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更新日期:2024.06.02
广播影视艺术作品,大多都需要口头语言的传达。这类口头语言不经过艺术的锤炼,广播影视作品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大为逊色。艺术语言不是直白地表达意思,而是利用语言的启发性与暗示性,调动人的理解和想象。广播电视语言对受众的影响,不仅诉诸理性,也能够诉诸情感,从而起到净化文化环境,渲染社会氛围,改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所以,广播影视语言与一般的生活语言不同,它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具有感染力。

语言清晰流畅

“闻其声如见其人”说明声音是可以产生形象的。特别是广播中,人们往往会从一个人的声音里揣测、辨别他的社会角色形象。声音的好坏优劣,给人以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感受。即使在电视中,声音也是一个人总体形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传播者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十分重要,而声音是关键的因素。播音主要是以有声语言来从事艺术创作的,受众自然会对声音提出审美的要求。广播影视艺术语言主要是指那种具有丰富感情色彩和准确表意功能的语言表达方式。

运用声音创造美好的语言形象就必须把握科学的用气发声技巧和正确的吐字归音方法。这里主要是指有声语言的形式美。规范的汉语言本身就具备着平仄相间、抑扬顿挫的美感节律,音韵铿锵、掷地有声,缓急有节、强弱互补,所以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感的民族语言,总能给人以悠长的韵味与悦耳的愉悦。

语言的韵律从形式特征看,主要表现为语流的节奏感。构成节奏的是两种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显示快慢;二是空间关系,显示高低。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节奏是天地万物间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自然界和谐、人类和平的福音,当然会给人以美感。郭沫若先生曾说:“本来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譬如,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四时代序,这便是时令上的节奏;又譬如,高而为山陵,低而为溪谷,陵谷相间,岭脉蜿蜒,这便是地壳上的节奏。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是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贯着。做艺术家的人就要在一切死的东西里面看出生命来,一切平板的东西里面看出节奏出来。”当然节奏并不就是韵律,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调色彩才成为韵律。

此外,汉语语音在音色上的突出特点是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听起来圆润柔和,是一种有规则的音波,属乐音系列;声调的变化,使汉语更具有高低抑扬、升降有致的音乐色彩;词汇中的双声、叠韵、平仄押韵等,使汉语更具有音律美和修辞美。播音使用的是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所以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声感优美的语言,不仅语音抑扬顿挫、富有音乐节律,而且语句的组合也十分讲究和谐、对仗。富有韵律。播音语言不仅需要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节目内容,而且应最大限度发挥汉民族语言自身的优势,使之字音响亮,声调和谐,节奏鲜明,韵味悠长,这样就会给人以美感,产生动人的魅力。

感情丰富饱满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播音创作的动力源泉。有的心理学家把情感和情绪统称为感情,这样感情的概念就包括了心理学中使用的情感和情绪两个方面。但是情感和情绪的心理特征还是有区别的。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理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情况下产生的,而情感则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由社会关系形成的,是对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采取的不同态度的反映。或者换一种说法:“情感这一概念较多地用于表达感情的内容,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而情绪,则常用于感情的表现形式方面,它具有比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因此,我们总是把人们喜怒哀乐的变化看做是一种情绪表现,而对某种社会理想、人生价值、伦理道德的追求以及艺术体验等等,则往往用情感来表述。不可否认,情绪和情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离开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存在,而情绪的变化一般都受到意境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对艺术语言的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联系想象、调动情绪、感染受众。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与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等所有心理活动都有密切的和有机的联系,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情感的变化受到艺术创作中想象活动的直接影响。“作家头脑中产生的形象、情境、情节的意外转折似乎是透过一架特殊的‘不断充实的机器’,进行创作的个人的情绪方面就是这样一架机器。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体验着各种情感并使它们体现在艺术形象中,从而促使读者、观众和听众产生感受、悲伤和欢乐。”齐越同志于1966年2月6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播出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他播得如此感人至深,是与他曾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当他拿到这篇稿件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曾参加农村“社教运动”时与农民“三同”的情境都在脑海中奔涌、浮现出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激发出了丰富的创作想象,使这篇播音作品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

情绪的变化受到情感的直接制约。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人的机体状态称为表情动作,它包括面部表情、身势表情和言语表情。播音创作中.不仅需要饱满的情绪来帮助传情达意,而且情绪对用气发声等的生理功能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基本道理。因为在发生情绪时,除了机体的外部表现以外,还伴随着一系列内部生理上的变化。譬如,某些强烈的情绪会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机体能量;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减慢血液循环,活动能量也因之减少。情绪的变化也会导致呼吸状态的改变,人在愤怒时每分钟呼吸可达到40~50次,而平静时只有20次左右。再如,人在笑的时候,呼气快,吸气慢,呼吸的比率低;人在惊讶时,吸气是呼气的2~3倍等等。张颂教授对此也曾作过精辟的概括:“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悲的感情——气沉声缓;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急的感情——气短声粗;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黏。”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哈特曼(G.Hartman)进行过一项与政治选举有关的现场实验。比较了诉诸情感与诉诸理智的两种传播效果。最后得出结论:富有情感色彩的传单对人们选举的影响比“理智”传单要大得多。这个结论在以后的多次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确认。心理学家们据此做出的分析认为,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情境性,传播信息时诉诸情感,群众反应较强烈。因而传播的近期效果显著。但是要给人以稳定持久的影响,则还要采取诉诸理智的传播方式。虽然在实际传播实践中总是两种手段同时并用的,但是“诉诸情感”是首要的传播手段。杨沙林同志的回忆文章中,描写了这样一段往事:“1998年秋,在开往宁夏西去的列车上。宁夏记者站的记者潘梦阳在火车上巧遇穆青同志,他们是去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40周年纪念活动的。潘梦阳同志和穆青谈起当年在列车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情景。他说,原来车厢里乱糟糟的,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播放“焦裕禄”,顿时像听到军令的军营一样安静下来,男女老少都在用心地倾听。听着,听着,渐渐地、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眼里滚出了泪水。潘梦阳说他当时坐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望着窗外北国那荒凉贫瘠的土地,那在风中抖动的稀疏的枯草,听着齐越老师广播的“焦裕禄”,脑海里想象着通讯中的情景,眼泪也忍不住夺眶而出……通讯播完了,有的妇女竟哭得泣不成声。车厢里好一会儿除了哭泣声,车辆的行进声,再也没有其他的声音,人们仿佛还没有从通讯的意境里走出来,仍然那样沉浸在思索中……”可以说,但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语言艺术作品,毫无例外都是这样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的。

寓意深邃隽永

有声语言的内容美,是古往今来文学艺术家们所孜孜以求的那种具象以外的“意蕴”。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指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意蕴即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一般把前两个因素合称为“内容”。这就要求传播主体必须首先充实自己才能“由已达人”。自己有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蕴涵,才能厚积薄发取得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传播效果。播音的意蕴并非仅仅是传情达意,同时也在创造一种意境。就是说如果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也就产生了神韵,体现了气质。这也正是播音艺术所要追求的那种境界。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广播电视的信息含量,并不在于用迅疾的语速传达更多的内容,而应借助艺术的手段来达到“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的效果。这样的艺术手段也完全符合“接受美学”的观点,即在传授关系中,更多地调动受众的参与意识。

运用艺术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节目内容和广播影视讯息,也是广播影视艺术语言的要求。英国的著名作家萧伯纳曾拿“是”字的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做比较,一个“是”字有50种说法,可是写下来的只是一种。由此可见,学会说话并不难,但要把话说好却不容易。俗话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说话的方式都应该不一样。广播电视的多种节目形式,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不同的语言环境,在这些语言环境中的播音就会有不同的表达要求。所以,广播影视艺术语言绝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语言模式,也不应该是单一形态的社会语言,它是广播电视演播环境中多种口头语体的综合表达艺术。比如。朗读艺术、演讲艺术、谈话艺术、配音艺术等在广播电视中都具有存在价值,只是我们对它们还缺乏规律性的认识。

任何一种艺术再现生活的手段都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艺术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表达生活的直观印象,而是要通过这些生活现象,引发人们作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所说的“意蕴”很类似于艺术上“暗示”的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不仅仅去再现生活中的直观印象,而是在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揭示与它相关的其他事件或社会意义,把丰富复杂的内容用精练的形式概括地加以表现,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那种境界。“暗示手法的适当运用,可以构成艺术的含蓄和明确相统一的表现力。”所以含蓄常常会给人以文约意丰、余味无穷的美感。但是含蓄精练,不等于含糊。故弄玄虚、晦涩难懂,就谈不到意蕴美。假如脱离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盲目模仿西方、港台的表达方式,难免就会让人不知所云。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意蕴应涵盖意境,意境也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经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重要标准。就是说如果在艺术表现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自然也就产生了神韵,体现了气质。在许多著名播音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真切地感觉到那种神韵和气质。如夏青同志朗诵的《早发白帝城》,并不仅仅是“绘景”,而是把诗人李白从流放到遇赦那种欢快、振奋,归心似箭的复杂心境表现了出来。这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就体现了一种意境美。

  • 15280424895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及要求
    路骨毕659 :答:播音不是主持人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受众的交流,“传播”与“接受”贯穿于播音与主持之中,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问题成为传播的首要问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标准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标准不仅是指发音的合乎规范,还包括对容易读错的字词的正确读音的把握。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是...
  • 15280424895 :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路骨毕659 :答:二、工作特点不同 1、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自己的身份、个性直接面对听众或观众的人。2、播音员:不同国家地区对播音员的定义或身份皆有分别。是属于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的成员之一,并编入新闻部当中,从事的内容也与主播略有不同。主要从事单纯的...
  • 15280424895 :播音主持普通话知识
    路骨毕659 :答:播音主持普通话知识 播音员,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着传播信息的创造性劳动。而普通话则是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最基本的手段。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
  • 15280424895 :演讲与口才和播音与主持有哪些区别
    路骨毕659 :答:一、专业不同 虽然都是语言表达艺术,但二者在大学学科中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二、日后从事工作不同 学习演讲与口才的以后职业多为演说家和律师,学习波音与主持的以后职业多为主持人和配音演员。三、侧重不同 演讲与口才侧重逻辑思维,需要口才好,能说会道;播音与主持侧重声音动听、形象气质佳。
  • 15280424895 :播音主持和口才有什么区别
    路骨毕659 :答:第三学习的重点不一样。口才除了要学习声音技巧肢体语言之外,还有逻辑思维以及文化素养方面的训练。主持比较侧重于普通话的发音,还有肢体语言等等训练。第四相应的要求不一样。口才只要没有发生疾病的人都可以学习。主持需要有好的形象和好的发声天赋。演讲与口才侧重逻辑思维,需要口才好,能说会道;播音...
  • 15280424895 :播音员和演员在有声语言处理上的异同
    路骨毕659 :答:饱满,声音集中、响亮。而对演员的有声语言要求,他们根据角色的创作需要,他们的有声语言更趋于生活化。相同的要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播音员的字词发音必须标准,而且要有《普通话等级证书》,演员则不必具备所谓的普通话等级,即便演员的普通话达不到要求,后期的配音仍然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 15280424895 :广播与主持的发音技巧
    路骨毕659 :答: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播音员(主持人)感情的表露,也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实践证明,语言的节奏速度同说话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拓展资料: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人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目前,全国有播音主持专业院校达到600所以上,以中国...
  • 15280424895 :播音是什么?
    路骨毕659 :答:播音的概念是电台、电视台等电子媒体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主持活动。播音员即电子媒体的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等电子媒体进行传播信息的创作性活动。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 、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
  • 15280424895 :播音主持的常见语言问题
    路骨毕659 :答:虚实结合的声音富于色彩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一些年轻的女播音员、女主持人,一味追求虚声,觉得只有虚声才最有表情的魅力,以此为美,一坐到话筒前就开始虚声虚气地播音或主持节目,与她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声音大不一样。这就走入误区了。③音高失当 在语言传播用声中,声音偏高或偏低是较...
  • 15280424895 :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或主持节目时语言表达会出现“平”的现象,原因...
    路骨毕659 :答:原因有很多,比如,语音语调,内容的需要,以及舌与唇的相互摩擦震动所不同而引起的。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