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以的用法

   更新日期:2024.06.02

虚词以的用法如下:


一、 ’以’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7、“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凭借、因为、按照等”

例:虽董之以严刑。(表手段、工具,用)

8、“以”后接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

例:农人告余以春及。(“春及”意即春天到来后的农事,是主谓式名词性短语)

9、与疑问词“何、奚等”连用,构成倒装式介宾短语

例: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表依据,凭什么)

10、“以”后省略“之”字,“以”常译作“把”;“之”作代词,共同构成介宾短语

例: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之”代上文的“清流激湍”)

二、 ‘以’用作动词

1、“以”后接主谓式短语,常译作“认为”

例:成以其小,劣之。(“其小”是主谓式短语,“其”作主语,“小”是形容词,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

2、根据一些文言文句子对仗的规律去推敲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即前句“用”字意,任用)

3“可以”“以为”与今义相同时作动词

例:自以为关中之固。(与今义同,以为、认为)

三、 ’以‘用作连词

“以”位于动词与动词之间,形容词与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与形容词之间,大多作“而”字

1、 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

例:猥以微贱。(“以”位于两形容词之间,并且)

2、表目的、结果,常译作“来”“以致”

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表目的,来)

3、表修饰,“以”前一般是形容词作状语,译为“……地”,“以”后是动词中心语

例:云无心以出岫。(“无心”意思是“无意地”,作状语修饰中心语“出”)

4、表承接,两个动词之间语意连贯接续,前一动作往往是后一动作的手段或方式,相当于“而”,可不译

例:引壶觞以自酌。(自酌自饮的方式是端着酒杯)

5、表因果,作连词表原因的“以”与作介词表原因的“以”的区别是,前者接分句,后者接名词或代词

例: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接分句,因为)

6、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

例:以啮人,无御之者。

四、’以‘一些固定结构

常与“所”“为”“有”“无”“是”等组合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方法、态度,如:“所以(……的原因或用来……)、以为(认为或把……怎么样)、有以(有什么办法来……)、无以(没有什么办法来……)、以是(因此)、是以(因此)等”。

五、 ’以‘用作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六、‘以’通假

1、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

2、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七.‘以’重要文言句型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把……作为或制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造句:

1、薄荷属植物一种薄荷属植物,特点为有芳香的叶子和近乎规则的花。其中一些植物已被栽培用来提炼芳香油和用以调味。

2、为实现污水的资源化,青岛流亭机场采用以MBR为主体的工艺处理排放污水。

3、英里的深山里有一个储藏所,用以保存来自世界各地的主要粮食类植物物种。

4、在神火矿区新庄矿现场地应力测量值基础上,采用以上理论,进行巷道的锚杆支护设计,得到了很好的支护效果。

5、石蕊试纸可用以测试溶液是否含酸。

6、这个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的光敏雄性不育系可应用到“两系法”育种中,用以生产杂交水稻。

7、差错控制可以在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各个环节进行,如:预测、变换、量化、可变长编码、比特流结构、复用以及解码等。

8、别被他的举止吓倒了,那是色厉内荏的表现,用以掩饰心虚。

9、使用以上配置,一个或两个电源插头已被拔掉。

10、犁上主要的横棍,用以固定犁铧、犁刀和柄。



  • 14736398516 :请问以有那些用法
    文沸炎4119 :答:3、表修饰,“以”前一般是形容词作状语,译为“……地”,“以”后是动词中心语 例:云无心以出岫。(“无心”意思是“无意地”,作状语修饰中心语“出”)4、表承接,两个动词之间语意连贯接续,前一动作往往是后一动作的手段或方式,相当于“而”,可不译 例:引壶觞以自酌。(自酌自...
  • 14736398516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
    文沸炎4119 :答:11、及,连及:富以其邻。
  • 14736398516 :高考文言文中“以”字有哪些用法
    文沸炎4119 :答: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 14736398516 :文言虚词‘以‘字用法及可能的意思
    文沸炎4119 :答: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 14736398516 :虚词以的用法和举例
    文沸炎4119 :答:虚词以的用法和举例如下:一、 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以刀劈狼首。《狼》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以虫草为林,以鸟蚁为兽。《幼时记趣》3、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
  • 14736398516 :1、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填上序号 a、因为b用c、用 ...
    文沸炎4119 :答:一、 "以"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7、“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
  • 14736398516 :虚词以什么意思,急着用!
    文沸炎4119 :答:以下是虚词“以”的用法,可供参考:(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3.有时...
  • 14736398516 :师说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
    文沸炎4119 :答: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 14736398516 :文言文翻译 以的用法
    文沸炎4119 :答:3.用作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以拼音:yǐ 释义: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
  • 14736398516 :虚词"以,之,而,与,为,且,其,因,于"用法
    文沸炎4119 :答:(一)相当于“以”,表范围。(二)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岂”。动词:同“如”,好像,如同。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与 "与"可作动词。译为"给予"、"授予"、"结交"、"亲附"、"对付"、"参与"等。"与"作文言虚词,主要有下面几种用法:作连词:相当于...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