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龙的传人为什么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更新日期:2024.06.01

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而且牢牢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头脑之中,我们常以龙的传人引以自豪。

世界上原本没有龙,而古代的图腾为什么是龙呢?在远古图腾时代最早的传说是女娲氏和伏羲氏为人类祖先,而他们都是人头蛇身。历史的发展,部落的联合,特别是炎、黄二帝在保定以北联合后,各部落纷纷加入到这个大家族中。

当马图腾部落加入进来,就在蛇头上加马头,鹿图腾部落合并进来,就在马头上添鹿角,鱼部落进来,就在蛇身上增鱼鳞,所以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扩展资料:

精神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与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消亡了,其中不乏有为人类作过杰出贡献的民族。

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虽然经历了和自然及敌人的严酷斗争而不解体,并日益繁荣,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光辉的整体形象,有一个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龙起着维系和向心的作用。

龙文化已成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的传人



因为中国的龙聚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而且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无所不能的,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神圣的,就像是一种图腾,一种信仰。所以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 13889315687 :课文《龙的传人》资料
    娄唯青3187 :答:龙的资料 龙的传人、龙飞凤舞、龙吟虎啸、龙腾虎跃、龙盘虎踞、乘龙快婿、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跃凤鸣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苏轼《塔前古桧》)。在定海紫微地方,流传着一...
  • 13889315687 :龙的传人结构是几段体
    娄唯青3187 :答:三段体。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龙的传人》中,文章分为三段式,一段(1):提出了“龙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第二段(2~3):介绍了龙到底是什么。第三段(4~7):讲了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
  • 13889315687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的作文怎么写
    娄唯青3187 :答:“遥远的地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世界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相信这首歌我们一定耳熟能详,但我还是每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总是激情澎湃,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小时候,大人们总是跟我讲龙的传说,如”画龙点晴”、“叶公好龙”、“屠龙之技”……总是令...
  • 13889315687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课龙的传人中,有没有双重否定句?
    娄唯青3187 :答:参考答案:课文《龙的传人》中的双重否定句是:提起龙,中国人莫不引以为自豪,有时还自称为“龙的传人”。【双重否定词是“莫不”。“莫不”即“没有不”的意思】
  • 13889315687 :五年级下册<龙的传人?的提纲!!!急急急!!!请帮帮忙!!!
    娄唯青3187 :答:1.[1]说龙是什么,引出下文。2.【2】说龙的形象。3.【3--6】人们崇敬龙。4.【7】我们是龙的传人。
  • 13889315687 :五年级下册龙的传人这篇文章叶提纲怎么列
    娄唯青3187 :答:、\x09中国人与龙的关系 二、\x09龙到底是什么 三、\x09人们赋予龙丰富的含义 四、\x09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
  • 13889315687 :五年级课文中龙的传人龙在老百姓心目中象征着什么
    娄唯青3187 :答: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追求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 13889315687 :五年级课文龙的传人的提纲。
    娄唯青3187 :答:一、中国人与龙的关系 二、龙到底是什么 三、人们赋予龙丰富的含义 四、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的原因
  • 13889315687 :结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龙的传人》谈谈如何做好教学资源的...
    娄唯青3187 :答:对于教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的研读教材,从教材的字面意义,与内容来教学,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教材加以利用,这当然是指对学生积极方面的引导。那么《龙的传人》,我们可以就什么才算是龙的传人,作为炎黄子孙,其真正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还有可以搜集一些有关于这方面的故事进行学习评价,并让同学...
  • 13889315687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有关龙的作文怎么写
    娄唯青3187 :答:“遥远的地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世界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相信这首歌我们一定耳熟能详,但我还是每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总是激情澎湃,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小时候,大人们总是跟我讲龙的传说,如”画龙点晴”、“叶公好龙”、“屠龙之技”……总是令...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