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更新日期:2024.05.03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成书时间:宋神宗时期
类别:编年体通史
版本推荐:中华书局版

内容梗概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今山西夏县人,宋仁宗宝元年间进士,为官清廉正直。在当时,前人编写的史书已浩如烟海,人们即使花费一生的精力也难以掌握大概,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给君主提供历史借鉴,司马光以“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为宗旨,立志写一部简明通史。因“鉴于微,有资于治道”而被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记载了长达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史学史上涵盖时间最长的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编写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首先由司马光写出提纲,包括总纲与每章的细纲,助手们根据大纲选择素材,按年月日列目,遵循“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的原则,然后逐条考辨整理之后写成长编,最后由司马光本人亲自删削、定稿并写出结论。前后共耗时19年,花费作者一生的主要精力才完成这部史学名著。

全书以年代为经国家为纬,依次叙述中国古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运用追叙、插叙等多种笔法,说明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交待人物的身世经历。“袭于《春秋》,而慷慨论证长于《春秋》;承于《左传》,而记事言论浑然一体优于《左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纪传体的长处,使一向遭人冷落的编年体再次焕发青春,光耀史坛,与纪传体并驾齐驱。自宋至清,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陆续产生了《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明通鉴》、《清通鉴》等蔚然壮观的通鉴系列,而司马光以其一家之言,成为一代史学之尊。

《资治通鉴》略古详今,重点着眼于探讨君主执政过程中的得失与国家兴衰的道理,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记载有关的政治事件,但对于军事、经济等其它方面也多有涉及,仅就其选择、收录我国古代政治史料来看,通过作者的剪裁消化、归纳运用,终成一部完整的政治通史体系,流传至今,对于警戒后世,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资治通鉴》成书900余年来,始终为世人赞扬推崇,与司马迁的《史记》并为华夏文化遗产之双璧,海内外蜚声扬名。该书共刊刻70余版,实为我国历代各类史书刊刻出版之罕见,足见其影响之深远。为研究这部体大精深的著作,自宋神宗以来,历代出现不少专著,形成专门的通鉴学。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曾评论道:“……内容思想之博大精深,录事之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缺,而成为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又以其考评前世之兴衰得失,通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而成为领导国家者不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几乎相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他非常迷这部史学名著,前后共读了17余遍,直至某些章节的书页变得残破不堪,仍爱不释手,且经常告诉周围的人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屡次向各级领导大力推荐这部史学名著。内容梗概司马光以“资治”为宗旨,通鉴便“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续,恶可为戒者”,其内容主要是政治通史,书中尤其重视为君之道,用大量篇幅记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贤明政治,详细描述乱国之君丧权辱国、涂炭生灵的经过,其史论也都是在论述“国之治乱,尽在人君”的观点。在第17卷《汉武帝宝元元年》中,他说:“繇是观之,继治世君其道同,继救世君其道变”,其大意是:总而言之,如果继承统一管理不错的国家,君主心里只需消化借鉴前人治国之道,如果继承统治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家,君主必须改弦更张,才能扭转乾坤,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这里道出了作者关于君主必须因时制宜地来治理国家的雄才伟略和朴素的辨证施治的观点。

关于知人善任的问题,作者在第138卷《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中写道:“人君之于其国,譬如一身,视远如视迩,在境如在廷,举贤才以任百官,修政事以利百姓,则封域之内无不能其所矣!”告诫君主:贤人和国家的关系,如同躯体的各个部分,看远处犹如看近处,在边疆犹如在朝廷,只有推荐有贤能的人充任各种官职,修明政治为百姓谋求福利,那么自己的疆界内的百姓各得其所,社会变得稳定有序。

关于军事问题,在《资治通鉴》中这是作者格外关注的一项内容,不仅生动地描述了重大战役的经过,而且还论述战争的因果和兵法,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评道:“《资治通鉴》承左氏而作,其中所载兵法甚详,凡一国之臣,盗贼之佐,苟有一策,亦具录之…”。在第70卷《魏文帝黄初六年》中,作者借鉴蜀国的参军马谡向诸葛亮的谏言,说明了用兵之道:“夫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强调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三军统帅所追求的目标。

关于经济问题,作者详述有关田制、赋税的内容,以大量篇幅记载商鞅变法,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重大经济事件,并随时借历史事实来论证现实问题。在第15卷《汉文帝前十三年》中,作者写道:“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强调在我国这样的社会,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否则必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精彩篇章推荐

1.第1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涵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误近,故必得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作者在此说明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以及圣人与普通人在处理问题上的区别。

2.第6卷《秦始皇十年》 为了说明君主虚怀若谷的重要性,作者写道:“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拒细流,而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庭,故能明其德。”只有像泰山一样容百山之长,像海洋一样纳百川之流,才能成就帝王的霸业。

3.第11卷《汉高帝五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取天下者也”,作者在此借汉高祖刘邦之口,说出了君主只要知人善任,发挥贤人的专长为我所用,定能实现安邦定国的目标。

4.第150卷《梁武帝普运五年》 在阐述用兵之道时,作者根据兵员、粮草与战争的关系,总结道:“凡食少兵稀,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言简意赅,历来为兵家所重视。

5.第198卷《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 作者在考察唐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时,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用人标准有独特之处:“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人不可以求全,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再次强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与贤人推心置腹,不可求全责备人才的道理,这样君主的周围就会聚集一大批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国家的治理才能走上正轨。

精彩语言辑录

△君者以天下为家,不可有所私。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知而不言,不忠;不知而不言,不智也。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司马光些的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是什么
    鄂苛傅1408 :答:《资治通鉴》书影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 ,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名词解释资治通鉴的名词解释
    鄂苛傅1408 :答:“资治通鉴”的意思是“用来给帝王统治参考的前代历史事实”。“资”,给,提供。“治”,治理。“通”,全面的,通用的。“鉴”,镜子,对照镜子,可以体察自身的过错。《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著的编年体史书。古人记史,...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成书于什么时候
    鄂苛傅1408 :答:《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资治通鉴》成书于1085年1月1日。《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的内容
    鄂苛傅1408 :答:《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编写者是司马光。它共分纪、本、史、志四部分,收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这一段时期里,中国历代的**、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共识文三千余万字,被誉...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的地位
    鄂苛傅1408 :答:《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通史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由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编纂,共计294卷,涵盖了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名句100句及翻译
    鄂苛傅1408 :答: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翻译: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不会射中目标。比喻如果心术不正,做的事就不会走...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的意思是什么
    鄂苛傅1408 :答:1、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资治育人意识。儒家史论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资治育人。王船山在解释“资治通鉴”的含义时说:“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鄂苛傅1408 :答: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通鉴》是一部编年体...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是什么?
    鄂苛傅1408 :答:“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意思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 17885616001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
    鄂苛傅1408 :答:《资治通鉴》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