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就该受欺负」的理论你认同吗吗?

   更新日期:2024.06.01

弱者不应该被欺负,但弱者往往在受了欺负之后忍气吞声,从而让坏人觉得你好欺负。强者也会被欺负,但强者在被欺负之后有力进行反击,让坏人付出代价,从而不敢再欺负他。

所以,被欺负时,一定要秀出肌肉,亮明态度,集中你所有资源和力量进行反击。你只要打赢一次,就会给自己莫大的信心,也会给坏人有力的震慑。
强者并不是天生的,如果我们了解万事万物相互转换的道理,就会发现,在成为强者之前,他们曾经也是弱者。

因为一个人在成为强者之前,也是经历从弱小到强大的状态。我曾看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的个人传记。
安东尼.罗宾,在成为潜能大师之前,他做过许多行当,十七岁那一年,高中还未毕业的他就开始摆地摊,后来又当餐厅服务员,做过推销,最后在一家银行担任洗厕所的工作。那时候的他,非常穷,最昂贵的或许就是一辆价值九百美元的二手旧车——“甲壳虫”。

为了节省房租费,他每天都睡在“甲壳虫”里面。
而为了节省较为昂贵的停车费, 他每天晚上必须跑到“7-11连锁店”门口睡觉,因为这家商店门口是二十四小时免费停车。
但是能激励他成为一个强者是什么,那就是他非常渴望想要改变现状。

当时他听说有一个人开发的课程能够改变他贫穷的状况,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借遍所有朋友的金钱,只为了想要改变自身的状况。所幸,他从课程中得到启发,并且他努力运用所学课程的潜能, 彻底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命运。

安东尼故事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一个人真的想要变成强者,首先就要有强烈的信念,无论生活多么糟糕,都要怀有迫切的想法去学习,并努力践行到自己的命运中来。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什么越老实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人欺负呢?欺负老实人的他们都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呢?


一、潜意识里认为老实人就该被欺负的心理有些人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老实人是好欺负的,是理所当然被欺负的,这种潜意识可能是受一些环境或者一些人的影响,造就了他们错误的心理,所以他们会去欺负老实人。


二、认为老实人懦弱无能的心理老实人都是善良的,不喜欢争抢,也不喜欢表现自己,有些人就会把别人的善良和爱心当成是他们的懦弱,就认为老实人不能,进而对他们身心进行摧残。


三、欺负弱者体现自己强大的心理这类人卑鄙可耻,他们欺软怕硬,鸡蛋怎么敢碰石头,他们只挑弱者进行欺负,为了体现自己的强大,以欺负老实人来证明自己也是个强者,其实他们就是一个可耻的弱者。



四、认为人老实,欺负后没有“后顾之忧”的心理老实人受欺负后,一般选择的是忍气吞声,不会反抗,长时间就会形成逆来顺受的心理。这也让一些人觉得欺负老实人后顾无忧,可以肆无忌惮。

五、容易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弱小身上的心理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压力很大,有些人会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在相对弱小身上,欺负让他们觉得软弱的老实人,使他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五、容易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弱小身上的心理现在快节奏的社会,压力很大,有些人会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在相对弱小身上,欺负让他们觉得软弱的老实人,使他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语是从地方检察官方账号里面发出来的,虽然这段话说的并没有毛病,而且非常的现实,但是总觉得让人感到这样的话语,从地方检察官方账号说出来,实在让人感到不妥。

也许现实的确是像地方检察官方账号所说的那样,“不要再说怜悯什么弱者,在这世界里,弱者就是要被强者践踏的。

你,要么被践踏,要么变强大”。或许这就是现实社会当中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当中亘古不变的真理,是这个世界上被认可的自然法则。

尽管现实很残酷,尽管他一不小心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让我们看到现实的残酷性,看到了在自然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存之道,但是这样的话语难免会让绝大部分弱者或者普通人难以接受。

尽管现实很残酷,尽管我们需要适应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但是我们仍然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仍然期待弱者能够被强者善待,弱者能够被社会善待,弱者能够引起强者的保护欲,弱者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庇护,而并非是残酷的“弱者就是要被强者践踏”。

当然,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弱者能够不被强者欺凌,能够得到社会的善待,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庇护,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也要深深的清楚现实的残酷性,尽管我们希望弱者能够被善待,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庇护,但是不可能庇护到每一个人,仍旧有很多弱者被欺凌、被欺辱,被强者压迫和践踏!

正因如此,我们的社会才需要更加强调,不要持强凌弱,不能仗势欺人,应该严厉打击仗势欺人者,而非严厉打击弱势群体。


而作为地方检察的官方账号,更应该宣扬不要持强凌弱的理念,但是我们看到作为地方检察的官方账号,不仅没有宣扬不要持强凌弱的理念,反而去宣扬社会的残酷性,去说一些“不要再说怜悯什么弱者,在这世界里,弱者就是要被践踏的。你,要么被践踏,要么变强大”的这种话语,虽然很真实,很现实,但是作为官方账号,总有些不妥。

谁不想变强大?哪个弱者愿意被欺凌、欺负,被强者踩在脚下?

但是没有办法,有强者就一定有弱者,就好像有男人就有女人,有白天就有黑夜一样,这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人类文明已经出现了几千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存在着强者和弱者,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强者,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弱者,也不可能所有的弱者都能够变得强大,不再被强者欺凌和践踏,显然这是做不到的。

既然无法让所有的弱者都成为强者,那就应该想办法维持平衡,想办法保护弱者,不要让强者以强凌弱,尽量让强者和弱者都能够成为不欺负他人,不欺凌他人,能够和睦相处的平等人。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信奉一种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认为弱者就应该受欺负,对于这一理论,我个人是很不认同的。
首先,那种弱肉强食弱者就该受欺负的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极度自私和狭隘的观点。

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在彼此的相处过程中都应该做到彼此的相互尊重,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弱者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给予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真正的感受到心里的踏实,即便是自己不愿意帮助这些弱者,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去欺负那些弱者,因为一个人的强大并不是建立在对于弱者的欺压而体现的,对于弱者的欺负,只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无能和无知。


而那些所谓信奉弱者就应该受欺负理论的人,他们也应该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在生活中,他们不可能永远都是一个强者,很有可能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条件下,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弱者,当自己成为一个弱者的时候,受到别人的欺负,自己心里面自然也会很失落,很难过的,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绝对不能够欺负这些弱者的,即便是不愿意对这些弱者给予帮助,那么也应该尽可能的对这些弱者有起码的尊重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内心真正的踏实和坦然。



我当然不认同,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说法。

生活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相对胆小懦弱,害怕竞争,不敢表达,总是吃亏,不会拒绝,我们把这类人,统称为“老实人”。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种人看着可怜,但也有让人可气的地方。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种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和共性就是经常吃哑巴亏。吃亏了也不愿意表达,不愿意索取回来。他们给人一种软弱不争气的感觉,就连平时不会欺负人的人,看到他们的受气包样都想欺负一下。

现在社会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佳偶难得,其实,我们只要拥有正确的择偶观,是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今天,介绍五个择偶标准,与大家共同探讨。

1、良好的品性。

个人认为择偶的第一标准就是良好的品性,一个人无论他的其他条件如何好,如果品德和性格有缺陷,这样的人都不是我们的良人。



2、责任心。

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最起码的责任心是必须要有的,你选择,你就必须负责。

3、并驾齐驱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并驾齐驱,并不是双方要有多厉害,而是说双方要能力相当,这样彼此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4、相同的奋斗目标。

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会使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两个人既是爱人,又是战友。



5、相似的家庭条件。

之所以将这条放在最后,是因为这五个标准是由主要到次要排序的,个人认为家庭条件应该考虑,但不能作为决定因素,虽然相似的条件会大大减少夫妻之间的矛盾,但很多原生家庭差距很大的夫妻也生活的很幸福,所以,这一条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我不认同这种理论。缘由是其官博写了这样一段话:不要再说怜悯什么弱者了,在这世界里,弱者就是要被强者践踏的。你,要么被践踏,要么变强大。早安!这段话看似励志语录,实则也是在强调社会的弱肉强食观点,之所以这段话被热议还是因为其发布的主体是官方机构,而且还是一个司法单位。

信奉弱肉强食法则的人有很多,他们都必将遭受反噬!
在很多人看来,弱者就是要受强者欺压,恃强凌弱是很正常的现象。
比如在一些场合上,两个人有了争论,往往是有钱有势的人更有“道理”,别人会怪另一个人“不懂事”。
什么叫懂事呢?
意思就是弱者必须讨好强者,强者总是对的,我有钱我就可以欺负你,你反抗就是你不懂事,看不透火色。
但凡是信奉这一套的人,在遇到比他更强的人的时候,他就会乖乖趴在地上受欺负——他认为这是“正常”的。
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荣和辱都是一体的,恃强凌弱的人,也会有被人欺凌的时候。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是所谓的弱者,难道我们应该被践踏吗?我们不应该,我们都是在用心的过我们自己的日子。我们不招谁不惹谁,我们自己挣钱,自己吃饭,并没有靠谁养着。我们普通却自强不息。

所以看了这样的话当然会内心有触动,甚至会愤怒。

那么什么是弱者,什么又是强者?过平平淡淡的日子就是弱者嘛!追求大富大贵,就是强者吗?

所以弱者与强者的定义好像是这个社会来设定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尊重自己的内心,过自己的日子,我们觉得平平淡淡的日子并不是在向生活示弱。

内心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我觉得就是强者。

哪怕你有风光的日子,风光的头衔,如果你不自尊,不自爱那也不见得是强者。

如果为非作歹的强者去凌弱,那这样的强者规律应该被瓦解。 就如校园霸凌, 自以为自己很强的几个人去欺负老实巴交的学生,这样的强者规律就应该被瓦解。弱者,不应该被践踏, 应该反抗,应该勇敢。

希望每个人都能内心充盈,善良,不恃强凌弱。所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3873906954 :弱者就该受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弱者就该受欺负,这种理论我是不认同的,我们不能够欺负任何人,也不能够被任何人欺负善良要有尺,忍让要有度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一个人若总是无底线的善良,自然会被人当成“软柿子”捏来捏去。人活着,不要总相信忍一时风平浪静,忍到底风平浪静没有,肆无忌惮却来了,我们可以...
  • 13873906954 :弱小就该受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我不认同弱者就该受欺负这个理论,但是弱小不该被欺负,可弱小一定会被动受别人欺负。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绝对公平的,弱肉强食才是森林法则,也是社会潜规则,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不被欺负。我们人类不是孤零零的生活在世界上,而是作为一个群体生活在一起的。一个群体要面临其它群体的竞争。假如一个...
  • 13873906954 :弱者就应该受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弱者就应该受欺负,这个理论我不认同,我觉得这就是个谬论。所谓强者和弱者,都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要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强者,但是把你换一个环境,你就有可能是个弱者。而且强者和弱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
  • 13873906954 :弱者就应该被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比较厉害的人,他们可能是表现的非常的强势。但是那些比较差的人可能就相对比较柔弱,所以有些人就觉得那些弱者可能就是应该受到欺负,所以有些人就觉得弱者就是应该受到欺负,你觉得这样的理论是否会被认同?可能有少部分人觉得的确是这样。因为有些人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非常的没用,...
  • 13873906954 :弱者就应该被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我不认同!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信奉一个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认为弱者就该欺负。 我个人不同意这个理论。首先,弱肉强食论是一种极其自私和狭隘的观点。 人人平等,在相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弱者,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即使我们不愿意...
  • 13873906954 :弱者就活该受欺负么?
    余廖奇1396 :答:很难想象弱者就该受欺负,虽然这段话说的并没有毛病,而且非常的现实,但是总觉得让人感到这样的话语,从地方检察官方账号说出来,实在让人感到不妥。也许现实的确是像地方检察官方账号所说的那样,“不要再说怜悯什么弱者,在这世界里,弱者就是要被强者践踏的。你,要么被践踏,要么变强大”。或许这...
  • 13873906954 :弱肉强食的社会是否需要道德的约束?
    余廖奇1396 :答:弱肉强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竞争和利益的,这意味着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去达到目的。因此,道德的约束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是非常必要的。道德的约束可以帮助人们区分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从而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道德的约束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
  • 13873906954 :为了家庭,“弱者”就该受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不应该受欺负,其实你越是软弱,别人就越欺负你,表面上看是家庭和睦了,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这样反而让他们得寸进尺。
  • 13873906954 :弱者就该被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不认同弱者改被欺负 别人欺负你,往往是“恃强凌弱”,如果你比别人更加强大,别人怎么敢欺负你呢?在我们村里,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左腿短一些,走路一瘸一拐,常常被人取笑。一些强势的人,还常常欺负他。在夏天的时候,年轻人的稻田里,总是缺水,别人故意把水引到自家的稻田,如果自家的稻田里水满...
  • 13873906954 :弱者就该被欺负吗?
    余廖奇1396 :答:弱者也不该被欺负。其实这世界是公平的,谁也占不了便宜,谁也吃不了亏,今天欺负别人的,也许明天被别人欺负。如果真的有谁无恶不作没人管得了。而且,相对而言,强弱都是相对性的,可能有的人比普通人强势,但在更强大的人眼里,他也同样弱小,那他是否愿意被更强大的人欺负呢?对于弱者自己,最...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