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东到海,...... 全 诗句意思

   更新日期:2024.06.0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前两句:已过去的时光,不可再回。后两句:小时候不努力,长大后悔也来不及补救。告诫人们,早早努力干好应干好的事,不要荒废时光,不能等到后悔时才觉醒。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
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晞: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的阳光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
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