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上的 lsquo 安全技术类别 rsquo 是什么意思

   更新日期:2024.06.02
衣服上的“安全技术类别”是指该衣物在生产过程中所遵循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

安全技术类别的标识通常会出现在衣物的标签或吊牌上,用于告知消费者该衣物所达到的安全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衣物的材料、染料、工艺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衣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具体来说,安全技术类别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材料安全:衣物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不含有害物质,如甲醛、重金属等。同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或过敏。

2. 染料安全:衣物所使用的染料应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不含有害物质,如芳香胺等。染料在衣物上的固色性也应良好,不易褪色。

3. 工艺安全:衣物的生产工艺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工人或消费者造成危害。例如,缝纫线头应处理干净,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划伤皮肤。

在中国,安全技术类别通常遵循《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等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将衣物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安全要求。其中,A类衣物适用于婴幼儿,B类衣物适用于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衣物则适用于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总的来说,衣服上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消费者在购买衣物时,应关注该标识,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