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创作欢乐颂的感慨

   更新日期:2024.06.01
1945年德国战败后,卡拉扬被盟军打入另册,不许公开演出。当时卡拉扬空怀本领,却穷困潦倒,不得不和另一个人寓居一个房间。当时EMI着名制作人瓦尔特·列格来欧洲遴选指挥为EMI录音。当他看了卡拉扬的一次私下排练,对他非常感兴趣,约请卡拉扬中午面谈。这对于急需工作的卡拉扬,不啻天赐良机。但电话那边的卡拉扬平静地说:“我习惯午饭后休息一会儿。如果您愿意,下午三点可以来找我。”当列格去时,带了一瓶白兰地和杜松子酒,这在战后的德国可是稀罕物。下午卡拉扬就和列格谈妥了录音合同。后来列格在英国见到卡拉扬时问,那两瓶酒是不是马上就被当作庆祝酒喝了下去,而卡拉扬说:“没有。我将它们分成了六十份,这样就保证了我在以后的六十天内每天都有酒喝。”当时列格就被卡拉扬惊人的控制力和自信所深深吸引。

卡拉扬在英国露面时造成轰动,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工程师般的指挥家”。他在六十年代已经将客观风格推向顶峰,七十年代完成古典乐坛权力的“大一统”。但他并不自我满足,而是在晚年对自己的艺术提出了全面的挑战。这是卡拉扬是“艺术家”而非“商人”最有力的证据。由于人格和修养方面的原因,他的努力成功与否且放在一边,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应为楷模。

附卡拉扬大事年表:

1908年 4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
1912年 在钢琴家弗朗茨·兰多维尼卡的门下接受音乐启蒙。
1913年 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中首次登台演奏。
1916年~1926年 进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由于才华出众,其老师本哈德·帕乌姆加特纳鼓励他学习指挥。其名言为:十个手指对你已不再够用,你应当有第十一个手指——指挥棒。
1917年 1月27日首次以钢琴家的身份在莫扎特音乐学院演出。
1926~1928年 在维也纳工业技术学院学习。
1928年 12月17日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中首次以指挥身份出现。
1929年 虽在维也纳音乐学校学习期间主要专业是钢琴,但毕业时他所取得的却是指挥证书。与此同时于1月22日首次以指挥的身份在萨尔茨堡登台。4月19日在萨尔茨堡节日剧院成功地指挥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同年受聘于乌尔姆市立歌剧院的音乐总监。
1933年 首次参与萨尔茨堡音乐节,并指挥由莱因哈特制作的大型歌剧《浮士德》。
1934~1941年 在萨尔茨堡第一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并受聘于亚琛歌剧院指挥一职,同时他也辞去了乌尔姆市立歌剧院的音乐总监职务。
1935年 成为德国最年轻的音乐总监,并赴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以及其它欧洲城市指挥。
1937年 首次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作,演出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
1938年 4月8日首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了莫扎特、勃拉姆斯与拉威尔的作品。9月30日指挥柏林国家歌剧院演出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10月21日又指挥演出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获得巨大成功。同年也开始了与着名的DG唱片公司的录音合作,这一合作一直持续到1989年卡拉扬去世。卡拉扬与DG在该年首张录制的唱片为莫扎特的《魔笛》序曲,由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1939年 除担任亚琛歌剧院指挥职务外,还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指挥,同年正式与DG唱片公司签属录音合同。
1941年 辞去亚琛歌剧院指挥职务,从此将活动中心设在柏林。同年率柏林歌剧院赴意大利巡演。
1945年 由于纳粹问题受盟军审查,此时被禁止一切演出活动,隐居于意大利。
1946年 1月18日在维也纳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做战后的第一次公演(但在前苏军占领区内仍被禁演)。第一次与EMI唱片公司的着名音乐监制瓦尔特·列格接触,商谈参与EMI唱片公司的录音事宜。同时隐名参与了该年度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制作,只负责排练而不上台指挥。
1947年 被允许以录音方式在维也纳指挥。
1948年 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复出。
1949年 频繁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及英国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并在意大利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及其它城市作客席指挥。
1950年 原准备应邀参加并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所举办的“巴赫音乐节”但遭到富特文格勒的强烈反对而未能成行,于是便转而以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为其过渡期。
1951~1952年 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瓦格纳的歌剧。
1953年 在柏林艺术周期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1954年 出访日本,客席指挥NHK交响乐团。
1955年 第一次率柏林爱乐乐团赴美国、加拿大巡演,由于工作出色被乐团聘为终生常任指挥,从此开始了与柏林爱乐漫长的34年合作,这一合作直至1989年卡拉扬去世而终止。
1956年 出任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总监。
1957~1964年 11月4日首次率柏林爱乐出访日本。正式出任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总监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
1958年 与法国模特艾莉特结婚,这是卡拉扬的第三次婚姻。同年11月赴美客席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1959年 重新恢复与DG的唱片录制工作,同年率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世界性巡演。
1962年 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因工作问题发生争执准备辞职,后因院方多方补救,卡拉扬同意继续任职。
1963年 庆祝柏林爱乐音乐厅落成,指挥演出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同年与DG唱片公司签下专属艺术家合约。
1964年 辞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职务,出任萨尔茨堡音乐节董事会董事。
1967年 亲自创立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自任艺术总监。音乐节于5月19日正式开幕,首场演出为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
1968年 接受萨尔茨堡荣誉市民称号,成为萨尔茨堡市荣誉参议员。同年在柏林成立卡拉扬基金会并举办卡拉扬指挥比赛,旨在发现和培养世界有才华的音乐人材。
1969年 出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
1970年 与DG唱片公司重新签属录音合约,其中规定在为DG录音的同时也可为EMI唱片公司录音。
1978年 荣获萨尔茨堡大学荣誉博士和牛津大学荣誉博士,这一年所有由其所录制的唱片均获得法国唱片大奖中的法国总统奖。
1979年 4月2日与柏林爱乐共同成立国际音乐总会。10月13日获东京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0月16日率柏林爱乐乐团第六次出访日本,随后转道中国在北京举行首次访华音乐会。
1980年 完成第一张数码录音的唱片,曲目是莫扎特歌剧《魔笛》。8月,维也纳爱乐向卡拉扬颁发克劳斯金质奖章。12月7日,在柏林举行卡拉扬就任柏林爱乐终身指挥25周年庆祝音乐会。
1982年 卡拉扬第一张CD唱片出版,曲目为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曲《阿尔卑斯山》,4月30日至5月1日在柏林爱乐乐团建团100周年的庆典音乐会上,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了莫扎特《朱庇特交响曲》、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与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同年12月萨尔茨堡官方颁发给卡拉扬纪念匾,以感谢他为萨尔茨堡音乐节25年来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与此同时,由于单簧管演奏家迈耶尔进入乐团工作问题,引发卡拉扬与乐团之间积怨多年的矛盾爆发,至此卡拉扬忿然离开乐团,前去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1983年 在蒙特卡洛成立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专门为其录制音乐会与歌剧。3月,接受英国伦敦皇家爱乐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卡拉扬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70位艺术家,在他之前,托斯卡尼尼、比彻姆、瓦尔特等都曾获此殊荣。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国际音乐奖。
1984年 在柏林市议会的斡旋下,与柏林爱乐乐团握手言和。
1985年 与DG唱片公司签订录音新约,准备录制莫扎特歌剧《唐·乔凡尼》与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
1987年 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5月1日在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音乐会上任指挥。
1989年 4月24日辞去柏林爱乐艺术总监与终身指挥职务。7月16日下午1时30分在萨尔茨堡去世,享年81岁。7月17日晚被安葬。

柏林音乐会大厅:

此套七十年代版的贝交全集,没有六十年代的盛气凌人,也没有八十年代的老气横秋,有的只是平凡,没有做作的感觉,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卡拉扬七十大病初愈的历史时期产生的,风格开始发生深刻变化,情绪因素已变得超然而富有个性。

在卡拉扬的六十年代版和八十年代版热过之后重提这套唱片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是卡拉扬风格的承上启下。毫无疑问同时保留了卡拉扬的这两种迥然有异的风格,尽管也许在每种风格上卡拉扬可能都没有做到那样的淋漓尽致,但试问整个录音史上又有几人曾经达到过这样一个理性和感性高度平衡的层面?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之后对其友人说此曲的成功演绎需要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才能,前者是否具备我们无法评价,不论是任何一个指挥,对他们的了解都只限于音乐上,伟大的精神若是作为评判标准的话无疑会带有太强烈的主观色彩而致使评价不公!而说到才能,没几个人能对卡拉扬提出质疑。作为本世纪最追求美的音乐大师,他对乐队的控制和驾驭毫无疑问超越了任何一个人。这种才能在他演绎贝多芬交响曲上无疑得到了淋漓的体现。

在每一个卡拉扬演绎贝多芬的唱片评论上都有激烈的争论,这可谓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喜欢卡拉扬也好你不喜欢卡拉扬也好,你都是正确的,因为“美由心生”,而每个人的心灵又不一样,当然喜好的东西也不一样了。所以你的正确绝不表示和你意见相反者的错误,大家对音乐对音乐家的理解和看法都是对的,每人有资格对他人提出批评,更没人有资格对他人的意见表示轻蔑!

说到卡拉扬的贝多芬,的确是毁誉参半。卡拉扬的大多数作品速度偏快,所以喜欢在慢速中行进的乐迷自然不能接受卡氏的处理。对于整体音响效果的把握,卡拉扬和柏林爱乐的特色在于整体气势的恢宏,音响效果的华丽,当然低音部分比较厚重,这可能不讨一部分崇尚音色清澈的人的口味,所以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我们从唱片中听到的音响,其实是卡拉扬对完美音响的标准,所以你不喜欢也没有关系。但至少世界上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的,这个口碑还是举世公认的。

对于这套七十年代的贝交全集,整体风格和处理,相较于其他两套DG录音而言,可能是最为完美的。六十年代太过意气风发,在表现贝多芬的哲理性方面略显浮躁;八十年代感觉是音响上的一次试图超越,卡拉扬有追求更为清晰的织体的意图,但感觉乐团并没有发挥出自己全部的能量。但演绎无疑是卡拉扬风格最完美的一次,整个演绎一气呵成,音响效果突出,至于其中的哲理表现,你不必去刻意体味,只要随着音乐的律动你就能明白欢乐和人类大同的真实感受了,堪称淋漓尽致。

一个无须争论的事实,那就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有音乐的地方,任何一个媒体以任何一种调查方式的综合结果表明,钟情于贝九的爱好者远远多于贝多芬的另外八部交响作品(可惜作曲家本人是感受不到了)。究其原因自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所以在这里只对贝九做一个简要的着重介绍:

贝九首演于1824年,距今已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部作品。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着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贝多芬想在晚年创作一部作为自己最后的一部交响曲,当时,他和一个剧院签了一个合同说创作一部交响曲,答应在一年之内创作好,但是由于这部交响曲实在是太伟大了(从现在的角度看),创作是在太艰难,而且还史无前例的加上了大合唱,所以拖了两年。演奏完了交响曲之后,全场欢动,贝多芬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曲,他自然很兴奋,但是他创作交响曲的初衷还有需要钱的一部分,所以他并不乐观。
不是创作《欢乐颂》,而是《D小调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仅仅是第四乐章的一个小部分。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在而为人所知。贝多芬22岁时(1792年)就有把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3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其终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超过了原诗。但应该指出,席勒的"欢乐颂"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它有着严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扬抑格(一重一轻)诗律写出,非常有规则的。这样的节奏给人以庄严和生气勃勃的感觉。每节前八行用 a b a b c d c d的交叉韵,后四行合唱部分用 a b b a的套韵。全诗共分八节,各十二行;每一节又分成两部分,前半八行,后半是合唱——四行。最后一节席勒在往后的集子中删去不收,原因是诗人自己也看出了它艺术上的缺点。全诗到第七节实际上已达高潮,但热情奔放的青年诗人,感情象脱田野马,收勒不住.还要向前奔跑,故写出了一些过头的败足的比喻。
  歌词是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欢乐女神
  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 19568948054 :贝多芬欢乐颂想到的画面是什么
    皇娥劳3537 :答:最开心最快乐的情。因为本身这首歌就是一种非常欢快的歌,所以听到的时候,能想到的情景就是你生活当中最开心最快乐的情景。”所以贝多芬欢乐颂想到的画面是最开心最快乐的。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
  • 19568948054 :贝多芬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皇娥劳3537 :答:面对如此伟大的传奇人物,心中充满无限感慨。他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他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音乐受欢呼,困难却无人问津。这就是贝多芬的悲惨人生,虽然贝多芬失聪,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对命运的抗争。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下了不朽的《欢乐颂》,当我对着窗外想自己的劫难而感到...
  • 19568948054 :贝多芬为什么创造欢乐颂,有什么联系,这是音乐老师让我们查的,简短让人...
    皇娥劳3537 :答:可是贝多芬很不幸,在26岁的时候患上了耳聋症,并且无法治愈。要知道一个音乐家没有了耳朵就像行人没有了眼睛,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困难啊!但是贝多芬毫不屈服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创造了更辉煌的人生!《欢乐颂》是贝多芬用整整30年的时间创作的,54岁时在维也纳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观众们...
  • 19568948054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谁能帮我?
    皇娥劳3537 :答:纠正lz一个小错误:贝九叫“合唱”,欢乐颂是其在第四乐章中的合唱所使用的歌词的原诗的题目。以下为贝九赏析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 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首演当晚音乐厅...
  • 19568948054 :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
    皇娥劳3537 :答:《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一篇优雅、抒情的钢琴曲,它的三个乐章充满了诗意的情感,表达了贝多芬对大自然的敬爱和人生的感慨。《命运交响曲》则是一篇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它描绘了人类与命运的斗争,表现出贝多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贝多芬还创作了大量的室内乐、歌剧、合唱等作品,其中《欢乐颂》是他的...
  • 19568948054 :欢乐颂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皇娥劳3537 :答:《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手稿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
  • 19568948054 :贝多芬的欢乐颂中的四个乐章,每个乐章说明了什么?
    皇娥劳3537 :答: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 19568948054 :贝多芬读后感优秀
    皇娥劳3537 :答: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一生都是痛苦的,在他二十六岁那年,他的耳朵出现了问题,后来他的耳聋越来越严重,只有贴近演员才能听到他们的发音,最后他一点儿声音都听不到了,但这并没有影响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欢乐颂》、《英雄交响乐》等作品都是他在危难中创作出来的,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贝多芬取得...
  • 19568948054 :从贝多芬的《欢乐颂》所得到的启示
    皇娥劳3537 :答:自由,民主,博爱,和平
  • 19568948054 :贝多芬给我的人生启示
    皇娥劳3537 :答:贝多芬处在痛苦与磨难中,他的这种叛逆性格,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情感,他不是圣人,他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聋人,他的情绪也要得以宣泄。一位热爱音乐的聋人与苦难搏斗,经受住残酷的命运,创作了《七重奏》《圣家庭》《幻想奏鸣曲》《田园交响曲》《月光曲》《欢乐颂》等巨作。他战胜了困难,创作了...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