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更新日期:2024.05.26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代词、名词、动词、连词、助词及词缀。

1、代词。
表示你;你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2、名词。
即“而”作为象形字的本义:胡须。  

3、动词。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4、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转折关系。如:“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肴之战》

表修饰关系。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表假设关系。如:“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并列关系。如:“苟粟多而财有余。” 《论积贮疏》

表相承关系。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 《劝学》  

表因果关系。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扩展资料:

而的用法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1.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1.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2.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4. 朝而往,暮而归。   

  5. 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1. 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2.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4. 秦师轻而无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体如下: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

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

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笔画:6,五笔:DMJJ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而今[ér jīn] 

现在;如今。

2.而后[ér hòu] 

副词。然后:先定好计策,~行动。

3.然而[rán ér] 

连词。但是;可是。对上文表示转折:试验失败了,~他并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性情温顺~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还会修理。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获得了丰收。

5.继而[jì ér] 

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人们先是一惊,~哄堂大笑。先是领唱的一个人唱,~全体跟着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词。幸亏;多亏:~发现得早,否则酿成大祸。

7.而已[ér yǐ] 

罢了:如此~,岂有他哉。我只不过是说说~,你不必过于认真。



1、本义,名词:胡须。本义只见于古文 。举例:而,颊毛也。——《说文》

2、代词:你,你的。只见于古文。举例:予岂不知而作。——《诗 • 大雅 • 桑柔》

3、连词:表示并列、因果、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而且、而今、而立之年 / 然而、愤愤而死 、三十而立。举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扩展资料:

关于“而”的词源解说:

“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像下巴(口)下长着茂密长须。有的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

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而



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二、连词。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译]:“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译]:“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译]:“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润泽,深水潭生长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

表承接,表转折,表并列,但是,而且

  • 19720239516 :“而”在古文里的十四中解释
    宫易放2471 :答:而 释义 ér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2、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通“如”。好像《察今》:“军惊~坏都 舍。”4、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财有余。”《...
  • 19720239516 :而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宫易放2471 :答:“而”的意思: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火在熨斗里面,因而熨斗的柄也就热了。 全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
  • 19720239516 :“而”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啊?
    宫易放2471 :答:“而”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1、用作名词,意思是:颊毛;胡须。出处:周·周公旦《周礼•考工记》:“作其鏻之而。”释义:刮掉他的胡须。2、用作代词、意思是:通“尔”你,你的。出处: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释义: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
  • 19720239516 :“而”字在古汉语中都有什么意思
    宫易放2471 :答: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②哗然而骇者,虽...
  • 19720239516 :而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宫易放2471 :答: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2、表示偏正...
  • 19720239516 :文言文里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宫易放2471 :答:“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
  • 19720239516 :而文言文翻译
    宫易放2471 :答:1. “而”在古文中有什么翻译 【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
  • 19720239516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几种意思及例句
    宫易放2471 :答: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动〉1. 如,好象 [seem;like]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希...
  • 19720239516 :“而”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宫易放2471 :答:而(ér)在古文中可作名词、代词、动词、连词、助词及词缀。1、名词。即“而”作为象形字的本义:胡须。2、代词。表示你;你的。如:“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再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动词。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余...
  • 19720239516 :古文中"而“的所有意思
    宫易放2471 :答:1、本义,名词:胡须。本义只见于古文 。举例:而,颊毛也。——《说文》2、代词:你,你的。只见于古文。举例:予岂不知而作。——《诗 • 大雅 • 桑柔》3、连词:表示并列、因果、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而且、而今、而立之年 / 然而、愤愤而死 、三十而立。举例:永州之野产...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