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传说

   更新日期:2024.06.01
华 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岳中居于第二位,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敦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义》中说:"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即"华"同"获"。到了春天百花盛开,景色美丽,因而西岳称为华山。

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1997米,高度差为1600-1700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华山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相传道教的始祖老子曾到过这里,"老君犁沟"就是传说中的老子套着青牛亲自用犁开辟的。至今,南峰上还保存着老子的炼丹炉。中国的道教分为两大派,华山道教属全真派道教。他们吃素、出家、不结婚。在南峰长空栈道的道坎岩壁上,醒目的"全真崖"三个大字,就象征着华山道教的派属。全真派又分为华山、龙门等七派。华山派的创始人就是郝大通(1140-1212),他著有《太古集》。华山道教在历代对华山的修茸方面,做出了贡献。

华山气候宜人,是避暑胜地。特殊的华山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华山生长优质松树和贵重药材。华山上的五粒松,松冠平入偃齑,松枝对生,松穗为五须,松子形小而且壳薄,有香气。华山松是国家优质松树种之一。此外,华山生长的茯苓、细辛、菖蒲等药材,质量最优,疗效最好。华山菖蒲等药材,也早以被列入《本草纲目》之中。

华山以奇险峻秀而驰名天下,自山麓至绝顶,名胜古迹极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随处可见险境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

华山主要景点

玉泉院

玉泉院,是华山北麓的登山路口,也是华山脚下一个园林式的道家寺院,依山构建,四周古木参天,鸟语风声,院后崇山峻岭,绿云翻涌。这里,既是寺院名胜,又是风景园林。玉泉院是著名道士陈抟修建的,因院内有一股神奇甘美的清泉而得名。陈抟学识渊博,尤精易学,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因举进士不弟,就入山中修道。他总结的内丹道法,成为宋以后道教修技方法的主流,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五代后唐明宗赐号“清虚处土”,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华山道教尊他为祖,后来玉泉院就以供奉这位道祖为主。入玉泉院山门,登石阶穿过正门沿着石路前行,就到了希夷祠。希夷祠分前殿和后殿,前殿左侧有“华山全图碑”,右侧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写的“第一山”石碑,后殿端坐着陈抟老祖的塑像。院内有一副对联:“从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孰好;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犹平。”真是耐人寻味!围绕着希夷祠还有其他一些建筑,诸如希夷冢、希夷洞、山荪亭、纳凉亭、无忧亭、石舫、群仙殿和三官殿等。山荪亭建于一块大石之上,构筑奇特,巧夺天工,陈抟常在这里观赏景色,著书立说。亭旁有一古树,名为无忧树,苍老而佝偻,传为陈抟手植。希夷洞在亭下不远处,为陈抟栖息之所,内有他的睡像。整个玉泉院廊庭回环,亭台参差,泉流潺潺,绿树成荫,情趣盎然。康有为在《玉泉院》一诗中写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合树无忧。泉声山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玉泉院两旁还保存着一些道观:东有仙姑观,为金仙公主来华山修道的行宫;西有全真观,是当年贺元希尊师居住的地方。玉泉院后面的通天楼遗址上,现已建起一座通天亭,攀登华山的起点就从这里开始。

云台观

出玉泉院北行约1公里,曾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道教活动之地——云台观。据载,此处一直为老子之徒所占。古代帝王来华山巡狩祭天,无法登山时也要来这里看一看。云台观正式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于宋,毁于明。云台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三位名人曾在这里活动过。

魏晋南北朝时道士焦道广,曾在这里居住,相传他已修炼成“避粒餐霞”之术。宋初的陈抟,是在此观居住的又一位有名的人物。宋太宗赵匡义赐号希夷,屡诏他进京作官,均被他谢绝。当他移居云台观时,已70余岁。在此一住就是40多年。

明末清初,昆山顾炎武为抗清复明奔波一生,晚年隐居华阴潜村王宏撰家。以后他又移居云台观内的朱子祠。

云台观在明代,毁于兵火。后来,虽经修建,但规模愈来愈小,观内地面大都荒芜。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华阴知县姚远寿,开始在这里建起了“云台书院”,修校舍22楹。如今,唯一保存下来的是晋武帝太康八年,即287年,华阴太守魏君实所植古柏一株,其枝干龙虬,形态苍劲,同玉泉院门南北相对。古柏左侧是棱形的“云门池”,池北置一大石,相传为赵匡胤饮马池。当地人所说的“一百(柏)一十(石)一眼井”,就是指此而言。

西岳庙

西岳庙在华山脚下的华岳镇,南距华山七公里,西距华阴县城二点七公里。庙宇宏伟,古柏参天,四周筑有围墙环绕,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祭谒华岳的神庙。据文献记载,该庙原来在现址以东的黄神谷,称“集灵宫”,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前87年),到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02年)才迁到今华岳镇官道北。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及唐开成元年(836年),曾予重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更大规模地翻修过一次,到了明、清两代修葺的次数更多。其中工程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进行了三年,才告成功。

西岳庙的山门称为“灏灵门”,它和五门楼同为高大的砖石建筑,形制与北京故宫的端门颇相类似,为明代遗物。在五门楼之后,是清代改建的棂星门,枋檀上的彩画保持着明代早期式样。从这里进去,便是绿林掩映中的正殿“灏灵殿”,是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周有回廊,殿基高大、宏伟,整座宫殿全部坐落在一个大月台上。月台平面为一“凸”字形,周围用石条砌成,显得气势巍然。殿内悬挂有清代康熙、道光等题的“金光昭瑞”、“仙掌凌云”等匾额。

华岳庙是历代帝王巡视陕西的驻跸〔bì毕〕之地,过去还建有皇帝的寝宫,也是游人瞻仰浏览的胜地。唐代诗人元稹在《华岳祠》诗中有“山前古祠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之句。庙内原来镌刻的碑石很多,因年久湮没,多遭毁坏。我国著名的书法碑贴,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西岳华山庙碑》,原来就存放在这里。碑文记载了汉代统治者祭山、修庙、祈天求雨等情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碑毁,至今存世的仅有宋拓“长桓”、“华阴”、“四明”及清代金农等少数拓本,成为著名的书法珍品。庙内还有后周 “华山庙碑”、宋庆历七年(1047年)程琳谒词题名石刻、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九月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以及明万历年间的“华山卧图”,图首附刻王维、李白、杜甫、韩愈、陈抟〔tuán团〕、陈琦等唐、宋以来的名人文士的咏华山诗。此外还有华山图,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西岳庙碑,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等石额碑刻。

毛女洞

从莎萝坪南行,经过路成之字形的十八盘,便来到了“毛女洞”。“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简称,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汉代刘向曾赞毛女:“婉变玉姜,与时遁逸。真人授方,餐松为食。因果获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欢琴瑟。”宋初陈抟到华山遁居后,也作《咏毛女》诗一首,描写毛女神态:“曾折松枝为宝节,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后来,关于毛女的传说愈来愈奇。唐太宗初年,陶太白到华山采药,说他不仅见过毛女,还同毛女交谈过。蔡元长在岳庙祭祀华山,听说毛女的奇闻,思得一见。随从在岳庙醺炉中发现一奇异之物,告诉元长。当他看时,却原来是一妇人,遍身绿毛,目光射人,行走如飞。后来,蔡元长就命人给毛女绘了像,每年祭之。清人颜光敏,对毛女遭遇深表同情,对封建殉葬制度提出了控诉:“人传毛女峰,时闻毛女琴。欲写秦宫怨,空山多从音。”相传,“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的鼓琴之声传出,因此,“毛女洞”远近闻名。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据说是毛女不知饥寒,每当夜深人静,朝拜北斗的地方。

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幢”。这里,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为70度。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山时向上仰视,一线天开。下山时比上山时更险,如临深井,从胯下窥视路面。“千尺幢”顶端,有一个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可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地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每年阴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这里经常发生“绣幢”事件。1985年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劈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峡

过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峡”,它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乃是一处危石耸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峡的两壁几乎就要紧贴在一起,中间却被两颗石块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惊心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是上大下小卡着的两块石头,所以能安然无恙,后边的这颗石头被称之为“平心石”。所以愈诗中有“鄂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老君犁沟

从群仙观上行,便是“老君犁沟”。这是一条临崖深沟。此沟深不见底,石级依壁临沟而过。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驾着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是时留下的犁沟,所以被称为“老君犁沟”。

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可见,“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现在,已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老子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确实貌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其实,那是被山水长期冲蚀形成的。

北峰

下聚仙台,过横翠崖,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已是海拔1500米的云台峰,因位于华岳东北,故称北峰。此峰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恰似一座云台,故又名“云台峰”。李白在《西岳云台歌》中有“白帝金精远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之句,就是指远望诸峰,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北周武帝时,道士焦道广修道于此。传说武帝曾上山问道,故有“武帝问道处”山洞遗址。

循山岭北行第一坊名“白云峰第一门”,再北行第二坊名叫“白云仙境”门。过后即达峰顶,长阔约十余米许,原有翠云宫、无量庙等建筑,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显出一团秀气。

由北峰向东面望去,雾气弥漫的峭壁深壑便是老虎口,当年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就是由猩猩沟爬越老虎口来到北峰的。

根据实地考察,北峰与南面的诸峰岭如苍龙岭、五云峰、玉女峰和东峰等连成一条崎岖的长岭,岭脊上下的高度相差500米左右,坡陡45°以上,脊东侧是黄浦峪,脊西侧是华山峪。这条鱼椎脊似的长岭,既是两峪间的分水岭,又是登峰的“天梯”。人们巧妙地利用谷地和岭脊的有利地形,开辟了上山的道路。由青柯坪登北峰是从谷底顺陡峭的山坡爬上岭脊;由北峰登峰顶则是缘岭脊登上高峰了。

长空栈道

在升表台西侧,穿过石门楼,便是华山最险之景——长空栈道。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极窄的路面,下由石桩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所以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这里并非登山者的必经之路。所以,石壁上刻有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云开溢荡”等。

长空栈道是元代陇西贺元希来华山时所凿。凿洞必先开道,所以这里的一切,全是这位开山元勋和他的徒弟们干出来的。他在华山用于开道、凿山洞的时间就是40年。所以,后人才把他尊为华山一位神来供奉,并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今天我们登上华山之巅时,有些险道连登都不敢登,可见贺元希当初开道、凿洞是何等的艰辛了。解放后,此处几经修整,虽较安全,但仍不失“华山第一险道”之名。

避诏崖

在继续登南峰的中途,有一大小仅可容人的石洞。洞上题“避诏崖”三字,相传为陈抟所题,此洞,乃是陈抟为躲避宋太宗宣召而藏身之地,陈抟隐居时说: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九重宠诏,休教丹凤衔来。在《华岳志》的记载里,五代时的周世宗柴荣召见过陈抟一次,授大夫之职不就。宋太宗赵光义召见过两次,仍不受职。第三次太宗又派人宣召,陈抟再也不赴召就躲避到这里,并作《答使者辞不赴召》诗一首:“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乐静缘。三色满庭供画障,松岚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使者张泳对陈抟态度很不满意,复命后写《自成都诏归寄希夷》诗一首:“世人大抵重荣名,见我东来夹道迎。不免隔溪高士笑,天真丧尽得虚声。”气得他在诗中骂起人来。明代袁宏道至此,也作诗一道:“一枕孤云分外青,堕驴归者有无情。岩中只可避丹诏,那得深山避死生。”避诏崖因此得名

韩愈在华山投遗书的故事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华山的雄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如上天梯。游客到了“千尺幢”下“回心石”处,如无勇气,便会回心转意,望峰兴叹,悻悻而归。据说唐代的文人韩愈曾偕数人同游华山,登上苍龙岭时,只见下面万丈深渊,白云绕路,不堪回首,顿生绝望之念,便写了一封遗书投在崖下诀别,后来还是华山所在地的官员把他救下山来。如今在当年韩愈痛哭投书的地方,经过修复,已是石级平稳,石柱为栏,铁索可依,还可以索道上下,已不愁登临之险了。华山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华山西峰上,至今还留有巨大的“斧劈石”。
遗书内容: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变,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这也。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乎尔而疾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御,若火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始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躐等,不可争遽,按步就步,循次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

木莲劈华山救母
沉香救母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华岳三娘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曼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刘向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
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可是母亲在哪里呢?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起来。凄厉痛苦的哭喊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鸣不平,可是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点下,刻苦认真的学习,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三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称他有志气,并赠给他一柄萱花开山神斧。
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声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飞身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云里雾里,刀来斧往,山里水里,变龙变鱼;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直杀得山摇地动,江翻海捣,天昏地暗。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一个孩子,太无情无义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战战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受尽了苦难的三娘才重见天日,她与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后来,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认了错;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职。从此,三娘、刘向和他们的英雄儿子沉香全家团圆,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啦。

小说:1.华山论剑是每隔25年一次。第一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东邪)、欧阳锋(西毒)、段智兴(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阳(中神通)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
第二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已逝,郭靖少年英杰刚过二十岁,接黄药师、洪七公三百招不败。黄药师、洪七公便默认郭靖天下第一。欧阳锋虽然武功卓绝,黄药师、洪七公都难以胜他。可他因为练了假的九阴真经,全身筋脉逆转。黄蓉伶牙俐齿,最后将欧阳锋给说疯了。至于南帝段智兴因为出家,法号一灯,早已看破名利,故没有参与这次论剑。
1983年TVB拍的《射雕英雄传》之中,第三部分名叫“华山论剑”,主题曲是《世间始终你好》。
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华山论剑”又一次被提及。但是,这次参加论剑的,没有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年五绝中仅存二人感叹世间人才凋零。重订“五绝”,为:“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
2.华山派原为五岳剑派中势力最强的一派,但华山两位前辈岳肃和蔡子峰因时机巧合,得以一窥当世无上武学密籍「葵花宝典」;但却又因见解不同,一人主张以修气为本,教导弟子重修气,另一人却以为因当以剑法为主而教导弟子重剑法,华山派至此竟分裂为剑、气二宗。二宗各持己见,终于水火不容,兄弟阋墙,同门操戈!高手伤亡殆尽,华山因此式微。 华山属名门剑派,空手技能相对较弱。需要所有华山弟子能团结在一起,发扬风老前辈的侠风,共创华山威名!
华山派人物简介
华山派十三代掌门人 岳不群(专收男弟子): 华山派目前掌门,身怀具有「王者风范」的紫霞神功,华山气宗高手,以其翩翩的君子风度,及出神入化的剑术,在江湖中侠名远播,嫉恶如仇,甚得人心,博得「君子剑」的美誉。 不过江湖中,许多前辈名人均对其颇有微词,不知是何原因。
华山派十三代掌门人夫人 宁中则(专收女弟子):岳不群之妻,婚前以华山宁女侠出名,为人心地善良,武功亦不差,独创无双无对,宁式一剑,深得江湖中人的尊敬。宁中则更是个不 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武功与岳不群不相上下。
两位长华山长老(高老者及矮老者)(收徒): 两位长老避世隐居在华山后山的一个石洞里,不过找他们有点麻烦。
剑宗长老 风清扬: 风清扬为当世唯一身具「独孤九剑」的人物。独孤九剑为宋朝独孤求败所创。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 独孤氏以此称雄武林数十载,号称「剑魔」,走遍天下欲觅一对手而不获,为求一败而不得,一生寂寂。最终与一神雕归隐,埋剑于「剑冢」 。 「独孤九剑」的威力可想而知。
华山派十四代弟子: 令狐冲: 当今华山派大弟子,武功在年轻一辈的华山弟子中无人可望其项背,乃是下一任华山掌门的不二人选。生性狂放不羁,爱结交江湖朋 友,因此经常被岳掌门训斥。目前正在思过崖面壁思过。
岳灵姗: 华山派小师妹,是岳不群和宁中则的掌上明珠,与令狐冲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感情笃深,并且自创一套冲灵剑法,喜欢在华山瀑布练 习。
劳德诺: 华山二弟子,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由于入门比令狐冲晚,所以是华山二师兄。武功驳杂,似乎是云贵一带出身。但心计深沉,似乎 隐藏着什么秘密。
陆大有: 华山派排行第六的弟子,生平最喜欢猴子,因此被同门师兄妹们戏称为“六猴儿” 为人性格开朗,与令狐冲交好。
梁发、施戴子: 华山派其余弟子。
封不平、成不忧、从不弃: 华山派剑宗传人,自从二十年前华山“气剑之争”以后,隐姓埋名,苦练剑法二十余年,现在已经是江湖上的绝顶高手,时刻不忘二十年前被逐出华山的耻辱,意图卷土重来,重新执掌华山派。
华山派武功简介
【紫霞功】
具自疗及疗人之用,还可以治疗别人的混元无极内伤。
【华山剑法】
基本招式:
白云出岫,有凤来仪,天绅倒悬,白虹贯日,苍松迎客,金雁横空,无边落木,青山隐隐,古柏森森,无双无对
特殊招式:
太岳三青峰(迅速攻击敌人三剑)
飞剑(向对方随机发出三种不同的攻击招式)
紫霞飞剑:威力最大,一旦命中,受伤极其严重。
紫霞剑芒:使对手处于忙乱状态。
【养吾剑法】
【希夷剑法】
【淑女剑法】
【君子剑法】
【无双无对,宁氏一剑】
(华山宁女侠不传之秘,华山绝学)
【夺命连环三仙剑】
(向对手共出威力巨大的三招,命中率极高,华山派剑宗绝学)
【玉女十九式】
(华山气宗剑法极诣,武林绝学)
【狂风快剑】
(华山剑宗剑法极诣,武林绝学)
【冲灵剑法】
基本招式:
青梅如豆 柳叶似眉 雾中初见 雨后乍逢 同生共死 浪子回头
【劈石破玉拳】
基本招式:
劈石破玉拳原为劈石及破玉两路拳法绝学。
起手式,石破天惊,铁闩横门,千斤坠地,傍花拂柳,金刚挚尾,封闭手,粉石碎玉
【华山身法】
基本招式:
巨鹏亮翅,风送紫霞,燕徊朝阳,却别苍松,
旭日初升,金雁横空,晚月朗星,幻眼云湮。
【独孤九剑】
想当年独孤求败创此剑法之后,打遍天下却难求一败,最终埋剑于剑冢,归隐山林。

《碧血剑》中的华山派
在《碧血剑》中,华山派的人物关系如下(按辈分排):
神剑仙猿 穆人清有三个弟子:
首徒“铜笔铁算盘”黄真,二弟子“神拳无敌”归辛树归二娘的武功来历没有明确交待,多半是她丈夫教的),关门弟子(也是《碧血剑》的主角)袁承志。
黄真的弟子有很多,有名字并出现的就是“八面威风”冯难敌,和崔秋山的侄子崔希敏。
归辛树有三个弟子,“没影子”梅剑和,“飞天魔女”孙仲君,“五丁手”刘培生。
袁承志在《碧血剑》的情节中只收了一个徒弟,就是带艺投师,曾经身为五毒教教主的何铁手,收归华山门下后,袁承志为她改名为“惕守”。这个人物以及归辛树、归二娘后来又曾在金庸的另一部小说《鹿鼎记》中出现。

《倚天屠龙记》华山派
鲜于通是该派掌门。武功不错,但是人品很差。是胡青牛的仇人。

木莲劈华山救母
沉香救母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华岳三娘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曼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刘向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
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可是母亲在哪里呢?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起来。凄厉痛苦的哭喊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鸣不平,可是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点下,刻苦认真的学习,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三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称他有志气,并赠给他一柄萱花开山神斧。
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声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飞身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云里雾里,刀来斧往,山里水里,变龙变鱼;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直杀得山摇地动,江翻海捣,天昏地暗。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一个孩子,太无情无义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战战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受尽了苦难的三娘才重见天日,她与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后来,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认了错;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职。从此,三娘、刘向和他们的英雄儿子沉香全家团圆,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啦。

小说:1.华山论剑是每隔25年一次。第一次华山论剑黄药师(东邪)、欧阳锋(西毒)、段智兴(南帝)、洪七公(北丐)、王重阳(中神通)五人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击败四人获胜。
第二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已逝,郭靖少年英杰刚过二十岁,接黄药师、洪七公三百招不败。黄药师、洪七公便默认郭靖天下第一。欧阳锋虽然武功卓绝,黄药师、洪七公都难以胜他。可他因为练了假的九阴真经,全身筋脉逆转。黄蓉伶牙俐齿,最后将欧阳锋给说疯了。至于南帝段智兴因为出家,法号一灯,早已看破名利,故没有参与这次论剑。
1983年TVB拍的《射雕英雄传》之中,第三部分名叫“华山论剑”,主题曲是《世间始终你好》。
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华山论剑”又一次被提及。但是,这次参加论剑的,没有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年五绝中仅存二人感叹世间人才凋零。重订“五绝”,为:“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
2.华山派原为五岳剑派中势力最强的一派,但华山两位前辈岳肃和蔡子峰因时机巧合,得以一窥当世无上武学密籍「葵花宝典」;但却又因见解不同,一人主张以修气为本,教导弟子重修气,另一人却以为因当以剑法为主而教导弟子重剑法,华山派至此竟分裂为剑、气二宗。二宗各持己见,终于水火不容,兄弟阋墙,同门操戈!高手伤亡殆尽,华山因此式微。 华山属名门剑派,空手技能相对较弱。需要所有华山弟子能团结在一起,发扬风老前辈的侠风,共创华山威名!
华山派人物简介
华山派十三代掌门人 岳不群(专收男弟子): 华山派目前掌门,身怀具有「王者风范」的紫霞神功,华山气宗高手,以其翩翩的君子风度,及出神入化的剑术,在江湖中侠名远播,嫉恶如仇,甚得人心,博得「君子剑」的美誉。 不过江湖中,许多前辈名人均对其颇有微词,不知是何原因。
华山派十三代掌门人夫人 宁中则(专收女弟子):岳不群之妻,婚前以华山宁女侠出名,为人心地善良,武功亦不差,独创无双无对,宁式一剑,深得江湖中人的尊敬。宁中则更是个不 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武功与岳不群不相上下。
两位长华山长老(高老者及矮老者)(收徒): 两位长老避世隐居在华山后山的一个石洞里,不过找他们有点麻烦。
剑宗长老 风清扬: 风清扬为当世唯一身具「独孤九剑」的人物。独孤九剑为宋朝独孤求败所创。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 独孤氏以此称雄武林数十载,号称「剑魔」,走遍天下欲觅一对手而不获,为求一败而不得,一生寂寂。最终与一神雕归隐,埋剑于「剑冢」 。 「独孤九剑」的威力可想而知。
华山派十四代弟子: 令狐冲: 当今华山派大弟子,武功在年轻一辈的华山弟子中无人可望其项背,乃是下一任华山掌门的不二人选。生性狂放不羁,爱结交江湖朋 友,因此经常被岳掌门训斥。目前正在思过崖面壁思过。
岳灵姗: 华山派小师妹,是岳不群和宁中则的掌上明珠,与令狐冲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感情笃深,并且自创一套冲灵剑法,喜欢在华山瀑布练 习。
劳德诺: 华山二弟子,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由于入门比令狐冲晚,所以是华山二师兄。武功驳杂,似乎是云贵一带出身。但心计深沉,似乎 隐藏着什么秘密。
陆大有: 华山派排行第六的弟子,生平最喜欢猴子,因此被同门师兄妹们戏称为“六猴儿” 为人性格开朗,与令狐冲交好。
梁发、施戴子: 华山派其余弟子。
封不平、成不忧、从不弃: 华山派剑宗传人,自从二十年前华山“气剑之争”以后,隐姓埋名,苦练剑法二十余年,现在已经是江湖上的绝顶高手,时刻不忘二十年前被逐出华山的耻辱,意图卷土重来,重新执掌华山派。
华山派武功简介
【紫霞功】
具自疗及疗人之用,还可以治疗别人的混元无极内伤。
【华山剑法】
基本招式:
白云出岫,有凤来仪,天绅倒悬,白虹贯日,苍松迎客,金雁横空,无边落木,青山隐隐,古柏森森,无双无对
特殊招式:
太岳三青峰(迅速攻击敌人三剑)
飞剑(向对方随机发出三种不同的攻击招式)
紫霞飞剑:威力最大,一旦命中,受伤极其严重。
紫霞剑芒:使对手处于忙乱状态。
【养吾剑法】
【希夷剑法】
【淑女剑法】
【君子剑法】
【无双无对,宁氏一剑】
(华山宁女侠不传之秘,华山绝学)
【夺命连环三仙剑】
(向对手共出威力巨大的三招,命中率极高,华山派剑宗绝学)
【玉女十九式】
(华山气宗剑法极诣,武林绝学)
【狂风快剑】
(华山剑宗剑法极诣,武林绝学)
【冲灵剑法】
基本招式:
青梅如豆 柳叶似眉 雾中初见 雨后乍逢 同生共死 浪子回头
【劈石破玉拳】
基本招式:
劈石破玉拳原为劈石及破玉两路拳法绝学。
起手式,石破天惊,铁闩横门,千斤坠地,傍花拂柳,金刚挚尾,封闭手,粉石碎玉
【华山身法】
基本招式:
巨鹏亮翅,风送紫霞,燕徊朝阳,却别苍松,
旭日初升,金雁横空,晚月朗星,幻眼云湮。
【独孤九剑】
想当年独孤求败创此剑法之后,打遍天下却难求一败,最终埋剑于剑冢,归隐山林。

《碧血剑》中的华山派
在《碧血剑》中,华山派的人物关系如下(按辈分排):
神剑仙猿 穆人清有三个弟子:
首徒“铜笔铁算盘”黄真,二弟子“神拳无敌”归辛树归二娘的武功来历没有明确交待,多半是她丈夫教的),关门弟子(也是《碧血剑》的主角)袁承志。
黄真的弟子有很多,有名字并出现的就是“八面威风”冯难敌,和崔秋山的侄子崔希敏。
归辛树有三个弟子,“没影子”梅剑和,“飞天魔女”孙仲君,“五丁手”刘培生。
袁承志在《碧血剑》的情节中只收了一个徒弟,就是带艺投师,曾经身为五毒教教主的何铁手,收归华山门下后,袁承志为她改名为“惕守”。这个人物以及归辛树、归二娘后来又曾在金庸的另一部小说《鹿鼎记》中出现。

《倚天屠龙记》华山派
鲜于通是该派掌门。武功不错,但是人品很差。是胡青牛的仇人。

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的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

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寿诞,大摆蟠桃会,天上的各路神仙都来赴宴、拜寿。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三圣母和殿前金童也来了,拜寿期间,他俩互相笑了一下。庄严的蟠桃会,怎容得这种轻薄的行为?众仙议论纷纷,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把三圣母贬到西岳庙旁的雪映宫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间。

金童托生在一个姓刘的家中,起名刘玺,字彦昌。刘家非常喜爱刘昌,每天叫他攻读经文,20岁时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

不知

  • 18171798630 :神话故事中哪些是有关华山传说的
    尉华琦853 :答:1、沉香劈山救母 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2、宋太祖赌棋输华山 据说,赵胤匡曾经在华山与道士陈抟对奕,华山有座“下棋亭”,名博台“,就是当年下棋的地方。陈抟提出下赌注才...
  • 18171798630 :有关西岳陕西华山的故事
    尉华琦853 :答:1、关于华山的传说: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
  • 18171798630 :有关华山的传说
    尉华琦853 :答:1、华山西麓有一个很大的山沟,传说这里即为当年晋郤克追齐顷公处——回车涧。据传,当时齐顷公被郤克一直追到华山,围着华山转了三圈,眼看快要追上,情急之下逄丑父使车进入山涧中,借山石遮掩与齐顷公易服换位,并佯令齐顷公“华泉取饮”,演出了一幕“三周华不注”的忠君故事。2、仙峪...
  • 18171798630 :关于华山的传说
    尉华琦853 :答:关于华山的传说篇一 华山西麓,有一个很大的山沟,沟里的野草,牵连缠绕,状如螺旋,相传是齐顷公“三周华不注”时,兵车碾压造成的,故山民称之为“回车涧”。当年“鞍之战”初,晋国元帅郤克率领晋鲁卫联军,大败齐军,追齐军于华不注。齐顷公为摆脱追赶...
  • 18171798630 :华山的神话传说
    尉华琦853 :答:在华山山腰吕子祠之上,有石似蛙端坐,人称此石为 “蛙石” 。关于蛙石,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华山前有一大湖,这里荷花盛开,每到夏天娃声四起,一派水乡风光。有一得道成精的青蛙,从大明湖游到这里,见这里可放声大叫,比在大明湖受管制不让叫好多了,便也放声大叫。后觉不足,便变成...
  • 18171798630 :华山有什么传说?
    尉华琦853 :答:一、沉香劈华山救母的故事都知道吧,不用说了。 二、相传大禹治水,他将黄河引出龙门,来到漳关时,被两座山挡住了去路。这两座山南边的叫华山,北边的叫中条山。它们紧紧相连,河水不能通过。此时有位叫巨灵的大神来帮忙,将两山掰开,但是华山却被掰成一高一低两山,高的叫太华山,低的叫少华山。 三、华山有五峰,...
  • 18171798630 :华山雨后云海美如仙境,你知道哪些关于华山的传说吗?
    尉华琦853 :答:几千年前,陡峭的华山极其困难和危险,而且难以攀登。后来,人们沿着猿人的足迹走到山上,巧妙地利用天空和大地创造的岩石山脊开掘了登山之路,这是世界奇观“华山自古以来就是一条路”。这里有一些传说是关于华山的。在远古时代,华山山是无法攀登的。道教们寻求“神仙”的境界,以...
  • 18171798630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主...
    尉华琦853 :答: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沉香救母),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劈山救母/宝莲灯),主要写的(华岳三圣母因与凡人刘彦昌私缔姻缘,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下受罚。三圣母在山中生下沉香。沉香长大后学道习武,受仙人传授仙法和萱花神斧,终于战胜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
  • 18171798630 :关于华山的传说有哪些?
    尉华琦853 :答:传说在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上,老寿星太上老君因孙大圣一句玩笑的话,笑得手一抖,倾倒了半盏玉浆,酿成了人间洪水泛滥的灾祸。霎时间,一条大河自西向东而来,河水奔腾怒吼,横冲直撞。由于首阳山的阻拦,河水不能直泻东海,山脚下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大地一下子变成了水乡泽国,很快淹没了良田...
  • 18171798630 :华山的传说,必须100字
    尉华琦853 :答:刘彦昌在洛州听说沉香救出了三圣母,便弃官不做,来到华山,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已被搬上戏剧舞台,秦腔剧“劈山救母”与京剧“宝莲灯”均演唱的是这个故事。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7-07-01 华山的传说100...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