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题

   更新日期:2024.06.01
2009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①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②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③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④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⑤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 )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⑥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论文”专栏)

1.第①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3. 第⑤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2分)

4. 联系上下文.为第⑤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分)

(1)也 更 (2)既 又

5. 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4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春声和春深

  (1)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2)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3)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啰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4)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5)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6)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7)这是春声。

  (8)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无可惜,不无可笑。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9)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

  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

  (10)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田,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11)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映山红,满山红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潆潆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

  (12)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我没有了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13)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14)这是春深了。

7.第(1)、(2)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2分)

8.第(5)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E.“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10.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11)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1) 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七则》)

  (2) 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4)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 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7)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8)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4.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漫应曰( ) (2) 宽备言其状( )

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2分)

A.周以母故而告以成功

B.饭之而去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评者谓为明世第一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入其姓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1)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2分)

21.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絰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取未放之蕊干之( ) (2)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写作 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 15641042910 :请各位文士推荐“高考语文”经典的复习试卷!
    万宝阁1465 :答:1299 山东省200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09年4月4日 1298 上海市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部分学校高三语文试题2009年4月4日 1297 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2009.32009年4月4日 1296 安徽省合肥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09年4月4日 1295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15641042910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万宝阁1465 :答:北京作文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上海作文 金融风暴中的我 辽宁作文 沈阳全民读书月 陕西作文 材料: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 重庆作文 我与故事 福建作文 这也是一种___湖南作文 踮起脚尖 四川作文 命题作文《熟悉》广东作文 对常识的认识 江西作文 兽首拍卖 江苏作文 品味时尚 湖北作文 赵鑫珊的诗...
  • 15641042910 :2009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
    万宝阁1465 :答:2009年高考作文题(湖南卷) 踮起脚尖…… 2009年高考作文题(四川卷) 命题作文《熟悉》 2009年高考作文题(山东卷) 见证 2009年高考作文题(北京卷) 作文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9年高考作文题(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15641042910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万宝阁1465 :答:·2009浙江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2009年广东高考试卷作文题:对常识的认识 ·2009年江苏高考试卷作文题:品味时尚 ·2009年重庆高考试卷作文题:我与故事 ·2009年天津高考试卷作文题:我说九零后 ·2009上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板桥体”·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
  • 15641042910 :09年上海语文高考文言文 翻译
    万宝阁1465 :答:译文:南方古代称为桂海(古代称南方边远地区),秦朝攻取百粤后,(把它)称为桂林。(这里是)桂树所生长的地方,古人用(桂)来命名地方。今天桂树生长在钦州和宾州两地,在宾州生长的桂树,外出经商的流动商人在陆地上运输到达北方;在钦州生产的桂树,船商通过海上运输到达东方。蜀地也生长有桂树,...
  • 15641042910 :各个地方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
    万宝阁1465 :答:2009年全国I卷作文题:以“路径”为题目写作文 2009年全国II高考作文: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 以下是其他省份今年的高考题:2009全国高考北京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金融风暴中的我 2009年天津高考作文:我说九零后 2009全国高考语文四川卷命题作文:熟悉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
  • 15641042910 :2009年高考和中考的语文作文题?愈多愈好
    万宝阁1465 :答:·2009年湖北省作文:站在___门口 半命题作文 ·2009年山东省高考试卷作文题:见证 ·2009浙江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2009年广东高考试卷作文题:对常识的认识 ·2009年江苏高考试卷作文题:品味时尚 ·2009年重庆高考试卷作文题:我与故事 ·2009年天津高考试卷作文题:我说九零后 ·2009上海高考作文题:...
  • 15641042910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
    万宝阁1465 :答:2009年全国I卷作文题:以“路径”为题目写作文 2009年全国II高考作文: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 以下是其他省份今年的高考题:2009全国高考北京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金融风暴中的我 2009年天津高考作文:我说九零后 2009全国高考语文四川卷命题作文:熟悉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
  • 15641042910 :求闵行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答案
    万宝阁1465 :答:2013-11-15 2013上海语文高三二模卷闵行区答案 30 2010-06-08 求文档: 2010年闵行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10 2019-05-21 2018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的答案? 1 2013-02-15 闵行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及答...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全...
  • 15641042910 :语文题目及作文
    万宝阁1465 :答: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金融风暴中的我2009年天津高考作文:我说九零后2009全国高考语文四川卷命题作文:熟悉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春江花月夜2009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生活给我智慧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__2009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2009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以一个社会热点,作为评论的中心...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