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演变史是怎样的?杨玉环是怎么成为贵妃的?

   更新日期:2024.06.01

中国古代的唐朝经济是非常的发达,当时的唐朝人民生活也是非常的富裕,人们的生活无拘无束,过着非常安逸自在的生活,唐朝的人们以肥为美,以肥为贵。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杨贵妃了,杨贵妃是当时唐朝的一位妃子。长得也是非常肥。话说杨贵妃只有1米5,体重却又120,在现在人看来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但是,杨贵妃却能够成为贵妃,到底杨贵妃经历了什么?杨玉环是如何成为贵妃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杨玉环是怎样从寿王妃变成贵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流传千年,用来形容海誓山盟、缠绵悱恻的爱情之名句,就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在骊山华清宫(天宝年间称谓)享受温泉沐浴时,快乐地吟唱出来的。在这一对看似幸福无比的老夫少妻中,女主角杨贵妃其实曾是李隆基货真价实的儿媳妇,即寿王李瑁(玄宗第十八子,生母为武惠妃,其死后被追封为皇后)的王妃。 那么,杨玉环是怎样从寿王妃演变成杨贵妃的呢?

自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即寿王生母)去世后,玄宗整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后宫数千佳丽竟然没有一个能入得他的法眼,讨得他的欢心,这样了无生趣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将近三年。最懂得主子心思的宦官高力士,只得从宫外寻觅物色可心的新人选了。当他看到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后,觉得杨玉环不仅“姿色冠代”,还能歌善舞,通晓韵律,娴熟各种乐器,惊为天仙下凡。随即奏报,并得到唐玄宗的首肯。于是,高力士找了个借口,把寿王妃杨玉环召进宫来。一见之下,李隆基果然迷恋上了这位美丽乖巧的儿媳妇。随后,唐玄宗选择了在骊山温泉宫(开元年间称谓)泡温泉的时机,派人将杨玉环装扮成女道士召来相会。这次温泉宫度假,是自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过得最为欢畅,最为愉快,最有激情的一段幸福时光。此时的李隆基虽已年过半百,但从寿王妃杨玉环身上却找回了青春,找到了激情,重新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可惜良宵苦短,半个多月的光阴转瞬即逝,唐玄宗不得不返回京城。然而,经过这次骊山相会,两人已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如何让杨玉环永远名正言顺地留在自己的身边,便成了唐玄宗当时最重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李隆基虽然风流,但并不昏聩;人伦常理与皇家颜面还是要顾及的,直接把自己正式的儿媳妇弄来做自己的嫔妃那是说不过去的。由是,这位梨园行的祖师爷就导演了一出让寿王妃变身成女道士好戏。接下来,就有了杨玉环要求出家当女道士的“申请”;再接下来,就有了唐玄宗颁布《度寿王妃为女道士》的敕令。《新唐书.本纪第五》是这样记载李隆基在温泉宫私会杨玉环的:“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其意思是: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甲子(十一日),唐玄宗到骊山温泉宫度假。特意将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装扮成女道士召来相会,并赐道号为“太真”。下面是唐玄宗正式批准杨玉环“申请”当道士的敕令全文。

在唐玄宗从骊山回京后不久,寿王妃杨玉环就正式向皇帝提出出家当道士的“申请”,李隆基也很快就作了同意的批复。在清人董诰编纂的《全唐文》中,收录了这篇批复的全文。题为:《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全文如下:“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这篇敕令的前半段,主要是称赞寿王妃杨氏,身为藩国嫔妃,素以端庄大方示人;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仍时时不忘精诚修心。后半段则表示,值此皇太后忌辰,杨氏玉环期盼为亡灵祈福,因此请求出家超度,这种高雅的情志实在难以违背;为了敦促宏扬此道德之风,特满足杨氏这一由衷请求,批准其为女道士。

这篇唐玄宗批准寿王妃杨氏自请度为女道士的敕令,颁布时间应该是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初二。因为这一天是李隆基的母亲窦太后的忌日(被武则天杀害),这也就对应了文中说的:“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为什么本人要特别强调敕令颁布的时间呢?这是为了推算从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甲子李、杨相会温泉宫,到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颁布敕令的相隔时间。也就是说,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杨玉环的身份就由寿王妃变成了女道士。继而,又从女道士变成了杨贵妃。那些什么“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等等冠冕堂皇的话,统统是骗人的鬼话。只有寿王妃杨玉环变成了贵妃杨玉环才是真的。

杨“太真”变成杨贵妃以后,得到了唐玄宗“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专宠。自此,“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就在唐玄宗尽情享受“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时候,也许是历史的宿命,也许是上天的警示;“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不但绝代佳人杨贵妃冤死马嵬驿,就连大好的盛唐江山也差点被老年的唐玄宗玩完了。

宋朝的欧阳修、宋祁在《新唐书.本纪第五》中是这样评论唐玄宗的:“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 19872677315 :长生殿中李隆基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演变历程
    何泰徐2437 :答:唐玄宗与杨玉环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例。确实,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与杨贵妃相互依恋、执著专注的恩爱之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
  • 19872677315 :杨玉环如何从寿王妃转变成唐玄宗的枕边人
    何泰徐2437 :答:被迫成为女道士,然后又成为贵妃。在寿王李瑁与杨玉环正恩爱时,武惠妃去世了,在她去世后,唐玄宗感觉很孤独,整天长吁短叹。这时有人告诉唐玄宗,不必悲伤,有一个人和武惠妃很神似,那就是寿王妃杨玉环。唐玄宗一听之下,特别高兴,其实他已经见识过杨玉环的丰神绝代,早就心潮澎湃了。 开元二十八年...
  • 19872677315 :杨贵妃原是谁的妃子?
    何泰徐2437 :答:杨贵妃原先是寿王李瑁的妃子,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骚操作”反而成为了他的老婆。杨贵妃,公元719年农历6月初一出生,官宦世家的她长相甜美、精通音律,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杨贵妃和寿王李瑁的初次相遇是在李瑁姐姐的婚礼上,公元734年李瑁的胞姐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应邀参加。在姐姐的婚礼...
  • 19872677315 :历史上的杨贵妃原型是什么样的?真的有那么美吗?
    何泰徐2437 :答:杨贵妃原名是杨玉环,虽然历史上很多人物都是杜撰出来的,但是杨玉环却是真实存在的。杨玉环最早的时候是寿王的妃子,但是唐玄宗最爱的武惠妃去世之后,茶饭不思非常的难过。于是就有人像唐玄宗举荐,不如把和武惠妃长得很像的杨玉环纳入后宫。于是,唐玄宗就听从了这个建议,想了一些手段后来真的就把...
  • 19872677315 :杨贵妃一生的经历是什么样的?
    何泰徐2437 :答: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朝廷溃败,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坡,军士哗变,认为杨贵妃乃祸国红颜,唐玄宗被逼无奈赐死杨玉环。《长恨歌》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可怜倾国红颜香消玉殒,令人唏 ...
  • 19872677315 :杨玉环是杨贵妃吗?
    何泰徐2437 :答:杨贵妃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史称杨贵妃。人物生平贵妃得宠杨玉环于...
  • 19872677315 :历史上的杨玉环是怎样的?
    何泰徐2437 :答:杨玉环于公元719年(唐开元七年)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能歌善舞,16岁时嫁给寿王李瑁,22岁被公爹唐玄宗占为己有,随后被封为贵妃,史称“杨贵妃”。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惊慌失措地向西蜀逃跑的途中,在马隗坡发生禁军哗变,杨玉环的哥哥、亲姐妹被乱兵所杀,杨贵妃则被皇帝敕命勒死。所以,...
  • 19872677315 :从历史的角度评价杨贵妃
    何泰徐2437 :答:采访王教授:安史之乱的发生,它虽然原因复杂,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走向腐败,也就是说唐玄宗的腐败政治要对安史之乱负直接责任,马嵬之变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对玄宗后期腐败政治的轻率,在对腐败政治的轻率时,杨玉环实际上是代玄宗受过片花。众所周知,杨贵妃被誉为古代四大...
  • 19872677315 :历史上杨贵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何泰徐2437 :答:更有李隆基和杨玉环二人在骊山华清池共浴时,吟出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诗,更是验证了二人的爱情。杨贵妃与梅妃 杨贵妃我们都知道了,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先是寿王妃,后来又是唐玄宗的贵妃的杨玉环。史上称赞杨玉环的诗句不在少数,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六宫粉黛...
  • 19872677315 :历史上对于杨贵妃的一生是怎样记载的?详细点…
    何泰徐2437 :答:回答: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 水),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祖籍陕西华阴。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