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下句

   更新日期:2024.06.02
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出处: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楚汉之争时,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刘邦想要放弃成皋,这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道:我听说知天命者为王。王者以人民为天,而人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现在楚国屯粮的地方叫敖仓,但楚军却没有派重兵坚守敖仓。假如大王派兵攻打敖仓,夺得楚国的粮食,那就等于争取了楚国的人民。这样一来,大王必然会扭转战局,打败楚军。刘邦大大赞赏,于是派兵攻取敖仓,战局得到了扭转。郦食其的那句话在《汉书》中变成了“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去掉了“而”字,就成了我们今天的“民以食为天”了。
3、后来演变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这句话了。

1、财者食之原。全句为: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财者食之原。
出处: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财者食之原--清代吕熊《女仙外史》
译文:国家以老百姓为根本,老百姓以吃饭为生存条件,财富是粮食的本源。
2、作为成语时,没有下一句。
民以食为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

shí
wéi
tiān,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译文:王者是要把人民当做天,然而人民就是粮食吃饭为天。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
扩展资料:
民以食为天的相关典故:
秦朝末年,有个书生叫郦食其,很有学问。他曾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被封为广野君。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成为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
在项羽猛烈的攻击下,刘邦计划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想听听郦食其的想法。
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以食为天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所以是“食以安为先。”

“民以食为天”的下一句是:食以安为先。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前后各有一句是;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