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人勤学好问的事例有哪些呢?

   更新日期:2024.06.02

1、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

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3、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4、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5、李白的“铁杵磨成针”故事

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程门立雪.
勤学好问的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1. 孔子问礼:孔子曾问司马牛:“吾未闻至于斯也,君子犹若此乎?”司马牛答:“夫子之道博,而其志严,是以晓于事而时人。夫礼者,所以别民之性别,别人之所同异也。故远礼则戾,近礼则缓。是故君子不赋,则民不劝;不吹,则民不附。问君子动于义、观于道,成于仁,止于礼。”这表达了古代士人对礼仪的高度重视,以及孔子勤学好问的精神。2. 孟子问王孙贾:孟子曾问王孙贾:“今日之世,阴阳失序,而我闻夫子有所谓死而后已、天下大同之说。然则吾何为而可得大同?”王孙贾回答道:“昔者,舜禹、汤武,相与为父母、兄弟、夫妇,故能成其德;至於桀纣、秦昭,相与乃为盟主,故能贼其国。孰於此为仁?故仁者以爱人为己,不仁者以夺人为己。”这展示了古代士人对社会治理和道德的关心,以及孟子勤学好问的态度。3. 柳宗元的秦中问答:柳宗元在游历秦中期间,曾问当地的居民、官员和学者一系列问题,并记录下来。其中有一些问题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表现了柳宗元对知识的渴求和勤学好问的态度。他通过问答,不断地丰富和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在自己的著作《论语》中强调了勤学好问的重要性。他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万世师表”。2. 刘备: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将领,他自幼爱读书,勤于思考,懂得好问。据史书记载,他曾在招抚文士时问一位儒家:“为什么说‘仁’比‘义’更重要?”这个问题让那位儒士无从回答,刘备由此认为学问是多方面的,得不到全面发掘就会有所遗漏。3. 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一直以来都非常勤奋地学习,对知识渴求极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曾这样反复强调。在他的治理下,中国社会经济得以发展,文化和科技也有所提高。4. 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国唐代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在位时刻意培养和鼓励学者,推动各学派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他不断地提倡“崇奉教化,兼贡献之道”,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5. 欧阳修:欧阳修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迹闻名于世。他一生非常勤奋,常常在读书和工作之余发表论文和散文,不仅使自己得到了学术界的尊重,还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孔子: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都在勤学苦问。他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以前的知识,以此获得新的见解和智慧。2. 列子:列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思想家,他曾经在《列子·汤问》中写道:“问而不知,才恒让也。”这意味着他认为,我们应该不断地问问题,因为这是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关键。3. 匡衡:北魏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在《明堂论》中写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思考和理解它们。4. 王安石:宋代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在《明堂二问》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意味着他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才能达到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思考能力。5. 文天祥:明代的著名文学家和爱国者。他曾经在《陈情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意味着他坚持勤学苦练,以此为基础来反抗当时的政治乱象。

  • 14770296895 :中国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萧娴店1605 :答:2、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
  • 14770296895 :关于名人“勤学好问”的事例。
    萧娴店1605 :答:勤学好问的名人故事1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
  • 14770296895 :中国古代勤学好问的故事?
    萧娴店1605 :答:3、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他在阅读时读。越国公杨素碰巧在路上慢慢跟着他。,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苏非常惊讶地跟他说话。回到家后,他对儿子杨轩说:“我看到李...
  • 14770296895 :关于古人勤学好问的事例有哪些呢?
    萧娴店1605 :答:勤学好问的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比罗教...
  • 14770296895 :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有哪些?
    萧娴店1605 :答:1、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2、陶弘景菜园求学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
  • 14770296895 :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事例
    萧娴店1605 :答: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事例1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古今中外名人勤学...
  • 14770296895 :名人勤学好问故事50字
    萧娴店1605 :答:1、李白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2、孔子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
  • 14770296895 :举出3到5个古人勤学苦读的例子 人物 事列 ( ) ( )
    萧娴店1605 :答: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
  • 14770296895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勤奋好学的故事?
    萧娴店1605 :答:1,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
  • 14770296895 :古今中外,有还有许多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你知道吗?(举一事例)50字
    萧娴店1605 :答: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