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跨文化管理

   更新日期:2024.05.06

跨文化及跨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尽管跨文化管理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在今天跨国经营活动中,跨文化管理仍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企业是由两国或多国企业合伙在东道国组成的跨地域、跨国体、跨政体、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实体,所以,文化因素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跨文化是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它包含有双方母国背景文化的差异、双方公司自身的“企业文化”风格差异和员工个体文化差异三个层次的差异。这三个层次的差异与交叉构成了跨文化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跨文化差异,即文化差异主要是指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距离。有调查显示,凡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忽略了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恶果。根据现有调查数据,1/3的海外经理未能完成任务便提前回国。事实上,这主要是由于跨国企业没有挑选那些经过文化差异培训的合适人选去海外任职。人们越来越多地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正趋向国际化,全球化,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大越紧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日益扩大,许多企业冲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建立自己的跨国公司,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在经营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跨文化管理问题。本文即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认清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表现、影响和形成原因。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前提下,进而提出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对策: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进行跨文化培训、实现“本土化”管理、培养学习型组织、、慎选员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合金等。本文最后指出,企业在实行跨文化经营时,应在熟悉和理解国际市场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全球战略,把握进入国际市场的文化时机,这样企业才能出奇制胜,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正文]
随着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不同经济区域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国家内部企业之间的人际交往和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全球经济越来越不可分割。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由于跨国公司在其经营所在地的雇员不可能全部由总公司派出,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传统之间的差异往往造成许多管理上的冲突,很好地协调和解决这些冲突就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谓跨文化管理,就是如何对于来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所关注的问题就是一个带有文化特点的个体行为与另一种文化之间会发生的冲突,冲突的范围和影响,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冲突的对策。
一、跨文化及跨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尽管跨文化管理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在今天跨国经营活动中,跨文化管理仍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企业是由两国或多国企业合伙在东道国组成的跨地域、跨国体、跨政体、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实体,所以,文化因素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跨文化是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它包含有双方母国背景文化的差异、双方公司自身的“企业文化”风格差异和员工个体文化差异三个层次的差异。这三个层次的差异与交叉构成了跨文化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跨文化差异,即文化差异主要是指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距离。有调查显示,凡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忽略了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恶果。根据现有调查数据,1/3的海外经理未能完成任务便提前回国。事实上,这主要是由于跨国企业没有挑选那些经过文化差异培训的合适人选去海外任职。人们越来越多地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差异对决策的影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决策者往往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做出价值判断,这种情况在跨国公司管理中可能性较大。人往往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判断,并做出决策。第二种是群体中有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存在,使得决策模式有所改变。
2、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多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文化模式决定着人们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沟通双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则往往增加交往障碍。人类学家爱得华霍尔的高低背景学说,对具有不同的沟通方式研究颇多。霍尔认为,在高背景文化中,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是通过体语、上下联系、场景等进行的,这种过程导向型的沟通取决于接收者的诠释。而在低背景文化中,大多数信息是由清晰的符号如语言,文字等进行的,信息的发送者有义务使接收者正确理解信息。一般来说,中国人比较谨慎、害羞、不善交际,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暴露自己的感情,属于过程导向型沟通的人。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往往属于发送导向型的人。因此在中美合资企业内部,基于此而产生的冲突屡见不鲜。
二、文化冲突
在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中,经营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从而导致文化冲突。
当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时,由于是将两种或几种不同风格的文化进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改造,这就决定了跨国公司文化具有双重特性,即独特性和多样性、积极性和消极性、渐进性和逆向性。二者往往会在一个很长时期存在并发生作用,彼此之间产生文化冲突。
1、文化冲突的表现
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对经营管理者来说,主要表现为经营、风险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价值观念集中表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具体地说,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人与组织的管理)、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制定规则与发现例外)、赢得地位和赋予地位(成就者的认定)、平等和层级(提供成员均等的表现机会)之间的冲突,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的价值选择,跨文化管理中的冲突才有可能发生。
另外文化冲突还表现在经营方式,经营思想、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冲突。
2、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1)价值观念和民族优越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且他们总是人为自己民族或自己的价值观是最优秀的,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比任何其他的文化价值体系都优越。
由于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民族优越感又在母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所以价值观难以变动,而民族优越感又难以消除。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
(2)不恰当地运用管理习惯
在一个文化环境中,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到另一个文化环境中不一定有效。由于缺乏对对方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理解,而不恰当地坚持自己的管理模式,或由于期望过高,从而导致双方未能建立彼此相互理解信任的协调机制。
(3)沟通误会
由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时间、空间、风俗习惯、价值观、友谊等的不同认识,以及其情感活动的内容、方式、格调、倾向等方面的格格不入,加上一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不同,往往会加深沟通的难度或导致沟通误会。
例如,中国文化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天人合一”,美国文化教育则倾向于人类应该努力政府自然,以积极的态度对付自然界。由于两种文化传统的不同,在进行商业谈判时,常会因文化的差异而导致沟通障碍。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自尊又谨慎,过分强调信任和尊严,是最难谈判的对手和最难理解和适应的人;而在中国人眼里,美国人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务实,但是过于注重金钱和实利,缺乏人情,基于双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对以后的沟通和交往造成障碍。
(4)文化态度
当管理者在碰到另文化时,若能理解并正确对待这种文化及由这种文化所产生的个性特征,那么他就能顺利解决在另一种文化中跨文化经营企业这一重大问题。因此,文化态度是决定一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他文化中管理,经营是否有效的关键。
如果一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者不熟悉或正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往往会由于文化冲突而影响管理者和东道国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加大管理者和员工、社会之间的距离,影响企业内部上下级的沟通和协调,造成管理困难。
三、协调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的对策
在跨文化管理中,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文化冲突,只要文化冲突存在,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文化本身具有不易迁移性,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改变,能改变的只是对待他文化的态度,对他文化了解以及某一文化对组织的相对形象力。
在跨文化管理中,首先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有效地实施协调和化解文化冲突的对策。
1、文化融合的基本前提
(1)确认原则。
没有大的基本原则就不能确定文化中哪些应该扬弃,哪些应该废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要能完成工作任务,他们之间就必须先确定一些原则。
(2)相互理解。
在确认原则后,重要的态度和意识就是互相理解。在现实中往往是强势文化影响和同化弱势文化。弱势文化背景下的员工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会产生挫折感,并由此产生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对于这些事先要给予充分重视。
(3)相互尊重。
“入乡随俗”是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则。本土化不论是处于强势还是处于弱势,在本地内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外来文化尽管可能是强势文化,也不能咄咄逼人处处以自己的原则和规范行事,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当作天下的真理,威逼别人接受。
中国海尔创造了“激活休克鱼”的奇迹,就是在尊重本地文化的基础上,成功地用强势文化成改造了弱势文化,实现了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证明了成功的文化融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
2、对策:
(1)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跨文化理解”是跨文化经营企业存在方式,如果没有跨文化理解,就不会有跨文化合作,更谈不上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跨文化理解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理解他文化,首先必须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得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够成为识别自己文化和他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的参照系。
二是有效地跨文化交流,不仅要了解双方所在的大背景的特点,包括语言、思维方法、世界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还要了解各自所在文化环境中独特的文化特色;了解环境、目的对双方企业文化的影响;了解企业决策人的文化特征、双方的价值观、对方交流的特点等。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理解?
首先,我们要在“文化移情”基础上理解他文化。文化移情要求人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摆脱本土化的束缚,以另一个不同文化作为参照系反观自身的文化。
其次,为了促进跨文化理解,还要在跨文化经营中营造有利的条件和气氛。
a) 核心技能与跨文化沟通渠道。
许多跨文化经营的成功经验表明,能否基于文化理解统一的价值观体系,在企业内形成一个高效率,有凝聚力的经营领导集体和企业的核心技能,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在该企业内部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跨文化传播组织和跨文化沟通渠道。目的是保证企业由于观念和生活、工作的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和信任障碍减少到最低,并使这种文化差异仅仅局限在董事会层次而不是经营层次。
b) 跨文化参与和跨文化融合。
跨文化经营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借助于对跨文化差异的理解以及对跨文化参与的积极实践,以达到跨文化的真正融合,形成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而在管理结构、管理职务和人事政策上完全超越国家和文化的界限,既不可能也不可取。跨文化管理真正需要的是在相互影响的各种需求之间求得浮动的平,这种平衡过程的展开就是跨文化经营企业所面临的跨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例如,中国惠普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惠普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公司理念:共同的长期战略互利,相互的共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外部的适应性和内部的协调性。
总之,一个跨文化经营的企业必须通过跨文化理解、跨文化参与和融合,通过合适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来减少跨文化管理的盲目性,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竞争地位,确保企业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企业还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激励机制,来最大限度地激发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施。
(2)管理者必须仔细考虑文化差异
大多数管理者按照本国方式思考,从而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受到本国环境的引导。在全球环境中,文化观点—特别是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应该是管理者首先关注的问题。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可以用五个双极尺度来描述:
a)权力距离: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被认可的不平等程度。这可以从相对平等,如美国,到相对不平等,如印度尼西亚。
b)个人主义:指在一个国家内部人们倾向于作为个体而存在而是作为群体成员存在的程度。高度个人主义的国家,如美国,期望人们都“用自己的双脚站起来”并准备好自己谋生:高度集体主义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向人们灌输对家庭和群体的尊重,家庭伴随人的一生并且意味着忠诚和保护。
c)阳刚:指相对于更“阴柔”的特性,如对人际关系、生活质量、服务和关照的重视度来说,传统的“阳刚”的特征是果断、绩效、成功等。在“阳刚”的社会如日本与在“阴柔”的社会如荷兰,妇女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
d)不确定性回避:指人们喜欢清晰的规则和结构,回避不确定性状态的程度。不确定性回避分数较高的国家的人们如日本人,可能会被认为是僵化的;那些低分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如香港人,则被认为是灵活的。
e)孔子长期和短期定位的差异学说:长期文化如中国的文化,偏爱未来价值譬如储蓄和坚持;反之,短期文化如美国的文化,偏重过去和现在的价值,譬如与尊重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东西。
管理人员可以用这五个双极尺度来为每一个已经部署本企业员工的国家做出文化背景介绍,既有利于自身的管理,也能帮助下层管理者和员工做工作。
(3)慎重跨国公司员工的招聘和遴选
在招聘员工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a)适应当地的劳动立法和社会传统。
b)注意东道国的种族、民族和宗教。例如,在印度,等级制度使低社会等级的人主管高社会等级的人就变得不合时宜。在日本,年轻人主管年纪较大的人也不合适。
因此,在招聘员工时,不要与东道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发生冲突。
在遴选驻外人员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职业、国际经验以及技术能力。同时还应该考虑个人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文化适应能力,语言和交流技能,情感的成熟和稳定,积极性和外交技巧等因素。上述各种因素在跨国公司驻外人员的挑选中,都成为重要的标准。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其规范化、具体化,如高露洁、惠尔普等跨国公司。
(4)培训
跨文化经营的企业应通过有效地培训,培养目光长远,能够适应多种文化并具有积极的首创精神的经理人员。
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文化认识、文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跨文化冲突的处理以及地区环境模拟等。员工和他们的家庭可以通过书籍、讲座和录像带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地理、社会和政治历史、气候等环境,也可以利用相似的文化环境进行模拟敏感性训练。跨文化培训包括出国前培训、到任后培训、归国前培训和归国后培训四个环节,缺一不可。驻外人员回国时遇到的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危害有时不亚于出国上任时遇到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危害,因此,不能忽略归国前和归国后的培训。
培训跨文化能力,要认真审视企业母文化和异域文化,找出两者的差异,避免进行以自我文化为标准的文化评价。培训时,要强调员工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员工对文化的敏感性,交际沟通和团队管理与工作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文化培训,组织的决策者要认识到不仅驻外人员需要培训,组织内部的其他成员也需要培训文化的敏感性。
总之,跨文化培训不是一时一地一次性的培训,而是一个过程。跨文化培训有时还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5)经营本土化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为保持自己的优势,不断探求新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的兼并、重组,人、材、物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越激烈,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将战略定位于“本土化”。其实,最能适应异域文化,最能避免激烈文化冲突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就是“经营本土化”。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机构便是采用本土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营本土化的优势在于:
a)经营本土化能避免与东道国管理人员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发生的冲突。
b)由于跨文化经营的本土化,公司的品牌和经营理念不存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容易被东道国接受。
c)通过人员本土化,选用当地的优秀人才进行管理,有利于当地人才的成长和晋升,有利于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d)经营本土化使得在国际营销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采用富有弹性的对策,灵活应对各种随时可能产生的限制性措施。
在经营和实施经营本土化的管理模式时,在员工的当地化、物料的当地化、产品的当地化、利润的当地化等方面必须实行切实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跨国公司在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中保持持久的经营优势。
(6)培养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某一组织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和创新知识,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其特征在于“善于不断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其作用是能够保持员工学习的能力,不断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团队组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体现。只有培养学习型组织,企业才能保持不断创新的理念,才能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样,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并逐步加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7)以宽容和容忍的态度对待文化冲突
即使准备再充分,跨文化管理中的冲突不可避免。面对冲突,管理者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宽容的态度和理智的处理方式。
要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本土文化要充分理解分析,对其优秀的部分采取学习的态度,对其落后的东西要加以屏除,既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万万不可对本土文化抱有成见,或一概排斥。
管理者的立场要客观中立,处理方式要尽量温和宽容。因为文化的变革过程不是一时之事,要有耐心,才能水到渠成,否则,只会前功尽弃,事倍功半。
(8)逐步实施文化融合战略,最终实现文化合金
文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分阶段实施,而文化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文化合金。管理者要时刻关注文化的变化,以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兼收并蓄,集各种文化之所长的文化合金。
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以什么方式进行文化整合。
(9)在人员安置策略桑采用多元中心方式
人员配置是为公司内的各个职位配置合适的雇员的原则和方法。这项工作能挑选具有某项工作要求的特定技能人员,培养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在传统的以种族为中心的人员配置,即所有主要的管理职务都由总公司所在国的公民来担任的一种人员配置方式,限制了东道国员工的发展机会,会引起不满降低效率,而且容易导致“文化近视”,即公司人员不理解母公司和东道国过之间的文化差异。宝洁公司就曾经在海外市场发生过几起这样的事件。作为对这些失误的纠正,现在宝洁公司聘用了更多的东道国人员来担任国外子公司的高级管理职务。
而多元中心方式,要求用东道国公民管理子公司,而由母公司所在国的公民执掌公司总部的重要职位。采用多元中心方式的一个优点就是公司的“文化近视”出现的可能性减少了,另一个优点就是节省了外派经理的费用以及降低了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但是运用这一方式,一定要注重母公司和子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总部的核心优势,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从全球战略着眼,跨文化管理体现出民族文化对组织功能的影响。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必须首先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方式,了解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激励方法,协调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虽然文化差异客观存在的确给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与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障碍与困难,但是正是由于存在文化差异,给企业在开拓市场和观念创新方面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在实行跨文化经营时,应在熟悉和理解国际市场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全球战略,把握进入国际市场的文化时机,这样企业才能出奇制胜,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赵曼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2、张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卢福财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4、R、韦思劳迪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5、李汉雄 人力资源策略管理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
6、王云昌 人力资源管理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7、熊敏鹏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8、王爱林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中外管理导报 2/2002
9、张藕香 并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研究综述 经济纵横 7/2003

  • 19110688082 :如何看待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跨文化管理
    贲丽龙1363 :答:1、从总体上看,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除了包含一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功能,即人力资源的获取、培训、绩效评估、薪酬激励、劳动关系等功能外,还包括跨文化培训与开发管理、跨文化冲突与沟通管理等。最重要的是跨文...
  • 19110688082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贲丽龙1363 :答:(1)以及我国的现状由于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结合体,不同地域的人民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因此跨国经营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如下。(2)文化差异。这其中包括大方面的国家与国...
  • 19110688082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贲丽龙1363 :答:1、管理全球性企业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员工的外派和归国问题。2、以公司战略为指导,根据公司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来调整合适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3、在每个子公司灵活采取和当地需求相匹配的劳工关系。国际人力资源管...
  • 19110688082 :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贲丽龙1363 :答:1、视人才为第一要素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比较,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美国知名学者托马斯·彼得斯认为,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作好工作。在美国,企业公司的人事副总裁已成为决策班子中...
  • 19110688082 :美国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
    贲丽龙1363 :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他们强调跨文化沟通和协作,通过培训和开发项目提高员工的文化敏感度和全球意识。此外,他们还会利用全球人才库,寻找和吸引具有国际经验的优秀人才。多元化管理是美国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这些...
  • 19110688082 :谈谈国际化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贲丽龙1363 :答:1、 人才的跨国流动,人力资源管理复杂化,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多地受到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冲击。2、 人才的跨国争夺异常激烈和残酷,挑战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3、 高端人才的全球化配置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水...
  • 19110688082 :联系实际论述国际化战略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贲丽龙1363 :答: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有效管理环境复杂性 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跨国公司面对的环境更加不确定。跨国公司在充分了解当地环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管理思想和实践,提供差异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如跨国公司往往在...
  • 19110688082 :什么叫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贲丽龙1363 :答:HRM)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基础上,加入跨文化(cross-cultuer HRM),跨国际的因素。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
  • 19110688082 :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国际化的原因是什么?
    贲丽龙1363 :答:对目前在中国经营的大部分跨国公司而言,他们提倡最多的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而是人力资源的本土化。相反,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内的企业没有跨出国门就面临着全球化市场的竞争。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大张旗鼓地开始...
  • 19110688082 :跨界运营,HR如何走出舒适区
    贲丽龙1363 :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引入创新技术、创新方法,也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跨出自己的舒适区,跳出人力资源的圈子,从整个企业管理的大圈子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工作。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即是人力资源部门是...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