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曲的资料

   更新日期:2024.06.03
  粤曲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编辑本段粤曲简介  粤曲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曲艺品种,流行于广东、广西、

  粤曲《孤舟望晚》
  香港、澳门等广州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1]。粤剧分“生旦净丑”四个角色种类
  粤曲以省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区域极广,凡粤方言区及有粤籍华侨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广东省广州市申报的“粤曲”入选,曲艺项目类别,序号13。
  编辑本段粤曲渊源起源  粤曲源自粤剧清唱。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唱粤剧为

  粤曲演出
  业的八音班,他们用粤剧的剧本,用粤剧的曲调,用粤剧的“戏棚官话”分脚色演唱。以后又出现了穿街过巷卖唱的女盲艺人,被人们称作“瞽姬”、“师娘”。她们每人都要掌握不同脚色的唱腔,一人演唱多个角色色,较之“八音班”在歌唱技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演唱盛行了60多年,在粤曲史上称为“师娘时期”。
  发展  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

  粤曲演奏乐器扬琴
  她们为“女伶”。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种唱法,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女伶时期”。
  辛亥革命后,又出现明眼女艺人(亦称“女伶”)演唱粤曲。1918~1938年,是女伶演唱的全盛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粤曲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1958年,集中优秀演员和乐师,成立了广东音乐曲艺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改革创新,使粤曲从基本单一的站唱,发展为有弹唱、说唱、表演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培养出大批新生力量,在创作出大量新曲目的同时,还整理了不少传统曲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粤曲备受摧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粤曲逐步得到恢复。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采取繁荣创作、培养接班人以及大力推动群众性粤曲演唱活动等措施,使粤曲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
  编辑本段粤曲特点  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

  粤曲表演
  、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曲调、板式基本相同,大致包括梆子、二黄、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曲等。唱法多样,师娘时期以行当划分,有小生、花旦、武生等十大行当;女伶时期分大喉、平喉、子喉三种。
  粤曲紧跟时代而发展,它善于吸收,能够兼融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拓宽了唱腔音乐,如将粤剧的“梆、簧”,广东的曲艺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乃至广东音乐(包括杂曲小调或器乐曲)均拿来填词演唱。伴奏除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外,还加入了萨克管、小提琴、电子琴等等。
  广东曲艺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广东曲艺是指广东省内各个曲艺品种,

  粤曲演出
  如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潮州歌、客家竹板歌、咸水歌等,实际指的是广州和岭南地区的说唱文学。狭义的广东曲艺单指粤曲演唱。
  粤曲演唱:粤曲是由粤剧分支出来的,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种大曲种,用广州方言演唱。粤曲盛行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华人聚居的地方。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剧种。它的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同时亦吸收诸如龙舟、南音、木鱼、粤讴、板眼等民间说唱。粤曲的唱腔也由原沿用戏曲的小生、武生、小武、花旦、公脚、花脸、正旦、正生、老旦、丑生十大行当,归为大喉(男角高腔)、平喉(男角平腔)、子喉(女角专用腔)等三大主要喉腔。
  编辑本段传统曲目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百里奚会妻》、《辨才释妖》、《黛玉葬花》

  粤曲演出、《六郎罪子》、《弃楚归汉》、《鲁智深出家》、《附荐何文秀》、《雪中贤》。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百里奚会妻》、《辨才释妖》、《黛玉葬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 17217989283 :粤剧名曲有哪些
    封王疮3460 :答:2、《帝女花》《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场粤剧的名称。作者是唐涤生。本剧背景是明末崇祯六年,国势积弱多年,崇祯帝虽欲励精图治,但因饱受沉重压力,用人不当,国势日益衰弱。戏曲讲述长平公主与周世显的悲情爱情故事。3、《紫钗记》粤剧《紫钗记》由唐涤生于1956年改编自明代汤显祖所著《紫钗记》,...
  • 17217989283 :广东音乐名词解释
    封王疮3460 :答: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的作品有:陈德巨的《春郊试马》、林韵的《春到田间》、刘天一的《鱼游春水》和乔飞的《山乡春早》等。
  • 17217989283 :粤剧的历史
    封王疮3460 :答:据广州粤剧研究者陆丰先生的研究,粤曲唱腔的舞台语言是在公元1921~1927年产生转变,又因为演唱平喉白,不但可以吸收广东的说唱音乐如南音、木鱼等,目今最早记载结合南音和梆黄曲的是公元1924年由陈小汉之父陈醒汉演唱的《芭蕉岛》之忆美。也因为演唱平喉白话,粤曲的调门也变为降B调。 白驹荣主要的贡献在于公元1917年和千...
  • 17217989283 :《荔枝颂》粤曲的歌词
    封王疮3460 :答:歌手:红线女 作词:陈冠卿 作曲:陈冠卿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 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 齿颊留香世上稀,什么啊 可是弄把戏,请尝个鲜 我告诉你,这是岭南佳果靓荔枝 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 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 日啖荔枝三百余,好佳果 品种各异,爽口...
  • 17217989283 :大家帮下手找一下广州粤剧资料
    封王疮3460 :答:据广州粤剧研究者陆丰先生的研究,粤曲唱腔的舞台语言是在1921至1927年产生转变,又因为演唱平喉白,不但可以吸收广东的说唱音乐如南音、木鱼等,目今最早记载结合南音和梆黄曲的是1924年由陈小汉之父陈醒汉演唱的《芭蕉岛》之忆美。也因为演唱平喉白话,粤曲的调门也变为降B调。 白驹荣主要的贡献在于1917年和千里驹在国中...
  • 17217989283 :寻找粤曲名
    封王疮3460 :答:爱郎情未冷,情未冷 生:一叶轻舟去,人隔万重山 旦:鸟南飞,鸟南返,鸟儿比翼何日再归还 生:哀我何孤单,何~~~孤~~~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03394627
  • 17217989283 :简述你对广东音乐的认识?
    封王疮3460 :答:在原传自北曲的旋律主干上,大量加入了广东音乐语言的细微装饰性华彩,从而使北曲的刚劲绵长,变为粤曲的细腻轻爽。《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中国传统器乐作品,有不少在长期的流传和改编后,与原来的曲名相差很远。《汉宫秋月》原为哀怨之曲,而《三潭印月》已将哀怨之情尽扫。在原传自北曲的旋律主干上,...
  • 17217989283 :广东音乐详细资料大全
    封王疮3460 :答:在原传自北曲的旋律主干上,大量加入了广东音乐语言的细微装饰性华彩,从而使北曲的刚劲绵长,变为粤曲的细腻轻爽。 传承意义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以其轻、柔、华、细、浓的风格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特色备受广泛的喜爱和欢迎...
  • 17217989283 :粤曲《穆桂英挂帅》内容
    封王疮3460 :答:刀劈王伦他不怪,又把那招讨帅印赐予儿们。此番领兵去征讨,不为官爵为黎民。一马踏破辽东地,不杀那安王贼不回家门。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087285.html
  • 17217989283 :寻粤曲《花田错会》唱词(有曲谱更好),谢谢!
    封王疮3460 :答:《花田错会》演唱:文千岁、梁少芯 作词:粤剧 作曲:粤剧 唱词 男:双飞燕,杨柳风轻红杏雨 流水画桥西,山外红楼倚 堤畔踏青时,书伴枕 梦栖迟,我落拓天涯 自叹文章失意,青衫未作蟾宫客 却在花田卖画诗 女:花香十里染罗衣,正芳菲 万紫千红吐艳时,莫负了花朝 只怕春光易老难留住,借花田会 ...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