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个信佛之人,听佛弟子给我讲观音菩萨经常在我身边帮助我,我也挺相信的,可我学佛不是很深,

   更新日期:2024.05.30
信佛和学佛还有一路要走,看楼主要不要把这一步踏出。

那就是发自内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宝,踏出这一步,你就是一个正式的佛弟子了。

然后就开始学习皈依学处和五戒戒律吧,再此基础上可以开始读佛经了,从简单点的读起,阿弥陀经,普门品等等,也可以看世面上的一些法师写的书籍,要多看,多想多问。但是要注意,末法时代,群魔乱舞。要小心分辨,不要轻信任何人一定是某某成就者,不要人云亦云,因为某些人追捧的人多就跟随而去。

作为初学者,很难去分辨正邪,可以从戒律入手,看看他们是否做的到。一个持戒清净的人未必成就,但是一个戒有污染的人,就要非常小心了。对于戒律的了解,请看第一手资料,佛经,世面上很多法师解释的戒律都有误差。

然后你就可以选择一个法门修行了,既然相信观世音,那读《普门品》了解他的功德,然后静心静坐,念持他的名号吧!

祝好!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师’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转自地藏论坛刘欣师兄)

学佛从基础开始,我学佛三年,修十善业自己都感到还没修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把根基打好,自然水到渠成。

先从参透佛偈开始,佛偈中的佛理是内涵最深的哲学,相信参透了它们,你会获益匪浅!!!
你就按着这样的去找吧!给你举个属于佛偈的例子: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 }希望你的心能离佛祖更近.......

慢慢学习 佛法的学习在乎心诚不在形式 我也还没入门 但是要从内心感兴趣的方面开始学还比较好入门 一块学习吧,吧学佛也变成一种乐趣 你就可以很好的入门

  • 18015676469 :为什么佛弟子听佛一段话就解脱了 为什么我不能解脱
    汲婵荆3681 :答:此外,当时的众生,烦恼障较轻,许多外道再亲自听闻佛陀说法之前,往往已经有初禅乃至四禅、慎至四空定五神通的修证了,基本上,他们的我见我执已经被定力降伏,只差 佛陀或已证解脱的佛弟子们临门一脚的开示。反观现在,我们这时代的人们受五欲薰染的很厉害,贪嗔痴炽盛,别说初禅,就连最浅的欲界定...
  • 18015676469 :我初信佛,这几天身体里有个声音和我说活,他说他是仙人,仙人是什么神 ...
    汲婵荆3681 :答:诵经的时候掉眼泪是我们善根的发露,能闻到香味,这也是我们心清净的一种感应。那么诵经如果有人在你旁边,你就想到我把诵经的功德给你回向,你可千万不要跟他作什么对话,作什么交流,你管住你的心,你的念头一定要专一,【制心一处,无事不力。】在所有的善当中,就是守住自己的念头,一心。有...
  • 18015676469 :我是信佛的,信的时间很长了,经常看见网上很多人诽谤佛教,抬高道教,感觉...
    汲婵荆3681 :答:无论信佛还是信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坚持!因为佛与道,都是追寻宇宙大道的跋涉者,从根本而言,他们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用现代话来理解吧!先来看一个例子:以“爬山”为例。首先我们先确认“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这是肯定不会改变的。于是有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
  • 18015676469 :你们有谁信佛?我也信佛,但是很喜欢僧人这正常吗?
    汲婵荆3681 :答:​昨天台湾两师兄又问到双修问题,单修已经辛苦,经风抵雨,还要双修?[挖鼻屎]其实双修问题说过几次,我的一贯观点,是完全反对、完全否决与不认同。特别藏传密法,很多上师都是出家众,身负比丘戒、菩萨戒及三昧耶戒;若借双修之名欺骗女弟子,破毁淫戒,立失比丘资格兼下地狱,女众要留...
  • 18015676469 :...不知道为啥,去道教的地方有个老道士看到我也是
    汲婵荆3681 :答:或是什么捐功德什么的,不是说你富贵,就是说你有难,最终的目的还是达到推销的目的,当然你老这样觉得,这也就是你的心理的作用,因为你信,所以你就会有更多的想法,我不信佛,我也去寺庙,我是去看庙里面的佛教文化,各种牌匾书法,碑刻,所以无数次你所谓的盯着我的老和尚也是失望而归。
  • 18015676469 :从信佛变成学佛的人
    汲婵荆3681 :答: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皈依?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登记户口一样,只有你登记了户口,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公民。在佛教里也是这样,你心中有佛,你对佛有信仰,你觉得佛菩萨很好,你也愿意去烧香、磕头、点蜡烛等等,这叫信佛,是相信佛菩萨,这跟我们入门学佛是...
  • 18015676469 :在我们厂里我们懂事长也是信佛之人 他在厂里建了一尊十几米高的菩萨而且...
    汲婵荆3681 :答:如果一窍不通,就看看海涛发生讲的,一切从累积福报开始。末法年代邪师说法太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慧命。我推荐你从净土法门入手,看看佛弟子的归宿。然后你现在年轻,头脑伶俐,多深入经藏,开开智慧,慢慢的就会积累很深的证量,就不容易被外道迷惑。像一贯道,卢颜胜啊这些统统都是附佛外道。我磨...
  • 18015676469 :我学佛遭受了太多不理解、不支持,这到底是为什么?
    汲婵荆3681 :答:对于生活,我们不要抱很多的期待,不要执著,别人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欢欢喜喜,和大家劫善缘,打造学佛人的好形象! ◆随喜功德 : 别人做什么事情,我么随顺着帮助他完成,比如有人要发心捐款,我们自己思量,这确实是好事情,可以别人的钱没有带够,我们作为佛弟子,要主动的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拿自己的钱先借给他...
  • 18015676469 :自己学佛能和别人说吗?
    汲婵荆3681 :答: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对于佛教佛理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我们行为上端正自己,以佛理来感召他人,这样更为妥当。而不是说张嘴闭嘴将“佛弟子”来自我称谓。这不好,特别是对于佛教不理解的人,提出看似“对立”的观点,我们就产生“仇视”,这更是过失,所以最好冷静的处理。我们学佛,向佛我们自己知道...
  • 18015676469 :信仰佛教的原因是什么?我是一个皈依了的人,但又是一个信仰唯物主义者...
    汲婵荆3681 :答:那位朋友又说先学佛后信基督如何,因果不是马上种下去就能够收获,他好比种子需要雨水,肥料...好比他女儿生病,需要吃药,给予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康复,就算佛菩萨帮你,也不能够无缘故的,没来由的就好了,需要时间,需要外部条件,不能够违背因果律,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天天在家等待天降五百万?这样人不...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