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陆游自书诗 译文

   更新日期:2024.06.02
【释文】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
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
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
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
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访隐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游近村
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
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
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
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

癸亥初冬作
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
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
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
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

美睡
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
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
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
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渡头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
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

杂书
蒲龛坐久暖如春,纸被无声白似云。
除却放生并施药,更无一事累天君。

万物并作吾观复,众人皆醉我独醒。
走遍世间无著处,闭门锄菜伴园丁。

近诗一卷,为五七郎书。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 ,时年八十矣。
望采纳!!!!!

引首有明代程南云篆书“放翁遗墨”四字。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长题,对陆氏文章翰墨至为推崇,认为是先生得意之作。还有明人陈琏、沈周等题跋。此卷元时为高秋泉之父随军南征时所得,至正年间为杨明中购藏,有时归其侄杨敏,后入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
《记东村父老言》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
夹衣己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
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
讲说虽浅近,於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
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访隐者不遇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斤人已遯,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游近村
度堑穿林脚愈轻,凭高望远眼犹明。
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
泥浅不侵双草屦,身闲常对一棋枰。
茆檐蔬饭归来晚,已发城头长短更。

癸亥初冬作
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
我存人尽死,今是昨皆非。
爱酒陶元亮,还乡丁令威。
目前寻故物,惟有钓鱼矶。

美睡
老来胸次扫峥嵘,投枕神安气亦平。
漫道布衾如铁冷,未妨鼻息自雷鸣。
天高斗柄阑干晓,露下鸡埘腷膊声。
俗念绝知无起处,梦为孤鹤过青城。

渡头
苍桧丹枫古渡头,小桥横处系孤舟。
范宽只恐今犹在,写出山阴一片秋。

杂书
蒲龛坐久暖如春,纸被无声白似云。
除却放生并施药,更无一事累天君。

万物并作吾观复,众人皆醉我独醒。
走遍世间无著处,闭门锄菜伴园丁。

近诗一卷,为五七郎书。嘉泰甲子岁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赠猩猩毛笔,时年八十矣。

———————————————————————————————————————————————————————————— 【附录】老蔓缠松饱霜雪 大舸破浪驰风樯
—陆游和他的《自书诗卷》 刘石
   陆游作有许多抒发雪耻救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愤懑的诗篇,勃郁沉雄,最为激荡人心。但他的诗集中远不限于这类作品。“六十年间万首诗”其诗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均极丰富多彩。宁宗嘉泰三年(1203)秋冬之季,他在家乡山阴写下不少反映村居生活的诗歌,其中八篇,分别题为《记东村父老言》、《访隐者不遇》、《游近村》、《癸亥初冬作》、《美睡》、《渡头》、《杂书》(二首)。这时的陆游已是79岁的耄耋之人,虽然壮怀犹在,素志不渝,但远离朝政,年光过尽,内心的情感渐臻平淡,作品的内容也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   宋人罗大经称陆游诗作“晚年和平粹美,有中原承平时气象”(《鹤林玉露》卷四),明末清初孙承泽称这八首“诗句冲淡,全无烟火色相”(《庚子销夏记》卷一),尚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其中的芒角。清人梁清远所谓“村居景况,一一写尽”、“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藤亭漫抄》,《雕丘杂录》卷二),才是对此类作品更准确的把握。   书法是陆游诗歌之外的另一个艺术世界。陆游一生钟爱书法,毫不停挥,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数行晋帖闲临”(《感事六言》其六)。他在书法诸体中尤喜行、草,传世作品亦以二体为最多和最出色。他书法创作的动机,是“醉帖淋漓寄豪举”(《醉中作行草数纸》),“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暇日弄笔戏书》其二),这与他诗歌创作的寄情抒怀并无二致。他的诗集中有十几首咏及醉后作草的诗歌。他交代自己书法创作的取径是:“草书学张颠(唐人张旭),行书学杨风(五代人杨凝式)。”(《暇日弄笔戏书》其二)但观其存世墨迹可知,他于羲、献父子、怀素、苏、黄等前贤书法,无不博观约取,而又出以己意,成就一家书风。      嘉泰四年(1204)正月间,陆游用友人所赠猩猩毛笔,乘兴挥毫,将前述八篇诗作一气写出,付与五七郎,这就是书法史上的煊赫名迹《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纸本长卷,行草书,连款识共95行,460余字。卷上藏印累累,卷后有元、明人跋尾五段,从中大略可知其流传过程。此卷曾为明末清初鉴藏名家孙承泽所有,并著录于所著《庚子销夏记》卷一。后归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卷29。上世纪20年代随溥仪出宫。几经辗转,今为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      陆游内有浩然之气,外具强健的体魄。81岁时作诗道:“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观万卷眼犹明。”(《戏遣老怀》其三)82岁诗道:“老子山行肯遽回,直穿荦确上崔嵬。   未夸脚力如平昔,且喜眉头得暂开。”(《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其四)最终以86岁的高龄弃世,独享高寿。因此此卷虽为其年届80时所书,却能够精气沛然,贯注首尾,略无衰飒之象,用前人的评语来说,就是“时年八十矣,书法劲逸,老年不衰如此”(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一)。   此卷书写的内容虽然不属“豪举”一类,从艺术风格看却大笔濡染,“醉帖淋漓”,与“豪举”的精神实质息息相通。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曰:“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从作书到用兵,以笔阵为兵阵,他完全将书法当成抒发恢复中原、建功立业“豪举”的另一载体。这卷《自书诗卷》,正可看作其“酒为旗鼓笔刀槊”的一个范本。全篇点画遒劲,结体欹侧,章法腾挪,笔势飞扬,确像陆游对自己草书的形容,“老蔓缠松饱霜雪”(《学书》),“大舸破浪驰风樯”(《醉后草书歌诗戏作》)。静观墨迹,作者“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草书歌》)的风采宛在目前,其干霄之志,盘郁之气,跃然纸上。清人姚范曾评陆诗云:“兴会飚举,词气踔厉,使人读之,发扬矜奋,起痿兴痹矣。”(《援鹑堂笔记》卷40)今观此卷,亦正使人产生相同之感。

来源:http://www.9610.com/song/luyou/10.htm

感事六言
宋 · 陆游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