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500字

   更新日期:2024.06.01
耻辱的近代史 每当读到关于近代中国历史时,总会让我脑海中掀起一阵波澜。不知为什么,我厌倦咯这一层历史。我联想到古代史的恢宏壮阔,气势磅礴。看到近代史的耻辱无助。 这是我想到咯很多,中国为什么不挣扎呢?我不是看不到他不挣扎,是因为我的第一印象已经判咯他死刑。这本血泪史让我提不起精神,难道就真的那么懦弱吗?那一条条的不平等条约刺透咯我的心,让无数的同胞们备受煎熬。静静地等待着什么,一次次的探索,我看到咯,先烈么没有放弃,开眼看世界的愿望没有破碎,维新变法没有白费,辛亥革命没有失败......一次次的探索证明咯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是不屈的。是在挣扎中前进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帝国主义的血债是要还的,人民的力量是在不断被激发的! 近代史使我们的血泪史,象美国扩张时期的“血泪之路”一样长。但有结束的一天,它要我们记住历史,勿忘国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会埋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中。

从大英帝国到列强瓜分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间的这近二十年时间来,恰恰是以大英帝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国家的国家生产力、工业实力受到其催化也慢慢发展了起来,最终导致了英国等国的经济指数的快速增长;这也激发了欧洲各国开拓国外市场的欲望,而版图巨大、历史悠久的古老中国就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并没有吸取教训,而与大英帝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只是像蚊子叮一样使大清王朝无动于衷。中国的闭塞腐败面对英国的空前强盛,就像是待宰的羔羊般任人宰割;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欧洲其他国家也意识到了中国市场与其贸易潜力的巨大,从而都起了攻打中国的念头。

然而这一时期的大清王朝仍然深陷“上朝天国”的固执中无法自拔,没有意识到在中国之外的国家都陷入在工业革命进步的水深火热中。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源于我们古代清朝人的无知与腐朽,还有那深植于内心的“天朝上国”的顽固不化;我们对于外交的无知也相应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古代大清王朝的覆灭与被列强瓜分的命运。

总而言之,在读完《中国近代史》一书后,最直观的体验就是蒋廷黻所述的“近代化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愈加感觉到了身上所负的责任之重;不仅如此,我也同时在这本书中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佳深刻的了解,而通过这样的了解,我不仅仅知道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思考我们如何才可以不重蹈古代中国的覆辙,思考我们复兴中国的方法。

我爱读书。因为书让我懂得了更多知识;因为书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做事;因为书使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像一个大家族,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可是,尽管有这么多个民族,由于落后还是避免不了被别的国家欺负、侵略。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朝晚期政府腐败无能,被迫签下很多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等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之后,中国又爆发了很多事情,如: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1973年的南京大屠杀;1911年的武昌起义等。
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东方雄狮。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国度。
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中国慢慢的走进新时代。2001年11月11日,中国在多哈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中国在21世纪渐渐强大,可以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我爱我的祖国。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现在我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今后不管谁侵略了我们的祖国,我们都要用最先进的武器——知识,把他(她)赶出我们的国土。

耻辱的近代bai史 每当读到关于近代中du国历史时,总会让我脑海中掀起一阵波澜。不zhi知为什么,我厌倦dao咯这一层历史。我联想到古代史的恢宏壮阔,气势磅礴。看到近代史的耻辱无助。 这是我想到咯很多,中国为什么不挣扎呢?我不是看不到他不挣扎,是因为我的第一印象已经判咯他死刑。这本血泪史让我提不起精神,难道就真的那么懦弱吗?那一条条的不平等条约刺透咯我的心,让无数的同胞们备受煎熬。静静地等待着什么,一次次的探索,我看到咯,先烈么没有放弃,开眼看世界的愿望没有破碎,维新变法没有白费,辛亥革命没有失败......一次次的探索证明咯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是不屈的。是在挣扎中前进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帝国主义的血债是要还的,人民的力量是在不断被激发的! 近代史使我们的血泪史,象美国扩张时期的“血泪之路”一样长。但有结束的一天,它要我们记住历史,勿忘国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会埋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中。

  • 13740088847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400字
    关览苑797 :答: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
  • 13740088847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关览苑797 :答: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一系列...
  • 13740088847 :有关中国近代史著作的读后感?
    关览苑797 :答:就是内战、反共、独裁、卖国、残民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的受难史。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泽东少时有大志,27岁诗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待泽东一出,振臂一呼,率3万疲敝褴褛之师深入不毛,垮五岭,击乌江,穿雪山,渡草地,于窑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击倭寇两万里,南逐蒋匪下钟山,...
  • 13740088847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关览苑797 :答:《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新航路的开辟,为全世界的进步特别是在东西融化、或者说是全球欧化了提供动力。从此,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轰轰烈烈以鸦片战争为前奏,展开一部屈辱史——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数千年未有之机遇。从马嘎尔尼访华的失败,到嘉庆年间英国第二次派人来华受...
  • 13740088847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 2000字
    关览苑797 :答: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
  • 13740088847 :中国的近代史观后感
    关览苑797 :答: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战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父母,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后来英法在100啊九六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条约。1894年...
  • 13740088847 :中国近代史1919到1949读后感
    关览苑797 :答: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
  • 13740088847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关览苑797 :答:2017-08-24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00字 83 2019-08-31 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400 63 2019-09-08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00字作文 56 2013-08-09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500字 298 2017-06-06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49 2015-12-06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0字 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 13740088847 :对中国近代史的 感悟
    关览苑797 :答: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想。为什么历史上曾经非常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 的变化,而迅速屹立...
  • 13740088847 :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认识和感想
    关览苑797 :答:中国人民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顽强斗争,英勇抵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纵观这部斗争史,其中充满了困难与艰辛,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积极探索、寻找出路,不断创新。作为生活在和平世界的我们,更加要努力,为祖国...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