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翻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更新日期:2024.06.02

翻译为: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选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文章主旨: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同时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赋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天地万物都有它的主人。如果不是我的东西,即使是一点点,我也不会去拿

况且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有各自的归属的,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敢拿取。

况且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有各自的归属的,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敢拿取。

天地万物都有它的主人。如果不是我的东西,即使是一点点,我也不会去拿

  • 13390628544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翻译是:什么...
    华实伦2754 :答:翻译如下: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2、且夫天地之间,...
  • 13390628544 :翻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华实伦2754 :答:这句的意思给为: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
  • 13390628544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解释
    华实伦2754 :答:意思是: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出自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节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
  • 13390628544 :赤壁赋全文翻译是什么?
    华实伦2754 :答: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
  • 13390628544 :赤壁赋中所有且的用法
    华实伦2754 :答: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赤壁赋》,分为《前赤壁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和《后赤壁赋》。《后赤壁赋》没有出现“且”字,《前赤壁赋》中有一处用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
  • 13390628544 :文言文《赤壁赋》全文的翻译
    华实伦2754 :答:《赤壁赋》原文:【作者】苏轼 【朝代】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13390628544 :苏轼《赤壁赋》的译文
    华实伦2754 :答:简介:赤壁赋 chì bì fù 赋篇名。北宋苏轼作。有前后两篇。写于作者两度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时。《前赤壁赋》较有名。赋中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 13390628544 :苏轼的前赤壁赋译文急需!要直译的
    华实伦2754 :答:前赤壁赋[1]苏轼壬戍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举酒属客[6],诵明月之诗[7],歌窈窕之章[8]。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浩浩乎如冯虚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 13390628544 :请语文高手回答。。。对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观点
    华实伦2754 :答: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句话的意思是: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我认为这是可取的,因为天地万物各有归属,我们应该尊重这一自然的形成和归属。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具有它的合理性,对于存在于归属的问题...
  • 13390628544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全文
    华实伦2754 :答:《前赤壁赋》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