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首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为什么是法国?

   更新日期:2024.06.05

带着重振家族荣耀的想法,戴高乐从军并参加了一战,在凡尔登战役中受伤被俘,被囚禁了三年零三个月。也正是这难得“空闲期”,让他重新认识武器革新对战争的作用,尤其是思考军队建设的方向,并写出了第一本著作《敌人内部的倾轧》。

当然,“不安分”的戴高乐谋划了7次“越狱”。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绝不屈服的精神让他不仅拥有了众多的“粉丝”,也成为他日后抵制传统军事理论和权威的精神动力。尤其是经历了两年的俄波战争,让他对法国军队的体制深恶痛绝。



当军校教员,对传统教学进行大胆改革。

两年援助波兰的经历,戴高乐运用精明有效的战术,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特别是其丰富的军事理论,让波兰和法国军方均认为,这是一个当军事教员的“好材料”。不久,戴高乐被调派到法国圣西尔军校当军事历史副教授。

毕业8年后,能再次回到母校并成为教员,让戴高乐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更让他高兴的是,其小家与“忘年交”——贝当元帅的家很近,俩人经常探讨军事变革的问题,这让戴高乐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对旧军队的改革先从授课开始。

尽管戴高乐在德国战俘营,经常给各国军官战俘讲述历史课,也曾承担着波兰军队基层军官的战术理论课,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但近2米的身高、怪异的举止和“公鸭子”一般的嗓音,让初次听课的学员们极不适应,并以此为乐。

俗话说得好,“瑕不掩瑜”。很快,学员们从他激昂、感性的授课方式中,领略出一个演说家的风采,过去呆板的历史课居然生动了起来。常常是下课铃响了,学员们才将思绪从历史的长河中拉回到现实。戴高乐富有感染力的课深受欢迎。

闲暇之余,戴高乐开始系统地对传统军事理论进行大胆的改革,并对坦克在未来战场上的运用进行预见性的设想。他的意见得到贝当元帅的认可和支持,“志同道合”让二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为表示敬意,其儿子的名字也取自贝当名字的一部分。

军校的教学活动,让戴高乐更加重视知识的重要性。为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他选择到军事学院深造。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贝当元帅的鼓励,在他看来,这是一所培养高一级别指挥官的高校,他希望戴高乐将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出版《敌人内部的倾轧》,抨击法国军队旧有传统和诟病。

初到军事学院的戴高乐,很快发现这里的学术氛围十分“迂腐”。课堂上依然在传授着阵地战的战术理论,完全忽略了坦克运动战的作用。让他略感欣慰的是,他的《敌人内部的倾轧》一书出版了,其中涵盖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军事思想。

首先,强调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历史。通过对德国日耳曼民族特点的分析和梳理,并结合一战期间欧洲各国“争权夺利”的过程。他认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尊重各国的文化和传统,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是无法改变各国特有的历史。



也就是说,强调国家独立,各国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干涉他国内政。也正是基于对其影响极深的观点,1964年,戴高乐宣布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次,一战德国的失败,源自军队的独裁。当时的法国军队十分推崇德军的管理体制,而这正是戴高乐要批判的。他认为,德国军事当局以军事独裁的形式,剥夺民众权益,军官们横行霸道,不尊重政治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戴高乐更加强调的是,军队凌驾于国家之上是十分危险的。他认为,只有国家才能代表民族利益,军事行动应服从国家的需要。他指出,一战期间,法国的议会、公务员、司法部门都服从以霞飞的总参谋部,明显得与德国的军事独裁类似。

在当时,这本书所倡导的军事思想,与法军上层的想法是完全对立的。说白了,戴高乐就是在利用德国问题,“指桑骂槐”式的抨击法军上层。这也是他对法军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开始,但随之而来的“打击报复”让他怒不可遏。



临近毕业,遭到战术教研室主任的报复。

戴高乐在军事学院与守旧的“学究们”进行着抗争。尤其是战术教研室主任,一个教条主义战术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戴高乐却是坦克战、运动战的倡导者,强调灵活战术的运用。俩人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互不妥协。

然而,“以下犯上”的结果,“倒霉的”只能是戴高乐。临近毕业,学院以学员参加实战演习的效果,作为毕业成绩的等级划分。这让戴高乐暗自高兴,在他看来,这是展示自己战术素养,证明自己理论正确的大好机会。



在指挥室里,戴高乐指挥一个军作战,极力避开阵地战,运用长途奔袭的战术,不仅扭转战局,而且将战术教研室主任扮演的“对手”分割、包围、歼灭。可是,在评定等级时,主任坚持给他“及格”成绩。这让戴高乐愤怒不已,破口大骂。

首先,及格的成绩让他感到无比的羞辱。在平时的学习中,戴高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演习也是完胜对手,大家都认为他应该得到优秀,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样的成绩让他无法接受,这不仅是对个人学习能力的抹杀,也是对其新理论的否定。



其次,“学究们”的公报私仇。凭借超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各科笔试中,戴高乐的成绩都是优秀。但其所表露出的“反叛”态度,让“学究们”对他早就“怀恨在心”。在关键的毕业考试上,故意“下绊、使坏”,让其难堪。

更让他愤怒的是,尽管贝当元帅听说此事后进行“干预”,但也只是给了一个“良好”成绩,这意味着他将失去到总参第三局的工作,那可是戴高乐梦寐以求,更好发挥他战术特长的地方。这样的成绩,他只能去做管理后勤的工作。



这是戴高乐自一战中被俘后,人生中的第二次沉重打击。他怀着委屈和愤恨的心情向贝当元帅辞行,贝当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答应设法为其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并愤恨地表示,总有一天要和军事学院的“学究们”算账!

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当一个好的想法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你会十分的沮丧和无奈;当一篇好的建设性论文遭到周围人的抨击,你会愤怒的据理力争,但又往往无功而返。看来,戴高乐对法国军队的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戴高乐》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因为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强国中绝大部分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中国跟美国不对付,又跟苏联闹翻了,所以跟这些国家建交根本行不通。只有法国因为戴高乐的政治抱负,他不甘心一直屈居美国之下,所以选择与中国建交!



    每个国家都是想着自己的事情,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法国处于自身利益的需求,才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

    这个就是戴高乐的战略意图所致,要知道,当时的资本主义阵营里,都是以美国马首是瞻的,要是法国与中国建交了,法国的地位就提升了。

    还是因为2战结束后,法国最大的危险德国已经一分为二,但是美国为了与苏联开始竞争对法国会开始一系列的号令,这样法国就成为了美国的小弟,这样对法国大国的身份很不好,戴高乐为了法国所以与中国开始建交,这样可以改善法国的全球布局。

  1. 13528477313 :中国和日本什么时候建交的?
    邱仁筠1876 :答:1972年,9月29日.上面那位独占神话,我想你并不了解历史. 在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民间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是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的.他们一直想与中国建立友好的邻邦关系,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日本一直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所以一直没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所以当...
  2. 13528477313 :中美从敌对到建交的主要原因
    邱仁筠1876 :答:主要是由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期间,苏联处于劣势的美国霸权,侵越陷入战争的泥潭,经济的“黄金时代”进入“滞胀”状态,因此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加上东欧和苏联,美国开始在中国作为其主要竞争对手。1945二战结束后,日本结束对中国的...
  3. 13528477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建交的国家是哪个
    邱仁筠1876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建交的国家是苏联。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对苏联政府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表示热烈欢迎。这一天,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
  4. 13528477313 :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顺序?
    邱仁筠1876 :答:构成了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三个群体。7.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如墨西哥、哥伦比亚等,也是新中国早期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8. 西方国家中,英国是较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9. 美国在一段时间的敌视政策后,于1979年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0. 日本在1972年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5. 13528477313 :哪个国家独立2小时就与中国建交,拒绝日本人入境?
    邱仁筠1876 :答:经过不断的追求、失败、再追求,东帝汶终于在2002年的5月20日得以独立,它独立后不到2个小时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的钱币上更是写着汉字。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当地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国人的后裔,写汉字大家都能看得懂,挺方便的。所以在这里到处有着一股浓浓的“中国...
  6. 13528477313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
    邱仁筠1876 :答:二战后的5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
  7. 13528477313 :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是如何开展外交的?
    邱仁筠1876 :答:第二条就是打扫干净再请客。这是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在与旧中国外交决裂的同时,新中国也开始扫清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的特权。特别是当时蒋介石政府进行的卖国外交行为,所以新中国宁愿牺牲与这些帝国主义的外交关系,也要将外交建立在和平平等的基础。第三条就是一边倒。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和美国构建的两极...
  8. 13528477313 :建国初瑞典瑞士先和我国建交的原因
    邱仁筠1876 :答:芬兰、丹麦、瑞典、瑞士1950年就与中国建交,其背景如何?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660441.html 首先,他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没有他们。其次,他们也并不完全受美国的控制。这样说吧,其实受美国控制,主要是因为北约组织的原因.而当时,组成北约的几乎都是二战是美国的...
  9. 13528477313 :求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顺序
    邱仁筠1876 :答:1949年10月4日新中国与保加利亚建交。保加利亚,全称保加利亚共和国。因民族名而得名,意为“叛逆者”,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6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在2014年10月,中匈两国领导人及外长就两国建交65周年互致...
  10. 13528477313 :二战胜利后,中国为何“以德报怨”放弃向日本索赔?
    邱仁筠1876 :答:1949年以后,日本随后凭借着很多机遇,经济飞速发展。后来,中国因为与苏联闹掰,也急于找到新的盟友。中国首先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当时,中国为什么不要赔偿呢?主要原因是想从中日友好大局出发,其次的原因就是因为蒋介石国民政府都放弃了赔偿,更何况我们有博大胸襟的共产党人呢?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11.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