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

   更新日期:2024.06.01

反感的原因可能还是那些文艺青年身上所带着的标签吧,曾经minako眼中的文艺青年都是小清新,然后带着点才气的一群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热爱美好的,小清新的事物,享受阳光雨露,享受四季的爱意。那么这样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生活方式~
靠写作就可以有收入,生活不需要被繁重的工作所压制,有自由的时间生活,保留了性格上的清雅,生活上的自然纯粹。
但是以上的美好可能也仅仅是外界很多人的想想罢了,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并不是读读书,看看风景就足够的,如果只浮于这样的表面,甚至于只浮于一些鸡汤文,言情小说这样的青春文学,又或者是网络上碎片阅读而就自称文艺青年的话,那么不喜欢的大多数人也是正常的,这个称为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也请许多小年轻不要那么肤浅的给自己冠上这样的称号,那么华而不实就变成了矫情,表面,毒鸡汤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家了!更何况文艺青年也绝对不是照片上那种看起来唯美的妹子,温暖的男孩子就够的!


如果是真正的文艺青年,不被待见的估计还是少数的,那么如同鲁迅,林清玄,萧红这类的作家,可谓是文艺青年了,对于生活透彻却也热爱,对于文字的见解深刻,却更加的热爱写作,沉浸书中,却也洞明世事,不随大流,更不浮于表面。
所以今昔的对比也导致了现代人看不起"现代文青",因为其内涵本质,所写所作,个性标签上的水准确实也不是一星半点的差距了,那么在盲目自称文青的时候还是要更省视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内涵才对~



在这样一个务实,讲究脚踏实地,真金白银的社会,谈什么文艺青年,文艺可以带来实际效益吗?文艺可以迅速把自己的才学变现吗?如果不可以,那么就肯定会遭人讨厌。因为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


文艺青年多讲究什么,讲究艺术,讲究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自我满足,讲究的是比现实利益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精神胜利。可是人是需要吃饭的,并且是每天都需要吃饭的,文艺不能吃饱饭,还老是在鄙夷那些为了吃饱饭而不断努力的人,当然会被他们讨厌和拒绝了。

文艺青年喜欢把自己摆的高高在上,给别人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和世界格格不入,对别人简简单单朴实的生活很少正眼相看。所以,我们更愿意和自觉的把文艺青年和空想者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我们觉得他们痴人说梦,不切实际,他们觉得我们太过现实,没有一点追求和品味。这就是分歧,两种对立的生活态度造成的现实矛盾。所以他们讨厌我们,我们也不见得就喜欢他们。
当然了,这也和近些年中国的经济下行,缺乏活力有关系。让就业和挣钱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家每天都无可奈何的为自己生存奔波,却还有人冷眼旁观,说三道四,当然讨不了我们的欢心了。毕竟你不加入我们可以,但是不可以鄙夷我们的生活方式,来显得自己多么优越一样。这是我们不能忍受的。
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我们的世界观也不同,甚至是相对立的。所以,我们彼此就像美国人不待见中俄人民一样,彼此看对方都不顺眼。



隔靴搔痒的看文青,他们孤僻,特立,却自得其乐;
融为一体后你再看,我们依旧特立独行,依旧自我放飞。
区别在于前者的你只会嗤之以鼻,后者的你却能会心一笑~

【文青不是你想当相当就能当】

不同于70,80,90后的人更习惯于自己给自己加上标签。一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二来也能够让同特质的个体能够更快的熟络起来。而这其中见过最多的标签就是"文艺青年"。

文青若是笼统来形容,那么就是会一点文艺的人都算文青,比如说吉他,钢琴,摄影,绘画,写诗,写作等等。如果你真这样认为的话,恭喜你:你只能成为一个披着文艺外皮的青年,而不是一个有着独特思想,生活方式,理想追求的文青。这两者的差距不可谓不大,同样的一个真正的文青是多么的寂寞呦~

1.文青第一步:有才艺
想要成为一个文青首先要做一个有才艺的人,人无手艺难立于世,而文青无艺难把"文艺"这两个字真正体现出来。我们最熟知的文艺青年顾城,他不仅可以写诗歌,同样他的画作就和他的诗一样充满着童真,或是直触本心。民谣歌手中也有许多文青,家乡的俚语揉碎进文青独有的思维和见解中,通过音乐传达了不同群体对于同一种生活的过法,所以说有才艺是文青的标配。

没有才艺的文青就像是没有羽毛的孔雀一样,无法把最美的东西绽放给人看~

2.文青第二步:极具想象力
真心热爱艺术的人,总会抱怨自己的灵感为什么这么少,而别人的灵感就像是牛皮一样说吹就吹。这就是作为文青的一大特质:极具想象力。

想象力这个东西也不是信手沾来,它需要有前提,有人说梦境是现实的映射,那么想象力就是现实经历的所有杂糅和重组后的东西。它的特点就是需要人不断的获得,可以是知识,可以是体验,也可以是单纯的看,感受。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在极大程度上来说需要非常独特的视角来体现,谁都见过他的画,却不一定见过他的诗,凌乱破碎重复联合,没有标点也没有注释,而这一写诗的过程却是他灵感上的极大来源。


没有想象力的文青就像是没有颜色的彩虹一样,灰扑扑的谁会多看一眼?

3.文青第三步: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一个合格的文青,他不怕人说,不怕人质疑,因为人家自有一个世界,同样也自有一套安慰自己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家徒四壁了每天还到处逛逛,找点小酒喝喝,拿着书读读感觉就是人生最快活的事情了。

而那个已经大龄化的文青高晓松,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胸照",顺便每天和别人灌输一下诗和远方。他们怕什么?什么都不怕呀,说是脸皮厚也好,思想独特也好,文青的生活是一场有规划的乱七八糟的展现。他们多爱展现自己,同样也厌恶循规蹈矩。

不会自得其乐的文青就是场没有音乐的广场舞,嗨不起自己,也带不起别人~

【文青就像一坛子埋在土里的美酒,没打开它你就说这酒坛真丑,没喝上它你只能说这酒有点香,泡在坛子里的时候,你不得不向往:真TMD醉死在这里算了。】

我开头做了一个形容,文青具有比较难以描述的特质,所以它可以是蒙尘的美酒。而当你以为别人穿着亚麻的衣服,手上带着串子,背着吉他,或是画板,就是文青的时候,那么你只闻到了"文青"这坛酒的香。发几条鸡汤,读几句酸诗的只能是“失意青年”。文青会更加喜欢有着文化附加的东西,或是鲜有人爱听的冰岛音乐,鲜有人吹的蓝调口琴,草原上的马皮袋,少数民族编制的手工饰品。

若有人对文青有反感,要么是源于不理解,要么就是源于嫉妒。前者可以说不知者不罪,文青的生活上为了寻找灵感,什么旅行只是比较美的一部分,大多数人都要去尝试许多新鲜事物,抽烟,喝酒,极限运动等等有意思的,可以激发人兴趣的,作为一个文青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就像我看见了一件陶瓷的小挂件,购买它只是下乘之选,我更多的是去了解它,欣赏它,更甚者应该是创造出它。我们有想要了解的欲望,同样的我们也有创造他的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的好玩的东西,我们或许早已玩过,而普通人还未发现的新鲜,我们可能早已吃透。


活的太滋润自然有人嫉妒,嫉妒这类人我们可以理解为:想要得到文青所生活的方式,却因为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没实现,所以就会从心里对文青产生反感。就像我英语不好,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我就不怎么会喜欢英语,也就对英语老师不怎么感冒喽。我的朋友圈 里就有这样一位大龄文青,他更新朋友圈的速度之快,每天放放美景美食的图,在饭桌上就是典型的老司机,教学生的时候就偏爱有个性的学生。不怕别人说,活的是潇洒自在,这在他人的认为是自我,然而这却是文青最大的特质,这种特质的生活你说能不让人鸡肚吗?

反感文青的人,就像我开头所比喻的,他们只闻到了"文青"这坛酒的香,却无缘品尝这坛美酒的醉人滋味呀。

不过我真正想说的是最后,当你真正融进了文青以后,其实不论文青也好,其它领域也罢,人只要能够在其中得到满足,并且一辈子都觉得这样很值得的话,那么你只会想:此生真TM值得一游。




文艺青年,这个词进入人们的视野也不过近几年的事情。“文艺”让这个标签变得很时髦,好像一时间很多人都想给自己贴上这个标志,好像文艺是活在艺术里的感觉,越来越多的伪文艺慢慢出现,似乎一篇文章,一件衣服,甚至是一个动作,都在向别人召唤,我是一名文艺青年。


但是文青刚出来的时候是真正的文青。现在社会节奏飞快,青年人喜欢的东西换的很快,就像是潮流这个词,真的是潮流,一阵便褪去了,当嘻哈充斥在大街小巷,别人都千篇一律的追求着时尚,如果突然出现一抹清新的色彩,乍看好似平淡无奇,实则确别有一番风味。跟风是很可怕的事情,慢慢的,文艺青年就像一阵旋风,刮到哪儿哪儿一股清凉。但是慢慢的这感觉就变了。


文艺青年崇尚不拘一格,向往特别。然后很多人是不喜欢搞特殊的,这就是一对矛盾。伪文艺青年喜欢标新立异,错把那种特殊当作别具一格,用很多现实实用主义者的话来说那就是洋作,而他们认为那是他们的品味。文艺青年喜欢自由,向往自然,总说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的说一句:扯淡!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旅行驶任何人都会选择的。


什么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都是待业游民的借口。曾经看过大冰的文章,他说的很对,朝九晚五是稳定的一生,说走就走是浪漫的,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我们既可以活得很安稳,也可以偶尔洒脱,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说走就走。文艺本身并不让人讨厌,让人反感的是贴着文艺标签的伪文艺者,真正的文艺不是标签,而是从里到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这种气质不可复制,历久弥新。



作为一个“曾经的”普通青年,笔者最反感的就是所谓的“文艺青年”。

不知道是哪位的大神给出的分类,将青年人分成了:文艺青年、普通青年和二逼青年三类。二逼青年就不必说了,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二逼的存在,不过这个名头是有些人想要逃也逃不掉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文艺青年也成了一句骂人的话,当你“夸赞”某人是文艺青年的时候,对方十有八九是不会开心的。因为“文艺青年”这几个字已经和“装”深深的划上了等号。

作为一个年轻人,热爱一点文艺也没有错,没事写个诗弹个吉他都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如果是打着这两个目的的话,那估计没有人会反感。但是很多人的目的并不这样子的单纯,他们的所谓文艺特质并不是提升自己的内在,而仅仅是为了在他人面前表现,这就有点让人吃味了。

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朋友”,他们自诩不凡,他们藐视一切,他们的眼中只有他们自己,他们总是比你要优秀,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多么的优秀,处处表现自己,刻意让自己表现得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然而,他们真的有那么优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爱好音乐舞蹈等文艺,有人喜欢其他的东西,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一样,爱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爱好是高人一等的,就像没有人是高人一等的一般,但有人却总是忘记了这一点。他们就是“文艺青年”。



  • 18043819704 :大多数人讨厌文青是为什么?
    王莉烟1092 :答:而文青,则沉浸在书的海洋,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得如何和他人交流。所以大多数人讨厌文青。3.自以为是的情怀,其实早就中了别人营销的圈套 曾经我很喜欢那一堆堆文艺青年写的关于江湖,关于旅行的文字,讲讲情怀,聊聊人生。后来发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钱对于文青来说是个致命的弱点。他们自以...
  • 18043819704 :文艺青年本是褒义词,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
    王莉烟1092 :答:所以现在大多数文艺青年都是一些非常让人反感的一些人滴,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这个词,这就是一种时代不同所带来的一些不同的原因吧,在当年的那个时代,这种人根本就不会被称为文艺青年,但是现在的时代就不同了嘛,所以并不是因为羡慕还是嫉妒,只是单纯的,因为时代不同了。
  • 18043819704 :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
    王莉烟1092 :答:反感的原因可能还是那些文艺青年身上所带着的标签吧,曾经minako眼中的文艺青年都是小清新,然后带着点才气的一群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热爱美好的,小清新的事物,享受阳光雨露,享受四季的爱意。那么这样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生活方式。靠写作就可以有收入,生活不需要被繁重的工作所压...
  • 18043819704 :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
    王莉烟1092 :答:其实人们反感的不是文艺青年,而是爱显摆爱做作的伪文艺青年。喜欢看艺术电影,喜欢看书,喜欢摄影,喜欢旅行,都可以。喜欢的事自己做就好了,自然会碰上会和你交流沟通有共同喜好的朋友。可是生活中却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听了几首烂大街的民谣,就觉得自己“文艺”了,朋友圈里发着故弄玄虚的文字,...
  • 18043819704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原因是什么?
    王莉烟1092 :答:我不认为文艺青年是招人反感的,最起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是蛮有情趣的一类人,少量人会故意撇一些乖谬的句子来哗众取丑,这样的人肯恩还见讨厌,而真正的文艺青年不是处处文绉绉,而是一种卓越的生活态度。
  • 18043819704 :为什么如今文艺青年逐渐成了一个贬义词?
    王莉烟1092 :答:其实文艺青年这个词原意是赞美那些有品味、有情调、有想法、有思想的先进青年。但这种说法是在社会经济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比较传统、守旧,对新思想接受度很差。所以在这一时期如果突然出现一个思想很先进、有品位、有想法的人就会感觉眼前一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 18043819704 :人们讨厌文艺青年,是在讨厌什么
    王莉烟1092 :答:文艺青年不讨厌,讨厌的是那些愿意去装文艺青年的人,没有墨水还非要摆弄高雅。但是呢有些文艺青年确实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太过杞人忧天,老觉得满腔的才华无处释放,世界那么的大哪里才是我体现价值的地方?世界那么多问题我到底应该去解决哪些个?当然不能排除某些有问题的文艺青年,不追求充实自我的...
  • 18043819704 :很多人不喜欢文艺青年是为什么?
    王莉烟1092 :答:第一,很多人觉得文艺青年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内容,泛泛而谈。这类评判的人一般都是一些比较恼火文艺青年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在当今的时代,很多的小青年,包括我都喜欢看文艺的书籍,而很多那种理论、历史、名著型的书我们并不太喜欢看,所以那一类人会觉得文艺青年是在毁青少年的前途。最重点的还是要...
  • 18043819704 :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
    王莉烟1092 :答:大多是妒嫉心作怪吧。对自己没好处的人,别理会别在意。面对别人的评价,应该抱无所谓的态度,这是成熟的人该有的表现。只要是做的事没有错,自己认为正确,不用再在意他人的眼光,受别人影响。广义上,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 因为此类人的存在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艺术涉猎基础上,...
  • 18043819704 :从追捧文青到避之不及,“文艺青年”何以没落至此?
    王莉烟1092 :答:追求的只是目前的经济利益和享受,对于那些文艺化的一些东西,就显得不那么在乎,甚至有些嗤之以鼻,我觉得这种观念也是不正确的。人生存不仅仅只满足最简单的物质享受,我们要追求更多的还要有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这样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不管怎么说,文艺青年他们饱...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