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方面哪些问题比较容易被忽视?

   更新日期:2024.06.03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没有少花钱,没有少抛心思,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却很少,父母总是不满意,孩子还是让父母伤透了心。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不是天生就有天赋的物质吗?也不是!原因是在最基础的教育阶段,父母忽视了培养孩子的某些方面。结果孩子在智力发育、学习习惯甚至性格方面都形成了,无论怎么补救,效果都很差。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

1从孩子的理解开始,不要忽视孩子智商和情商的培养。这时候家长没必要想着花巨资上高端课程。更何况父母需要一点一滴的开始,一点一点的培养。除非经济条件特别好,你可以去试试那些高端又贵的早教班,但是只希望有外力,和家长脱钩不是个好主意。

A.智商的培养。父母可以在家里买各种象棋和游戏玩具,甚至扑克和麻将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变大后用扑克牌训练数字能力,用电脑帮助加深象棋难度。和孩子玩各种游戏,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

准备足够的音频、视频和书籍,训练孩子的听、说、读能力。网络资源和工具非常发达,很容易下载。不过还是要有纸质书,要有摸图的感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看纸质书的习惯。

这些娱乐节目鼓励孩子一边玩一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刻意和孩子争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娱乐,直接谈娱乐项目,讲历史典故,孩子会记在心里。

多给孩子解谜,尤其是女生。不是脑筋急转弯,特别适合开发智力,让孩子以后不怕难题,不怕分析问题。经典问题举例:两个父亲两个儿子分三个苹果,不能切。怎么分各的?家长可以网上找很多资源!


等孩子大了,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恶补成语单词,快速算法对联和数字来训练孩子。如果孩子已经获得了特殊的技能,表现出了天赋,就要根据情况培养孩子,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下大力气。

简而言之,父母有很多方法可以随着孩子的年龄积极探索、调整和改变。父母不懂,可以向优秀的父母学习,可以去网上找,学习方法。网上有无数精妙的想法。这些都做到了,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没有任何智力问题。

B.情商的培养。懂事的孩子更多来自父母的言行。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应该做什么,主要是礼貌语言的使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父母尊老爱幼,行为举止,言语礼貌,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发展他们的特长,很多家长都很迷茫。其他家庭的孩子好像都在读兴趣班,想给孩子报一个,但是好像没得选。原因是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兴趣,只是跟风从众,让孩子学不好兴趣班。

每个孩子出生后,因为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原因,个体是不同的。父母必须随时观察孩子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比如孩子的性格是动而静;实践能力有高低之分;有的擅长声音、形体、美容活动;有的就是喜欢写点什么之类的。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一个孩子在练乒乓球的时候哭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擦掉眼泪,有意识的投入到训练中,这是极度兴趣的表现。还有,这几天《电影赢家钟美美》诞生了,我们看到了天赋的力量。

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即根据孩子的特点,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行事。即发扬孩子的长处,弥补和提高孩子的短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越小,父母参与和陪伴的程度就越高,也就是和孩子保持同步。

最后是孩子意志品质和坚持能力的培养。毅力决定孩子能走多远,将来能发展到多高。坚持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是成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毅力的体现。如果你尝试了,你将一事无成。很多时候问题出在父母身上,父母不是长期的,导致孩子工作三分钟。

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一项体育活动参加,比如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轮滑等。,并随着孩子水平的提高加入社团或训练营。除了体能,还能训练孩子的组织纪律性、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信心,培养逆境商。

总之,最好的教育是从基础开始,一点一滴,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孩子的才能,鼓励支持,发扬光大;同时,父母也要与时俱进,成长自己,最终成长孩子,让孩子有所成就。



  1. 对孩子的心理会比较容易忽略,因为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
  2. 对性教育方面也比较容易忽略,因为中国家庭比较保守,认为孩子还小,谈这类事情会比较尴尬,因此避免谈论。


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方面是孩子的睡眠方面,餐饮方面,社交方面,金钱方面,交友方面。

1、没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长在看到孩子的不足,只会说教。比如看到孩子作业写不好,就指责他,“你上课怎么听的?这么简单都不会?”却没有好好辅导,没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孩子没事就玩手机,却不想这是谁给惯出来的。
让孩子去学习,去运动,自己却在刷手机。
2、忽视了道德情操、礼仪礼貌教育
有的家长因为太忙,平时别说功课了,连孩子的日常都管不了。我常看到有的孩子会抢别人的玩具,或者是比如在公共游乐场,有的孩子会把正在玩耍的孩子挤下来。
我觉得这种情况不是孩子的天性问题,而是这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
3、只重视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
有的家长,孩子回来就问作业写好了吗?考试多少分?却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我认为学习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却不是全部,且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过于重视成绩,你会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

  • 14793434028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经卓毅2833 :答:1、过分溺爱或严格要求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过分溺爱或严格要求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可能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可能过于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
  • 14793434028 :家庭教育中常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经卓毅2833 :答:1.过度溺爱: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感。2.过度保护: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接触社会和困难,使孩子变得依赖、胆小和缺乏自信。3.高期望值: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孩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4.缺乏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缺...
  • 14793434028 :在家庭教育方面什么问题比较容易被忽视?
    经卓毅2833 :答: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保护,过度鼓励、过度专制、过于严厉和忽视优势。过度保护有时候,因为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表面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见的心理需求,即使孩子先天条件优秀,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孩子想跑着玩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怕孩子受伤,禁止他;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不动的习惯,身体会变得晚、...
  • 14793434028 :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容易哪些问题?
    经卓毅2833 :答:1.过度保护:中国父母常常对孩子过度保护,这可能会阻碍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高期望:许多中国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焦虑和压抑。3.忽视情感需求: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中,学习往往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许多...
  • 14793434028 :二孩环境下父母容易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哪些问题?
    经卓毅2833 :答:在二孩环境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忽视大孩子的感受:在家庭中添了二孩后,父母的注意力和精力可能会更多地放在新生儿上,导致对大孩子的关注和关心减少。这可能会导致大孩子感到被忽视、不被重视,从而产生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2.角色冲突:随着二孩的出生,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 14793434028 :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经卓毅2833 :答: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中,总结出目前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很多家长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快乐和满足,不断给予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得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变得娇生惯养、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第二个问题是家长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 14793434028 :家庭教育中常会遇到哪些难题?
    经卓毅2833 :答:3.亲子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但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容易陷入指责、批评和争吵的误区,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4.网络成瘾: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孩子们学习和娱乐的重要途径,但过度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滑、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5.家庭氛围:一个和谐的...
  • 14793434028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经卓毅2833 :答: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如下:1.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
  • 14793434028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经卓毅2833 :答:1 溺爱孩子现在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很多时候,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一般父母对孩子都是疼爱有加的,还有就是家里面的那些老人。因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孙子嘛,所以他们就过于疼爱孩子,就是这样的话,也是对孩子个人会造成很大的...
  • 14793434028 :在家庭教育方面哪些问题比较容易被忽视?
    经卓毅2833 :答: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不是天生就有天赋的物质吗?也不是!原因是在最基础的教育阶段,父母忽视了培养孩子的某些方面。结果孩子在智力发育、学习习惯甚至性格方面都形成了,无论怎么补救,效果都很差。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1从孩子的理解开始,不要忽视孩子智商和情商的...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