被断除的呢?断除哪些烦恼呢?又是如何地断除呢?为什麽能断除呢?下面将依据上座部佛法对此进行解释。

烦恼的根本有三种,即:贪、瞋、痴。若再细分,又可分为「十结」(dasa saüyojanàni),即:欲贪结、色贪结、无色贪结、瞋恚结、慢结、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掉举结、无明结。此「十结」将分别在四种出世间圣道中被 断除,而阿拉汉圣道则能断除一切烦恼。

在修行观业处时,依据修习世间慧乃至出世间慧而次第成就的观智可分为十六种,即:名色识别智、缘摄受智、思惟智、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怖畏现起智、过 患随观智、厌离随观智、欲解脱智、审察随观智、行舍智、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其中能够断除烦恼的是道智。

道智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入流道智、一来道智、不来道智与阿拉汉道智。

1、入流道智

当禅修者观照一切诸行无常、苦、无我的世间观智成熟时,即生起一刹那缘取涅盘为目标的更改种姓心 (gotrabhå citta),超越凡夫种姓,而达到圣者种姓。此后即刻生起一刹那的入流道心。

入流道心 (sotàpatti maggacitta)又称为入流道智、初道智。该道智执行与四圣谛有关的四种作用,即:遍知苦、断除烦恼(苦之因)、证悟涅盘(苦之灭)及开展八支圣道。

在圣典中常如此描述入流圣者:

ßtiõõ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sotàpanno hoti avinipàta- dhammo niyato sambodhiparàyaõo\'ti.û

「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

入流道智能断除最粗的三种结:

①、执著实有我、我所、灵魂、大我、至上我存在的「有身见」(sakkàya diññhi,又作萨迦耶见,身见,我见,邪见);

②、执著相信修持苦行、祭祀、仪式等能够导向解脱的「戒禁取」(sãlabbattaparàmàsa);

③、对佛法僧、戒定慧、三世因果及缘起的「疑」(vichikicchà)。

同时,入流道智也能断除一切强得足以导致投生至四种恶趣(地狱、畜生、饿鬼、阿苏罗)的贪瞋痴,以及所有尚未产生四种恶趣果报的恶业。因此,初果入流圣者不可能再堕入四恶趣。

入流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入流圣果。入流,巴利语sotàpanna9,又作至流,即已进入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盘。对於漫长的生死旅途来说,入流圣者已经走近了轮回的终点,他们的未来世将只投生於人界与天界两种善趣当中,而且次数最多不会超过七次。也即是说:入流圣者将於不超过七次的生命期间,必定能得究竟苦边,趣无余依般涅盘,绝不会再有第八次受生。

入流圣者已经断除了邪见,他们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故意造作诸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之类的恶行,即使是在梦中,他们也不会再造作此类的恶业,因为他们已经根除了造作这些恶业的潜伏性烦恼。守持五戒是证悟入流圣果以上的声闻圣弟子们的行为素质。同时,他们对佛陀、正法与僧伽具有坚定不移的清净信心,戒行圣洁(四种不坏净),深信缘起,深信因果,并如实知见四圣谛,亲证涅盘,成为出世间圣者。

入流圣者根据投生的次数又可分为三种,即:最多七次者(sattakkhattuparama)、家家者(kolaïkola)和一种子(ekabãjã)者。

在《人施设论》中说:

「哪一种人为最多七次者?有一种人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他流转轮回於天[界]和人[界]七次后,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最多七次者』。

哪一种人为家家者?有一种人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他流转轮回两或三家10后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家家者』。

哪一种人为一种子者?有一种人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他只投生为人一次后即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一种子者』。」(Pp.31-33)

2、一来道智

一来道智并不能断除任何「结」,但却能减弱较粗的欲贪(对欲乐之贪求)与瞋恚。

一来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一来圣果。一来,巴利语 sakadàgàmin11,意为再回来此世间结生一次。

在《人施设论》中说:

ßKatamo ca puggalo sakadàgàmã? Idhekacco puggalo tiõõ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ràgadosamohànaü tanuttà sakadàgàmã hoti, sakideva imaü lokaü àgantvà dukkhassantaü karoti Ý ayaü vuccati puggalo `sakadàgàmã\'.û

「哪一种人为一来者?於此,有一种人灭尽三结,贪瞋痴减弱,成为一来者,只来此世间一次即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一来』。」(Pp.34)

一来圣者初道时已断了有身见、戒禁取、疑三结,於今又减弱了较粗的欲贪、瞋恚与愚痴,最多只会再回来此欲界世间受生一次,即尽苦边。一来圣者偶然还会生起一些较轻的烦恼,但并不会时常发生,同时它们的困扰力已经很弱。

对於「只来此世间一次」(sakideva imaü lokaü àgantvà),《中部·若希望经》的义注解释为「只来此人界结生一次。」(ekavàraüyeva imaü manussalokaü pañisandhivasena àgantvà) (M.A.1.67)

该经注和《人施设论》注又提到有五种一来者:

1.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即在此人界般涅盘。但这种人并不在「回来一次」之列。

2.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生於天界,并在其处般涅盘。

3. 有一种在天界证得一来果后,在其处般涅盘。

4. 有一种在天界证得一来果后,再生於此人界才般涅盘。

5. 有一种在此人界证得一来果后生於天界,在天界命终后再生於此人界才般涅盘。

一种子者和第五种一来的差别在於:一种子者只有一次结生,但这种一来还有两次结生。《人施设论》注认为只有这第五种一来才属於真正的「一来」,因为他还要再回来此人界结生一次。(Pp.A.34)

3、不来道智

不来道智能断除欲贪与瞋恚二结。

不来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不来圣果。不来,巴利语anàgàmin12,意为不再返回欲界受生。

圣典中常如此描述不来圣者:

ßpa¤cannaü orambhàgiyàn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opapàtiko hoti, tattha parinibbàyã anàvattidhammo tasmà lokà.û

「灭尽五下分结13,成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盘14,不再从那世间回来。」

因为此圣道已断尽了能把有情系缚於欲界的欲贪与瞋恨两结,所以不来圣者不会受到欲界的烦恼力牵引而再投生到欲界。不来圣者若在今生不能够证悟阿拉汉果,死后只会投生於色界或无色界梵天,并於其处证趣般涅盘。

4、阿拉汉道智

不来圣者虽然已经断尽了「五下分结」,不再投生於欲界,但却还是被残余的五种极为微细的「上分结」系缚於生死轮回之中。阿拉汉道智能彻底地铲除此「五上分结」(pa¤cannaü uddhambhàgiyànaü saüyojanànaü),即:色贪(对色界生命之贪)、无色贪(对无色界生命之贪)、我慢、掉举与无明。

阿拉汉道智(arahatta-magga¤àõa)是使心完全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并直接证悟阿拉汉果之心,它断除了残余的有漏与无明漏,而使阿拉汉圣者被称为「漏尽者」 (khãõàsava)。同时,阿拉汉道智也断除了剩余的所有不善心所:痴(无明)、无惭、无愧、掉举、慢、昏沈与睡眠。

阿拉汉道智生起之后,即证悟阿拉汉圣果。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直译为应当的,值得的,有资格者。

诸经律的义注解释「阿拉汉」有五种含义:

1.以已远离(àrakattà)一切烦恼故为arahaü;

2.以已杀烦恼敌故(arãnaü hatattà)为arahaü;

3.以已破轮回之辐故(arànaü hatattà)为arahaü;

4.以有资格(arahattà)受资具等供养故为arahaü;

5.对恶行已无隐秘故(pàpakaraõe rahàbhàvato)为arahaü。

圣典中经常如此描述证悟阿拉汉道果的圣者:

“`Khãõà jàti, vusitaü brahmacariyaü, kataü karaõãyaü, nàparaü itthattàyà\'ti pajànàti.”

「他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再无后有。』」

阿拉汉圣者已经圆满地培育了戒定慧三学、完全地开展了八圣道,所应作者皆已成办,所应学者皆已圆满,故阿拉汉又被称为「无学」(asekha)。他们已经竭尽了一切作为生死之因的烦恼,究竟正尽苦边,在身坏命终之后,将不会再有生死轮回。

在四种出世间圣道每一者之后,声闻圣弟子通常都会省察道、果与涅盘,前三种道还会省察已断与残余的烦恼,但第四圣道则只有四种,因为已完全解脱的阿拉汉再无可省察的烦恼。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圆证三不退。
三不退即:1。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2。行不退:所修之行法不退失。3。念不退:正念不退转。

因为只有佛才真正了却生死。其他菩萨、罗汉、天人、阿修罗等等都仍然在六道之中。只是因为菩萨、罗汉不以果报为意,所以在天道受福报不尽,不入其他道轮回,所以说不退。但是六道尽时,他们都会有尽。

并且《维摩诘经》说,有一个菩萨入定,文殊、普贤菩萨用尽神通也不能够让他出定。佛陀说须无明来,结果无明只是一个响指,那个菩萨就出定啦。所以说虽然修到菩萨、阿罗汉仍然会妄动无明。结果就可能重新入轮回历劫。这就是退转。
还有一种情况,在菩萨、罗汉道时间太久,而发现它们的有限和有尽,不是真正解脱。在无法得到解脱时,就会重新入轮回历劫,以期得到解脱。这就是菩萨、罗汉乘愿再来。

念着:阿弥陀佛 只是你在修佛
严守着戒律只因为你是个俗人
念着往生极乐 因为你想超脱

你这一辈子若只做这些你也许能升了极乐
但即使下辈子也成不了佛

佛即是渡 渡众人
所谓渡人以自渡
佛说: 我不如地域谁入地狱
佛教徒说 :我想往升极乐世
佛说: 我心无物
佛教徒说: 我念经以静心修行

哈哈哈 这便是佛与教徒的差别
其实每个人都是佛 但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成为佛
这便是佛教的可悲之处 信奉却不成为

  • 17323683459 :归依后想退出,可以吗?因为归依持戒,可是我没有做到,怕受报应,所以我想...
    顾贞蔡1412 :答:7. 如果您感到守戒有困难,可以逐步来,从简单的戒律开始,逐渐提升自己的修行水平。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需要急于一时。8. 最后,要记住,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是因果律,我们的行为都会有相应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
  • 17323683459 :皈依佛门后能不能退出?
    顾贞蔡1412 :答:皈依的时候依然说了:尽形寿皈依三宝,若不想修持了,就可以暂不修持,但暇满难得,不要错过,若想改信其他宗教,则可以保持对三宝的尊重,而去信仰其他宗教,但希望要三思,这个可一定要想好 ...
  • 17323683459 :学佛修行这么多年有改变了吗
    顾贞蔡1412 :答:不能还纵容自己的习气,「没事,我是凡夫,慢慢来吧……」这样就难了。有的不仅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有改变,但没有往好的方向改变,而是往坏的方向改变了,越来越差了。万万不能变成佛教的油子啊!这样真的难了,...
  • 17323683459 :我想放弃佛教信仰可以吗?我真的很累!
    顾贞蔡1412 :答:佛教是让人从善,随缘,修心,渡人的你着相了,佛教不是不治病,治的是心里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和颈椎病没关系,你天天念经能不不脖子酸痛吗,好好睡上一觉,出去看看蓝天,看看风景,...
  • 17323683459 :出家修行几年、再还俗可以么
    顾贞蔡1412 :答:虽然,佛教对女人的出家,有很严格的设限,如要求出家女人执行“八敬法”,同意男人出家后还俗,再出家可经七次,女人却在出家,经还俗后,就不可再出家了。不同的出家观念 同样在一个国度里,会因修行者的宗教体验不同,...
  • 17323683459 :为啥有些人修行一生都不能解脱这是根器不行佛教该怎么办
    顾贞蔡1412 :答:这个需要说一下佛法常识。以下完全根据佛经!勿删除或污蔑造孽!度化众生!1、不是“有些人修行一生都不能解脱”而已,大量的众生,一生都是无法解脱的。释尊亲自说的法:此生为人身,下辈子还能够再为人身的,微乎其微!...
  • 17323683459 :...皈依学佛,可是觉得自己出家又不太可能,在家修行能摆脱轮回么?_百度...
    顾贞蔡1412 :答:首先,在家人如果今生想要修解脱道,可以最高证得阿那含;其次,摆脱轮回,除了一般公认地解脱证果(无论是阿罗汉还是究竟佛果),求生到诸佛的净土,也是可以暂时远离轮回的;再次,在家人的修行,和结不结婚米有必然关系,...
  • 17323683459 :我朋友说佛教是消极的,缺乏动力,另社会得不到进步的。我知道不是这样...
    顾贞蔡1412 :答:看看现在百毒不侵的中国人民,就知道现在这个社会是什么在进步什么在退步了。难道你生活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吗?所以评价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不是看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是精神文明的进步,你朋友看社会进步是从物质文明上来看的。...
  • 17323683459 :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丧失进取心吗
    顾贞蔡1412 :答:财:人没有钱寸步难行,所以我们需要财,但是只为维持生计,不能过分贪着。色:俗人皆有爱欲,我们并不反对,但爱欲常令众生沉沦生死六道,是障道因缘,佛家需勤修梵行,断尽爱欲。名:修行人不贪名图利,但是出家人...
  • 17323683459 :想修学佛法,非得先皈依三宝吗?如果暂时不方便,没办法皈依,是否可以往后...
    顾贞蔡1412 :答:研究一辈子也没有信根,不会皈依佛法僧。就算此人智慧深利,实践能力也很强,多生多劫努力修行,也不可能做到佛法的两大目标:解脱生死、圆成佛道。所以,他修学种种善法的结果,最多只能生于天界:欲界最高处是天魔波旬...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