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项制度改革?

   更新日期:2024.05.13
三项制度改革
三项制度改革,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

改革的内容是 "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干部能上能下。

中文名称
三项制度改革
改革
劳动,人事,分配
机构
国务院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什么是三项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定义

我国将加快国企三项制度改革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很不平衡,一些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滞后,需要加快推进。国家经贸委今天就此作出部署,要求国家重点企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力争在近一两年内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工作会上说,10年前全国就开始提出并推进国企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国企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去年底的一项调查表明,千户企业中,只有49.9%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46.9%的企业取消了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事实表明,企业内部机制转变不到位是国企长远改革与发展中一大隐患,必须进一步深化国企内部三项制度改革。
蒋黔贵说,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尽快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机制。企业要精减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今后,除少数应由出资人管理和应由法定程序产生或更换的企业领导人员外,对所有管理人员都应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要坚决打破“干部”和“工人” 的身份界限,变过去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尽快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机制。今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强制企业接受人员。企业要积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合理确定劳动定员定额,严格劳动管理。企业中凡是具备竞争条件的岗位都应实行竞争上岗。对在岗职工要进行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内部淘汰;对不胜任工作和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要进行转岗或培训;对不服从转岗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尽快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机制。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分配办法,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企业的岗位工资标准和职工收入水平一定要与企业效益和职工的实际贡献挂钩,坚持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和科技人员倾斜。但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一系列复杂配套问题,应积极探索,谨慎试点。 这场改革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将关系到公司发展命运、占总岗位数20%左右的关键岗位确定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层。让在竞聘上岗中的管理、技术、业务等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被公司纳入核心员工层管理,对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制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留住人才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人才储备制度,针对该公司在宽带、无线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和竞争的战略,在宽带、无线通信、市场经营和财务管理等专业部门设置主任工程师、主任经济师、主任会计师等职位,加大对优秀人才激励力度,给予优秀员工相应的高待遇,为其创造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机会和环境,为今后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储备人才。

三项制度改革,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改革的内容是 “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干部能上能下。

一、人事制度改革
1.精简组织机构。改革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组织体系与管理流程。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精减各类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使各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做到责权明确、信息通畅、监控有力、运转高效。企业管理岗位与管理人员职数的设定,要按照精干、高效原则,从严掌握。
2.取消企业行政级别。企业不再套用国家机关的行政级别,管理人员不再享有国家机关干部的行政级别待遇。打破传统的“干部”和“工人”之间的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即为管理人员。岗位发生变动后,其收入和其他待遇要按照新的岗位相应调整。
3.管理人员竞聘上岗。企业对管理岗位竞聘的岗位和条件,要根据需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提前公布,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考试或测试,公开答辩、公正评价、公示测评结果,按企业制定的竞聘办法决定聘用人员。实行领导亲属回避制度,企业财务、购销、人事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原则上不得聘用企业领导人员的近亲属。
4.加强考核。根椐企业经营目标和岗位职责特点,确定量化的考核指标。难以实行定量考核的岗位,也要根据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进行严格考核。对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要建立定期述职报告制度,并建立考评档案。对考评结果的确定,以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考核为主,参考民主评议意见。
5.依据考评结果进行奖励或处罚。对年度或任期内考评成绩优秀的管理人员应予以表彰或奖励;对考评成绩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管理人员,要给予警示和处罚。任期内不称职的,可以通过企业的规定程序予以提前解聘。企业根据实际,可在健全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实行淘汰下岗制度,真正形成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二、用工制度改革
1.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企业与职工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企业职工中不再有全民固定工、集体工、合同工等身份界限,所有职工的权益依法受到保护。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手段,依法做好劳动合同变更、续订、终止、解除等各项工作,对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认真履行劳动合同。职工劳动合同期满,企业应根据考核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择优与职工续签劳动合同。
2.优化劳动组织结构。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参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科学设置职工工作岗位,测定岗位工作量,合理确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减员增效,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制度。对竞争上岗和在岗职工,进行岗位动态考核,并可依据考核结果建立和完善内部淘汰办法。对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企业应对其进行转岗或转岗培训。不服从转岗分配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企业可与其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形成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
4.加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劳动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劳动管理的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奖惩办法,严肃劳动纪律。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职工,应按规定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5.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富余人员较多的企业,要采取主辅分离和鼓励职工自己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等多种途径,加快人员分流。富余人员未分流前,富余人员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原则上不再招用新的职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富余人员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生产经营遇到严重困难和濒临破产的企业,可依法实行经济性裁员。
三、分配制度改革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方式。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在依据有关法规政策进行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允许职工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分配。
2.改革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企业依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企业应依法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后,获取的工资报酬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3.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办法。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工资标准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随之上下浮动。允许企业根据本企业特点,采取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其他分配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应该坚持与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4.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随着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在企业内部分配上逐步引入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通过双方协商,合理确定相关人员工资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与企业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5.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把工资总额中的部分补贴、津贴纳入岗位工资,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降低固定工资占职工工资收入的比重,提高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的浮动工资比重,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在执行当地政府规定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职工工资收入中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的浮动工资的比重应占较大部分。
6.实行适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激励和分配制度。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按岗位定酬、按能力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科技成果)定酬的分配办法。对有贡献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实行项目成果奖励。对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重奖,其奖励可在企业技术开发费中据实列支。
7.完善对营销人员的分配办法。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状况和销售特点,确定营销人员的任务、责任和分配办法。营销人员的收入除了依据其完成的销售收入量而定外,还要与其销售经营的实际回款额紧密挂钩。

简单来讲主要包括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

如果展开来分析实际上也是组织架构战略化、人员编制效能化、人员匹配市场化、人员考核可量化、优胜劣汰制度化、薪酬标准市场化、工资福利差异化等八个方面进行的系统化体系设计。



(一)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1、精简组织机构:完善以市场为主体的组织体系与管理流程。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精减高效(人员精简、缩减管理幅度、提升人均效能),同时完善三定,做到增人不增薪,减人不减薪的年度薪酬包,铭拓咨询专家可以做到345的用人机制暨3个人做5个人的工作领取4个人的工资,实现多赢。

2、打破行政级别:让政府的归政府,企业的归企业,打破旧有的观念,不再对应行政级别,实际上打破传统的“干部”和“工人”之间的界限,也是这次改革的痛点,头上的光辉和身份的象征,让旧有观念的人,难以适应。有时候总部和权属公司之间的级别还有人斤斤计较,感觉权属公司负责人如果薪酬比集团总部的人高了,心里也很难接受,这种固有的观念要割除,从董事长、总经理等决策层就要彻底。

3、赛马不相马、竞聘上岗。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够社会化招聘?能够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因为他们的用人观念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是你能够带来什么效益,我就给你什么样的薪酬,做到责权利对等的同时,实现赛马不相马,有能力你就竞聘上岗。建立人才市场化,公开答辩、公正评价、公示测评结果,不拘一格用人才。

4、考核管理是保障:考核一定要依据年度经营目标和任期目标,杜绝短期短视的大跃进等现象出现,考核落脚点在于岗位说明书,上面规定了什么,我们就要考核什么,确定量化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设置一般建议3-5个,最多不要超过8个,每个权重设置不应低于10%。同时建议考核指标设置为动态指标。

5、将考核激励进行到底:考核结果一定要做好应用,绩效管理和考核不是为了薪酬的分配,而是实现考核的增量和考核激励作用,挖掘每个个体和团队的潜在内动力,长短期结合,只是将任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对于被考核人动力和激励不足,奖优罚劣,不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考评结果出现,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规模,更甚者可以引进强制分布,这个需要更大的魄力,破铜烂铁(奖牌和荣誉的代名词)不值钱,放心的发,大胆的颁就好。

我国将加快国企三项制度改革 新华社 2001年6月6日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很不平衡,一些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滞后,需要加快推进。国家经贸委今天就此作出部署,要求国家重点企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力争在近一两年内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工作会上说,10年前全国就开始提出并推进国企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国企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去年底的一项调查表明,千户企业中,只有49.9%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46.9%的企业取消了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事实表明,企业内部机制转变不到位是国企长远改革与发展中一大隐患,必须进一步深化国企内部三项制度改革。
蒋黔贵说,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尽快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机制。企业要精减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今后,除少数应由出资人管理和应由法定程序产生或更换的企业领导人员外,对所有管理人员都应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要坚决打破“干部”和“工人” 的身份界限,变过去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尽快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机制。今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强制企业接受人员。企业要积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合理确定劳动定员定额,严格劳动管理。企业中凡是具备竞争条件的岗位都应实行竞争上岗。对在岗职工要进行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内部淘汰;对不胜任工作和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要进行转岗或培训;对不服从转岗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尽快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机制。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分配办法,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企业的岗位工资标准和职工收入水平一定要与企业效益和职工的实际贡献挂钩,坚持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和科技人员倾斜。但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一系列复杂配套问题,应积极探索,谨慎试点。 这场改革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将关系到公司发展命运、占总岗位数20%左右的关键岗位确定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层。让在竞聘上岗中的管理、技术、业务等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被公司纳入核心员工层管理,对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制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留住人才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人才储备制度,针对该公司在宽带、无线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和竞争的战略,在宽带、无线通信、市场经营和财务管理等专业部门设置主任工程师、主任经济师、主任会计师等职位,加大对优秀人才激励力度,给予优秀员工相应的高待遇,为其创造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机会和环境,为今后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储备人才。

三项制度改革,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

改革的内容是 "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干部能上能下。

中文名称
三项制度改革
改革
劳动,人事,分配
机构
国务院
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什么是三项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定义

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 。

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

  • 17238699947 :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哪三项
    孔些威4561 :答: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国有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市场化劳动用工、干部人事、收入分配管理体系。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最根本的三项制度是: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简称三项制度)。三项制度改革还有人事部的三项制度改革,包括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
  • 17238699947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哪三项
    孔些威4561 :答:法律分析:三项制度改革,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改革的内容是 “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干部能上能下。法律依据:《国有企业公司章程...
  • 17238699947 :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指的是什么
    孔些威4561 :答:法律分析: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改革的内容是 “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干部能上能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既是集团公司...
  • 17238699947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指
    孔些威4561 :答:法律分析: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第四条: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
  • 17238699947 :三项制度包括什么制度
    孔些威4561 :答: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既是集团公司深化企业改革、打造国企新样板的重要内容,也是股份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三项制度改革具体指什么?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改革)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国...
  • 17238699947 :三项制度改革的定义
    孔些威4561 :答: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
  • 17238699947 :纪检监察三项改革首先从哪里提出来的
    孔些威4561 :答:介绍如下:三项制度改革是指国务院针对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以及人事部三项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纪检监察的三项制度是: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 17238699947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哪三项
    孔些威4561 :答:一、人事制度改革 国务院推动国有企业进行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以及人事部的三项制度改革。这些改革的目的是精简组织结构,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精减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1. 精简组织结构: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精减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确保各部门之间和上...
  • 17238699947 :国资委三项制度改革是哪三项,员工如何
    孔些威4561 :答:三项改革简单来讲主要包括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如果展开来分析实际上也是组织架构战略化、人员编制效能化、人员匹配市场化、人员考核可量化、优胜劣汰制度化、薪酬标准市场化、工资福利差异化等八个方面进行的系统化体系设计。《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第九条建立国有企业领导...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