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鹦鹉

   更新日期:2024.05.31
外形特征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后来经过人工培育,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笼养鸟。目前,全国都有饲养,我国是19世纪40年代传入的,它的鸣叫虽不悦耳动听,但羽毛十分艳丽,全身羽毛由黄、黑、绿、蓝、青等七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给人一种鲜而不艳,美而不俗的舒适感。 虎皮鹦鹉头羽和背羽一般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翅膀花纹较多,毛色和条纹犹如虎皮一般,所以称为虎皮鹦鹉。虎皮鹦鹉属于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其羽毛颜色光艳,性情活泼且叫声清脆、天真可爱、易于驯养,在我国是大众鸟友最喜欢的鸟种之一。头部呈圆,喙部有钩曲,喙上方有蜡膜(多数虎皮鹦鹉的性别可通过蜡膜颜色来分辨)。虎皮鹦鹉腿部比较短,四趾,其中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易于其攀树、攀物。 鸟体为黄绿色;头部后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黑色;喉咙和面部为黄色;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为蓝绿色,尖端黑色,内侧黑色。鸟喙橄榄黄色,蜡膜蓝色;虹膜白色。母鸟的蜡膜为灰棕色或肉色,仅带有一点点浅蓝色,到了繁殖季则会变为深棕色。幼鸟体色较深,公母幼鸟的蜡膜都为粉红色,需要3到4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平均寿命是7年。体长16~18厘米,体重35克。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 成年鸟头顶较圆平,嘴壳甚强大,上嘴壳基部为蜡膜覆盖,上嘴壳弯曲如钩状;体羽色彩艳丽多变,常见色有黄、绿、蓝、白、蓝绿、浅黄等色,因头、颈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横纹,而得名虎皮鹦鹉。足趾为对趾型,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适宜在枝头攀缘。更适宜握物和取食。尾型尖长,中央尾羽延长如箭。成鸟雌雄区别在于蜡膜的色彩,雄性蜡膜呈青蓝色,雌鸟蜡膜为肉褐色。成鸟蜡膜及嘴壳基部较为枯燥,无光泽。足趾浅肉色。 编辑本段 栖息环境 虎皮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地区、干燥的马利植被区、穆拉加灌木丛和开阔的茂 密林区、充满桉树和金合欢属植物的平原地区、农耕区;平时大多不会离开河岸或是水源太远。它们是群聚性的鸟种,平时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数百只,曾经有聚集过25000只的记录;如果受到惊扰,则整群会飞起,在空中转圈且常忽然不定向的飞动,然后降落在安全距离附近的树上;它们是相当合群的鸟种,平时每只鸟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无阶级之分,偶尔会发生争吵;在破晓时分会先前往水源处饮水,然後才前往觅食,到了正午炎热的时候会寻找浓密树荫下休憩,到了下午比较凉爽时再继续觅食,到了黄昏整群就会开始回巢休息过夜;白天喜欢在地面觅食,由于身体的羽色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因此相当难以被察觉;它们生性十分友善并不怕人,可以近距离接近观察;它们大多前往牛羊饮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处活动,通常整群会一起快速的饮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它们平常觅食并没有固定的路线,而是以游牧的方式四处搜寻;在比较寒冷的季节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区,炎热的季节则会前往南澳。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喜集群,常结成20只数百只不等的一群外出觅食,有时甚至聚集2 虎皮鹦鹉图欣赏(37张)万或更多数量成群活动。虎皮鹦鹉在原生地可在多生态环境生存,如灌木丛、森林、草原、农场田园等。虎皮鹦鹉有类似于迁徙的行为,在澳大利亚,每年冬天(6月到9月)占据北方,到夏天(9月到1月)又聚集到南方。  野生虎皮鹦鹉一般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广阔分布在澳洲的内陆地区,但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及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的数量稀少,曾引进(包括逃脱的笼养鸟)到许多国家,但绝大部分无法成功顺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国、日本、美国、波多黎各、、巴西、瑞士、哥伦比亚、社会群岛、新西兰、阿曼等国家,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族群在1950年时引进后却成功地生存与繁衍后代。 虎皮鹦鹉原产大洋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也有少数分布 编辑本段 繁殖方式 养殖 虎皮鹦鹉人工饲养简单,管理粗放,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故不能用竹笼,要用金属笼饲养。作为休闲观赏鸟可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笼内设置有栖杠、吊环,供鹦鹉玩耍。 虎皮鹦鹉 作为繁殖鸟应采用较大的方型金属笼,笼的大小为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5厘米,笼底设有抽屉式的沙盘(托粪板),便于清理粪便。虎皮鹦鹉的巢箱为横窝,巢箱大小为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小木箱,中间有隔板,分为内外两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圆洞,直径6厘米,外室与内室中隔板上开一个同样圆洞,直径4厘米,为鸟出入之门户。每天应更换清洁饮水,每周清理1次粪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鹦鹉。 温度 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虎皮鹦鹉喜欢吃带壳的饲料,平时应以稗子、小米为主,每天应喂点青菜,牡蛎粉或骨粉作为常备饲料(也可在笼内放一个整块的墨鱼骨任其啄取)。 其他 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 虎皮鹦鹉 注意事项 目前国内饲养及玩赏的虎皮鹦鹉,均为人工饲养下繁殖的笼养鸟,其体质均有减弱。故饲养者宜选择体躯宽长,体态丰满,精力充沛的个体进行饲养繁殖,有利日后种群复壮。野生虎皮鹦鹉喜结群生活,以植物种子及果实为主食,营巢于洞穴中,每年繁殖1—2巢,每巢产卵4—7枚。卵呈椭圆形,卵壳为纯白色。在人工饲养中的虎皮鹦鹉、由于嘴壳坚硬,足趾与利嘴配合攀缘灵活,非常善于拆毁笼舍,故宜用较坚固的房舍及金属网围筑适宜的笼舍饲养。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10℃。 我国南方城市,冬季气温不低于0℃,可利用露天笼舍饲养繁殖虎皮鹦鹉。家庭中少量饲养,可选用适宜的箱笼,饲养及繁殖效果甚佳。笼舍内需设置足够的栖架,供其攀跃和栖息,笼内地面或笼底部垫细砂,供作砂浴和取食。饲养室需通风良好,光照宜长。大量群饲的虎皮鹦鹉,饮水量很大,又因此鸟常在饮水的同时排粪,常易污染其饮水,所以最好采用家禽使用的自动饮水器供水,使之不能入水洗浴,可保持饮水清洁。 饲料及年龄特征 饲料混合比例为:粟或黍7份,稗子2份,苏籽1份。这种混合的粒料,适于饲喂多种小型鹦鹉,另外加喂矿物质饲料,如墨鱼骨、贝壳等。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若巢中光线过强,则孵化效果不佳。一般供给的人工巢箱,由内外两个巢室组成,外巢室具有通向笼舍的巢口,内、外室间的隔板留有洞口相通。内巢室垫锯末或细砂,是雌鸟产卵孵化的地方,巢箱的参考尺寸为:长25CM,宽13CM,高13CM;巢口直径5~6厘米,巢口下缘距巢底6~7厘米。 虎皮鹦鹉 北京饲养虎皮鹦鹉,每年秋、冬、春三季繁殖,夏季因气候炎热,连续坐巢孵卵不但影响亲鸟健康,而且孵化及育雏率也明显下降,幼鸟体质不佳,故一般多于夏季停止繁殖,其控制的方法是每年7~9月,将饲养笼内的巢箱取出,进行巢箱的清洗消毒,10月以后再将巢箱挂入笼舍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间,虎皮鹦鹉可产卵孵化育雏3~4巢;每巢产卵4~7枚,最多达10枚,卵壳纯白色,卵重2.5克,孵化期18天;雏鸟留巢34~38天,约40日龄也就是6周左右开始独立生活。幼鸟在6~8个月性成熟,并开始求偶繁殖,最佳繁殖年龄为1~3岁。 在南方饲养虎皮鹦鹉,四季都可繁殖,但是如果夏季温度过高,还是建议不要让亲鸟抱窝。 注意事项 野生鹦鹉它们的巢穴选在枯树上,咬出个巢繁殖后代,鹦鹉用的是暗巢人工饲养条件下,暗巢当然越暗越好啦。鸟在巢最暗的地方产蛋,孵化时越暗鸟才没那么容易受惊,繁殖成功率就高啦。鸟一受惊就乱踩的,鸟窝设计不够高会出现踩蛋或踩到小鸟情况容易踩死小鸟,不够宽鸟会出现咬箱子,也就是筑巢行为。 繁殖 虎皮鹦鹉4个月龄达性成熟,最好五月以上开始繁殖(此时发育比较成熟)。开始发情、交配,可作为种鸟进行繁殖了,虎皮鹦鹉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窝可产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产1枚蛋,在产第三枚蛋时雌鸟开始坐窝孵化,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30天左右,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年。 虎皮鹦鹉(7张) 编辑本段 种群现状 虎皮鹦鹉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鹦鹉,价格便宜,顽皮可爱,受到大众广泛地喜爱,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5百万只,它们常是许多刚对鹦鹉有兴趣的人买的第一只鹦鹉,也是最常出现在鸟展的种类,自从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学家-癸格曼德对基因工程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后,各种虎皮鹦鹉的变种即进入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现在共有上千种的变种,再加上它们非常容易照顾及繁殖,所以才会如此的普遍。 虎皮鹦鹉 虎皮是热带鸟,在中国野外生存能力差。很多不能存活。特别是不会过冬。 编辑本段 颜色品系 虎皮鹦鹉一般成长到5个月左右即可繁殖,颜色从浅到深有:白,乳白,黄,亮绿,深绿,橄榄绿,灰绿,天空蓝,钴蓝,深蓝,浅紫罗兰,紫罗兰,灰,炭黑14大类。 虎皮鹦鹉的品种可以分成20大类: 1.原始种(Base Color)最常见的虎皮鹦鹉品种。 2.蛋白石种 (Opaline){花纹变异} 蛋白石种和原始种主要的区别在于背部的斑纹羽毛,蓝白色系(包括天空蓝、钴蓝、紫罗兰、白)带了蛋白石的背羽外围颜色为蓝色,不带为 虎皮鹦鹉 白色。黄绿色系(包括亮绿、深绿、橄榄绿、柠檬黄)带了蛋白石的为绿色,不带为黄色。灰色系(包括灰、炭黑)带了蛋白石的为灰色,不带为白色。特点:背部有倒三角纯色区域,每根翅羽毛末端显现与身体本色一致的颜色。 3.灰翅种(Grewing或Clearwing或Dilution){颜色变异} 灰翅种的前两个英文译名分别是“灰翅”(指的是花纹从黑变灰)和“亮翅”(指的是翅膀的颜色从以黑色为基调的暗色变为以浅色为基调的亮色)这都是从翅膀上来说的。而“稀释”指的是翅膀花纹,连同身体颜色一起被稀释变淡的过程。灰翅总的来说就是花纹从原本的黑色被稀释为不同程度的灰色,身上的蓝色绿色同时也被稀释到不同程度上的浅绿和浅蓝。特点:相对于原始种而言,身上黑色符纹的地方都被淡化为灰色。 4.肉桂翅种(Cinnamon){颜色变异} 它和“灰翅种”类似,是翅膀颜色的改变,但不同的是灰翅的翅膀是被稀释灰色,而肉桂翅则是被稀释成接近于咖啡色的“肉桂色”。特点:相对于原始种而言,身上黑色符纹的地方都被淡化为咖啡色。 5.黄/白化种(黄/白红眼)(Lutino){颜色变异} 黄化种是颜色的变异类型,就是绿色鸟体身上所有的符号全部消失,黑色素被完全取代,绿色被冲淡成为黄色。眼睛的虹膜也从黑色变成红色,是为数不多的几种虹膜颜色也发生了变异的品种。白化种和黄化种相似,白化是黄化的鸟再经过一次蓝化而形成的。特征和黄化相似,只不过不同的是全身雪白 。特点:红眼睛,纯黄/纯白羽毛。 6.鱼鳞种(Spangle)鱼鳞种实际就是翅膀的颜色结构完全和原始种的结构反过来,原始种该是黑色的区域在鱼鳞种身上是白色,在原始种身上是白的地方鱼鳞种又是黑色的。因为黑色变成了外面的圈圈的颜色,所以相比起原始种翅膀黑色区域的大面积分布,鱼鳞种的黑色少的多。 特点:每片羽毛边缘为黑色,其它地方为纯色,与色系对应。 7.派特种(Dominant Pied、Recessive Pied、Clearflight Pied){花纹变异} 分为三大类: 显性派特——遗传类型:显性遗传 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显性基因,后代就会出现相同或相似性状的后代。 特点:两片大翅膀为纯色,成年后有白眼圈。 隐性派特——遗传类型:隐性遗传 父母双方必须同时带有同种隐性基因,才会把隐性遗传的性状遗传至后代。 特点:身上黑色符纹无规则并且模糊,成年后无白眼圈。 亮飞行羽派特 只有翅膀末端的飞行羽全部褪色成纯白或者纯黄。身体出现的斑点和块也相对较小,通常还会有些清楚的身体羽毛颜色在脖子上出现。也有清楚的羽毛补丁在头的后面。 8.黄脸种(Yellowface){颜色变异} 正常情况下绿色系的鸟(亮绿、深绿、墨绿、灰绿、黄色…)面部是黄色的,而蓝色系的鸟(天空蓝、深蓝、紫罗兰、墨富、浅紫、灰色、白色…)面部是白色的。当蓝色系白脸被黄脸取代的时候。这类鸟叫做黄脸种。 特点:身体为蓝系鸟,脸部为黄色。 9.冠羽种(Crested ){毛型变异} 冠羽是属于毛型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大抵分为3种类型:“簇状冠羽、半圆冠羽、圆冠羽(全冠)”三种。同时日本还有过伴随着卷背出现的冠羽品种,称之为冠羽卷背。冠羽的特色就在于头顶羽毛的形状,通常以对称的毛型为审美标准。特点:毛型变异。 10.华乐种(Fallow) {特殊变异} 华乐种是除了黄/白化种、草蛉翅种以外唯一具有红眼睛的品种,各种斑纹都有可能出现在华乐种身上。 特点:杂色羽毛,红眼睛,羽色有微肉桂浸染效果。 11.黑背种(Saddleback){特殊变异} 这种鸟看上去有些类似蛋白石,但实际不是同一型,黑背种从头部开始就有灰色的斑纹,并且往下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黑色斑纹,在颈部没有像蛋白石一样出现一个“V”字型的空缺。 12.德克萨斯亮体种(Texas Clearbody){特殊变异} 因为最早出产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所以通常都叫做“Texas Clearbody”,一般在你看到这种鸟的时候并不会太注意到它的特别之处。因为除了颜色以外身体的标号基本和正常鸟相同。主要特点在于它的身体上面,腹部的基本颜色被稀释,蓝色稀释为淡蓝白色,绿色稀释为明黄色,其它的特征不变。还有一点就是亮体种身上不会掺杂任何的杂色,并且在翅膀的最下端飞行羽会呈现出灰色而不是通常的黑色,这也是一个区别的主要关键所在。 13.板岩种(Slate ){特殊变异} 一种极端罕见的品种。这种颜色出现的方式类似于灰色或者紫罗兰的颜色变化,这个基因导致了一种非常非常深的蓝色。真实的板岩虎皮仅仅出现在蓝色系的虎皮身上。 14.炭黑种(Anthracite){特殊变异} 炭黑虎皮拥有非常黑的身体颜色,这是所知虎皮品种中颜色最深的。出现黑色的羽色是极端罕见的。 15.黑脸种(Blackface){特殊变异} 同样是一个极端罕见的特殊变异,仅仅出现在荷兰。黑脸种的鸟是一个黑色素增加的变异类型。从身上脑袋上都能体现出来,也是虎皮中唯一的身上都出现斑纹的鸟。 16.斑驳种 这种鸟也是杂色鸟的一种,它不是派特的原因就在于这种鸟的杂色排列没有一定的规则,看上去羽毛的排列就像是随意混搭上去的。而且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毛量的增多。 17.半边种(Half-Sider){特殊变异} 这是一个不能被遗传继承的基因类型,是一个彻底的突变。视觉上面,这种鸟会像是突然间被分成两半或不均等分的块状,而不同区域显示出来的样子完全是不同的品种或者颜色,反差很大。 18.暗翅种(Darkwing){特殊变异} 有些类似亮体种的鸟,不过它的翅膀全部是黑色的,身上变成了明亮的柠檬黄,极其罕见。 19.不完全鱼鳞种(Melanistic Spangle) 无意义,不列入介绍列表。 20.卷毛种 毛型的特殊变异,无独立生存能力。 编辑本段 分辨方法 雌雄分辨(一)虎皮幼鸟公母分辨方法 : 虎皮鹦鹉公鸟:蜡膜基本成粉红色。适用于一个月出窝后的幼鸟(因为小鸟早期鼻膜充血不好判断)  母鸟:鼻孔周围呈现白色,偶尔也有粉红不过非常浅。  (二)虎皮亚成年鸟公母分辨方法:  公鸟:根据不同品种,一般蜡膜颜色是蓝色,隐派公鸟和双基因显派公是粉红色的,终生桃红,带点紫色。  母鸟:鼻孔周围为白色 外边是非常淡的蓝色或者蜡膜为白色  (三)虎皮成鸟公母分辨方法:  公鸟:根据不同品种 一般蜡膜颜色是蓝色,隐派公鸟和双基因显派公式粉红色的,终生桃红,带点紫色。  母鸟: 有的蜡膜是白色 (可能是发情期退潮期,一些母鸟则是未到发情期)有的蜡膜皱皱巴巴 呈现茶褐色(那表示母鸟处于发情期) 不同年龄段雌雄分辨 虎皮鹦鹉分辨雌雄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鼻部的蜡膜颜色,不同性别、年龄的雌雄虎皮蜡膜颜色是不一样的。[1]​ 虎皮鹦鹉不同年龄雌雄分辨 老幼分辨 虎皮鹦鹉的平均寿命在7到10年,如果精心饲养会更长。 幼鸟的额头上分布有大量的斑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退却,直至成年时全部褪完。头部会有一块纯色区域(绿色系和黄色系的为黄色,蓝,白,灰为白色)。老鸟该区域的羽毛杂乱。 幼年期的鸟眼睛为全黑,看上去十分可爱,成年后会逐渐出现白仁眼(出现白眼珠)。 成年公虎皮鹦鹉 幼鸟的喙为蜡黄色,并在尖端有黑色(大部分鸟),成年后逐渐变为灰褐色,不过派特类嘴壳终生橘红。刚成年的鸟也许仍是蜡黄色,但成年过后一段时间就会变色,有些则一旦成年就变色 幼鸟的脚及其稚嫩,一般为粉红色,刚成年的颜色变化不大,但一段时间后变化相当明显,脚爪变得粗糙,也不会像幼鸟那样肉肉的,颜色变成类似蓝墨色。【误区】并不是所有的公鸟都会变成这种颜色,有的是灰色。 幼鸟眼睛明亮,老鸟眼睛边会有眼袋   幼鸟羽毛整齐,老鸟羽毛蓬松、肥胖   幼鸟活泼淘气,老鸟动作缓慢 疾病防治 虎皮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须注意消灭。虎皮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巢箱往往是产生吸血虫的大本营。每次孵窝完毕,要马上用开水烫一遍巢箱,再在箱内涂上对鸟无害的杀虫药BGP水溶液,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

这是一只虎皮鹦鹉,又名娇凤。
虎皮鹦鹉的饲养
虎皮鹦鹉饲料以谷子和稗子为主,同时还要喂些麻籽或苏子,但用量不能超过10%。为了保证鸟所需的营养,青菜(白菜、油菜)和无机盐(骨粉、牡蛎粉)也要经常饲喂。这种鸟耐粗饲料,精饲料不宜喂得过多,以免造成月旨肪沉积,影响产蛋、繁殖。
喂食时,要注意吹去食罐内的谷壳,青菜在喂前要洗净,消毒(可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沥干,吃剩下的当天取出。注意笼内卫生,勤清理砂土和粪便。食、水罐应每天刷洗1--2次。虎皮鹦鹉虽不太怕冷,但气温过低会影响繁殖,所以冬季室内温度不要低于0℃。
虎皮鹦鹉最好成对饲养,一般用铁丝笼或内铺铁皮的箱形笼。每对鸟的活动空间应在0.5立方米以上,否则不利于繁殖。笼底应做成抽屉式的(钉上铁皮),便于拉出清扫和铺砂。食、水用具宜深大,坚固,以防被咬坏。

虎皮鹦鹉,种类是原始绿,右边的是母鸟,左边的看不清楚,未戴帽,未成年,还有你给鹦鹉的站杆不要用塑料用木棒或树枝会对鹦鹉好,给笼子里加点鹦鹉无毒玩具,秋千和梯子等玩具,因为鹦鹉的大半生都是在玩中度过的。

这是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原始绿

  • 17274618447 :请问这是什么鹦鹉??
    顾胥潘2041 :答:这是一只俗称“肉桂小太阳鹦鹉”的鹦鹉 通用名: 黄边小太阳中文名: 黄边锥尾鹦鹉 英文名: Yellow-sided Conure黄边锥尾鹦鹉(黄边小太阳)是最常见的小型锥尾鹦鹉之一,同时也是体型最小的锥尾鹦鹉之一,个性十分调皮、活泼、好奇、亲人,对人的接受度高,别于非洲系Poicephalus鹦鹉(塞内加尔、麦耶氏...
  • 17274618447 :请问这只是什么品种的鹦鹉?
    顾胥潘2041 :答:鹦鹉科 Psittacidae 和尚鹦鹉属 Myiopsitta 鸟类 下图为 和尚鹦鹉 Myiopsitta monachus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食物包括各种草,树木和其他植物的种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浆果,偶尔食昆虫。分布于玻利...
  • 17274618447 :这是什么鹦鹉?
    顾胥潘2041 :答:牡丹鹦鹉(拉丁学名:Agapornis.,别名:情侣鹦鹉),鹦鹉科牡丹鹦鹉属动物,2016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分布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群岛,世界各地均有养殖。 牡丹鹦鹉体长13~17厘米,体重40~60克,喙红色,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
  • 17274618447 :这是什么鹦鹉?
    顾胥潘2041 :答:玄凤鹦鹉,又名鸡尾鹦鹉(学名:Nymphicus hollandicus)在香港和台湾多称玄凤鹦鹉,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中型鹦鹉之一。野生种群产自澳洲,繁殖数量多使得玄凤鹦鹉相当的普遍,手养幼鸟十分活泼,喜爱亲近主人;鸡尾鹦鹉有许多的变种,较常见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种;据说鸡尾鹦鹉Cockatiel名称的由来是荷兰...
  • 17274618447 :请问这是什么品种的鹦鹉呀?
    顾胥潘2041 :答:下图为 绿颊锥尾鹦鹉 Pyrrhura molinae ,俗称 绿颊鹦哥 鸟体羽毛为绿色,前额、头顶、头部后方以及耳羽为棕色;颈部两侧、喉咙、胸部上方的羽毛从褐色渐渐变为棕绿色,脸颊两侧带有些黄绿色的羽毛。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
  • 17274618447 :请问这是什么鹦鹉,有谁了解它们,谢谢
    顾胥潘2041 :答:也叫玄凤鹦鹉 卡美鹦鹉 高冠鹦鹉 鸡尾鹦鹉(Nymphicus hollandicus),别名玄凤鹦鹉、卡美鹦鹉、高冠鹦鹉、玄凤、卡美,身长32-33厘米,翅膀长度约16-18厘米,野生的顶冠长4-6厘米,饲养驯养的冠毛长4-11厘米。体重80-100克寿命20年,已知的活得最久达36周岁。主要栖息在干燥与半干燥的各种林地、...
  • 17274618447 :请问这个鹦鹉是什么品种?
    顾胥潘2041 :答: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平均寿命是7年。体长16~18厘米,体重35克。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 成年鸟头顶较圆平,嘴壳甚强大,上嘴壳基部为蜡膜...
  • 17274618447 :请问这是什么鹦鹉
    顾胥潘2041 :答:玄凤鹦鹉,又名鸡尾鹦鹉,俗称的小呆毛就是它。
  • 17274618447 :请问这是什么鹦鹉具体点
    顾胥潘2041 :答:墨夫牡丹鹦鹉
  • 17274618447 :这是只什么鹦鹉?
    顾胥潘2041 :答:如图 , 锥尾鹦鹉 学名 鹦鹉科 Psittacidae 锥尾鹦鹉属 Aratinga 鸟类 (具体哪种不宜分辨)下图为 太阳锥尾鹦鹉 Aratinga solstitialis 太阳锥尾鹦鹉主要以种子、浆果、水果(特别是仙人掌的果实)、花朵、坚果为食。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