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的?

   更新日期:2024.05.21
从地理上:钓鱼岛是台湾大屯山向海中的自然延伸。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东南部,冲绳海槽西侧,是东海大陆架上的岛屿。
从地质上:钓鱼岛是大陆性岛屿,琉球群岛是火山岛。
从历史上:中国在隋朝即由朱宽发现钓鱼岛;
1171年,宋将汪大猷遣将统辖钓鱼岛;
1879年日本并吞琉球国设立冲绳县,1895年日本侵占钓鱼岛。说明 钓鱼岛属于中国
从文献上:中国史书:《顺风相送》、《浮生六记》第五记《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 《使琉球录》、《筹海图编》、《坤舆全图》、《更路簿》、《皇清中外一统舆图》、《记事珠》
日本文件:《三国通览图说》、1885年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就古贺辰四郎向日本内务省申请将钓鱼岛划入日本国界事宜给内务卿山县有朋的覆函、1879年4月4日,日本政府日本在全国范围宣布设立冲绳县的琉球处分命令;均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从法理上:《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战后钓鱼岛理应回归
《波兹坦公告》第八条明确规定“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意即日本对四大岛以外任意岛屿行使主权均需经由中国允许,中国有主权声索制岛屿显然是不同意日本行使主权的,因此日本无权行使主权。
《大陆架公约》第1条:本条款称“大陆架”者谓:(a)邻接海岸但在领海以外之海底区域之海床及底土,其上海水深度不逾二百公尺,或虽逾此限度而其上海水深度仍使该区域天然资源有开发之可能性者;显然钓鱼岛属于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
《国际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海岸相向而不共架国之间以大陆架(岛架)界为界
中日之间理应以冲绳海槽为界。

从地理上:钓鱼岛是台湾大屯山向海中的自然延伸。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东南部,冲绳海槽西侧,是东海大陆架上的岛屿。
从地质上:钓鱼岛是大陆性岛屿,琉球群岛是火山岛。
从历史上:中国在隋朝即由朱宽发现钓鱼岛;
1171年,宋将汪大猷遣将统辖钓鱼岛;
1879年日本并吞琉球国设立冲绳县,1895年日本侵占钓鱼岛。说明 钓鱼岛属于中国
从文献上:中国史书:《顺风相送》、《浮生六记》第五记《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 《使琉球录》、《筹海图编》、《坤舆全图》、《更路簿》、《皇清中外一统舆图》、《记事珠》
日本文件:《三国通览图说》、1885年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就古贺辰四郎向日本内务省申请将钓鱼岛划入日本国界事宜给内务卿山县有朋的覆函、1879年4月4日,日本政府日本在全国范围宣布设立冲绳县的琉球处分命令;均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从法理上:《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战后钓鱼岛理应回归
《波兹坦公告》第八条明确规定“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意即日本对四大岛以外任意岛屿行使主权均需经由中国允许,中国有主权声索制岛屿显然是不同意日本行使主权的,因此日本无权行使主权。
《大陆架公约》第1条:本条款称“大陆架”者谓:(a)邻接海岸但在领海以外之海底区域之海床及底土,其上海水深度不逾二百公尺,或虽逾此限度而其上海水深度仍使该区域天然资源有开发之可能性者;显然钓鱼岛属于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
《国际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海岸相向而不共架国之间以大陆架(岛架)界为界
中日之间理应以冲绳海槽为界。

查一下中国的历史吧,这是不用怀疑的,钓鱼岛是中国的毋庸置疑。 中国有关钓鱼岛
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3]。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见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4]、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坤舆全图》使用闽南语发音,称为“好鱼须”[Hao-yu-su],即“钓鱼屿”)。台湾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5]。

2012-09-17 14:58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至晚到明代就已经被中国人民发现、利用和命名。《更路簿》、《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完整记载了中国渔民在此海域的航线。在1895年前长达5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平稳地行使这些权利。
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明、清两朝均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列入疆土版图,划为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562年(明朝)《筹海图编》、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均有清晰规定和标示。史实说明,中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管理钓鱼岛,有效行使和巩固了对钓鱼岛的主权。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的“领土条款”,明确规定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

  • 19799504028 :钓鱼岛从历史根源来讲到底是不是中国的?
    尹宣殷4241 :答:当时,澎湖列岛、台湾和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都隶属汪大猷驻扎在澎湖军事机构的统辖,在行政上则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这一历史事实,在相关历史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到了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至1295年),朝廷在澎湖设立巡寨,钓鱼岛则属澎湖巡寨所辖。 对闽南历史研究颇深的文史专家颜立水先生指出,作为...
  • 19799504028 :辩证钓鱼岛为什么是中国的800字
    尹宣殷4241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回归中国。无论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时制造事端。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
  • 19799504028 :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什么是中国的版图内就有明确的...
    尹宣殷4241 :答:是中国海上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总之,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历史和地理的证据都非常明确。无论是从地理特征、历史沿革还是从中国渔民的传统捕鱼活动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们坚决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试图改变这一事实的行为都是非法和不道德的。
  • 19799504028 :...多角度阐述你对“钓鱼岛”的认识。 (3 分) 【材料一】钓鱼岛是...
    尹宣殷4241 :答:材料说明:从历史角度来看,钓鱼岛隶属于中国。日本完全不顾历史和社会舆论的反响,非法管辖钓鱼岛,想占有钓鱼岛的一切资源和有利地形。这种行为是不会被认可的,是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从历史角度,钓鱼岛隶属于中国,现在却被日本非法占有。从资源角度,钓鱼岛资源丰富,不光具有战略资源还有石油资源,还含有...
  • 19799504028 :以历史角度论证钓鱼岛是中国的
    尹宣殷4241 :答:1971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故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钓鱼岛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
  • 19799504028 :...钓鱼岛是一个大陆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19世纪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尹宣殷4241 :答:(1)根据图1中海底等深线的特点可知:钓鱼岛位于我国的大陆架上,到我国台湾岛之间的海域均为大陆架,所以深度都在200米以上,所以是图4.(2)沿海大陆架地区,深度在200米以上,阳光充足,可照射至海底,有利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给鱼类提供大量饵料;钓鱼岛东部的台湾暖流受到大陆坡的阻挡抬升形成上升流...
  • 19799504028 :钓鱼岛国有化的我国声明
    尹宣殷4241 :答:日方的所作所为丝毫不能改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中国各民主党派绝大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参与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有着热爱祖国和爱好和平的光荣传统,是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捍卫者。我们坚决支持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发展成果来之...
  • 19799504028 :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法理证据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说明中国在钓鱼台实施过管理...
    尹宣殷4241 :答:可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是:不是没有证据,而是证据不足。所以想堂而皇之的去以理服人,在目前,不是太可能的事情(以后说不准。)我把关于这个问题的当今两大说法都说一说:正方意见:钓鱼岛属于中国。钓鱼岛是我们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有图为证:海内外现存记载钓鱼岛唯一的古代名人墨宝——清钱泳手抄本...
  • 19799504028 :关于钓鱼岛的历史
    尹宣殷4241 :答: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14世纪,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乃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邦属国。 1372年,中国人杨载首先驻足钓鱼岛。明永乐年间出版《顺风相送》对钓鱼岛有详细记载,即中国发现该列屿比...
  • 19799504028 :为什么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
    尹宣殷4241 :答:因为对中国太重要了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