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

   更新日期:2024.06.01

傩戏。

傩戏是最原始的戏曲,也被称为戏曲界的活化石,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亦有人认为戏曲活化石为“昆曲”,但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而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

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傩戏介绍:

1.定义:

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2.起源与发展:

(1)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

(2)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

(3)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3.表演特点:

(1)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

(2)傩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称“跳傩”,场面多伴以锣鼓。

(3)代表剧目有《捉黄鬼》《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薛仁贵征东》《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傩戏。
傩戏就是最原始的戏曲,也被称为戏曲界的活化石。
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剧本大多唱多白少。各地的傩戏主要流传于乡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观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咸少,傩戏传承困难。
关于戏曲的起源,公认最早的说法是来源于古代祭祀,从我国古代的商周时起,就把祭祀神灵作为重要的活动。比如日月星辰、风师雨师、五岳山林、国家社稷都要祭。这种祭祀的方式之一,就称为傩,并且国家有大傩,民间有乡人傩。
在《论语·乡党》中记载着孔大子当时看乡人傩的情景,“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就因为傩是驱鬼祭神的活动,所以孔子也要恭恭敬敬。在祭祀的仪式中必然要有歌舞礼乐,这种歌舞也就是傩舞。而傩舞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加入了表演,增加了故事情节、唱词、念白,像戏曲转化,被称为傩戏,而傩戏就是最原始的戏曲,也被称为戏曲界的活化石。
傩戏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旧有流传,比如我国的湖南、江西、浙江、云南、贵州、四川、安徽等一些比较偏僻的山村,仍旧会保留着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而祭祀之前必演出傩戏。
比如贵州傩戏在演出时就要开财门、扫开场、跳神、扫牧场。先要到庙中祭神,演员穿上戏装,戴上面具,绕山村一周,要村民设置祭品,接神纳吉,再开始演出与祭祀相关的剧目。
不过这些傩戏大部分都是濒临灭绝的状态,现在还有继承的傩戏,主要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湖北、贵州、四川等地山区,但基本上没有专业演员,也没有所谓的流派划分。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有15种傩戏被介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希望这种继承了几千年的剧种,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拥有“活化石”之称的是“中国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文化价值珍贵而独特,不仅是福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梨园戏,是中国福建省的汉族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知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文出自《百度百科》“梨园戏”词条。

戏曲活化石——傩戏

傩戏[nuó xì]
傩戏是中国古老的民俗,也是富有宗教色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安徽池州市一带流行的傩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它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至今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它对研究我国古代戏曲、文化、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宗教演变都有一定的价值。

中华戏曲文化的活化石——昆曲
  昆曲长bai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经历代艺人口传心授,干有余年,脉络清晰,斑斑可考,是中华戏曲文化的活化石,被尊为“百戏之祖”。

  • 19482296009 :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是什么
    仇晨钟2936 :答: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是**羌族傩戏**。羌族傩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等县一带。羌族傩戏源于古老的巴蜀文化,具有中国古老的戏曲形态和特点,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宗教文化元素和神话传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傩戏作为原始巫舞的变体,...
  • 19482296009 :以下哪种非遗项目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
    仇晨钟2936 :答:昆曲这种非遗项目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昆曲,发源于江苏省昆山市,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昆山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多种表演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昆曲的表演不仅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种深度的情感体验...
  • 19482296009 :非遗项目被称为中华戏曲活化石的是什么
    仇晨钟2936 :答:被称为中华戏曲活化石的非遗项目是昆曲。拓展知识: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起源于江苏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昆曲以其优美的唱腔、精致的表演和独特的舞台风格,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唱腔悠扬婉转,表演细腻入微,服饰华丽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昆曲...
  • 19482296009 :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是
    仇晨钟2936 :答: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曲种是昆曲。昆曲,最初被称为“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现在也被称为“昆剧”。它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珍品,被形容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起源于14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后经过魏良辅等人...
  • 19482296009 :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
    仇晨钟2936 :答: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中国的昆曲艺术。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且传承至今已逾越数百年,历经多个世代昆曲表演者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体系和文化内涵。昆曲的音乐、唱腔、舞蹈、舞台表现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且...
  • 19482296009 :戏曲活化石之称是哪个剧种
    仇晨钟2936 :答:戏曲活化石之称是昆剧。昆剧,又称“昆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流行于苏浙一带,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百戏之母”。昆剧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剧目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而闻名。它的舞台表演形式以唱腔、表演和击鼓为主,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昆剧的唱腔繁复而优美,...
  • 19482296009 :哪种戏曲被称为活化石
    仇晨钟2936 :答:昆曲被称为活化石。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
  • 19482296009 :哪种非遗被称为中华戏曲活化石
    仇晨钟2936 :答:被称为中华戏曲活化石的非遗是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昆腔,被称为百戏之祖,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昆曲表演体系最大特征是载歌载舞,包括说、唱、做、打、舞等,集戏曲之大成,强调动人的歌唱和严谨细腻的舞台工架,也重视丰富的戏剧表现,巧妙融合诗歌、音乐、舞蹈...
  • 19482296009 :哪种非遗戏曲被称为活化石
    仇晨钟2936 :答:被称为活化石的非遗戏曲是昆曲。昆曲起源于我国明代,拥有 600 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其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都保留了很多古代戏曲的元素,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19482296009 :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是什么
    仇晨钟2936 :答: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是:《张协状元》。《张协状元》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戏曲活化石。该剧以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后人张协状元为主角,讲述了他在考取功名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他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该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重视道德...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