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那个“回乡务农,立志耕耘”的北大小伙,后来人生如何?

   更新日期:2024.06.01

59年前,有一个成绩优异、品学兼优的江苏学子考到了北大,他为了“回乡务农,励志耕耘”,放弃了读北大的机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轰动。

斗转星移,59年的时光匆匆而逝,这位立志要“扎根农村”的他如今怎样了?他在59年间又经历了怎样的事情?

一、董加耕:放弃北大做农民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位青年的出身,他叫董嘉庚,后来为了凸显自己扎根农村的决心,他为自己更名为“董加耕”,名如其人,此后,他的一生都在和生产打交道。

董加耕于1940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他自幼聪慧好学、机智灵敏,在乡亲邻居的影响下,他自幼对农耕具有极大的兴趣,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董加耕做出了常人不能理解的决定。

1961年,21岁的董加耕高中毕业,他的高考成绩远远超出分数线,按照常人思维,这是脱离农村的最好机会,去到北大读书是众人梦寐以求的。

但是,董加耕一反常态,他在升学和回乡的选择中,毅然选择了回乡务。天之骄子要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是受到什么刺激了吗?

当然不是,下乡在当时是革命热情的体现、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长年战乱、战火频繁,使得新中国毫无积蓄、一穷二白,落后科技使得农业生产力极低,董加耕接受过一系列农业生产的学习,想要回到农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用所学改变生产力低下问题,为农民带去福利、做出实际性贡献。

后来,人民日报曾这样概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山下乡潮流性质:“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这一历史潮流曾改变无数知青的命运,一代知青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祖国有困难,他们奔赴农村,不在城里吃闲饭,插队落户当农民,挥洒汗水搞生产。在众多知青中,董加耕的惊人举措就不难理解。

二、下乡务农,董加耕“众叛亲离”

或许连董加耕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行为在上世纪影响了国内外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无论是国内的青少年还是苏联的学生,对董加耕充满了敬意。

在外界的赞美中,董加耕在“内部村子”中却并不那么轻松。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董加耕虽然戴的不是皇冠,但他却在下乡后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舆论之重。

因为,很多人对董加耕的选择倍感疑惑不解。申请下乡十天之后,董加耕所在的县委批准了董加耕的请求。

自此,董加耕开始梦想“仗锄头走天涯”,踏上了服务农村、道阻且长之路。“回乡务农、立志耕耘”在董加耕的一番操作中被赋予了灵魂,农村不再是“流离失所、避之不及”之地,而是有待开发、无限潜力之地。

当然了,做决定容易、想要坚持很难。董加耕回到家乡董伙大队后,他也成为了当地茶余饭后的谈资,所遭遇的误解层出不穷,人怕出名猪怕壮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董加耕毫无学历去到董伙村,怕是不会遇到众多麻烦吧?

然而,一切没有如果,他不是目不识丁之人,而是学识渊博的北大高材生,随后遭遇的恶意愈发密集。

首先,是来自村民的嘲讽。不少年过半百之人觉得他读书读傻了脑袋,别人读书是越走越远、越走越高,结果董加耕则是越读越退步、反而回到了起点众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董加耕怕是读书读傻了,虽有高学历,却是有些傻的天之骄子。

其次,来自女友的反对。董加耕做这个决定之前,他的女友就强烈反对董加耕的选择,任何时代,女生都希望自己的伴侣是越来越好,董加耕的女朋友也不例外。董加耕不听劝阻,坚决要回到农村,他的女友一怒之下与其分手,董加耕的爱情也在他的梦想中无疾而终。

接着,来自家人的“威胁”,他的母亲对董加耕所做的决定失望至极,几度以泪洗面,奈何动摇不了董加耕的决心。

面对多方面的质疑和反对,让董加耕短时间内百感交集,感受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面对未知前途,董加耕会放弃吗?

三、董加耕:厚积薄发,屡次创造奇迹

年轻就是无限可能,董加耕排除千难无阻投入生产。

刚到董伙大队时,董加耕看到当地粮食产量极低,痛心又无奈,为了尽快找出地产原因,董加耕一心扎到农业生产中,想要在实践中找到改变方式。有失必有得,董加耕自“离家出走、下乡种田”后,就失去了退路,随后,开始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时,中国正在遭受自然灾害,很多人食不果腹,董加耕在这样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忍饥挨饿成为了他的常态,但他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以“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作为励志名言。这样淡泊名利、忧国忧民的格局几人能够做到?

在去到董伙大队的三年中,董加耕勤学好问、踏实能干,他沉默少言,却在讨论到田间耕作时滔滔不绝,似乎田间能够让他找到人生的方向。

苦心人天不负,或许连他也没有想到:三年之后,他会成为众人追捧的时代英雄。

1964年3月20日,董加耕事迹被登上人民日报,报社曾对给予这样的认可:“董加耕所走的路,就是…时代知识青年应该走的路。”能够和伟人相提并论,可见董加耕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高。

四、回归社会,董加耕命运多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山下乡”在全国各地逐渐被取消,市场经济登上时代舞台,而在此之前的特殊时期,董加耕能否安然度过?董加耕是否也在潮流中被世人遗忘?

非也,他用实际能力创造了众多奇迹:董加耕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农学知识和农学经验,首先,他带领董伙村村民解决了产量的粮食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考察,董加耕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了工作的详细计划:将沤田改为旱田,实行稻、麦、棉、绿肥轮作制度。这样的轮作制度可以增加土壤肥度、提高粮食产量,在董加耕的带领下,董家伙村达到了粮食高产,粮食问题迎刃而解。

正因有他的指导,粮食才能如此高产、土地才能最优化的被利用,谁都无法预料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董加耕虽然头顶“模范青年”的光环,但他在后来却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

特殊时期:董加耕一直接受劳动教育,被冠上了很多罪名,甚至差点被不知名人士在长江中溺死,好在董加耕吉人自有天佑,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除此之外,他在1966年遭受“红色风暴”的迫害;1971年被莫名打为516骨干分子,遭受长达三年的关押,接二连三的迫害让董加耕郁郁寡欢、面黄肌瘦,他曾以为自己就要如此度过余生。

或许上天有好生之德,1974年,董加耕时来运转,他的问题被政府重新正视。

1974年12月,正在耕作的董加耕突然接到中央通知:要去到北京城,随后为了四届的人大常委,但随后再次因文革而遭到迫害,董加耕的这十几年过得相当凄惨。

五、董加耕:后来的人生

直到1982年,董加耕的人生才恢复了正常,那后来的他怎样了?

1982年,董加耕被任命为盐城区某乡的乡长,带领当地的乡镇企业进行发展,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当地乡镇企业有了极大的突破和发展。

1987年,董加耕被提任为郊区乡镇企业的副局长,为了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董加耕经常亲临一线,风雨无阻、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序的发展方式,使得当地的乡镇企业有序不紊地发展,在董加耕的英明领导。

1994年,他所领导的这些乡镇企业价值突破100亿,所领导的这个县创造的价值在全国占据第55位,成就令人叹服。

要知道,在董加耕没有去到之前,这个乡镇企业经济落后、前景令人堪忧,短时间可以屡创辉煌,不得不说,董加耕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这样的成就和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2000年,60岁的董加耕在盐城县政协主席位置上光荣退休,退休后的他并没有忘记人民,始终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北大学子变成农民,又在下乡的数年间遭受大起大落,若非坚强,有几人可以捱过?



回到农村的他发展非常好,让很多经济落后的村子都有了发展,为改造新农村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来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我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过得非常好,人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他比较幸福,很多现在年轻人都没有自己的目标。

  • 18092837390 :国家命运里面苏贵山是谁,找不到他的百度百科!
    江单竹1246 :答:聂荣臻元帅让他为科学家做好后勤,于是这个戎马一生的军人,转行做了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饰演苏贵山的王超表示,这个看似虚构的人物其实没有一点虚构,他具有典型性,是一个集当时多个官兵形象于一身的角色。他回忆:“我们基本是循着那个年代的踪迹去拍摄,所以拍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但演员们始终被‘两弹一...
  • 18092837390 :回乡去务农,归来马蹄是什么生肖
    江单竹1246 :答:1. 回乡务农的句子可以改写为:“他离乡背井多年,如今决定回到家乡,投身于熟悉的农田,重新拾起农具,成为一名勤劳的农夫。”2. 归来马蹄的句子可以润色为:“他踏着坚实的步伐,带着满腔的热忱和对土地的眷恋,重返故土。那稳健的马蹄声,仿佛预示着新的希望与开始。”3. 生肖马的描述可以改写为:“...
  • 18092837390 :陈伟南的父亲陈春圃是怎样的一个人?
    江单竹1246 :答:尽管地处偏远山村,但得益于海滨的商业繁荣,陈映山敢于走出封闭的小农生活,通过买卖农产品,积累了财富,使得家庭生活逐渐富裕。陈春圃,即陈伟南的父亲,与兄弟一同继承父业,以务农和小生意为生,他们重视耕读,家中有田地,常读书写字。陈春圃育有子女,家庭和睦,生活充满希望。1919年,陈春圃家中又添新...
  • 18092837390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简介
    江单竹1246 :答: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
  • 18092837390 :中国近代史上实行过哪几次”新政”?简述其内容,背景和影响
    江单竹1246 :答: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
  • 18092837390 :农村退伍兵回乡务农后来参加工作有何待遇?
    江单竹1246 :答:农村退伍兵回乡务农后来参加工作有何待遇?部队给的退伍费都一样,2000+,地方民政局给的差距很大,和地方经济发展有关,但农村和城市也是有差距的,全国平均水平城市1万1年,农村4000一年。具体还是问你们本地民政局吧。附:一、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基本方针:“妥善安置,各得其所”。其基本含义是:地方各级...
  • 18092837390 :为何写下巨作的路遥在去世的前三天,会含泪写下离婚书?
    江单竹1246 :答:1968年,成年后的路遥担任了延川县的副主任,一年后回乡务农,只能将理想埋藏心底。1973年,路遥的人生开始发生改变,这一年他在延安大学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随后他写的一篇小说也被公开发表。20岁的路遥 之后的几年,陆陆续续也发表过不少作品,直到1984年,路遥开始筹备创作《平凡的世界》,为此他来到...
  • 18092837390 :回乡转业建设军人是什么意思
    江单竹1246 :答:曾经军人的从军档案在户籍所在地县区市级民政局(武装部)永久保存,那是国家规定的政策。建国后入伍的士兵、1954年回乡转业建设军人,回家乡务农的、只是属于回乡老复员军人。依据1954年的军人退役安置政策(《国务院关于处理义务兵退伍的暂行规定》至1987年11月失效),就是“哪里来、哪里去的方针”;也就...
  • 18092837390 :《人生》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江单竹1246 :答: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
  • 18092837390 :农村退伍兵回乡务农后来参加工作有何待遇
    江单竹1246 :答:农村退伍兵回乡务农后来参加工作有何待遇?部队给的退伍费都一样,2000+,地方民政局给的差距很大,和地方经济发展有关,但农村和城市也是有差距的,全国平均水平城市1万1年,农村4000一年。具体还是问你们本地民政局吧。附:一、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基本方针:“妥善安置,各得其所”。其基本含义是:地方各级...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