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CCTV 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更新日期:2024.05.18

央视的《国家宝藏》开播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有外行人有内行人,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作为相关从业人员,最担心的其实还是这节目可能带来的追求流量而忽视其他的价值观,这对博物馆才是最麻烦的事情。至于九位馆长,看起来是单独录制的节目,现场和小剧场脚本很可能馆长们也没有看到。

重视故事性和宣传效果,我个人觉得可以理解,毕竟追去的是传播效果,媒体和博物馆工作的理念也不能直接划等号。但是为了传播效果,不惜造成谬种流传,从初心来说,未免得不偿失。

最后,有人说,这节目就是将考古历史类的节目做成娱乐节目,让更多没文化,喜欢看泡沫剧和综艺节目的人能了解文化,并不需要深入了解,深入反倒让他们厌烦。最棒的是,能够通过古代技术和现今的技术对接,让大家了解更多的知识。明星就是吸引那些追星族的。毕竟让人来看才是第一步,没人看的节目,知识再深,再专业也没用。你同意吗?

一种民族的骄傲感,正如看战狼2,吴京举着中国国旗安全通过战乱区一样,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有木有前有《朗读者》,如今有《国家宝藏》。老实说,看完节目,最感动的是历朝历代,那些有意识、无意识去保护中华文脉的读书人、匠人,他们是真正的国家宝藏。正是这样的记载和保存,让我们读古人的文字,常有“若合一契”之感,那些早已化为烟尘的帝国,它的边边角角,在两千多年以后,竟然依旧留下了清晰的剪影。

这才是我国真正的瑰宝,你认同吗?



毫无疑问是今年最值得推荐的节目,没有之一。

《国家宝藏》第一期介绍了三件文物: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乾隆皇帝的“各种釉彩大瓶”和先秦时期的石鼓。

这三个文物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上面那些几千年前刻下的汉字,不仅记载着历史,也是汉字演化至今不可缺失的一环,向先祖致敬。石鼓一共有十面,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每个石鼓重约一吨。

《国家宝藏》中已经有介绍,石鼓上面刻着由大篆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文字,其内容是以十首为一组的组诗,因为刻在石鼓上,所以被称为“石鼓文”。上面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

从公元七世纪初在雍县发现以后,当时的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等就都推崇石鼓上的书法,杜甫也曾在诗里写到,“陈仓石鼓久已讹”,韦应物、韩愈和苏轼,都专门它做过诗,所以它和文学家的关系也是极其密切的。在金石学里面,从欧阳修的《集古录》起,都把石鼓作为刻石中最重要的遗物。

节目中,国宝守护人梁家辉出演了关于石鼓的前世故事,饰演司马光。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宁可犯欺君之罪,也没有用假石鼓欺瞒后世子孙,其精神可歌可泣,而实际上,石鼓的故事比这还要曲折很多。



国家宝藏很不错,让世人了解国家更多。

这个节目很好啊,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国宝。

我觉得还是蛮好的,,东西自然也是宝贝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