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马谡犯了何罪?

   更新日期:2024.06.01

街亭之战前,诸葛亮违众提拔马谡为阻击魏军的主将;街亭之战时,马谡狂妄自大致使街亭失败;街亭之战后,诸葛亮逆众斩马谡以正军律,上演一出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大戏。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占有很大的篇幅,占据大半个标题。马谡伏法归咎于犯法,按法当斩。诸葛亮执法根据于军法,依法追究。所以,挥泪斩马谡,不仅刹时刻画出马谡狂妄自大、恃才自负、言过其实的丑陋性格,还瞬间成就了诸葛亮有情有义、执法严明、严于自责的光辉形象。特别是诸葛亮斩马谡时“三哭”将诸葛亮的内心思想透露得淋漓尽致。

具体如下。

第一哭,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辞海》对“挥泪”一词的解释:挥洒泪水。形容泪流得多。诸葛亮第一哭,是被马谡临逝之言所感动。对马谡即将被处死,从个人感情上深表同情,流露悲痛。可是军法无情,即便马谡与诸葛亮情同父子,诸葛亮视马谡义如兄弟,在军法面前也难免一死。街亭之战,在战场上,作为主将的马谡不仅违背部署、擅做主张,还违背军法、临难脱逃,从而令蜀汉防守街亭大军兵败并令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街亭之战后,马谡在蜀汉将士心中的威信已经垮了,辜负的不止是诸葛亮对他的信任,更是将来托付以军国重任的期望。因此,即便与马谡再恩若骨肉、情同兄弟,在罪证确凿、军法严明面前,诸葛亮只能大义灭亲,严格执法。

第二哭,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辞海》对“流涕”一词的解释:流泪。诸葛亮第二哭,是被蒋琬竭力反对所辩解。对马谡务必被正法,对个人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发自内心极不愿意。从蒋琬的角度看,历史上曾有无数败军之将,戴罪立功,知耻而后勇的先例。另外蜀汉人才难得,而马谡自幼才器出众,出谋划策,治理政务,参谋军事,无所不能。所以对诸葛亮只因街亭战败就挥泪斩马谡之举极不理解。对诸葛亮而言,马谡即便经街亭失败教训后而痛定思痛,也会将功赎罪并给蜀汉做出巨大贡献,只因与自己私交太好,又是自己原本心目中的继承人。所以此番兵败后,才非杀马谡不可。否则无法彰显自己的军令严明和大公之心,不能威慑百官,不可稳定朝局,不得安抚人心。

第三哭,大哭不已。《辞海》对“大哭”一词的解释:大声哭泣。诸葛亮第三哭,是被看马谡的人头时所流露的感情。对马谡伏法,为自己用人不当,深感有负先帝而深深自责。马谡被杀,不止北伐十万大军为之流泪,诸葛亮更是心痛如绞:即为自己失去一个赏识器重的知己,也为国家失去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才,甚至为自己未听一个中肯遗言的后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诸葛亮要是没有违众提拔马谡,马谡就不会因街亭之败而被正军法。可是,无论君臣将相王侯,都不能凌驾于国家社稷之上,包括诸葛亮本人,更何况是马谡。所以,即使马谡个人才能再高,悔悟之心再诚,活着能做大贡献,与号令朝野令行禁止,文武百官团结一心,令蜀汉在新败之时政局稳定全盘大局相比,马谡之死还只是次要。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斩掉是诸葛亮与马谡的“恩若骨肉、情同兄弟”的私人感情,续接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兴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国家理想。诸葛亮的挥泪,有不舍,有失望,但没办法,作为政治家,只能做这样的选择。

笔者按: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出自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诸葛亮先是违众提拔马谡,后是逆众斩杀马谡,一提一杀,彰显出作为蜀国丞相,蜀军统帅的举贤不避亲及执法不避亲的原则及胸怀。为此,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正所谓:心中无私天地宽。



因为马谡丢了街亭,并且他已经立下了军令状,算是犯了违法军令的罪,所以诸葛亮才要斩他,以此来突出军纪严明和赏罚分明,同时也是对众将的警告。

马谡丢失了街亭犯了大罪,诸葛亮才要杀他。这样做为了严明军纪,树立自己的威信。

马谡那时候奉命镇守街亭,但是他却违反了军令,最后才被诸葛亮杀了以儆效尤

因为正是马谡没有听从军令导致第1次北伐的失败,所以说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

  • 18183219684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喻具伦2707 :答: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第九十六回 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其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
  • 18183219684 :“曹操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什么?
    喻具伦2707 :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诸葛亮进军...
  • 18183219684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挥泪的原因
    喻具伦2707 :答:1、两人情投意合杀马谡杀知己 2、北伐之际少一智士 3、为蜀国少一贤臣惋惜 4.、思念先主“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恨自己无识人之明 5.、哭自己没了解马谡的性格,用错马谡以致失城陷地损兵折将 6、诸葛亮与马氏兄弟关系很好,马良临死将马谡托于孔明,杀马谡如杀兄弟 7、北伐失败只能无功...
  • 18183219684 :诸葛亮为何会挥泪斩马谡?马谡犯了何罪?
    喻具伦2707 :答:因为马谡之前立过军令状,如果战败甘愿被斩。再加上战前在挑选街亭将领时,大家都认为应该派实战经验丰富的魏延过去,而不是理论知识丰富的马谡。对于第一次北伐整体失败,大家都心中怨气很重,虽然马谡是诸葛亮一手调教出来感情深厚,但是为了能平息众怒,诸葛亮必须斩马谡。1、马谡在街亭战败 街亭是诸葛亮...
  • 18183219684 :诸葛亮杀马谡时,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喻具伦2707 :答:马谡是蜀汉时期诸葛亮手下非常有才干的将领,深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相信对于大家来说已是耳熟能详,讲述的是马谡奉诸葛亮之命驻守街亭,由于他不服从诸葛亮的战略部署,致使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杀。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斩杀马谡,仅仅是因为街亭失守吗?诸葛亮斩杀马谡...
  • 18183219684 :诸葛亮重用马谡后又斩首他的原因是什么?街亭之战的过程是什么?
    喻具伦2707 :答:蜀汉巩固了在西南地区的统治以后,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在公元228年,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争的末尾。马谡,字幼常,是刘备在荆州时,伊籍向他推荐的谋事。此人天资聪颖,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恃才自傲,不能谦虚待人。魏国皇帝曹丕死后,曹睿又继位,任命司马...
  • 18183219684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一事呢?
    喻具伦2707 :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丢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在到达街亭后,没有按照诸葛亮的指令去部署兵力,而是骄傲轻敌导致街亭失守。一时间战局骤变,诸葛亮被迫回到汉中,为了安抚民心,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斩首。挥泪斩马谡原文: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
  • 18183219684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一事
    喻具伦2707 :答:是因为马谡刚愎自用,丢失了街亭,导致第一次出岐山失败,诸葛亮因此挥泪斩了马谡,以示军法严正。挥泪斩马谡出自明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相关情况如下: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
  • 18183219684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
    喻具伦2707 :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
  • 18183219684 :诸葛亮斩马谡为什么要挥泪呢?
    喻具伦2707 :答:诸葛亮与马谡 但是,马谡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山上没有水源,等于魏军大将张郃到达时,发现了马谡的致命错误,于是把马谡围了起来并不进攻,几天以后,马谡驻扎在山上的军队没有水喝,人没有水喝最多维持三天生命,何况是要拼体力打仗的士兵呢,于是马谡所率领的蜀军一败涂地,要不是王平沉着...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