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下80 90 年代的实力派唱将,最好自己可以作词曲的,有思想的歌手~

   更新日期:2024.05.18
郑智化
姓 名: 郑智化 籍 贯: 台北

性 别: 男 出生地: 台北

身 高: 体 重:

英文名: 所在地:

血 型: O 星 座: 天蝎座

生 肖: 学 历:

生 日 : 1961-11-14 职 业: 歌手

个人简历

在后来的《水手》里,这种立场得到了延续,但同时也弱化了,转而显示出了励志的倾向: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但其实在这里,我们仍然可以窥见《老幺的故事》的影子:一位生在海边的孩子,向往“另一个世界”,这另一个世界是什么呢?其实仍然是城市所代表的现代文明。而在来到城市后: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明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同《老幺的故事》一样,这首歌的结局仍是远离城市: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在带着咸味的空气里自由的呼吸……这时候,水手的笑语成了一种召唤:回来吧。

这样的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水手》与《老幺的故事》其实是同构的。但是郑智化并不是在若干年后简单的重复自己,而是在观察之后,对城市生活进行了更细致的描写,同时,其批判的立场亦稍有减弱。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是《水手》而不是《老幺的故事》获得了更多的听众,首先,与《老幺的故事》里的粗线条相比,这一首中的描写是具体的,这就更加切中城市人的内心世界;其次,批判的立场稍有弱化,更易为人接受;再次,这首歌里的主角并没有像老幺那样在城市里“得到一切”,而是一副为生活打拼而欲罢不能的形象,显然这种形象更接近于芸芸众生,这当然能获得更多的共鸣。

《水手》这首歌收录在郑智化的专辑《私房歌》里,在引进时,《大国民》这首歌被剔除掉了,大概是因为政治的关系吧。不过由于盗版和现在的网络的缘故,听到这首歌也不是一件难事。理解这首歌,同样有助于理解郑智化。

《大国民》这首歌讲的其实是当时的台湾所面临的困境,这首歌之所以能面世,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台湾的解严。解严使郑智化获得了用流行歌曲来关注现实政治的权利(但是这一权利并没有太多人来享用,这就是郑智化与一般商业歌手的不同),郑智化一贯是关注现实的,而政治,亦现实之一种。此时,郑智化在《大国民》里表达了他对台湾的一些思考与失望。有意思的是: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即众人之事。而这张“很政治”的专辑却被命名为“私房歌”,郑智化的意思是要与孙中山先生唱反调吗?应该不是。可能的原因有三种。第一、伴随着解严,台湾进入多元化社会,政治不再是社会生活的唯一的中心,反而渐渐有边缘化趋向。郑智化用私房歌三字来表达并伸张这一权利;第二、郑智化自知关注现实政治的歌曲难以在大众文化领域内立足,故以私房歌三字自嘲;第三、郑智化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我们知道,卡夫卡的写作是一种比较纯粹的个人化写作,郑智化或许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卡夫卡的喜爱。

费希特说过:一个人之所以选择某种哲学,正是因为他是这种人。郑智化显然从卡夫卡那里继承了一些什么,或许应该说,他与卡夫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这种相似并不体现在创作手法上,而是性格与立场上的一些特征,比如:忧郁、敏感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立场。郑智化写过很多忧伤的歌,如《把感情收藏起来》、《让风吹》、《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单身逃亡》、《离开这座城市》、《告诉我》、《我是风筝》……等等。正是因为郑智化的忧伤是内在的,所以他的这类歌曲虽然没有明显的批判现实的立场,但也颇能以情动人。在郑智化的歌里,有时会表现出一种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无力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神圣感,最明显的例子是《有关于承诺》。这首歌里也讲了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男女谈恋爱,男的发誓要给女的一辈子幸福,然而他的誓言没能兑现。接着郑智化就唱道:有关于承诺,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神圣感以及理想主义者的姿态。

正是因为这种理想主义者的姿态,使得郑智化不断的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怪现状”。在《中产阶级》里,郑智化描写了一幅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我的床铺很大,我却从没睡好,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

没有人在乎我这些烦恼,每个人只在乎他的荷包/我常常喝着可乐,我吃着汉堡/只是心中的空虚饥渴无法填饱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是不是学会了放弃思考,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头壳坏掉才能够活得很好

中产阶级在某些现代政治理论中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们被描述成这样一种人:表面上看,拥有较好的工作与收入,但是其政治性以及革命性已经完全被对物质的追逐拖垮,而“物质”永远只是一根胡萝卜——无论怎样追赶,总是差一点。这首歌里就描绘了这种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一边要努力顾及自己的收入、地位,另一边却又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情的淡薄。在物质上或许会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是一片空虚。应当说,这首歌对中产阶级的刻划还是相当成功的(事实上,我相信这首歌能够引起许多尚未进入中产阶级者的共鸣)。中产阶级的出现,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联系到前面分析过的郑智化的立场,我们不难发现这首歌正是其一贯立场的表现。

另外,郑智化的一首《蜗牛的家》也很有代表性,非常值得一谈: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蜗牛的家

很不幸的是,这首歌里所描绘的图景成为了我们的现实。早些年,我们还可以隔岸观火的说这正是资本主义的悲惨现状。然而现在,我们只能对此发出共鸣。这首歌里最有趣的一个词是“浪迹天涯”。提到这个词,我们眼前浮现出的或许是这样一幅图景:黄沙滚滚,一骑绝尘,渐行渐远……很遗憾,今天不太可能再出现这样的场面了(即使有,也会有大批媒体作跟踪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只能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现代文明与前现代的对立。与城市化高速铺开的现实相伴的,是房地产的炙手可热,房价自然也会一路攀升。攀升到了让人永永远远也跟不上的地步,那我们也就只能发出一声悲吟。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郑智化是站在现代社会怀念前现代——“脚(印)”这个比喻至少在他的歌里出现过两次,分别见《水手》(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脚印)和《中产阶级》(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显然,这是与柏油路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相对立的——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郑智化如此热情的讴歌《南台湾》,在这里,一定是踩得出脚印的:

热情的阳光探出了头/大地一片绿油油/椰林婆娑舞轻柔/蓝天白云任自由/淳朴的人们张开了手/痴心姑娘在等候/谈天说地乐悠悠/凡尘俗事抛脑后/南台湾呀南台湾/美丽的南台湾/有缘来做客住一宿/明朝醒来不愿走/南台湾呀南台湾/美丽的南台湾/今生愿在此常停留

如此明显,这里是没有被文明糟蹋过的一方净土。这里的阳光是热情的,大地是绿油油的,有椰林,有蓝天白云,所以郑智化说:美丽的南台湾呀,我舍不得离开。

至此似乎可以结束本文,但我仍然想将他的《游戏人间》单独列出来提一下。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我认为这首歌是郑智化比较独特的一首作品。在这首歌里,我们看不到郑智化的批判立场,也看不到忧伤,看到的是小人物的强作旷达,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身为小人物,怎么办呢?那就放浪吧。管他对也好,错也好,我只求日子过得开心一点。我想这首歌是郑智化对中国人生存智慧的一种理解,也体现了郑智化的一种“圆滑”。打个比方说,如同金庸的《鹿鼎记》。谨以这首歌的歌词作为结束:

世界太罗嗦,不分对或错/像我这样的老百姓,谁会在乎我/有钱的当老大,没钱的难过活/就算是看不惯,我又能如何

爱人离开我,不说为什么/伤心难过的时候我学会了喝酒/每次我都喝醉,但从来不犯错/明天酒醒以后,我依然是我

笑容太甜,泪水太咸/山盟海誓到了最后难免会变/烦恼太多,未来太远/何不陪我一起放荡游戏人间

日子怎么过,快乐不快乐/像这种无聊的问题你不要问我/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反正都是没把握,不必太强求

我有我的痛,我有我的梦/装疯卖傻的时候,你不要笑我/也许有一天,你我再相逢/睁开眼睛看清楚,我才是英雄

笑容太甜,泪水太咸/山盟海誓到了最后难免会变/烦恼太多,未来太远/何不陪我一起放荡游戏人间

酸甜苦辣尝过,人情冷暖看破/江湖的路上我身不由已/是是非非抛开,恩恩怨怨不再/自由自在我浪迹天涯

黄家驹

家驹对音乐很执著,对吉他更到了痴迷地步,也是香港公认的吉他顶尖高手。
曾经在TVB一个大型晚会上,家驹和好友,太极的邓建明即兴吉他大斗法,整整玩了20多分钟(有点奇怪,当时怎麼被允许了?!),看到台下的人目瞪口呆。
PAUL的技术有八成学自家驹,香港有不少人也是家驹的学生或受过点拨,比如后来出现在BEYOND演唱会上的吉他手黄仲贤,而当年玩乐队的少年起码有九成是受家驹影响,一直追随他。
除了吉他,很多乐器家驹也拿得起放得下,如贝斯,鼓,萨克斯,笛,键盘等,少年家驹最喜欢吹萨克斯,但买不起,他捡回邻居遗弃的一把吉他,从此步入音乐生涯。看过一次家驹吹萨克斯,我一直认为吹萨克斯很优雅,家驹当时的风度大约倒了不少人,至少我这麼觉得。也见过一次家驹吹笛,86年的剖析演出,家驹用笛伴奏〈旧日的
足迹〉,长达三分钟,吹错一下,羞涩地笑了,唱的时候把笛象宝剑一样抗在肩上,让我想起少年剑客,那样意气风发。
〈沙丘魔女〉裏的笛声是家驹吹的,应该是他公开发表唯一一次不是吉他的乐器声。
家驹一生中写下至少七八百首曲,只有廖廖一百多发表,没发表的也有少量流传出来,有些类似圣歌,有些以七大洲或一些城市做主题,表达对这些地方的感觉等等,各种各样的风格题材都有。
听过的DEMO,我最喜欢《Southern All Stars》,感觉如在晚风中,满天星光下,轻弹吉他,落寞但恬静。
这些未发表作品跟家驹发表的作品比,就象藏在海底的根基和露出海面的一角,让你由衷地感叹他的才华。
很可惜,这些深海下的东西永远不能看到了。

家驹发表的作品除了十几首情歌外,大致可分为励志,BEYOND式怨曲,和平与爱,家国情思四类。
他的作品没有隐晦嗳味故弄玄虚,也没有学院派的华丽精致,鲜明简朴无修饰。
如果说许冠杰是开创门派的一代宗师,家驹就是他门派裏最出色的高徒,能最好继承歌神那种深入平民,简洁明朗风格,只有本身出自草根家庭的黄家驹。
他们有很相似的东西,都是受西方音乐影响成长,都是十六岁开始玩乐队,都写得一手好曲,会玩很多乐器,而且形象都是那麼健康。也是乐队出身的许冠杰写歌旋律优美,编排比BEYOND更简练短小,却仍然动人,充满人生真实感触。
但许冠杰绝对不会负上ROCK的累,而做著类似事情的家驹却一直背负这样的累。
他们之间的渊源也不浅,许冠杰很嘉赏家驹,和朋友合作的专辑《SamAndFriends》就有家驹作曲的《交织千个心》,那时BEYOND还不是红乐队,对著许冠杰,年少气盛的家驹也恭敬叫声“大哥SAM”。

在粤语流行曲方面,家驹能写硬朗豪放的歌,也能写优美婉约的歌,以简明流畅的旋律,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人生,和许冠杰相似。
两者的曲调,一个古雅和诙谐,一个质朴和率真,但许冠杰的层面更广,面对所有男女老少,家驹主要是面对年轻人。
“鬼马歌”不是随便就能作唱的,没有许冠杰的睿智温文,会非常恶俗。
如果没有切身体会,或者那种心怀,比如叫那些一派高贵沉沦的歌星演绎,只会矫柔造作。
对家驹来说,本身的环境令他感同身受,向歌神致敬翻唱的《半斤八两》轻车驾熟地演绎出来。
以前他们就作过首〈俾面派对〉,调侃参加娱乐圈各种派对的无奈。
92年出的试探性粤语EP《无尽空虚》只有三首歌:无尽空虚,点解点解,长城(日语版),《点解点解》便带了许氏“鬼马歌”风格,预示以后会有类似歌曲出现。
《乐与怒》裏的《爸爸妈妈》和《无无谓》运用大量俚语,《爸爸妈妈》说97问题,家驹还有段搞怪念读。
《无无谓》被四人怪裏怪气地调侃每天不知所谓的人们在为了什麼活著。

许冠杰急流勇退后,香港唯有BEYOND作这样的歌面对世俗生活,继承中也加上自己特点。
家驹绝对能成为走得更远的英雄,步入更高的殿堂,只可惜一切戈然而止。

香港方面:张国荣,黄家驹,谭咏麟,陈百强,许冠杰.其中许冠杰,黄家驹词曲兼顾,实属实力派,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作曲不多但也很有水准,其中也有少量自己填词.其实李克勤,刘德华也可以算半个实力派,他们善于填词,很大部分的词是由他们自己填写的.
台湾方面:张雨生,罗大佑,王杰,邰正宵,李宗盛,周华健,郑智化,童安格,齐秦.均是词曲兼顾,并且有部分歌曲是为其他歌手写的,创作水平颇高.其中数罗大佑创作最多.至于女歌手方面有创作才华的极少.

推荐黄家驹.这是我听过最好听的声音.

郑智化的歌也不错.

他们都具有对社会强烈责任感的人.而且很多歌曲都是出自本人之手.

如:

BEYOND

呼吁和平的《AMANI》
渴望祖国统一的《大地》
反对种族歧视,纪念南非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献给母亲的《真的爱你》
……

郑智化

关于房价上涨的《蜗牛的家》
披露教育弊端的《补习街》
和平的《大同世界》
……

还有励志、憧憬理想、调侃戏谑、控诉现实的歌曲还有很多。

罗文,王杰,齐秦

力挺黄家驹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