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用是连词

   更新日期:2024.05.27

1. 文言中什么是连词

其一,连词是虚词,也就是说,连词是由文言文中的虚词构成;

其二,连词有三类,也就是说,根据所连接的语言单位的不同,连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词语连词,句法连词和词句连词。其中:词语连词主要是用来连接词语,句法连词主要是用来连接分句,词句连词则连接词语和分句都较常见;

其三,连词不但可以连接前后分句,而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因果,表目的,表假设,表修饰;还可以连接主谓短语,状中短语和连谓短语;

其四,常用的连词有:而,而后,以,则,且,且……且,与,及,然,然而,然则,虽,虽然等等。

2. 以在古文里翻译成什么是连词,什么是介词

1.为。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因为,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3.和,而。——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4.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5.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6.表目的或结果等。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1.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2.依,按,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3.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清·姚鼐《登泰山记》

4.从,自,由——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3. 语文:文言文中的连词“而”的使用方法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4. 在文言文中有是“连词表承接”意思的词吗

1.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例如: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铜之址以葬之.2,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则 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4,因表承接可译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5,于是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5. 文言文中“以”字作连词和作介词都有因为的意思,怎么区别如:赵王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你所提的问题学术界并无一个简易的区分方法. 介词“以”和连词“以”的辨别:“以”作介词,它后面总要跟名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来修饰动词谓语.“以”作连词,它总要有被连接的两个部分,而这两部分中后一部分是谓词性成分 古代汉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区别 介词“以”是由动词虚化来的.动词“以”基本义为“用”,引申可据上下文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例如: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论语·八佾) 子曰:“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 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连词“以”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也可以连接分句.所连接的前后成分有多种意义关系. 1)手段和目的关系 “以”字前项是手段,后项是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例如: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五年2)原因和结果关系 有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情况,“以”可译为“以致”“因为”等. 例如: 象有齿以焚其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3)连贯关系 “以”字前后的动作行为一先一后,或者前项是后项的方式、状态. 例如: 余折以御.我折断它继续驾车.(左传·鞌之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4)并列关系 “以”字前后成分分不出先后,“以”相当于连词“而”. 例如: 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射:猜谜语.(荀子·解蔽)5)偏正关系 “以”字前项用作状语修饰后项.“以”或不译,或可译为“地”“着”等. 例如: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如果天假我年,或五年,或十年,沉潜于大《易》之中,那么我庶几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 作介词的“以”和作连词的“以”之区别 “以”字本来是一个动词,甲骨文“以”字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在手臂下部勾勒有一个圆团,像手执物状,表示“贡纳”、“进献”之意,也表示较抽象的行为动作,相当于“用”.《说文》:“以,用也.”“以”作动词根据上下文还可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例如: ①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论语·八佾》 ②子曰:“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论语·子路》 ③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后来,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虚化而多充当介词、连词等使用. “以”作连词,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也可以连接分句.所连接的前后成分有多种意义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⑤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左传·僖公五年》 4.表示因果关系,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情况,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以致”.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⑤吾以捕蛇独存.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⑧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 ——袁枚《祭妹文》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 ②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以”作介词,与其后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有多种关系.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 凭……身份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史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

6.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以”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7. 语文古文里的连词要怎么区分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并列连词:有 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 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有 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有 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连词:有 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有 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有 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连词:有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 18042899104 :文言文连词副词
    雷谈受4796 :答:“乃”作连词和作副词的区别:一般地说,用在句首 连接句子或短语的是连词;在句里做状语的是副词.(此句来源于文言文虚词手册)`作连词例: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乃 作连词,表承接)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 入见.(乃 作连词,表承接)作副词例:1、良乃入,具告沛公.(乃作状语...
  • 18042899104 :文言文中有那些连词 文言文中主要的连词都有哪些?每一个该怎么用?
    雷谈受4796 :答:并列关系连词:与、既、同、及、而、况、乃至等.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如、等.转折关系连词:却、而、致等.因果关系连词:因、是故、以致等.选择关系连词:或、抑、非…即等.假设关系连词:若、譬等.比较关系连词:如、同、不及;与其…不如、若…则、等.递进关系连词:况、并...
  • 18042899104 :文言文的介词,连词,副词怎么判断最好能举点例子
    雷谈受4796 :答: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以”,秦亦不以城予赵。“以”用在名词“城”前,介绍“城”给动词“予",是介词,译为“把”。还如,佘与四人拥火以入。"入”后省略了代词“.之",“以”连接两个动宾短语“拥火”与“入之”,是连词,表示承接,可不译。...
  • 18042899104 :文言文的介词,连词,副词怎么判断最好能举
    雷谈受4796 :答:产自西域(西域出产)……文言连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类同,只是所用的词(字)存在差别。只要很好地掌握了现代汉语的连词,对文言文来说不存在问题。文言副词与连词的情况相同,与现代汉语的连词一样,仅仅是词(字)有差别。例如,现代汉语的“很”,文言文用“甚”。在上述三中虚词中,关键在于介词。
  • 18042899104 :文言文中 请解释一下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介词,连词。
    雷谈受4796 :答:介词:在语法里是一个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2)“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连词: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
  • 18042899104 :文言文怎么区分介词和连词,比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的
    雷谈受4796 :答: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可译为“和”,或仍作“与”,介词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行为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区别在于连词前后连接的是名词或词组,介词后面是施加动作的对象,这里与是连词,表示和。
  • 18042899104 :怎么区分文言文中的连词是表修饰、并列还是顺承?比如相视而嘻,“而...
    雷谈受4796 :答:是的。当“而”字的前项是对后项的描述时,那一般是表修饰。当前后两项有先后顺序,且顺序不可逆,一般是表顺承。当“而”表示并列关系时,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
  • 18042899104 :举例说明古文中以作因为的意思何时是介词何时是连词
    雷谈受4796 :答:怎样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 “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以”后是名词或短语,作“以”的宾语,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是连词 (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 ①洎牧以谗...
  • 18042899104 :文言文连词表修饰
    雷谈受4796 :答:我决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我腾跃而上——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而彼且奚适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耐”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夫列子御风而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2. 在古文中“而”字作连词...
  • 18042899104 :连词与的用法文言文
    雷谈受4796 :答: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介词是介引出名词或代词,它前面一般是动词谓语;连词主要起链接作用,前后的词语词性一样,一般都是名词或代词。 所以,可以根据这个“与”字前后连接的词语的词性是否相同来判断是介词还是连词。 3. 语文:文言文中的连词“而”的使用方法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