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不是心胸狭窄之人

   更新日期:2024.05.10

如果只是看《三国演义》,可能对周瑜身上的标签就是心胸狭窄这四个字,本想和诸葛亮一决高下,最后还被活活气死,只留下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但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并非如此,他应该不会小气到和诸葛亮斤斤计较,以当时周瑜的地位来看,诸葛亮和他完全不是一个等级,自然没必要把他当成对手。周瑜才能更胜孔明,甚至是老天都嫉妒他的才干,如果周瑜不早死,恐怕三国历史将要改写。

周公瑾

江东才俊周公瑾,英发雄姿逸兴飞。

弦歌频顾知雅意,樯橹弹指化烟灰。

三分天地千秋雪,一舞剑器万夫摧。

为有凌云多壮志,何憾此生太短悲?

以前总是和大家讨论那个时代的枭雄和猛将,当然,这也是广大三国迷们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

在读三国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遇到三种人:枭雄、谋士和猛将。在那个纷纭的乱世,枭雄是一个集团大政目标的决策层,谋士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运筹帷幄的策划层,而武将则是具体步骤的实施层。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并不是每一个谋士都能算得上是策划层。比如说贾诩,他虽然算无遗策,但他实际上并未为一个清晰的政治战略而进行设计;再如司马懿,他虽然做过谋士,后来也掌握了政权,但他也没有为了某个政治抱负而倾心沥血。

真正能称得上策划层的,在魏有郭嘉,在蜀有诸葛亮,在吴有周瑜。这三位是有战略思想的,有政治抱负的,他们既是谋略家,也是政治家。咱们今天就主要来聊聊周瑜。

人生沉浮际遇,乱世就是舞台。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关键在于你有多大的格局。有些人则天生就是为大格局而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人。

江东的格局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的开拓阶段,这一时期的决策人物是孙坚;从小到大的扩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决策人物是孙策;从动到定的稳固阶段,这一时期的决策人自然是孙权了,而在这个阶段,鼎立三分的大局正式形成。

我们可以发现,鼎立的魏蜀吴三方的大政方针是不同的:曹操想统一,刘备也想统一,他们俩之间的矛盾不过是谁统一谁的区别,而只有孙权是不希望统一的。原因很清楚:从政治上看,孙策既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便利条件,也没有汉室宗亲的堂皇旗帜;从资源上看,东吴集团缺少在中原地区纵横捭阖的大规模骑兵军团;从思想上看,东吴的政治团伙和老百姓们由于优裕的生活也缺乏北进中原、一统天下的意愿。

天妒英才

但是,东吴在开拓和扩张时期是不缺乏进取心的,尤其是在孙策时期。其实在东吴的各个阶段,最佳搭档是孙策和周瑜。两个年轻人都是那么的精力充沛,朝气蓬勃,野心勃勃。所以在这段时间,孙吴集团上下一心,共同拼搏,横行江东,所向披靡,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打下了一片壮丽富庶的大好江山。而周瑜则是这个集团中最为功不可没的一员。

孙策死后,东吴集团失去了强力的鞭策者,最上层其实已经开始逐步丧失勃勃的进取心,大政战略趋向于保守。周瑜是这个集团唯一一个即具备战略头脑还保持着进取雄心的关键人物。不要认为孙权仍然重用周瑜,就意味着他支持周瑜,实际上周瑜从来没有得到孙权的真正支持。而周瑜的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反而妨碍了孙权的固守战略,引起了他的顾虑,恐不久为人臣耳。

那么,为什么孙权仍然重用周瑜呢?咱们打个比方,世事往往不如人意,理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如果志在天下,奋力前行,虽壮志未酬,没能一统天下,但却通过奋斗得以鼎立一方;志在鼎立者,虽未能三分天下,却也能偏安一隅;而志在偏安一隅者,往往连自己的一方天地都守不住。

我们这就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殚精竭虑也要六出祁山,剑指中原。就算你想偏安一方,休养生息,可人家曹魏就能容得下你如此舒服?想得美!今日稳守,明日不战,等到人家打上门来的时候,将士们不要说奋力一战了,连抵御之心恐怕都没有了。

在这一点上,周瑜和诸葛亮观念是一致的:在乱世中求存,犹如逆水行舟,不行则退,当一个集体丧失了进取心的那一刻起,就是沦亡的开端。

周瑜曾经向孙权提出过二分天下的战略理念,大概意思是,与刘备联合一同进取西蜀,得到川蜀后再吞并汉中张鲁,让刘备固守其地,结援马超。而周瑜回兵占据襄阳,以图北方。

从纸面上看,这个计划似乎挺难实现的。但我们必须考虑到周瑜是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这个战略构想。周瑜先前认为刘备这个不可靠,将来是个威胁。于是就向孙权献策,想设法将刘备软禁起来,防止刘备坐大,但孙权认为应该与刘备联手抗击曹操,就拒绝了周瑜的提议。而周瑜随后又献上与刘备联手西征川蜀之计。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周瑜对刘备并没有什么好感,也根本不可能在攻下西川和汉中后还要让给刘备。那周瑜是想干什么呢?大家一合兵,刘备势力肯定就被顺理成章地驱出了荆州,大家合兵入川,半路上周瑜能有一万种办法随时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但周瑜英年早逝,导致这个计划彻底搁浅,而刘备也借机赖在荆州不走,后来与东吴还发生了龌龊,双方大打出手。

周瑜的死,是东吴集团最为惨重的损失。周瑜是东吴四大都督中唯一一个心中燃烧着激情,胸怀天下的英才。周瑜死后,东吴彻底丧失了进取天下的雄心和魄力,全面进入防御时代。

一个人没有了激情,人生将黯淡无光;而一个集体或者国家,没有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进取的动力。东吴三代主公,孙权时代虽然是最长的,但却失去了最鲜亮的青春色彩。所以才被雄镇荆州的关羽蔑视为江东鼠辈!



  • 19845319704 :历史上的公瑾是心胸狭隘之人否?
    魏奔馥5145 :答:不是 历史上的周瑜博学多才 精通音乐,俗语云:曲有误,周郎顾 气质高华,仪态雍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讲的就是他 心胸宽广,让程普等人信服 《三国演义》中描述是虚构 不过周瑜早亡是确有其事 ...
  • 19845319704 :名著简答题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奔馥5145 :答: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个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人.他在赤壁之战中为了害死诸葛亮而费劲了心机.周瑜(175~210)中国三国形成时期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少时与孙策友好。东汉兴平二年(195)...
  • 19845319704 :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吗
    魏奔馥5145 :答:因此,综合来看,周瑜并非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 19845319704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真的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吗?
    魏奔馥5145 :答:肯定不是,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表现的那么心胸狭隘,他也不至于就是因为嫉妒诸葛亮,害怕诸葛亮成为他们的对手。设计陷害诸葛亮不成,被诸葛亮气死。其实这个只是说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突出刘备一方的正义性。这个...
  • 19845319704 :草船借箭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奔馥5145 :答:《草船借箭》中的周瑜是一个妒贤嫉能、心胸狭窄的小人形象。在故事中,周瑜对才能比自己强的诸葛亮心怀妒忌,于是设计陷害他,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最后这个毒计被诸葛亮的才智成功化解,可见周瑜的才智也不如诸葛...
  • 19845319704 :三国的周瑜是不是心胸狭窄?
    魏奔馥5145 :答:公叔座对魏王说过:"君上当真不用卫鞅?不用此人便杀了此人!"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周瑜对孔明起杀心之前江东不是还派孔明他哥去招揽他吗?所以说周瑜心胸并不狭窄,相反他还是正史中一个相当完美的角色 ...
  • 19845319704 :周瑜有多恨诸葛亮?周瑜真是心胸狭隘的人么?
    魏奔馥5145 :答:周瑜一生把诸葛亮视为宿敌,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最后还被诸葛亮给气死,说出了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名句,不过在正史中周瑜真的是一位心胸狭窄的人么?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周瑜要比诸葛亮有名气的多,而且周瑜各方面和诸葛亮相比...
  • 19845319704 :周瑜的心胸狭窄
    魏奔馥5145 :答:历史上的周瑜决不是心胸狭窄的人,相反,他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史料上明确记载心胸宽广的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了小心眼,那是颠倒了黑白,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而事实上周瑜跟诸葛亮从未交过锋,连面都没有见过。
  • 19845319704 :在历史上的周瑜是心胸狭窄的人吗
    魏奔馥5145 :答:不是,相反他是个大度之人,且从没想过杀诸葛亮。而且火烧赤壁完全是周瑜一人想出的,和诸葛亮完全没关系
  • 19845319704 :周瑜人物特点
    魏奔馥5145 :答:周瑜的人物性格特点 宽容大度,有容人之量,《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