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传教士是怎样把中华文明传入西方的?

   更新日期:2024.06.01

欧洲传教士们不仅将西方的文化传到中国,他们也将中华文明传回西方。

传教士们进入中国后,常常游历四方,到处传教,因而对中国有了比较切实的认识。他们根据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写下的札记、日记、书信等等,在欧洲人眼前展开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大大开阔了欧洲了解东方的视野。利玛窦留下的关于中国的札记,内容包括了当时明代中国的各方面情况,以及耶稣会自沙勿略以来在华传教的过程。1614年,比利时籍耶稣会士金尼阁将这部札记带回欧洲,并将它由意大利文译成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书的名字为《耶稣会利玛窦神父基督教远征中国史》。在这部著作中,利玛窦把中国人称为“最勤劳的人民”,并且说:“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以普遍讲究温文有礼而知名于世。”直到利玛窦之前,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仍是只鳞片甲,没有超出马可?波罗笔下那带有神秘色彩的描述。他们甚至连丝绸之国、契丹和中国这几个名称的内在联系都弄不清楚。正是利玛窦弄清了契丹和中国是一个国家。在这部遗著中,利玛窦描述了中华帝国的情况,如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特别是孔子的言行与儒家经典,等等。这部著作出版后,在欧洲被译为多种文字传播开来。著名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就是读了这部书,激起了前来中国的强烈愿望。

还在金尼阁编译出版利玛窦札记之前,1592年英国舰队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截获了一艘葡萄牙商船《圣母号》。在船上发现了一本1590年在澳门出版的用拉丁文写的关于东方和中国的书。这本书包括一些在中国的传教士留下的资料。英国地理学家哈克卢特将这本书的摘译收进了他所编辑出版的《航海全书》之中。摘译部分叙述了中国的幅员、疆土、首都,以及保卫边疆的长城;书中介绍了中国男人种稻、女人养蚕,还记载了每年春季皇帝推犁、皇后采桑的典礼;书中还叙述了中国的小麦、稻谷等农作物,棉布、瓷器等手工业品,以及皇室分封、科举制度,等等。

对于欧洲人来说,同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字。西方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后,为了适应环境、便利活动,一般都努力学习汉语和文字。利玛窦在总结自己在中国活动时就指出,“会说这个国家的本土语言”和“专心致志日以继夜地攻读他们的文献”,是他在华活动的一大优势。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利玛窦等人首先编制了汉字注音书。在此基础上,传教士金尼阁在中国学者王徵、吕维祺等人帮助下,于1626年编成了《西儒耳目资》。这是最早的一部拉丁化拼音的汉语字汇。它可以根据汉语的发音来查字,也可以根据汉字来查它的发音。后来,法国传教士白晋编成了《中法小词典》,还用拉丁文和法文撰写了中文研究法。在此基础上,马若瑟在1728年写成了《中文概说》,分析了汉字的构造与性质。法国传教士也注意学习汉语之外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如编成了《满法词典》和《五译合璧集要》(梵、藏、满、蒙、汉五种文字的字典),以及《法汉满蒙词典》,等等。18世纪中叶,德国传教士魏继晋又编成了历史上第一部《汉德字典》,收入了汉语词汇2200个。



  • 18854319196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教的实质是什么?
    却幸生1960 :答: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 18854319196 :传教士的传播方法
    却幸生1960 :答:在明代,欧洲传教士向中国输入宗教和科学,传播科学并不比宗教少,因为中国人需要科学知识,只谈宗教不能得到士大夫的尊信。清代康熙前期也有传教士,但是他们很少谈科学(除一些天文历法),这是因为汉人不敢接近西洋人,传教士失去士大夫的支持,宗教也就遭到满族统治者的压迫,不能像明末那样顺利发展。 而在当时来华的传教士...
  • 18854319196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西方对中国文化渗透的作用?
    却幸生1960 :答:传教士趁虚而入,利用恩惠与互助,获得了大批信徒。一部分中国人也利用基督信仰,或者基督信仰利用中国人(我无法确定),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当然,传教士普及了教育(教会学校)医疗(红十字),但是他们的贪婪,无耻的利用了中国人,攫取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 18854319196 :外国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却幸生1960 :答:中国早期的教会学校都是由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有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于181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1818~1856年)和为纪念马礼逊对促进中国教育及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而于1836创办的马礼逊学院(1836~1850年)。教会学校的创办目的不外有二:一是“交互教育中西文学...
  • 18854319196 :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西方人,都做出过哪些贡献?
    却幸生1960 :答:最先采用的就是企图在思想上教化中国百姓,来自西方世界的传教士试图将他们信奉的宗教传入中国,在中国传教布道,基督教思想就成为了他们宣扬和布施的主要内容。明清时期的西方传教士清楚的意识到想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家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种新文化。首先需要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然后将...
  • 18854319196 :欧洲传教士是如何把西方生物学、医学知识传入中国的?
    却幸生1960 :答:欧洲传教士还把西方生物学、医学知识传入中国。为了求得自己的进身之阶,欧洲传教士们还常常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为皇室和王公大臣看病。如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刘应等人,就曾用金鸡纳霜(即奎宁)治好了康熙皇帝的疟疾,外科医生罗德先还为康熙皇帝治好了心悸症和上唇瘤;安泰不仅随皇帝巡游,成为侍从...
  • 18854319196 :外国文化怎么进入中国的
    却幸生1960 :答:两次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大量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
  • 18854319196 :西方传教士对中西文化做了哪些贡献?
    却幸生1960 :答:欧洲传教士还把西方生物学、医学知识传入中国。为了求得自己的进身之阶,欧洲传教士们还常常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为皇室和王公大臣看病。如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刘应等人,就曾用金鸡纳霜(即奎宁)治好了康熙皇帝的疟疾,外科医生罗德先还为康熙皇帝治好了心悸症和上唇瘤;安泰不仅随皇帝巡游,成为侍从御医,而且平常为...
  • 18854319196 :明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主要向人们传播的是
    却幸生1960 :答:因为欧洲的葡萄牙人在澳门获得居住权,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们先停留在澳门。罗明坚(Father Michele de Ruggieri)神父向东方总巡察使范礼安举荐了利玛窦。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达澳门。 传教士们想通过汉语著述天主教义来吸引中国人,“练习用他们的语言写作,作为一种吸引捕捉他们心灵的手段。”...
  • 18854319196 :清代的传教士来到中国都做了什么,他们传播了什么思想?
    却幸生1960 :答:究竟是文化传统还是宗教礼仪也一直存在争议。1704年天主教教皇否定了中国教徒的祭祀行为,并不允许相关教徒进行活动。这也彻底激怒了康熙,康熙下令驱逐部分传教士。这些传教士的中国之旅就此画上了句号,但他们所传播的文化和宗教的种子已经深深的埋在了清王朝的这片土地。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