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瑜、鲁肃的形象及其相关事件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更新日期:2024.05.10
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历史上完全不存在,事实上,周瑜从来没有把诸葛亮当棵菜,因为,周瑜出身好,智谋高,而周瑜死的时候,诸葛亮出山也还没几年,还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展示的机会,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是诸葛亮出山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儿,而这个时候的周瑜早就名噪当时整个中国了。再说了,周瑜向来是东吴的主战派,完全不是因为诸葛亮的雕虫小技挑拨离间而发动赤壁之战。(证明材料: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气度恢弘)
另外,周瑜之死,也不是像演义中所演的那样因为荆州问题气死的,事实上,周瑜一看刘备和诸葛亮耍赖皮不交出荆州地盘,就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也把眼光盯上了益州,只不过,周瑜是个短命鬼,刚刚奏请了孙权攻打益州的想法不久,周瑜就病死在自己的封地了。

鲁肃这个形象,演义上就更和历史上的鲁肃不相符了,演义里面鲁肃胆小怕事,几乎是迂腐可笑,历史上的鲁肃,可以说是东吴版的诸葛亮,不然的话,周瑜怎么会推荐鲁肃接自己的班儿呢?

周瑜比诸葛亮聪明 写三国的人喜欢诸葛亮 就夸大了一番
鲁肃是个和事老(历史)

周瑜
历史:大将风度,长得帅,气量恢宏。难得的人才啊!
YY:气量狭小,最后竟然被气死(历史上病死)
鲁肃:
历史:有远见,政治家,政治远见不亚于诸葛,三分天下比诸葛更早。而且独具慧眼,为人大方。
YY:SB一个,除了人老实,啥都不会,只会做老好人。

鲁肃: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英荟萃。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无不知东吴的鲁肃。在三国众多人物中,鲁肃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鲁肃(公元172-217),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历史人物。甚至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小说中
鲁肃是个“和事老”
在《三国演义》里,鲁肃完全被描述成一个忠厚而又平庸、没什么大用处的“老好人”。在小说、戏曲和电视剧中,鲁肃出场最多的戏是在赤壁之战前后,纯属一个被诸葛亮和周瑜两方都耍得团团转的“和事老”,除了为人忠厚老实以外,根本没有什么别的优点,比如写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诸葛亮偕鲁肃同去,一个成竹在胸,一个被蒙在鼓里;一个谈笑自若,一个惊慌失措。
尤其是《三国演义》“关云长单刀赴会”一节描写,率军驻守长江的鲁肃在被孙权多番埋怨的情况下,为讨回荆州,设下刀斧手请关羽赴宴,想趁机加害关羽,不想“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将计就计的关羽识破计谋、挟持震慑住,结果不仅未达到目的,反被关羽耍了回威风。
也许读者会问:如果鲁肃真是这样的人,周瑜临终怎么会举荐鲁肃代替他做大都督呢?这讲不通啊。史学家认为,《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正史。文学作品中演义出太多的虚构成分。《三国演义》是以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为主人公,以蜀汉为正统写作的小说,为了突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所以片面丑化、贬低了其他方面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显然不全是小说中描写的那样。
探故里
临淮留有“子敬泉”
泗洪县临淮镇,是位于烟波浩淼的洪泽湖西北岸的一个水乡小镇。这里是鲁肃的家乡。《三国志》、《帝乡纪略》、历代《泗州志》、《泗虹合志》等均记载:“鲁肃临淮人。”
记者日前来到临淮镇。在位于临淮镇中心的粮管所院内,有一处占地数十亩的荷花池,池中央立着一座六角飞檐的亭子,上书“子敬泉”三字。子敬,是鲁肃的字。亭下有一口古井,井水深邃。亭壁刻有鲁肃生平简介。当地文物部门干部介绍,这是三国名将鲁肃家井。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临淮人民砌桥筑亭,并将古井修葺一新。现今临淮镇的二河村,原名焕灯村,相传古时村上有鲁家庙,鲁肃常来祭祀上香,每敬香一次,庙上悬挂的佛灯都要更换一次,后人们将此村改名焕灯。
《三国志》、《泗虹合志》记载,鲁肃,出身仕族地主,生于东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襁褓中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少时的鲁肃,身材魁梧,相貌奇特,胸怀壮志,乐善好施。大地主,为人仗义轻财,很有游侠风味,和小说中老好人式的文官形象不同,其实他很勇敢的。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官为居巢(今安徽桐城)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鲁肃毫不犹豫,慷慨地满足了周瑜的要求,“(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两人从此结为好友。相传他俩曾掘地接泉,以水当酒,喻示“君子之交”清如水。后来鲁肃家人将此泉用砖砌成水井,起名“子敬井”,又名“子敬泉”。
随着形势的发展,群雄并起,为了避害,鲁肃对其部属说:“……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至东土以观时变乎?”部属皆从命。于是,男女一行300余人,南往居巢投奔周瑜。汉代是不允许随意搬迁的,官府派人来追,他把盾牌立在地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贯”,吓跑了追兵。
看历史
“孙刘联盟”展雄略
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弟孙权继位。在周瑜的引荐下,鲁肃与孙权“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成王霸之业。据《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载,鲁肃向孙权献策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这就是后世称为“榻上策”的著名战略构想,此构想堪与诸葛亮《隆中对》媲美。诸葛亮提出“孙刘联合”,这点鲁肃也想到了。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促成孙刘联盟。此战略对于赤壁之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进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后,鲁肃又从大局出发劝孙权把南郡暂时“借”给刘备。然后刘备到京口来见孙权,吕范劝孙权扣留刘备,遭到鲁肃的反对。他建议放刘备回荆州,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因为他看得很清楚,虽然曹操北退,实力未损,江东水军厉害,却缺乏骑兵,这时候即使并吞荆扬两州,也只能采取守势,情况将会变得非常危险。而且,荆州与东吴素来有仇,孙权势必无法很快安定荆州的人心。
单刀会
子敬才是真英雄
历史上的“单刀赴会”确有其事,但与小说描写相反,“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按照《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和《吴书》的记载,“单刀赴会”而将对手震慑住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推荐鲁肃继任。鲁肃被孙权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三国志》:“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公元215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借”去的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恼怒,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战略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此次会谈后来被称为“单刀会”。“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关公的大刀。“单刀会”上,鲁肃一番大义凛然的分析,说得关羽唯唯而退。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鲁肃以他的大智大勇,促进了一次重大危机的化解,孙刘联盟暂时得以维持。
处乱世
诚实守信立根本
公元217年,鲁肃在军中病逝,享年46岁。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丧。鲁肃死后,孙刘联盟随即崩溃。219年吕蒙白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杀;222年陆逊大败刘备,三国鼎立的局面瓦解。
鲁肃墓位于今湖南岳阳,岳阳一带自古尊鲁肃为贤人。历代史家认为,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并不亚于诸葛亮。
记者在鲁肃故里泗洪县临淮镇采访时,当地人对鲁肃都很崇敬。奇怪的是,他们对于《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文学形象并不很在意,一位老者说:“小说中鲁肃最大的特点是诚实、诚信,这是最重要的。你看,虽然《三国演义》抹杀了鲁肃的智慧与才华,但无法否认鲁肃的诚实与信用。”
周瑜:周瑜在东吴到底是什么地位,如今也成了很多人的谈资,原因可能是周瑜一生可见记载的官职只到了偏将军。那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周瑜是否真的因为三国演义才名传于世,还是确实真为东吴一朝大员呢?周瑜到底做过些什么,为什么之领到偏将军的官职,却被孙权推崇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的人物呢?

带着这些问题,本人再次详读了一遍三国志与周瑜相关的一些传记,由此看出了一点答案:

1)周瑜的出身如何?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虽然周瑜不是四代三公的贵族,但祖上2代位居三公,掌管汉朝的军事,可谓名门望族。

2)周瑜真的才貌双全吗?
是的。“瑜长壮有姿貌。”“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形象出众,身材高大的周瑜在音乐方面很有造诣,如果放到今天,也是偶像派+实力派的音乐人,必然拥有众多拥趸,组建自己的歌友会,然后办上一系列的巡回演出。

3)周瑜的人脉如何?
“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首先周瑜和孙策是关系极好的哥们,而孙权的母亲又让孙权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周瑜,其次孙权对待宾客的礼仪比较简单,唯独周瑜除外。周瑜自己也很大度,性格也很好,很得人心,唯独和程普的关系不大好,但在江表传中提到一节,就是后来周瑜屡次谦让程普,不与之计较,从而让程普非常敬服,最终程普评价周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于是“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由此可见,周瑜不仅不像演义里说的那样小肚鸡肠,相反,为人谦逊大度,颇有国士之风。
4)周瑜在东吴的权利与身份如何?
这个可能是大家争论的关键了。其实也很简单,几个地方的细节描述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建安三年,这时候的孙策是什么职位呢?“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事实上此时的孙策也只是一个杂号将军,能封周瑜这样一个职位已经不容易了,所以后面裴松之引的江表传里提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可见孙策对于周瑜的重视性。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中护军是什么位置呢?护,督统之意。秦有护军都尉。刘邦任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另有护军将军。始设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马邑之谋时。韩安国以护军将军,护诸将军,既为领兵长官,又有监督诸将之权。可见,当时以孙策的官衔要封周瑜为护军将军是不能的,所以封的是中护军,但权利一样是统领兵权,都统诸军。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孙策死后,周瑜以护军的身份同张昭共掌东吴的所有事宜。而同期的程普——当年孙坚手下的老将,东吴元老级的人物,也只是“与张昭等共辅孙权”,而不能达到“共掌众事”的程度。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以外姓都统孙瑜(孙氏本家),虽不能说官职高低,但权利以及孙氏对其的信任可谓不一般。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估计这个就是演义里周瑜水军大都督的原型。实际上看程普传,我们可以发现此时周瑜与程普同级“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昬,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重头戏来了,孙权只封了周瑜一个偏将军,这个是很多认为周瑜不过如此的人的一个口实——“周瑜既然这么厉害,孙权怎么之封了他一个量产的偏将军呢?”——不好意思,谈到这个问题,就要说说孙权和刘备在封将这个问题上的不同了。当时孙权自己也是个杂号将军——“讨虏将军”,而刘备是“左将军”。孙权对手下人的封赏权是有限的,而且孙权历来在这个问题上谨慎,不象刘备可以封一堆类似牙门将军,军师将军,翊军将军等等的杂号出来。看看赤壁之战后东吴主要将领的封赏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程普拜裨将军,黄盖拜武锋中郎将,韩当是直到与吕蒙袭击南郡后才迁的偏将军,吕范拜拜裨将军。似乎当时还就周瑜这个偏将军官职最高,孙策死后周瑜,程普,吕范是统领东吴兵权的几个重要人物,周瑜前期在军中的位置与程普持平——“左右督”,但赤壁后一个是偏将军,另两个是裨将军,应该可以看出周瑜此时的身份地位了吧。

5)周瑜为东吴出过多少力?
有些人说周瑜除了赤壁有点运气以外,就是被曹仁那点兵耗了许久,所以没什么功劳,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同孙策合流,攻下横江,当利;
“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还是作为孙策的一部,攻下秣陵,击破笮融、薛礼,攻陷湖孰、江乘,进入曲阿,赶跑了刘繇;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协同孙策攻占皖;
“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以孙策一部,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平定豫章、庐陵。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都统孙瑜平【】乱。
“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周瑜本部平定柴桑。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以孙权前部大都督身份讨江夏。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赤壁战前实际上发生过水战,并非只靠一把火烧走的曹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火烧赤壁。
“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救助甘宁。
“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死于征讨蜀中的途中,英年早逝,时三十六岁,天妒英才。
6)赤壁之战到底是谁统帅的?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孙权传》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周瑜传》
“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程普传》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刘备传》
其实说谁是总帅都不对,这次战役是周瑜、程普、刘备各领一部完成的,但赤壁的大火确实是周瑜部下黄盖放的。而且江表传里提到:“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既然曹操反驳说赤壁不是输在周瑜身上,反让周瑜声望大振,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赤壁一战后,最出名的就是周瑜了,否则曹操不会提周瑜而是程普等人。

7)当世人对周瑜的评价如何呢?
“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陈寿——这话是孙权说的,但我100%认可。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对陆逊说的)”——孙权——没有你我怎么办。
“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蒋干——他就一文化人的典范。
“吾得卿,谐也。”“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孙策——有你周瑜在O了。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酒不醉人,周瑜醉人。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很生气,那串葡萄非常酸。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刘备——小周,其实我给你的这双鞋不算小了。
“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诸葛瑾、步骘——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向周瑜筒子学习。
“曲有误,周郎顾。”——当世人——我们是瑜迷!

8)总结,为人不能太完美,聪明就不要再帅气,帅气了就不要太有才华,有才华就不要文韬武略,文韬武略了就不要再人缘好,人缘好就不该再娶了好老婆,娶了好老婆就不要再身份显赫……如果都占了,那么上天就要嫉妒了……周瑜终年36岁……似乎太完美的人都死的比较早,周瑜也没逃脱这个规律。
静夜好寒——
外帐中悉悉索索都是人声。
我躺在这里,目光离散,望着远方。
——蒙胧中,又想起了伯符。

记得少时同榻抵足而眠,却每每愈谈愈是兴起,最终睡意全消。
记得少时弄剑吹箫,十分酣处,伯符便引我手,,指北而笑曰:“有朝一日我定能提兵驻马,立于洛阳城头。”
那时我是如何说的呢?不记得了,只仿佛还看得见他那双漆黑的大眼,满是鹰扬万里的豪气纷飞。
征六郡,镇巴丘,定霸业,距江南。十年间天下闻名。
——你我都相信年少轻狂的豪言壮语终有一日能梦想成真;你我都相信兄弟携手,便可敝睨天下英雄。
伯符,伯符。功业未成,奈何死乎?
肩胛上的箭疮如火灼般痛,胸口压着一股浊气,渐渐无法呼吸。
伯符,今日,我亦要死了……
虽未料仓促一别,便成永诀;心中早有这样的预感——
夜尝说过睨强则极辱,刚不可久;你却总是笑而不答。
我知你宁可死于弓马之间,不愿老来缠绵于病榻之上,你希望自己活着一日,便一日是那个少年英武的“小霸王”!
伯符,伯符。便知死,徒何促!!!
从搓土为香,对天盟誓,生死不负的那一刻起;
从北上归来,始对以泣,终诉而怒的那一刻起;
从星夜奔丧,灵前柩畔,伏地而哭的那一日起;
——瑜便知此生惟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无以报知己之义;瑜便知此生再无片刻闲暇可供吹笛折柳,举赋临风。
赤壁一战,心血呕尽,荆襄会猎,遍体鳞伤;
刘备在侧,势如养虎,功高震上,内外焦煎;
伯符,伯符。非瑜背诺,天不假年!!!
灯花劈啪一声,暗了下去,帐内一片昏然。我知道自己已是风中危烛。
隐约间见你缓缓走来,金盔何其煜耀,兜鍪依旧生辉。
又闻你豪气奋发在说:“公瑾,你我当扬鞭跃马,立于洛阳城上!”
我微微一笑,答到:“江左男儿,一诺千金……”
然后缓缓闭上眼睛——

公元二零一年十二月,东吴名将周公瑾,卒于巴丘,年只三十六岁。

郑重声明:所写内容基本全部来源于互联网,具体出处地址已经记不住了,所以如果作者看见,幸勿见怪,谢谢。

  • 18475296739 :周瑜、鲁肃、诸葛亮三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耿窦香1501 :答: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著名将领,他在历史上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和孙策交好,在孙策去世之后,忠心耿耿地地辅佐孙权。他在《三国演义》中给人留下的特点是他心胸狭隘、气量狭小,容易冲动,意气用事。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 18475296739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鲁肃 这些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耿窦香1501 :答:诸葛亮 足智多谋 忠贞耿直 善于劝解 可以从出师表中看出 曹操一代枭雄 为人多疑 宁教天下人负我 休教我负天下人 雄心勃勃 豪迈短歌行 可以看出 喜欢结交豪杰 贤士 阴险狡诈 善于军事 周瑜 足智多谋 嫉贤妒能 鲁肃顾全...
  • 18475296739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他们的性格特征
    耿窦香1501 :答:周瑜——聪明,但小心眼,气量超级小。曹操——老谋深算,疑心特重,阴险狡诈。鲁肃——老实巴交,好好先生。按三国志的说法是这样的:诸葛亮——小心谨慎,说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和演义中最大的不同。像空城计这样胆大...
  • 18475296739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人物形象特点?
    耿窦香1501 :答:周瑜 1、精通音律,深谙兵法;2、足智多谋,知人善任;3、颇有大将风范,却气量狭窄,英年早逝.鲁肃 1、《三国演义》中鲁肃乃一忠厚君子,却缺谋少断;2、历史上鲁肃亦不失为一能臣,主张孙刘联盟,以拒曹操,对天下形势了...
  • 18475296739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说诸葛亮.周瑜.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耿窦香1501 :答: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风流儒雅,讲求生活品位,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孙权赞他“有王佐之资”,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至于其气量,简直可以用宽容大度来...
  • 18475296739 :求典韦,周瑜,鲁肃这些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不要粘贴的啊!
    耿窦香1501 :答:典韦外貌特征:魁梧,强壮,黝黑 性格特点:勇猛,有勇有谋,敢作敢为 周瑜外貌特征;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性格特点:聪明过人,妒贤忌能,有勇有谋 鲁肃的外貌特征: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性格 特征:忠厚守信 ...
  • 18475296739 :曹操,周瑜,鲁肃,的性格各是什么??
    耿窦香1501 :答:《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3.鲁肃:老诚厚道,小心谨慎。文人雅士,豪爽而不...
  • 18475296739 :诸葛亮和周瑜,鲁肃是什么样的人?简要回答
    耿窦香1501 :答:诸葛亮是智者,运筹帷幄。看透天机,超越极限。周瑜是将军,有勇有谋,正常人中的人才。鲁肃是墨者文人,有文采,是参谋的人才。诸葛亮:神机妙算 有计谋 有胆略 知人善用 周瑜: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鲁肃:憨厚 ...
  • 18475296739 :在《诸葛亮妙联战周瑜》中,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耿窦香1501 :答:1.在《诸葛亮妙联战周瑜》中,鲁肃是有智有勇,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人。鲁肃不仅具有一个大政治家的胆略、卓识和政治的、军事的和外交的才能;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2.鲁肃(172年-217...
  • 18475296739 :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用四字词语)
    耿窦香1501 :答:周瑜:才情横溢,心胸狭窄;曹操,雄才大略,豪迈霸气,工於心计;鲁肃,老诚厚道,小心谨慎。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