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江苏一个村庄的日常生活,百姓乐观开朗吗?

   更新日期:2024.06.01

海州刘家顶许姓人家合影。这组清末老照片由美国传教士拍摄于1910年(宣统二年)的海州刘家顶,展现了这个村庄的日常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海州即今江苏连云港,刘家顶具体位于何处、现为何名,小编没有找到准确答案,知情的网友不妨留言告知。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镜头。在清朝,海州是苏北重镇,由江苏省布政使司直接管辖,地位高于一般隶属于府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从这些照片来看,当地生活还算过得去,没有衣不蔽体的境况,百姓们面对镜头笑逐颜开,乐观开朗。




孩子们对着镜头笑不可仰,这很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看到照相机。


拥挤的人群,可能是庙会或其他民俗活动。海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经过这里。秦汉以来,海州经济繁荣,商贸云集,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淮海东来第一城”的美称,“南蔽江淮、北控齐鲁”,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两位老妪在做针线活,孩子们在旁边玩耍。这个场景,让人回忆童年,上世纪90年代小编在农村也见证过这样的生活。


正在劳作的木匠。清末时期,海州在当地名流的引领下,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出现了玻璃公司、面粉厂、肥皂厂、机器油饼厂等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面貌,也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此外,海州还办起了新式学堂、规划了铁路。


海州刘家顶一家石料场。海州当地名流以沈云沛、许鼎霖为首。沈云沛曾担任邮传部侍郎、吏部侍郎,对海州地区工商业乃至苏北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在海州创设了种植试验场、果木试验场、海州面粉厂、肥皂厂、云台茶叶树艺公司等几家企业。



这是一个痛苦的时期在困难时期,但现在它是在黄金时期。图为晚清1909年拍摄的一组江苏老照片。当时,离清末只有两年。虽然江苏人民饱受战争和贫困之苦,但他们仍然微笑着,因为他们相信黎明会在天黑前到来。

这是1909年江苏梅州一位和尚的老照片。老照片中的和尚双手拿着一个掸子盘腿坐着。他的身体壮丽厚重,圆脸也很善良。古代人们对佛教十分重视,甚至皇帝、王子、贵族也非常虔诚。因此,古代僧侣受到了很好的对待。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记录了江苏南部、上海一带的社会面貌,摆拍痕迹较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清末民初处于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战乱时有发生,民生日益凋敝。我们在照片中能看到,所有人都在辛苦谋生,其中多位被拍摄对象衣衫褴褛。 

图为1909年江苏梅州一名农妇做针线活的老照片。虽然当时的清朝名义上是年轻皇帝,但溥仪当权,但事实上,清朝廷的真正权力是由溥仪之父扎所掌握。令人惊讶的是,几百年来辉煌的清朝命运,落在一批皇室亲王手中。这是1910年江苏海州采石场一群人的老照片。众所周知,采石场的工作非常艰苦和危险。此外,当时没有采矿机,因此,由于采石场事故,人们经常在采石场死亡。

上海的独轮车夫。身穿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脚蹬草鞋,这是旧社会典型的底层劳动者形象。独轮车就是他的谋生工具,既可运送货物,也能当“出租车”送人,此时,他正在等待主顾上门。辛辛苦苦一整天的收入,可能只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粗茶淡饭。

街头代写文书的先生。旧社会识字率很低,一个村庄、一条胡同里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粗通文墨。大家写家书、写借条、写诉状、写婚约等等,就需要找人代笔。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有些识字的人就在街头摆摊代笔,赚几个铜板。随着入学率的提高,代笔这个职业就消失了。一位妇女正在编织麻绳。家里需要用麻绳了,一般不会去街上买,而是自己动手编织。这位妇女操作一台简易的工具,用黄麻等材料慢慢拧成一条绳。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仍然会用到绳子,但随着技术进步,已经不必手工制作了。

图为1910年江苏海州庙会的老照片。这些珍贵的旧照片大多记录了清末人民的生活状况,直接反映了晚清末年的社会面貌。当时,江苏省的贫困状况一目了然。这是1910年江苏海州5名微笑儿童的老照片。老照片里的几个孩子害羞地看着前面,眼里带着温暖的微笑。虽然当时江苏大部分人都是贫困,但他们脸上依然露出笑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当时的百姓确实是乐观开朗的,因为当时的工业在发展,百姓有大量的工作机会,生活也会更好一些。

是的,当时的百姓虽然穷,但依旧是过得很幸福。

不乐观开朗,因为在没有被照片拍到的地方全是手拿武器清军,如果不笑就会下场凄惨。

  • 18570089098 :老照片:清末的日常生活,为什么在城墙上晾晒衣服呢?
    满帖祁1209 :答:1902年,上海热闹的市场。清末时期,英国传教士和摄影师查尔斯·埃沃特·达文特活跃在上海,用照相机拍摄了这个大都市的日常生活场景。19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摄影集《上海:旅行者和居民手册》;两年后,他参与创办了上海业余摄影学会并担任第一任主席。1902年,上海街头表演杂耍的艺人。上海在...
  • 18570089098 :两个名气不大的富豪村,一个在湖北一个在江苏,如今人人有别墅_百度知 ...
    满帖祁1209 :答:又过了十几年,长江村的产值就已经超过了壹亿元。从长江村刚开始挣钱的时候村民中就约定,不要去接受媒体的了解,不想让自己暴露在群众视线之下。村庄挣了钱以后也没有亏待任何一个村民,在当时大部分村庄的人还住在老平房里面的时候,长江村的村民已经住上了别墅,也拥有自己的汽车。甚至如果家里面有...
  • 18570089098 :110年前老照片带你感受清末生活,你想对那些人说啥?
    满帖祁1209 :答:1909年5月,席地而坐的男子。这些老照片由美国人张伯林拍摄于1909年,记录了110年前的社会场景。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我们能感受清朝末年的日常生活。设想一下,如果你能回到那个历史场景,你想对其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1909年4月,张伯林的同伴为村民拍照。张伯林到中国来的目的是进行地质考察,但他...
  • 18570089098 :桂花香时探桂村
    满帖祁1209 :答:房子多数是两层的小楼,很少有三层的,一部分早已经被现代化住宅取代。它们的色彩以以栗色和苍灰色为基调,层顶的瓦都是深灰色的,灰得年代久了。这种老街特有的灰色调,让我记起那些老照片来,是泛出深黄的那种,那种沧桑的黄与眼前的这种灰一定在意味深长地传达着什么,但又传达着什么呢?面对它们...
  • 18570089098 :一个号称天下第一村,一个号称中国第一村,究竟谁更厉害些?
    满帖祁1209 :答:“天下第一村”是位于江苏省的华西村,“中国第一村”是指深圳的南岭村,这两个村子经济发展都十分迅速,目前也没有两个村庄大数据的统计,只能说这两个村庄都很优秀,是中国乡村学习的典范和榜样。“天下第一村”是华西村,改革开放钱,这里的人民十分贫穷,经济水平不能支持日常开支,整个村庄的经济...
  • 18570089098 :一个村的经济活动有哪些?
    满帖祁1209 :答: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包括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服务。这些服务对于维持村庄的基本运转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小商贸业:在村庄里开设小型商店、便利店、小超市等,销售当地居民的日用品、食品和饮料等,也是一个经济活动。总之,一个村庄的经济活动可能非常多样化,...
  • 18570089098 :我国号称“天下第一村”的有两个,到底谁是第一?
    满帖祁1209 :答:到底谁是第一呢? 如果提及"天下第一村"的话,不知道大家首先会想到我国的哪一座村子,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的是华西村,毕竟华西村还是家喻户晓的。不过,还有一个非常富有的村子也号称"天下第一村",就是位于广东的南岭村。华西村具体坐落在江苏省的江阴市,这个村子想必不同多说,大家都有听说过它的...
  • 18570089098 :这些村庄都有着“中国第一”的名头,你听说过哪几个?
    满帖祁1209 :答:这个村是属于贵州的,但是却建立在湖南,名字叫做地湖乡。这个村子被湖南所整个包住,只有一条小路和贵州连在一起,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地域关系,那就是这条路是属于贵州的,而小路两旁却又是湖南的地盘。第三:最为富有的村庄 这个村庄的名气很大,听过的人应该是有很多的,这就是江苏的华西村...
  • 18570089098 :一个古村落因一个人而远近闻名
    满帖祁1209 :答:这个村子的古民居很多,虽然有些已经破败不堪,但仍然能看出当年这个村庄的繁华。村子有:龙王庙,关帝庙,观音殿和奶奶庙,财神庙等古建筑,成为了游客的焦点。清末民初蔚县涌泉庄村有一个首富王朴,他以做皮毛生意发家,当年声震张宣大地,名誉京津及内蒙一带,王朴庄园占地60多亩、14个院落、220多间...
  • 18570089098 :晚清有钱人家的生活,少爷的小妾的确漂亮,地主家吃饭仅两个菜,是真是...
    满帖祁1209 :答:一家糕点店铺的门面。自从慈禧太后掌权开始,朝廷推动了洋务运动,求富求强,但国家并没有实现富强,列强的蚕食有增无减,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改善。可怜的乞丐,身上衣服破碎不堪。晚清时期,民众的生活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组照片中的乞丐与富贵人家的妻妾就是生动的写照。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